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教案

时间:2024-12-20 09:49:59 文圣 教案 我要投稿

《寒号鸟》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号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号鸟》教案(精选11篇)

  《寒号鸟》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熟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动物吗?

  2、课件出示寒号鸟的图片及资料:

  复齿鼯鼠: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这种动物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寒号鸟,据说它会在寒冷的夜晚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听听它的故事吗?那就跟着老师到今天的课文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号”的读音:读“hào”时组词:号子、口号;读“háo”时组词:号叫、哀号。

  在“寒号鸟”中读二声“háo”。

  二、趣味识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生字新词。

  2、认识生字词。

  (1)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2)认读多音字:

  háo(号叫)dàng(当作)

  hào(号子)dāng(当然)

  3、课件出示生字:

  háo号dǔ堵fèng缝dàng当què鹊lǎng朗xián衔kū枯quàn劝chèn趁jiāng将qiě且là腊kuáng狂hǒu吼fù复āi哀

  (1)指名读,正音,领读。

  (2)“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指导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吗?

  加一加:木+古=(枯)口+孔=(吼)

  比一比:堵—都衔—街腊—借复—夏

  组词识字:石缝缝隙裂缝

  分辨对比认读:前鼻韵母的字“衔、劝、趁”,后鼻韵母的字“缝、朗、将、狂”

  4、走迷宫游戏检查识记效果。

  寒号鸟一堵崖缝当作喜鹊晴朗衔回来枯草劝告

  趁着将来得过且过寒冬腊月狂吼重复哀号

  5、练习读好下面的句子。

  ①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②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③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三、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面阵朗枯却将纷夜

  1、指名拼读。

  2、给生字扩词,练习说话。

  3、感受生字的形体美: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4、教师范写生字,指导:所有生字都应按照笔顺写。

  ①“阵”字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的折点在田字格中心的.左侧。右边注意和“东”区别。

  ②“纷”中绞丝旁三笔写成,“撇折、撇折、提”。

  ③“夜”的下部右边是“”,不要漏写里面的点。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

  1、小游戏:开火车领读下面的词语。

  课件出示:山脚当作前面晴朗枯草正好清早现在将来大雪纷飞枝头

  夜里

  2、观看动画课文《寒号鸟》,感知课文内容。

  3、填空并齐读。

  课件出示:这篇童话通过喜鹊和寒号鸟对待()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做窝勤劳懒惰)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读第1自然段。学生看课本插图指出寒号鸟和喜鹊的家。课件出示: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2、看图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缝”。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

  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

  4、从图上看出寒号鸟的家有什么特点? (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用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

  5、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

  (二)学习第2~8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想想“冬天快要到了”,寒号鸟和喜鹊分别在做什么。

  (1)指名回答。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2)同学们,你觉得这时候谁辛苦?谁舒服?(喜鹊辛苦,寒号鸟舒服。)

  (3)寒号鸟有没有听从喜鹊的劝告?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课件出示: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课件标红“不听劝告”“躺”)

  (4)寒号鸟说喜鹊傻,你觉得呢?(学生讨论交流)

  (5)指导朗读对话,读出寒号鸟的不耐烦。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号鸟和喜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读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课件出示:

  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怎么读寒号鸟的话?(读出可怜巴巴的感觉)

  (2)理解“冻得直打哆嗦”中“得”的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

  出示课后题:读一读。

  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

  练习补充完整:快得(像离弦的箭)跑得(像兔子那么快)

  (3)一个住在温暖的窝里,一个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喜鹊做窝的时候辛苦,冬天来了住得舒服。

  寒号鸟之前懒惰不做窝,冬天来了只好受冻。

  (4)寒号鸟说“明天就做窝”,结果它做了没有?读读第6、7自然段,找找答案。

  课件出示: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5)你是怎么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的?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6)这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他又怎么回答的?

  课件出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

  过。”

  (7)理解“得过且过”。(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敷衍地过日子。也指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8)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9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9自然段。

  2、思考讨论:你喜欢喜鹊还是喜欢寒号鸟?为什么?

