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3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助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觉得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觉得,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该尽最多的努力帮助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
在备孕阶段即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定会受益匪浅。原先以为刚出生的小宝宝,除了吃喝拉撒睡,他只是一个偶尔会抿嘴痴笑的小玩意,原来,他也有很多的秘密。
这个秘密的核心我认为是孩子的本能。
我们大人做的很多事情,似乎是压制了他们的本能。回想一下,在他们尚在襁褓之中,我们除了将他们捆得严严实实,偶尔在他睡醒时分逗乐一下,是否有给他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将他斜放着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辨别周遭的声音?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不厌其烦的对他说很多,却没有认真听他在讲什么,或者想表达什么?在他蹒跚学步之际,我们是不是在旁边认真的盯好,一旦他有些许的跌跤姿态即立刻抱起来,宝宝长宝宝短的开始用心呵护?又或者是拽着他的手往前奔?
蒙台梭利作为教育界的医学博士,列举了一些小孩的行为,虽然是100多年前的小朋友,这个普遍性却是古今中外的一致。比如,他们在捉迷藏的时候,小朋友都一定要躲在某个固定的地方,然后找的人也是在固定的`地方找,找到之后大家就开始开心的大笑,然后重复同样的动作,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作为成人的我们看着很无趣,会指导他们躲在一个新的地方,这个时候,藏的人和找的人都很茫然失措,过不了多久就会结束这个变来变去他们觉得不好玩的游戏。这个现象归结为一个理论即儿童看重的外部秩序和内部定向。他们不喜欢变来变去,就喜欢简单的东西重复做,而且沉浸其中。不禁想起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
我们理想中的孩子,是热爱学习,彬彬有礼,懂礼貌,乖巧,不迷恋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但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作为父母的我们对他们了解少之又少。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这些孩子的是自由的,老师更像是一个局外的旁观者。看着他们自理,自处,自我调节和交往,而这些孩子可能只有十几个月到几岁而已,通常我们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大人的帮助,否则只会让事情一团糟。而放手让他们去发挥自主性时,他们反而是礼貌的,考虑周全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回孩子的本能,我们成人不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勒绊者,只做心中关切,行为疏导,不用命令式而是多建议,是否孩子会更茁壮成长呢?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4
读了《童年得秘密》得几个章节,我首先感觉到得是儿童教育远远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复杂得多,教育者得责任也重得多。
婴幼儿教育所探索得信息点更隐秘,也更加易变。如果说婴幼儿在思维成熟前会有一个相对独立得期间,而这个期间又不是想我们很多成人所认为得那样是白纸一张,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她)得心理信息应该只有通过成人得解析和表述才能为外界所承认。许多教育学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往往通过大量得心理测试和案例对比来分析和表述婴幼儿得心理历程,进而形成科学理论,成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得早教、幼教和义务教育中,儿童得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论得印证。于是,现代教育得成品在许多学者、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所组成得生产线上完成了生产再造过程,正式推向市场。
蒙台梭利博士得教学方法被很多人列为典范,很多教育学者都将蒙氏教学认为是一个划时代得产物,是教育和人权趋于成熟得标志。蒙氏得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它得独到之处是将婴幼儿得心理发展演变成了开放性得学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儿童心理发展下较为生硬得定义和规定权威得概念,也不再像先前得心理学研究者一样对所有儿童得行为进行病理学一样得研究。总之,蒙氏得贡献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谦虚,就像序言所说:“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得那种所谓无所不知得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得‘谦逊得外衣’。”这是《童年得秘密》给我得最为深刻得印象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得教学思想,让我们对婴幼儿教育开始小心翼翼起来,既不敢肆无忌惮得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样疯长,又不敢擅自划分成长得界限,因为当你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得造访者时,蒙台梭利博士会在你每每想做出一个胆大妄为得行动时,及时得在你耳边叮嘱:“这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与你我得没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对你所做得会有何感想?”这时,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亚杰,手心都会冒汗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得教育方式和理论无论是多么经典和具有指导意义,其研究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根据大量案例得统筹归纳。范例是蒙氏教学得主要依据。所以,对婴幼儿教育者来讲,我个人认为蒙氏得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平台,探索出自己得社会,自己得人群,甚至是自己得社区得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毕竟,一个在哥特式教堂穹顶下敬畏上帝得少年和一个远在东方泥土里耕田得孩子,对自由得概念得理解还是存在差别得。
作为这个世界得真正主宰者得一员,面对生命,我也须低下头,谦逊得审问自己:我真得正确吗?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5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向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仅正因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到达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主角的统一。成人无法明白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因此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潜质只能理解,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这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发奋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好处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应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留意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留意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发奋、不断前进的动力!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6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资料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资料,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7
主旨:是固执还是意志坚定小孩有一个很有趣的特性,在他们的想法里某些事一定要按照某种顺序去做才行,当看到妞妞日记爹地妈咪一切请按标准程序来时,只是觉得很有趣,我没怎么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情形(可能是小孩多由我在照顾,都是按小孩熟悉的方式在做),当家中来了另一个家庭的小朋友,我才发现儿童的秩序感真的很强,而这一特性很容易被大人解读为固执。
似乎这种大人与小孩的冲突特别容易发生在由多个照顾者照顾的情况,如果小孩心中已经形成某一件事的流程(如妈妈教会了某一刷牙的步骤),他会很坚持要这么做,当另一个大人换了另一种方法,小孩就可能会生气,或者要求要找知道要怎么做的大人(通常都是妈妈)。蒙特梭利在儿童的秩序感一章中举了很多极易引起共鸣的例子,看的时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是的,我的小孩就是这样,由于错误的解读,大人常将孩子这些行为解释为无理取闹,而强制要求孩子妥协。
例子一:一个二岁多的孩子坚持用某一种汤匙才肯吃晚饭时,父亲认为这是一种无理取闹,反而斥责孩子不吃饭的行为,同样的要求在午饭时也出现,当时妈妈就顺着孩子的意思去拿那个汤匙给他,孩子拿到汤匙后很快安静下来吃饭,在晚饭时出现同样的事,因为父亲的做法不同,父子为此都很不高兴,结果最后小孩没有在斥责后吃饭,还是等拿到对的汤匙才吃。
例子二:外婆不断劝说三岁多的外孙去睡觉,说了一大堆的道理,但小孩就是一直说「不要」,外婆已失去耐性。妈妈过来问了一句「你要拿什么一起去睡觉」,孩子拿了一个火车头,然后非常顺服的'牵着妈妈的手去睡。这件事有人的解读可能是孩子比较听妈妈的话,但Motessori在类似的儿童行为观察中发现了儿童的秩序感的存在,是因为妈妈比较了解孩子的需要,才显得孩子的行为较为顺服,有人称之为爱,但这种说法易让人误以为是用错方法的人不爱孩子,其实不然,在上个例子中,外婆也爱孙子,只是讲大道理不若理解儿童更能符合孩子的需要。
