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年第8期第8页上有一篇文章:“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此文介绍了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南安市研究型教师、课改优秀教师陈景发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作者:余跃明。
余老师首先引用了李开复先生的一句名言:“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自身潜能的人。”再是从三个角度介绍了陈景发老师的优秀事迹:陈老师是一位勇于实践的老师;陈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陈老师是一位勤于动笔的老师。其中,最让我感到陈老师具有高明教学智慧的是,他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画图表示—建立模型”的学习过程。
是的,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模型印象更深刻,对学习也更有兴趣。例如,陈老师在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1/2”的教学时,先出示问题:“有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月饼,要分给淘气和笑笑,怎样分才公平呢?”师生间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同时,陈老师边说边把图画在黑板上,并说:“如果老师用○表示苹果、用△表示矿泉水、用□表示月饼,那么,你能把它们平均分吗?”老师没有过早地下结论,也没有刻意地提出“怎样表示一半”,而是先引导学生画图,在画图中初步感悟到:“4个圆的一半是2个圆,2个三角形的一半是1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的一半不能用整数表示。”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继续画图,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取1份的过程,最后创造出1/2。这样的教学,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起点、和认知规律等方面出发,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开始,再到构建直观图形,逐步抽象出数学模型。这样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这种一种高明的教学智慧。
而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怕麻烦,课前思考少,准备也不足,总是从教师自身的基础出发,误认为这些知识太简单了,不必要劳师动众地用这用哪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教学材料枯燥乏味,活动形式刻板僵硬,教学情节过于简单化。却不知,你这样的教学现状让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或者后20%的学生一知半解。长期这样,班级中的学困生队伍越来越庞大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我上学期听到过一节有关几何知识的复习课:“立体图形。”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回答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概念和性质。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很快就过去了。同时老师把这些概念、性质进行板书,还作了归类。满满的一黑板,就是没有一个几何图形。这里我就要问:学生看不到一个与之相关的图形能理解吗?就算优秀学生能理解,那些一知半解的学生能理解吗?学困生能理解吗?我们复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任务又是什么?复习与新授应该有哪些区别?复习到底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等等。更何况立体图形是几何图形中形态较复杂的一种,有许多展开图形是很复杂的,没有相关图形作辅助,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而这位教师却在组织这堂几何知识复习课中,整整一堂课,板书看不见一个图形,实物模型也不准备一个,更没有作多媒体演示,只有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我想,这种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越学越厌,越学越迷茫;这样的教师也真是太缺少教学智慧了。
所以,我建议小学数学教师们都来学学陈景发老师的做法,在向学生传授许多数学知识时,多让学生经历一些“提出问题—画图表示—建立模型”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观察老师画图,到模仿老师画图,再到自己画图,养成画图学数学、做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利用画图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发现数学的规律、感悟数学的思想、掌握数学的知识。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数学变得越来越聪明,让我们教师自己也更有智慧。
上一篇:数学争论能激发老师们创新的火花
下一篇:谈构建“相等数量关系”的创新方法
最新文章
- 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2呐喊读书笔记
- 3护理学护士优秀的读书笔记
- 4《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6《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 7二年级读书笔记
- 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 10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11《小王子》读书笔记
- 12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
- 1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 14同桌冤家读书笔记
- 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16《感动中国》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
- 17《詹天佑》读书笔记
- 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