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我园开展了“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是幼儿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在研究中,我们实践并总结出了三大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材料推动策略——实现隐性指导,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区域材料投放重点要突出 “四性”:
1、主题性。如围绕《神通广大美猴王》主题总目标,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书籍与碟片,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对故事及人物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在美工区幼儿制作了故事系列服装、道具,绘制了演出门票、邀请函海报等,为表演故事做准备;表演区精选三个典型故事编排童话剧,幼儿自主选择角色、编排动作;建构区搭建花果山、水帘洞;数学区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头饰的头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材料投放紧扣主题,为幼儿的主动探索提供了物质支持,使课程内容在区域中得以延伸与发展。
2、支持性。区域活动是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主阵地,加强材料的隐性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活动的质量。如美工区范例提供为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提供了技能支持,可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学习。范例提供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操作步骤范例(图示、流程图等);二是作品范例,如美工区制作“生日蛋糕”活动中,教师投放了两类范例材料:一是实物造型,主要是用橡皮泥、泡沫、盒子等制作的各种精美的蛋糕造型,保证幼儿最低水平的模仿;二是图案纹样范例:主要有各种装饰纹样等,还有生肖、花、祝福词等图案。这些纹样范例为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3、趣味性。我们力求让每一种区域材料“有趣、好玩”,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如将科学区的材料与幼儿感兴趣的“变魔术”的活动结合起来,提供了“掉不下去的水杯”、“神奇的鸡蛋”等魔术材料以及表演步骤示意图,让幼儿在探究魔术背后的秘密时了解有关科学现象。再如表演区提供了可以背在身上的龟壳、套在鼻子上的小鸡嘴巴等有趣的材料,这时老师用瓶盖开发出来益智区材料,幼儿在弹瓶盖、下瓶盖棋的过程中,复习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些有趣的材料吸引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层次性。在研究中,我们把握了两个要点:一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让同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难度差异。二是根据活动的不同阶段,体现材料的递进性。如在大班“有趣的帆船”主题中,通过分阶段的投放材料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一阶段:投放建议材料,引发幼儿兴趣。如教师提供了筷子、矿泉水瓶、不沾水的纸盒等材料,多数幼儿做出了瓶子船、纸盒船,结构与制作方法都很简单(矿泉水瓶插上筷子做的桅杆),但有些船放入水中就出现了倾斜的现象,引发了第二阶段的活动。
第二阶段:投放多种指向性强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围绕“如何让帆船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这一问题教师又将泡沫地垫、木板、奶盒等投放到活动区,由于材料的指向和暗示,有的幼儿把木板呈十字状绑在矿泉水瓶的底部,有的在矿泉水瓶两旁分别用透明胶固定上两个并排的奶盒,这样增大了船底与水面的接触面积,船身更稳定了。船浮起来了,还有哪些材料也能浮在水面上呢?
第三阶段:提供挑战性材料,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教师发现,孩子对物体的沉浮有了更多探究的欲望,因此又投放了像玻璃珠、石块、橡皮泥等相对较重的东西,怎样能让这些物体也浮起来,新的问题又给了孩子新的挑战,也使活动向更深的层次迈进。
二、渗透点拨策略——实现师幼、幼幼有效互动,为幼儿主体性发挥搭建支架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三种指导策略——寻机点拨、情感激发、等待观察,充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
1、寻机点拨——为幼儿主体性发挥搭建支架
教师要把握好以下时机:
当幼儿对择区犹豫不决时,帮助幼儿制定计划。
当幼儿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引导幼儿积极协商。如在表演区排练童话剧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刚开始孩子们最大的困难是对角色出场顺序模糊并出现纷争。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幼儿讨论,除了用脑子记住角色顺序外,还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提示小朋友出场,孩子们思路打开了,想出了各种办法,最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筛选出了最便捷的方式——绘制角色出场顺序图来提示演员出场,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其他区域活动中,教师也要逐步引导幼儿共同协商解决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合作。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解决问题。如大班幼儿在制作面具时遇到了眼睛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位置的问题,教师拿起纸条往一位幼儿脸上比了一下,有效的暗示了幼儿,他们相互合作,将面具放在同伴的脸上,这样,轻松找到了眼睛的位置。
2、情感激发——调动幼儿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
情感激发是教师以适当的言语、动作、表情等引导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探究兴趣,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1)谐趣夸张,激发兴趣。如幼儿在表演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时,教师发现幼儿只是面无表情的学说对话,表演干巴、无趣,于是,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扮演狐狸的角色,只见“狐狸”眼珠一转,声音尖细,还拖着“哎呀呀”的长腔,一个狡猾狐狸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出现了,幼儿的情绪也一下被调动起来,在尝试表现角色的时候表情与动作丰富了许多。(这是我园教师表演的童话剧----,教师生动的表演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幼儿的兴趣、情绪及表演欲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同时也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表演的感性经验)
(2)设疑切入,激发思考。如科学区前提啥的活动中,教师先以魔术导入,让幼儿猜猜“为什么一根筷子就能将一杯沙子提起来呢?”,幼儿看到如此神奇的现象,迫不及待的去尝试如和将沙子提起来的方法。一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主动探索与深入思考。
(3)区域互动,引发合作。在“美丽的伞”主题中,原本区域之间的活动是独立进行的,当教师发现伞面装饰区的幼儿活动积极性不高时,便将“制作伞”——“装饰伞”——“运输伞”——“销售伞”——这样一条活动线索引入整个区域活动中时,使互不相关的区域流动起来,幼儿的活动热情得到了激发,促进了不同区域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3、等待观察——给幼儿自主选择与决定的权利
观察的内容大致可归为:幼儿计划的执行情况;幼儿对不同活动的兴趣与态度;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有哪些独创的做法;幼儿合作交往的情况等。只有耐心观察,才能从中获取幼儿主动性发挥的准确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三、评价共享策略——实现幼儿经验的有效提升,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愿望
区域分享活动阶段,是梳理经验、共享成果,体验成功的过程,高质量的评价共享,可有效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情感体验法:当幼儿在群体面前表演或介绍作品时,会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着重让幼儿进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充分领会活动带来的快乐、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合作的愉悦。
(2)讨论延伸法: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如新材料的使用、遇到的困难等,进行讨论的目的主要让幼儿通过主动思考,充分、大胆地表述想法和见解,探寻解决方法;了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行为,互相借鉴、学习。
(3)共享经验法:教师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抓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在集体中提升、推广,使其他幼儿共享新经验、创造性做法或合作经验,同时调动其他幼儿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不同区域活动中,实施以上三大策略,探索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整个研究过程带动了整体区域活动质量的提高,使研究成为了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和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双重途径和载体。
上一篇: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下一篇:借助传统游戏将区域活动大胆创新
最新文章
- 1《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2呐喊读书笔记
- 3护理学护士优秀的读书笔记
- 4《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6《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 7二年级读书笔记
- 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 10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11《小王子》读书笔记
- 12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
- 1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 14同桌冤家读书笔记
- 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 16《感动中国》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
- 17《詹天佑》读书笔记
- 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