虽然某些要求我们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没什么伤害性,为何不顺着小孩的意思呢?当事情按着小孩的预期发生,他比较会有安全感,我们大人不也较喜欢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嘛。当满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将很惊讶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顺从,不然小孩就会奋力的争取,如果长期外在发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会产生无用感,对小孩意志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8
我们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蒙台梭利在书中给我们描绘的“正常”的儿童模样是:他们有尊严,守纪律,举止得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的控制行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们没有恐惧,不一味顺从,没有过多幻想,不迷恋玩具,不说谎...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这不是幻想吗?世上有如此堪称“完美”的存在吗?这或许真的不仅仅是“正常”,而是“完美”吧。不,这不是幻想,我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为这样的天使,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
“正常”并非要求我们的孩子事事完美,而是强调培养是非判断能力,正直,快乐,有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能够探索这个世界并且觉得学习或者工作是愉快的,不容易随便成瘾。可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按照孩子的需求给与适当的关怀和爱护。书中更是指出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在无意间烙下的。他们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导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舒展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孩子周围的所有成人即孩子的父母、老师以及祖父母必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并把它们从自己设置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端正对儿童的态度,孩子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力,或许面对你的批评,他会内疚,反反复复的批评变成了一种指责,孩子逐渐失去了自我。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消除自身的内心障碍,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其次,关于孩子塑造孩子行为最好的时机就是孩子做出正确行为的时候。在孩子作错后反复的.指责只是在强化错误的行为,只有孩子做出正确行为时我们对孩子的肯定,才是孩子积累正确行为经验的优选方法。千万不要让口头奖励被物质奖励取代。
当然,书中也依旧强调关爱和理解对孩子的重要性。毕竟人类都是感情动物,或许在纠正孩子行为之前先与孩子连接情感,处理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体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只有我们认真的与孩子相处,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从而发现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
世界上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药,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有的是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要知道过程应该比结果有意义的多,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结果,或许放慢脚步用心享受这个过程,会有不一样的美的收获。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9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内容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0
当儿童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当儿童开始保守秘密,就意味着他们正式开始了社会生活,也预示着他们将自己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康德说:“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予一份礼物。”上面这段话是我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译者序中所摘录的,这段话就像一个惊喜一样,让我有种幡然醒悟,或者说感同身受的感觉。
我在学校任教一年级,我总是觉得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可爱,也是什么也不懂,所以不喜欢对她们很凶,总是笑眯眯的以哄或激励的方式进行教学。加上我的任教科目是体育,上课地点几乎都是室外,孩子们很是喜欢我,我们之间,就像朋友一样。单纯可爱的她们也把我当做了朋友。朋友之间总是喜欢聊天,说自己的秘密,分享喜欢的东西。而我跟孩子就是这样,即使是她今天在路边看见一朵很美丽的花她也要告诉我,我起初并不是太在意这些普通的事物,只是觉得能拉近和孩子们的关系我就听听笑笑吧。而当看到序里的这段话时,我突然有种很是被眷顾的感觉。当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喜欢跟你唠叨,喜欢跟你说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把你放进心里了,是她向我打开了她的心门,我的内心感觉暖暖的,很想告诉作者我收到了来自孩子们的礼物,就像你说的那样。
班级里总会有懂事的乖巧的孩子,但也总会有调皮的,甚至令你惊讶这真的是个孩子会做出来的事情吗?每当这时我都很是头疼。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而它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成人的幸福感与他童年时代的经历密切相关。而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错误强加在儿童身上,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我们终将死去,儿童却要承受我们的错误带来的后果。”这段话让我想起曾经的某位心理专家在剖析罪犯的形成原因时说过,大部分的罪犯的心理扭曲都是因为在儿童时期未能享受到该有的家庭温暖,或遭遇来自家人的刺激,这让儿童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而当想要某些东西,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去获得,甚至犯罪。儿时没能被满足的'东西,在儿童长大后会在某一阶段爆发出来,继续想去获得。因此,在儿童时期,大人的陪伴及引导极为重要,大人不能总是冠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去逼迫孩子们做某些事情,就像书中所说大人们为了睡懒觉让保姆看住孩子,以防一大早孩子们来吵醒她们,实际上孩子们只是想尽快见到她们喜爱的父母,就像大人们总是不让孩子们奔跑一样,而其实孩子们最爱的也有助于她们成长就是自由的玩耍奔跑。
从这本书中我感悟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适当的收起我们的担忧,敢于让孩子们尝试摔倒,尝试玩泥巴,尝试丢掉将自己的生活节奏强加给孩子们。感恩假期里读了这一本,让我在新学期的开始心里多了些安稳,希望能收到更多孩子的“礼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1
蒙台梭利在“导论”中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
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
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
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2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地位虽然得到提高,人们也意识到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只是成人帮助儿童做的表面事情,还没有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的童年时期紧密联系的。成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错误而落到儿童的身上,从而致使儿童产生心理阴影,难以磨灭。我们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儿童的权利做出不断的和真诚的努力,增强人们的认识,唤醒人们的心灵。
心理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儿童的母亲。一系列事件表明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遭受创伤的原因,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这是儿童与成人的冲突,这类冲突很难解决,至今仍然被当作是病因的征兆。所以,我们应该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儿童的新领域,了解儿童的心理生活,唤醒成人关注儿童的意识,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儿童的教育。
关于儿童的教育,教师需要得到引导和使内心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缺点和脾气,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坏脾气和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同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儿童的对错,我们要实行适当的奖赏制度,留下思考的余地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儿童认识到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在教育儿童的长期经验中,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原来不仅仅成人具有尊严感,儿童也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可是成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儿童的心理是极其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知道如何去工作以及如何真诚友好的去接待来访者,他们尊重自己的客人,并为自己能向客人表演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这就证明了儿童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自豪感。
