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拍照游戏,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请全班同学给同一个小朋友“拍照”说说你拍到了什么?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一样?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热水瓶,放在讲台上.说说你看到的热水瓶是怎样的?
你主要观察了它的什么?
现在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一个部分,怎样才能看到它其他不同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
指名四人站在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热水瓶。
请这四个小朋友分别站在热水瓶的四周,眼睛正对着热水瓶观察。他们在这四个位置上分别画了一张画。(在黑板上出示从前、后、左、右观察到的视图)
猜一猜,这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张图片?
(1)猜测:猜xx看到的是几号图片?你是怎么猜的?如果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就指名几个学生上来实地观察验证。
验证:xx看到的热水瓶到底是怎样的?让他把黑板上的贴图拿来举一下。
(2)哪个小朋友看到的热水瓶也能很快猜到?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其他几个同学看到了哪幅图片的教学方法同上。
提问:同样的把子为什么朝着左边,一会儿朝着右边?
小结:同一个物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2、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
现在改变热水瓶把子的方向,使它面对学生,现在这几个小朋友在原来的位置上看到的热水瓶跟刚才相同吗?
老师举图片,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你能猜猜老师手里的这几幅图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谁看到的?叫出他的名字。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分别出示四幅图片,学生猜测,说明理由。
小结: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变,改变物体的方向,那么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理解情境图,明确位置关系。
出示例1情境图
让学生想一想,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连线,反馈。
(2) 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重点观察在熊猫左侧面跟右侧面看到的熊猫有什么不同
五、 尝试练习
完成做一做的连线题,做完后反馈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六、联系实际,提升认识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呢?
出示脸盆,旋转一周,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从它的前后左右观察,形状都是相同吗?
七、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物体》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同学,热水瓶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反思教学过程
在新课开始前,我让学生做了举左右手“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旨在回顾所学知识。在新课开始时,我指名一个学生站在教室中间,让其他同学给这个学生模拟拍照,并说说自己拍到了她的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
在新授部分,我主要是出示了一个热水瓶的实物,让4个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接着出示了4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几个同学分别看到了哪一幅图片。让学生在“猜”中思考和判断,在思考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猜测的过程中也通过指名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直观感知,并在学生猜好后,让四个不同位置的学生分别举一下图片,让学生不断积累感性认识和经验,从而探索出观察物体的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由图猜位置,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通过例1和做一做的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比较顺畅,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反思不足
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1、 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观察的过程,可以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物体,如杯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而让四个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观察物体,其他的学生“猜”,比较抽象。
2、 观察的物体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玩具熊猫,观察点比较多,如它的围巾,蝴蝶结,四肢的朝向等。而热水瓶学生不太感兴趣,而且的观察点只有一个把子,而且学生看到的也很难用语言表达。
3、 教学目标中指出“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在新授部分结束后,可以出示脸盆等从各个位置看都相同的物体,也让学生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明确“可能相同”的意思。
4、在看图找位置或看位置找图的题目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去判断,引导学生“如果我站到他的位置上”看到的是怎样的。而不是一直站在“我”的角度进行观察,判断。
最新文章
- 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2呐喊读书笔记
- 3护理学护士优秀的读书笔记
- 4《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6《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 7二年级读书笔记
- 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 10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11《小王子》读书笔记
- 12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
- 1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 14同桌冤家读书笔记
- 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16《感动中国》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
- 17《詹天佑》读书笔记
- 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