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班级“法规”,体现班级文化民主性

时间:2017-11-15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要建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必须是一些实实在在、内容具体的的班级制度。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从而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思考现状,制定“法规”的必要性

学期开始之时,利用班会课思考班级现状,有没有必要制定一个班级“法规”,然后每个同学必须按照班级“法规”进行学习和生活。(1)出示上学期班级流动红旗的情况及校内各种比赛荣誉,与其他班级做比较。学生分析我们哪个是强项哪个是弱项,思考有什么方法改进?(2)同学们一起交流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怎么解决。

2.策划制度,体现“法规”的自主性。

在给定学生主题后, 我发动学生共同策划班级的规章制度。(1)发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我们班级的规章制度出几个“点子”。(2)放手让班干部整合同学们的不同思路,写出班级“法规”的初稿。注意,对“法规”要从学习、纪律、卫生、班风等方面分组拟制各项条款。班干部团队也内部分工、精诚合作。(3)在学生思考的同时与之后,我再予以指点,弥补不足、提升可行性。(4)最后要全班一起审核修改,形成班级“法规”。

3.完善制度,体现“法规”的优化性

干部改选之时,策划班级改进思路。在民主改选班干部时, 我发动竞选者和其他同学反思班级现状,提出改进班级“法规”的意见或建议。有时候,学生自下而上地提出的改进思路,并不一定亚于班主任所想的。

共同参与制定的方案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这样产生的班级“法规”,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法规”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