其实在童年时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背上了沉重的责任,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人们互相不理解而产生了矛盾,深深的刺伤了儿童那充满爱的幼小心灵。在文明时代中,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去实现人们对相互理解的渴望,让儿童们再一次复活,让他们恢复活力,并重新生活在成人之中!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3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半年前的新教师培训大会上,主讲教师向我们推荐的,本书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蒙台梭利致力于诊断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她从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等多个方面对儿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敏感期”理论,抓住“敏感期”,对儿童的成长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本书时,我常常被作者温柔的话语打动,蒙台梭利女士把儿童放在与成人平等的地位,观察儿童的行为,分析成人应该改进的方面,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爱的智慧》这一章节。
儿童热爱成人,并且尊重成人。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成人,发出的命令如果儿童没有听从时,就会认为是儿童在闹脾气,却没想到,这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立即大发雷霆,而是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用爱去包容儿童,用爱去理解儿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一味地指责。
我一直认为,用爱浇灌长大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不同的。在学校里也能感觉到,有的孩子会非常勇敢地表达内心的爱,会在课余时间大方自然地与老师表达情感,不畏惧老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成人和他自己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但有的孩子总是很腼腆,甚至有时面对老师的主动关怀,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甚至无助地涨红脸跑开。用爱浇灌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般,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友善和真诚。
奇奇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珠子总是骨碌骨碌转,他常常蹦出几句天真的话语,老师们听了都忍俊不禁。就是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总是在早晨偷偷地将一盒牛奶,或者一只苹果放在讲台上。
在一次单元练习中,奇奇获得了满分,一年级的练习难度并不高,全对的人数也比较多,其他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拿过练习纸,只有他,快步跑上来,轻轻地拥抱了我,对我说“谢谢你,石老师”。我很惊讶地问,为什么要谢谢我呢?
他说,因为是你教了我知识,我才能全部做对。
那一刻,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喜悦。晚上和他妈妈聊了这件事,他妈妈的声音很温柔,但又充满力量,对我多次地表达了谢意,感谢我对孩子的付出,也为孩子这么暖心的举动感到自豪。
在和他妈妈聊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果然,只有心中充满善良和爱的'妈妈,才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说奇奇是一件“小棉袄”,那他的妈妈,就是温暖的太阳。
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和爱,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真诚地说一句“孩子,你做得真棒,我很爱你”,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此以往,他也会成为一个不吝惜表达情感的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4
近日,读到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的一书,全书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儿童的秩序感。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的环境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秩序感,他是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及相对位置。
我教过一名三岁的儿童,他叫点点,进入我的班级是只有2、5岁,正是春天。每天中午睡觉时老师都帮他脱衣服,穿着秋衣秋裤躺下睡,每次他都睡得很香。进入初夏,天气变暖,他的衣服也越穿越少,有一次午睡时,刚脱完衣服,点点就坐在床上哭,老师把他的衣服放在床头,他还是哭。我走过去问:“怎么了?衣服不对吗”,他抽泣着说:“秋裤呢?秋裤呢?”原来是因为这个。他从来到学校第一天起,每天睡觉都是穿着秋裤,现在突然不穿了,打乱了他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部秩序感,让他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就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的情绪。于是老师让他的妈妈给他带一条秋裤来,每天午睡时给他穿上,他再没有在午睡时哭闹过。
还有许多情况也与秩序感有关。亲子乐园活动区里有一种玩具叫轨道车,它是一条长长的斜坡轨道,当小朋友坐上轨道车,从高处一滑,惯性会让车自然的滑下去。一天,有为第一次来园的宝宝在尝试着玩,我告诉他要从小台阶上坐到车上,双手要抓紧把手,脚一蹬就滑下去了。一会儿,他就会自己玩了。我在一边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他要踩台阶坐到车上时,都从我教的那边上,即使他在另一边也要绕过来从这边上。这说明我教他的方法无形中给他建立了一种秩序感,这种感觉让他舒服,换了另一边,就打乱了他的秩序感,他就会感到别扭。
还有一次准备上课时,有个宝宝走进教室,我打开柜子拿了一个沙锤给他玩。上课前我请他把玩具送还给我,他走过来,并没有把玩具递到我手上,而是走到柜子边,自己打开把玩具放进去了。他的秩序感告诉他,玩具从这里拿出来就要放回这里,这样一切才正常,一切才不会混乱。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启示,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会大有裨益,我相信蒙台梭利的著作会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儿童,让我能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施教,对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给父母更多准确的育儿信息,帮助他们达到生理健康,获得选进的早期教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5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班级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班级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班级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班级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6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名著。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奥秘。作为成人,作为老师,一定程度上我并不完全了解我的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我想,对儿童的内心了解之后,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措施。
书中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颇有代表性的例子,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的得以实现。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进行命运,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所以,蒙太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达成为了孩子的气质,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的伤害孩子。儿童不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真正的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想,适应他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的关注他们的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7
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8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快乐的环境!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就是要调动孩子们上体育课的热情,因此我经常与孩子们做各种体育游戏,来达到锻炼的效果。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身体,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从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入手,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修改与变通游戏方法及规则,从而逐步学会创编游戏,提高创新能力。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9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0
