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艺术教学的学与教的研究

时间:2017-06-30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背景:

1、《艺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而今我们的艺术教学是在此基础上新构建的一门新兴课程,她运用现代技术的手段融进了音频、视频、舞蹈、绘画、欣赏等多因素内容,在心理上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本身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也必须实行改革,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使狭隘的艺术教学向新型的“艺术”教学转轨,当然这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艺术教学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发达国家均对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因为它对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乡镇学校,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已使人们头脑中形成了“音乐教学”就是“唱歌教学”的陈旧观念,学生除了会唱歌外没有多大发展。因此在农村的学生中进行“艺术教学”的研究,对于加快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上: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艺术教学的学与教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亲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教学观念上: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艺术教学的学与教的研究,有助于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开创一片蓝色的天空。

3、评价体系上: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艺术教学的学与教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当今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与时俱进,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即将来临,教育领域的改革与研究可谓是风起云涌,各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纷纷开始了课题研究。据相关资料显示,各校对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学科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在这些学校中,以城市学校居多,学生的基础好,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易感知并接受新鲜事物,见效快。

而本课题是以农村学校为突破口的艺术教学研究,其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能适应、服务并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

3、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致力于艺术教学的学与教的研究,将使学生的学习发生质的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处理好师生关系,让教师当好导演,把学生推向前台,鼓励学生参与,适时指导,重在对学生的心灵影响,将对完善人格,开发潜能,发展创造力打下基础。 研究过程中培养锻炼青年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实践中总结,随时修正课题目标,边研究边提高。

研究的理论价值:

有助于艺术教育进一步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新的教学理念。

有助于艺术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铺垫理论基础。

4、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

1、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和普通人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科学的发展使各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趋向于整合,艺术教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要求。

@_@我是分割线@_@

3、我校艺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已经有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新课程教改实践中取得佳绩,获苏州市评优课竞赛一等奖、太仓市说课比赛一等、三等奖。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核心理论



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电影、曲艺。

艺术教学的学与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电影、曲艺等)过程中的行为的有关知识、技能,教师传授的行为。

1.新课程背景下艺术教学的学与教的研究:即根植于现有的学校教育,相对于教学大纲而言,在新课程标准下注重“以学为本”,进行“因人而异”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艺术教育,并对这一教育中“教”与“学”的相关特点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主要内容:“以学为主”,将音乐、美术进行交融,把雕塑、建筑、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融入艺术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艺术教育更适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要求。

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这正符合了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个性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创造者。教材、教案、教学过程,都有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点,引发学生去参与、创造。艺术教育理应是由教师、学生、艺术家、作品和世界构成的开放式的系统。它们之间总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产生新质。

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主要是打破教师“灌输”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改变教师“强制”学生学习,和学生“简单执行”、“机械模仿”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艺术教学中,学生在自身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基础上,通过与他人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多边互动过程,使教师与学生自然成为艺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发展性评价理论

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旨在促进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

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通过开展这一课题的探索研究,使教师能够把艺术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变的更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教师的“教”更好的为“:学”服务,使“教”更好的服务与“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了解艺术教育的性质,价值,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轻松快乐的掌握技能,使“教”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学”。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获得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3、研究内容设计

1、通过新课程的学习,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学为本”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对与艺术教育的要求,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

@_@我是分割线@_@

3、通过举办学校艺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舞台。

4、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兴趣、效果以及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信息。

5、制定艺术教学学与教的详细方案,培养学生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探寻提升艺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课题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1月):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做好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6年6月):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根据研究进展情况,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3、结题阶段(2006年7月—2006年8月 ):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

5、研究方法设

1、 调查法:准备在研究前期,针对学生艺术素质的现状开展调查。

2、 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专著,增强教师对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及课题研究意识。

3、 个案分析法:选择不同班级、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4、 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把研究成果变成理论。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习制度的保障:定期学习教育理论专著,适时派员外出学习,不定期聘请专家指导。

2、研究队伍保障: 组长:吴敏,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分工、组合及课题的总结。组员:王永清、崔芳、方慧红、丁晓琳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

3、资源设备的保障:鼓励教师加强平时观察、记载,积累科研资料。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设备,发挥视听资源的功能,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使之具有持久的艺术学习动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