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狼来了的寓言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寓言故事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你还记得哪些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来了的寓言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来了的寓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古老的村庄,这里住着善良的人们,他们彼此信任,互相爱护。
有一天,村里有个小孩儿想要出去放羊。
大人们告诉他,野外会有狼出没,狼是很危险的动物,如果看到狼的话,就一定要大声呼喊,大家就会来救他。
小孩儿记着大人的话,就赶着羊群出去了。
小孩儿躺在阳光下的草原望着羊群,忽然有了一个调皮的想法,他想跟大人们开个玩笑,顺便试试大人们是否会遵守承诺。
于是,他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
听了孩子的呼叫声,村里的人们都集合起来,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村民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只是看到哈哈大笑的孩子,他们很生气,但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
第二天,小孩儿故伎重演,大喊着“狼来了,狼来了!”
听到呼叫声,善良的村民们又放下手中的活,赶了过来,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村民们深深地感到被欺骗,决定再也不相信这个孩子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小孩儿害怕极了,拼命地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村民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小孩儿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狼来了的寓意
好习惯总结:不要说谎话
小孩儿经常用狼来了去糊弄人,让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后来大家都不信任他了。当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最后,他和他的羊群就都处于危险中了。
故事中孩子的做法,害人害己。也告诉我们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谎去愚弄他人。
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说谎只会对自己没有好处,不会对别人有任何一点坏处。
所以,小朋友说话做事,一定要诚实、善良,千万不要说谎话。
故事中人类智能及行为方式分析
放羊娃,以消耗农夫时间体力等资源,让其做无价值的付出达到其取乐的目的。
农夫,以赶跑狼救人为目的。
农夫的思想行为方式分析:
因为人不是数学动物,农夫也不可能有概率学的知识,但是思维中会有潜在的模糊的概率学方法存在,还有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情感因素和道德素质存在,下面有个综合分析。
1、农夫,第一次听到“狼来了”,因为首次听到,出于信任,认为是真,所以上山。
2、农夫,第二次听到“狼来了”,虽然对放羊娃的信任有所降低,但还有 1/2概率为真的。于是又上山。
3、农夫,第三次听到“狼来了”,基于前两次的假,按概率算是1/3为真的。概率较低(实际上有人习惯性对人或事物的判定,一旦认定,所得出的概率值比数学算出的还要更低)就不上山了。
上述分析,农夫具有纯朴善良的本性才会有两次施以援手,但是两次上当让他很生气,在第三次真伪难辨的情况下,情感因素左右了他对行为价值的判断,人的自私和冷漠的一面表现出来了。对于行为价值的判断引入统计学中的加权的概念,能够弥补概率的不足,才更清晰,对于涉及到人的生命来讲也更符合人性。
加权分析:
上述对农夫的分析里的概率认识,远不能满足对实际行为价值的分析,真假只是以次数作对比,缺少轻重的权衡。比如说铁和黄金,体积一样,衡量价值就不能单纯比较块数多少来判断。轻重分析:
1、“狼来了”为真:会威胁到孩子和羊的生命安全,如果农夫大意了也可能对其自身生命有威胁。
2、“狼来了”为假:损失的是农夫的体力和时间。
通过轻重分析可以看到,”2“和”1“来比较微不足道,无论多少次的假都无法和真对等。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不光要教育孩子诚实,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大事情开玩笑。对于成人来说,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孩子的说谎和无知就置其生命与不顾,无论上当多少次都应该去救,只要有一次是真的把人给救了就值得,也足以教育所有的人了。上当多次还能够依然舍弃个人的小利,对生命不弃,这不更凸现人的高贵品质吗?
对成人的教育意义是:当自己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胁,而自己无法判断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12-01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经典】06-23
经典寓言故事《狼来了》【经典】06-20
经典寓言故事《狼来了》06-07
经典寓言故事《狼来了》【必备】06-20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及寓意01-06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精选10个)08-29
狼来了的寓言故事12个09-24
狼来了寓言故事(通用8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