刚做母亲时,曾读过几本关于幼儿启蒙教育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玛利亚·蒙台梭利这位享有盛誉的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我并不感觉陌生。《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另一力作,是作者对儿童的内心世界着力探索之后,进行的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与《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侧重于指导父母与教师如何“做”的角度不同,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生长的身心特征,所引用的一个个极其细微的事例,不经意间就让我回想起,女儿成长过程中许多忽略过去的现象或片段,不禁由衷地敬佩蒙女士——必是怀着朴素而虔诚的信仰,致力于儿童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研究;必是怀着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从成人世界往儿童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文中诸多观点,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如:
“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去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1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2
最近在读《童年的秘密》,才看了前三章,其思想和主张已经让我印象深刻。《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必须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3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 。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 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4
童年的秘密精读半月之后,想起了这样的文字——有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用艾莎的童年轶事与天下父母教师共勉!如果你亲身经历过,将感同身受!如果一个成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笼罩在他的心灵,他就会陷入胆怯,冷漠,恐惧的状态之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儿童就形成了一种内在障碍,被称之为“自卑”!这种障碍可能作为一种无能和自卑的感觉而在他心里存在下来,这将阻止儿童参加社会生活!这种自卑导致儿童产生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时就流泪等表现!这些表现与儿童的痛苦心态又是形影相随的!相反的,一个正常儿童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他的自信和责任感!
记得六年前我读《有吸引力的心灵》时曾感悟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曾几何时!我们可还记的雨后踩过的小水坑!贪婪的吸嗅着雨后泥土的芬芳!着迷于路边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而耽误了上课!融进于血液里的栗子鸡,煮玉米的香味儿充斥着整个童年!当时刚进入幼教行业的我以为这就是童年!从业六年时至今日,我才明白:每个儿童都有一颗稚嫩的心灵!你会在画板上画些什么?致使每个人也就有了五彩纷呈的.童年记忆!
我亲爱的宝贝们,我将如何做才能守护你们稚嫩的心灵?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是拥有心理生活的,只是这种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发展往往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教师再精神上要做好准备,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的谦虚和慈爱,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我亲爱的宝贝们!在我从业的岁月里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如果有一天我将老去!我多么希望——你们蓦然回首自己稚嫩的童年:赤着脚丫踩着夏季雨后的小水坑…嗅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欢快嬉笑的小脸儿仰望着蓝天白云…那傍晚天边的火烧云…童趣的回忆…那回不去的美好的往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5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本著作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她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
《童年的秘密》一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三)幼儿心理岐变的分析
(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首先教师应该把课设计好,充分吸引孩子的目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师要学会沉静。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少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往往我们做老师的,话比较多,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从孩子的心理去考虑。这也是我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
另外,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认为孩子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多么的喜欢,并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早上起床,自己努力地穿衣服,想给父母一个惊喜,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表扬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速度太慢会影响自己上班迟到,于是帮助孩子穿衣服。再比如,系鞋带这件小事,孩子们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完全由成人代劳,孩子没有了生活的技能,直到现在有的孩子都不会。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人的压抑。
确实是这样的,大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压给孩子,希望孩子们完成他们曾经没有完成的理想,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比如:给孩子报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补课班等等。他们所想的就是不让孩子被其他孩子落下,但是他们想过孩子喜欢吗?孩子真正学进去了吗?可能现在孩子不会反对,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冲突会慢慢扩大,甚至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我们要学会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引导儿童自己去进行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那些家长,把我们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传导给家长,和我们一起教育好祖国未来的花朵。
虽然,还有部分家长缺乏对儿童正确的认识,我想,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认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务的重要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6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人类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童年的秘密》一书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及其功能、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重复操作的重要性、导向内在约束的自由、工作中的专注和快乐、社会性发展等,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启示,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应加强对孩子的理解。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一定能够发展的很好,因为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助来发展。
其次,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显然缺乏尊重。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以往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成人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孩子会自己沉迷于一些完全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觉得浪费时间,最终完全由家长代劳,勒杀了孩子探索发现的兴趣。
第三,应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家长不应该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和自由选择,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提供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择,这样儿童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通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空间。
