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间思维的落差问题

时间:2017-06-23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些思维反应快的学生很快就想好了答案并急于想公布出来,而一些思维反应慢的学生甚至连题目的意思还没来得及理解。学生之间这种思维落差的问题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也会另不少老师头疼,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或是处理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教师应该承认、尊重、关注和正视这样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由于生理遗传的不同,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这样的差异避免不了 ,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给他们 “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教师有耐心,带着微笑面对学生,让那些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让他们感受到与优等生一样的待遇。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分层提问,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应先让思维反应慢的学生先回答,并耐心地听完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而稍复杂的问题可以先让思维反应快的学生回答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复述,当然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里先让学困生先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中等生、优秀生再依次补充回答。这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困生一开始可能说不上来,通过长期的互帮互学,肯定会有进步。

最后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于鼓励和肯定,激励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热爱数学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唐**同学是我班学生,每次的作业字迹潦草,考试成绩总是在6、70分,可见数学基础比较差,但他上课积极发言的这个优点一直保持着,就是因为每次不管他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认真、耐心的听完,并及时给予评价,才让他对数学不失兴趣,我想只要他热爱数学,不断思考他的成绩肯定会慢慢提高的。张**是个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作业速度慢质量又不高,每天的作业总是最后交,在一次的回答问题中由于我不经意的一句赞扬话,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能看到她高举的小手,也看来老师对孩子鼓励性的评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业。

当然还要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提高听课的效率和改进听课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解决教学中学生之间思维落差的问题,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但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实践中探究,让不同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得到不同的进步,让教育的雨露润泽每个学生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