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助 挖掘深度——《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时间:2017-12-3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乘法口算》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就算没有上这节课,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正确口算了。基于学生学情出发,课前思考了很多,怎样将简单的内容上生动,有内涵,让学生有收获、有思考?课前对教材处理有两种想法,一是设计前置作业,先学后教,课堂以展示交流为主;另一种是课堂上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共同进步。再三思考之后,为了不浪费学生的时间,做一些不必要的前置,还是选择了后一种的想法。

确定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后,接着思考的是如何将教材内容挖深挖透。如果只是停留在教材例题、习题表面问题解决上,就没有深度广度了。

于是就有了课堂上几个环节的设计:

第一环节:例题的处理。将简单的例题设计成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相提问题,再一一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掌握口算方法。书上例题的问题就两个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我在这里设计成开放题,学生就能再提出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丰富认识,巩固算法。这是第一次小组互助环节,效果较好。还有在交流中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有不同的算法,能主动地要求来交流。

第二环节:基础题训练。本节课主要就是掌握好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另外在计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明确题型的区别与联系。再通过口算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计算速度。

第三环节:拓展性联系。学生计算方法和口算题型有一定的认识后,就设计了一个提高练习:分类。这是另一次小组互助合作环节,学生能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地分类并说清理由。在交流中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方法、结果也不同。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对口算题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就是通过这样层次的设计,让学生有收获。本节课作为校骨干教师展示课,同时也是课题组观察课,所以在设计上侧重于小组互助,实施上学生也能适应这种方法,能主动交流,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中,通过课题组老师们的观察发现,个别小组的组长还缺少组织调控能力,个别学生由于受能力、知识的束缚,不能主动投入到小组合作中,这还是需要以后不断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