最后,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劳作、操心费力,但换不回孩子的理解响应,甚至往往孩子对此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孩子的爱过于武断、过于包办、过于专制。对孩子,爱是立场,但爱更需要智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7
童年的世界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童年的世界里也有许多秘密。当我读完《童年的秘密》第一部分,就了解了其中的`秘密。未读这本书之前,对于童年的世界,我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解不开其中的谜。阅读了第一部分,透彻理解了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由此深切体会到姐姐带外甥到娘家时,小外甥为什么总是哭闹,那就是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适应过程。揭开可儿童具有两重秩序的秘密(即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其中之一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自己的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个是内部的,这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可称之为“内部定向”。),对于将来当妈妈的我,大有帮助,懂得儿童经常哭闹会受到秩序的影响,不去埋没儿童的两重秩序。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8
又有两周没有写博客,上一周是为了赶一篇稿子,就是上次提到的姚老师的稿约,原来还想偷懒,却最终在姚老师的期待中,完成了这篇文章,很巧,我写的文章就是题为《期待的力量》;这周已经在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是读书俱乐部推荐的书目之一,淡水清荷很尽职的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周末要组织书友恳谈会,到闽侯白沙的果园去摘桔子,蛮有意思的,可惜我因家中有事去不成,但赶紧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作为这周的睡前读物,我向她保证,会完成读书笔记的,现在就开始吧。
我刚看完第十一章“行走”,这章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处于正在变为成人并进而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过程中的儿童,正如弥赛亚所说的,他“无处容身”。看到这里,我很震惊,说实话,正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成人总是在忽视儿童,我们从未想过要真正去理解儿童,我们每天都举着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教育儿童,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把儿童塑造成我们理想中的人,却从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在儿童面前成人甚至替代了上帝的角色,成为儿童的神,而事实上,书中提到儿童才是“成人之父”。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和病例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儿童不仅作为物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它能给人类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正是儿童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类进步的进程,也许它甚至还能引导人类进入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
在第二章中成人被作为“被告”出现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接受儿童的`控诉,而成人委屈万分,他们为自己辩护:“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热爱我们的儿女,我们为了他们而牺牲自己。”但事实上正是这样一个借口,让成人在儿童面前可以为所欲为,“变得不是自私自利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有关儿童的心灵的一切,把儿童看作是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东西,我们常说儿童是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画出我们所需要的图案,有待于成人的尽力填充;把儿童看成是孤弱的和无活力的东西,为此成人必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自己跟儿童的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好或坏。成人使自己成为儿童善良和邪恶的试金石。他是一贯正确的模式,儿童必须根据它塑造。
儿童在任何方面偏离了成人的方式就被当作一种罪恶,成人要迅速加以纠正。”这是我再一次面对这段文字,突然有一种冒冷汗的感觉,头脑里闪现出一个词“汗颜”,是的,我们就是这样行动的,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无论我们多么充满激情、爱和对儿童的牺牲精神,但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即使这种伤害是无意识的。书中还提到的一点对我打击也很大,对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压抑儿童的自发活动而造成的;通常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即儿童的母亲有关。我不得不赞成这样的控告,因为我能感受到这是事实,于是我也很想谦卑地承认:“我有罪;我宣布,这是我个人的错。”
让我最后抄录一段书中的话,与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须确信,在儿童的发展方面他们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他们必有努力理解儿童,这样他们才能适当的帮助他们。这应该是儿童母亲的目的和愿望,也应该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愿望。自然儿童远比成人弱小。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己,领会儿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须把这当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9
选读《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因为其作者是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她对当代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实践意义上讲,她对幼儿之谜的解答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举出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使她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因此,蒙台梭利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这使我联想到“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等,与此同时,教师获得了教学经验,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在教师的任务这一章中,作者强调教师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理解儿童,使自己内心做好准备。在这一方面,教师必须先研究自己的缺点和坏脾性,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行为。在角色定位中,教师具有示范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自主意识尚未完善,此时教师对他们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儿童注意,并引起儿童的模仿行为。如果教师将发怒的坏脾性带到课堂,那么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更会对儿童心理带来阴影,甚至导致儿童的模仿,形成易怒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那就是说,教师必须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必须消除其心里用外壳包住的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成为拥有美德的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发挥自身的积极示范作用。
在这本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蒙台梭利谈到的教学方法。她强调教育方法的三个重要特征分别是:对环境的强调,对教师作用的关注和讨论,对儿童人格的尊重。这三条特征在以“儿童之家”闻名的教育机构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蒙台梭利通过在“儿童之家”中长期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细微具体的例子。这些例子多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但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而蒙台梭利却注意到了,并通过观察深入分析儿童的心里特征和行为特点。例如,教师在回收教具时,儿童总会站起来围住教师,即使要求儿童回到自己的座位,儿童也总是又回到教师身边来。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多次后,蒙台梭利发现这是因为儿童想把自己的各种感官材料放回原处。于是她就让他们自由地去这样做。因此,把一些东西放整齐,就成为对儿童颇有吸引力的事情了。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实践,启示我们在未来从事教学工作时,要学会观察儿童,并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0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玛利亚·蒙台梭利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对儿童发育成长的一次生动刻画,阐述了儿童发展的革命性关键。正如她在书中写到的:“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活动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简单的说,环境就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能对个体自发的产生影响的外部事件。儿童成长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人正是因为能够适应并改造环境才成为万物之灵。所以,“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我为孩子们在窗台上开辟了一块小小的乐土,让这小小的乐土成为了孩子永远的回忆,永远的童年秘密。我和孩子们共同饲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悠闲儒雅的小螺丝”;有“神态可掬的小乌龟”;有“横行霸道的小螃蟹”;有“轻盈欢快的小虾米”;还有“威风凛凛的小龙虾”,又好玩,又漂亮。我们还给这片乐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快乐水世界”。
孩子们总喜欢围在窗台边议论着“这条黑色的金鱼真可爱。”“快看,快看,这两只小虾在打架。”“螺丝爬到水草上摇来去。”“这只乌龟真调皮,又爬到另一只乌龟的身上了,还瞪着眼睛看着我呢!”是啊,我们班的“阳光水世界”里每天都有精彩的剧目在上演,别说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老师也总喜欢在闲暇时间看着它们欢快的样子,心情也会觉得豁然开朗起来,觉得生活都是彩色的、鲜活的,充满了阳光,信心也会倍增很多。
今天早上,天天的妈妈兴奋地问我:“你们班是不是养了一只小龙虾呀?”我疑惑地说:“是啊?怎么啦?”“我家天天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信你去问问他,可好玩啦!”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呀,我被天天妈妈的兴奋给感染了,迫切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我把天天叫到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说:“天天,妈妈说你回家的时候讲了一个关于龙虾的`故事,可有意思啦!我也想和你一起高兴,你能讲给我听吗?”天天听了很高兴,有声有色地讲述起来:“我们班的小龙虾真是个小懒虫,每天我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可它还在睡觉,还打呼噜,李老师用小棒推了它一下,它才醒过来,还没有我们起得早呢!真懒。”呵呵,真有趣!我不禁佩服起天天的想象力与敏锐的观察力。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天天,天天可高兴了啦,其他小朋友也深受感染,互相述说着他们所看到的故事,精彩无比。
是啊,孩子们的世界永远是灵动的、鲜活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走进孩子们多彩的世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是《童年的秘密》所要展现的独特魅力。而这独特的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构建独立、自信、专注等能力,为将来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1
《童年的秘密》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蒙台梭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蒙台梭利是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她在1949年、1950年、1951年三次被提名诺比尔和平奖,这些足以见证她的教育影响力之大。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标榜说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使用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但是何为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相信很多家长都表示摇头不清楚,《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我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同,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真正的帮助到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心中有理论,实践不慌张。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三大部分,分别关于尊重孩子的本能、珍惜老师和大人手中的权利以及如果大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的几种不正常的行为。
一:关于尊重孩子的本能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观念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生存本能,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而家长们如果能以尊重孩子的本能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蒙台梭利对正常人的定义为: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
这个让我想起我的儿子朗朗在一岁之前对厨房炒菜锅非常有兴趣,经常要吵着要玩炒菜的锅和铲子,甚至一度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做饭,因为要做饭的时候,他还是要玩锅。
刚刚开始的时候为此我们哭笑不得,难不成以后是想做个厨师?期间也曾阻止过不允许,同时给他买了塑料的厨房玩具,但是他玩了一小段时间后,还是痴迷于真正的锅和铲子。
整个对锅的热爱从一岁前一直持续到两岁多,回想这段他对锅的热爱时期,我和他爸爸虽然有表现出阻止,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尊重他的本能让他探索的,或许对一岁不到的朗朗而言,用锅铲在锅里翻炒玩具就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到现在三岁了,他对锅的兴趣慢慢降下来了,但是对菜市场的鱼儿有了更大的兴趣,经常带他买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卖鱼摊位面前久久伫立,问这是什么鱼儿呀,也一度出现接连一个多礼拜每天都叫着要买宝宝鱼,我们在菜市场买回泥鳅和小黄丫头养的经历。
现在看来,无论是朗朗对于锅的执迷还是对于养宝宝鱼的热爱,都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作为大人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喜欢锅铲呢?用蒙台梭利的'理念来解释,是因为感知和探索吧。感谢自己和黄先生对于朗朗的耐心,没有过多的干涉,也让他玩,反倒是现在自然而然的对锅没有以前那般有兴趣了,但是当他再大点,他愿意真正的开始学做饭,我们也会给他尝试的。
二:珍惜老师和大人手中的权利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她认为教师应该端正对待儿童的态度。儿童不能够保护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如果我们对孩子发泄情绪,他们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还会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罪恶。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曾经跟拍过的一个舞蹈老师的课堂,因为临近考级,孩子们集训的表现不是很好。老师又着急,早就听闻舞蹈老师的脾气上课及其容易发火。起初我只是听闻却并没有真正的见识过,直到那天跟拍的时候,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温柔的舞蹈老师的课堂,孩子们反复动作不到位,老师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对孩子非常的凶,并把学生赶出了教室。我有点担心孩子们的情绪,但是看到他们还是很乖巧的在舞蹈房门口练习舞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是要考级了,学生动作不熟练老师是着急,可因此对孩子说狠话,赶孩子出去,这些负面的话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仅是老师有时候会克制不了总结的坏脾气,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时候我和黄先生吵架了心情不好,也会迁怒于朗朗,说话不好听,现在回想,孩子这么小,看到妈妈这么冷漠,他心里当是如何作想,不仅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都应该珍惜手上的权利,不断努力使得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大人,不断和自己的坏脾气做斗争,时刻反省自己,用爱来育人。
三:大人用错误方式对待孩子会让孩子出现不正常的行为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神游”、过度依赖大人、恐惧和说谎等。
前两天朗朗的老师找我聊天,说是开学这几天朗朗的状态,用了“神游”这个词语,比如小朋友们一起跑步走直线,朗朗在最前面会把队伍带歪了,再比如他玩玩具不允许别人玩,看的很紧。我一听,就想着是放假这段时间的堂哥抢他玩具事情我们没有处理好,同时,我和黄先生也经常因为他不吃饭的问题有争执,正好抢玩具那天也因为不吃饭问题我和他爸爸有争吵,他爸爸凶了朗朗,这样一想,必然是因为我们成人不当的行为影响了朗朗在幼儿园的状态。
如何回归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在书中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不正常的行为,想要回归正常,第一要靠我们外部的力量,即老师和家长要遵从孩子的节奏,给他一个探索和学习的环境,让他通过探索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靠孩子自身的调节,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和节奏,不要太害怕和着急。
这两天我也反思了老师对我的一些建议,平时多忙于工作,希望我能多陪伴朗朗,除了阅读和英文以外,更多的是是希望我能陪伴他玩。就如今天下班接了他后,我没有和往常一样急着回家做饭,而是带他去家附近的公园玩了一个小时,放风筝玩宝剑的游戏,七点左右到家,黄先生正好提前几分钟到正在洗菜做准备,我们虽然吃饭比较晚,但是陪伴朗朗玩的过程我也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在慢慢的改进的过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岁,本就是该放肆玩闹的年纪啊!
最后想说,都说童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们都是初为父母,但是我们愿意去学习如何更好的做父母,通过书籍了解更多孩子成长的规律,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改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共勉,加油!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2
《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忙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颠覆常识的书籍。
《爱的智慧》这一章给我的触动是十分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厌恶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可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明白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主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我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才应当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构成他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我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异常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喜欢工作。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当尽最多的努力帮忙孩子创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仅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忙!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3
在寒假我抽空读了《秘密》这本书,作者朗达〃拜恩没有像以往的励志书那样,过多拿钱、拿成功来刺激人们,强调的反而是心灵的感受。很明显,它属于心灵励志书。
回想起作者关于《秘密》的发现,可以说也是一种传奇和宿命。澳大利亚作者朗达。拜恩在叙述他发现秘密的过程时说:“一年前,我周遭的生活崩溃了。工作得筋疲力尽,父亲突然去世,和同事、亲人之间的相处关系也是一团糟。然而当时我却不知道,就在这沮丧绝望之中,竟伴随着最棒的恩赐。我瞧见一个伟大的秘密——生命的秘密。在女儿海莉给我的一本百年古书中,我发现了它。”
朗达。拜恩发现的秘密,就是吸引力的原则。吸引力原则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人的天人相应说,但是更加通俗和世俗,是让每个人都美好、快乐的原则,这个原则可以让每个人跟宇宙和谐相处,释放自己的思想、善意和能量,实现梦想。
这些秘密,亘古以来存在于各种口述的历史、文学、宗教与哲学之中,也藏在人与世界的各个互动层面,每个人自身都存在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能量。她还发现,许多当今的佼佼者早已了解并运用此秘密。因此,她不禁疑问:“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呢?”于是,她组织了一个团队披露这个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秘密,与人们分享获得健康、财富和幸福的秘诀,开发人们潜在的能量。
我认为,《秘密》的成功独特之处,作者把“吸引力法则”加上了“心灵快乐”的处世哲学,并融入到个人创富的历程。她指出,如果能够设想、假装自己已经十分富足,事情都朝好的方向拓展,心灵就会得到快乐的感受。去要求、去相信,然后感谢自己已经得到的,会让我们莫名地得到动力,宇宙会迅速回复我们的要求,给我们“心想事成”的果实。
我记得毕淑敏曾经说过,事关心灵和幸福,只要去了解并实践它,心想事成就不再只是一句祝福,必将变成触手可及的精彩现实。所以,《秘密》并不神秘,应该能为普通大众和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信心和力量。它能在我们的成功道路上,为我们引领方向,给自己一个机会,给未来一次洗礼,让我们的人生绽放更多光彩。
阅读《秘密》时,我感到人生最大的问题,是逃避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要改变你的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你的想法”,做到如此,相信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人生本无所谓“秘密”可言,但确实有着较为普遍的经验和规律,而《秘密》的价值就在于总结、概括、阐明了那些经验和规律以及它们对人生的作用,并以可信的例子说服我们重视它们。
归结起来,书中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通俗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拥有这种东西的渴望,以及显示已经拥有这些东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由书中我想到听过的两个故事:
一、求雨的故事
一个村庄长年干旱,他们请来了一位求雨法师帮他们求雨。到了求雨那一天,现场挤满了人。法师在开始求雨之前问村民们:你们相信我能求到雨吗?村民们齐声答道:相信。法师又问了一遍:你们相信我能求到雨吗?村民们仍然齐声答道:相信。当法师第三次重复同样的问题时,村民们有些不耐烦了,说:当然相信了,要不然花那么多钱请你来干什么?可是法师反问了一句,村民们顿时哑口无言了。你猜法师反问了一句什么呢?
原来法师问:为什么你们都没有带伞呢是?
二、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像往常一样来到寺庙里和佛印和尚谈经论道。年少气盛的苏东坡一直想占有绝对的上风,他想了一个问题,就开口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呢?”佛印笑咪咪地回答:像一尊佛。苏东坡相当满意地点了点头。佛印反问道:敢问老纳在你心中又像什么呢?苏东坡停顿片刻,凑近佛印耳边说:像一坨屎。还没等佛印回过神来,苏东坡就大笑着拂袖而去。
回到家,苏东坡自鸣得意地向苏小妹炫耀自己刚才的胜利,冰雪聪明的苏小妹听完后就忍不住掩口大笑起来:哥,你输得太惨了。苏东坡不免有些纳闷,问为什么?小妹说:在佛界的阐释是:你自己是什么,你看到的所有事物就是什么?明白了吧?苏东坡马上羞得满脸通红。
这两个故事都印证了一个道理:你是否真的在渴望你想要的事物,并且你是否真的相信你能拥有。自身就好比一个信号发射台,你对某件事情的执着程度就象对宇宙发射的电磁波,只有这种电磁波足够强,才能够把你想拥有的东西吸引到你身边来。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倒霉蛋,那你就不可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反而会把更多的倒霉事吸引到你身边来。如果你总是抱怨生活,去想那些不如意的,消极的东西,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糟糕。如果你能调整心态,总是想着你要拥有的东西,而且表现出你已经拥有的样子,那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在现阶段《秘密》这本书全球畅销,我觉得与全球金融风暴以及经济危机的来临关系密切。我一直认为,经济危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危机。危机是现实存在的,很多时候,危机也是一种机会。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是因为乱世为英雄提供了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的机会。因此危机对于那些有准备的心灵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展宏图的机会呢?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心灵、智慧、知识、能量是不是已经做好了超越自我、利用危机的准备。
各种灾难刺激人们停下来,反思潜伏在宇宙中的哲理,关注心灵带给人生的奥妙。此时,生活再不是一味浮躁地往前冲,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其实,《秘密》的根本,就是面对任何逆境,永不言败,因为有希望远比悲惨过日子好。
如果用一种时尚的观念来诠释《秘密》,《秘密》就是我们的心灵瑜珈师,令我们的心灵和身体柔软生动起来。
《秘密》告诉我们:我们每个愿望都藏在宇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向宇宙下定单的人,当我们向宇宙下好定单,我们就能接受到来自宇宙的馈赠。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有枯竭的时候,而宇宙却无边无际、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需要的一切。
这种思想和方法,就是我们抵御人生和事业低谷的秘密。从开始阅读这本叫做《秘密》的书的时刻起,我的生活就开始改变了——因为我掌握了吸引力的法则,我将吸引一切善意、友好和爱,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起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4
这一学期,我读了一本叫《秘密花园》的书。
一场可怕的瘟疫使10岁的小玛丽成了孤儿,不得不被送往他叔叔的画眉庄园。画眉庄园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有被锁了10年的花园,有被秘密藏在房间里的小男孩。而玛丽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发现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和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也发现了那个被藏起来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后来,玛丽使他充满了快乐。玛丽、克林、和荒野上长大的男孩一起,唤醒了沉睡10年的古老花园。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5
在暑假,我读了许多课外书,在这么多书中,最令我感动的要数《童年》了。《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三部自传中的一部。高尔基三岁时丧父,他的童年是在诺夫戈罗德度过的,也就是他的外婆家。这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悲惨。就在一八七一年,他悲惨的命运开始了。他的行动都被他的外公监视着,外公不准他这样,又不准他那样,他好象在地狱中生活。
他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竞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高尔基曾经被沙皇逮捕过,但是,因证据不足获释,可他还被警察秘密监视。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在一九二八年时,高尔基还不放弃那可贵的光阴,于是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这部小说他临终前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于哥尔克病逝。
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当时是一个工人,我一定会像高尔基那样,用我这支锋利的笔给沙皇政府当头一棒。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和“珍惜时间是我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美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鲜血换来的。我以前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假小子”,有时间还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特别贪玩。但是,自从我看了《童年》这本书以后,我开始爱惜时间,我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我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课。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来,循序渐进。我们的学习也要慢慢来,不能太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这样便会前功尽弃。因为现在要求为学生“减负”,人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更加轻视了,让他们在外面无所事事。现在的家长多数都认为只要有钱有势,他们的'儿女就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其实,光靠钱和势力是不行的,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正在前进的中国已经将这些通过关系上大学的事一扫而空了。
《童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我从中体会到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知识报效祖国,向周恩来总理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的航天“神舟五号”可以载人上天的飞船已经顺利回来了,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许许多多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来,不正证明我们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吗?
我们一定要从小立志,为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6
这本书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灵成长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童年的秘密,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孩子,也能重新认识自己。要理解这本书,先要把握两个概念:一个是儿童本位,一个是实证精神。蒙台梭利通过她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儿童敏感性的指导的。
第二,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儿童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内在感知。
对于儿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发现:
第一,儿童的天性是讲秩序。
第二,儿童天然有尊严感。
第三,儿童爱学习,也有自控力,而且儿童的耐心比大人强。
最后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本学术书,其中一些理论也存在争议,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父母、成人开始意识到儿童本能意识的价值,不要轻视孩子,要试着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个成年人一样去尊重孩子。蒙台梭利还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开启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束缚和过多的矫正,并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学到很多”。准备要小孩和有小孩的可以看一下,偏理论但很有用,做父母之前是需要教育合格的,父母像孩子学习的地方更多~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7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了解的,并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所以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明白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十分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教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此刻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能够。可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向持续到第二年。”
一向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我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到达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能够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忙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经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才应当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构成他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我的活动到达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当读一读。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2-05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2-05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1-17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08-31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9-28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8-17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28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2-13
童年的秘密优秀读后感02-01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5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