  3、小结:寒号鸟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勤劳,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三、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1、了解课文的顺序。

  (1)指名读读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一一出示。

  (3)板书概括3句季节变化的句子:“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4)根据3个句子复述课文。

  2、先自己练习然后在小组内讲述。

  3、小组之间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样才不会被冻死呢?现在我们来编一个新的故事吧。

  (1)小组内准备,互相补充。

  (2)指名复述。(戴头饰表演)

  (3)我们可以给寒号鸟改个什么名字?(知过鸟、寒乐鸟等。)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得过且过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自己继续续编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一听。

  板书设计

  寒号鸟

  做法:东寻西找,忙着做窝。

  喜鹊

  结果:住在温暖的窝里。

  做法:睡觉、玩、不听劝告。

  寒号鸟

  结果:冻死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了“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3个不同的表示时间的句子,初步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然后分板块展开教学,把握课文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不足之处:在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上,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过于短暂。

  教学建议:识字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字义。抓住寒号鸟和喜鹊的语言和对话的描写,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教学。理解它们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

  《寒号鸟》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学生质疑。

  3.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区分“却”“劝”“且”的读音;“吼”不读kǒng,“复”不读fú。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如:加一加良+月=朗木+古=枯

  换一换“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

  (3)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

  (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呼呼地刮着冻得直打哆嗦

  温暖的窝里冷得像冰窖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生1:故事里有两个动物——寒号鸟和喜鹊。

  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一拖再拖,最后冻死了。

  3.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

  4.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三个时间里发生的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说说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预设:

  生1:“纷、阵、枯、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生2:“却”字左右大致一样宽。

  生3:“夜”和“衣”的字形相近。

  生4:“面”是独体字,里面是两个小横。

  2.师着重指导书写“阵、却、纷”三个生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却”的最后一笔是竖。“纷”字右上部是“八”,不是“人”;第五笔捺要写得舒展。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窝。师范读第1自然段。

  2.听了朗读,再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寒号鸟住在哪里。它住在山脚下的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

  生2:我知道了喜鹊的窝在河边的大杨树上。

  生3:我知道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

  二、朗读品味,感受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天气越来越冷?

  2.交流。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

  “尽”字写出了冬天快要到了。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呼呼地”写出了风很大,寒风就是北风,吹到身上非常冷。

  (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①联系实际说一说大雪纷飞的天气是怎样的。

  ②听音频,理解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感受天气的寒冷。

  ③有多冷呢?(冷得像冰窖)看图,老师介绍冰窖,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寒冷。

  ④模仿“冷得像冰窖”,说说冷得怎样?(冷得像在冰窟窿)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天气的寒冷。

  4.默读课文,用“___”画出描写喜鹊的做法的句子,用“____”画出描写寒号鸟的做法的.句子。

  5.交流一下。说说你对喜鹊和寒号鸟的看法。

  (1)预设:

  生1:喜鹊很勤劳,看得远。冬天快要到的时候,它就已经给自己做窝了。我是从“一早、忙着”看出来的。

  生2:寒号鸟很懒惰。它“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生3:寒号鸟很懒,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喜鹊让它做窝,它说喜鹊傻,而且还说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生4:寒号鸟不吸取教训,很懒。已经挨了一次冻,嘴里也说要做窝,但第二天天气一好,又去玩了。

  理解“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

  (2)寒号鸟说喜鹊傻,你怎么认为呢?

  (喜鹊不傻,因为天一冷,喜鹊就住进了自己搭好的温暖的窝里。)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1)想想喜鹊会怎么说。

  喜鹊热心帮助寒号鸟,语气诚恳。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再不做窝的后果,语气加重。

  换用句式: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学生读寒号鸟说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喜鹊劝告?为什么不做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做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做窝?

  (3)小结:寒号鸟不仅懒惰,还非常糊涂。“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三、课外拓展,总结回顾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寒号鸟说些什么?

  2.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讲给别人听。

  《寒号鸟》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和“当”。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简介寒号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注音。

  2.出示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要求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放回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号、当”。)

  5.说说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自由发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画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懂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4.学生交流、互评,体会寒号鸟的懒惰——把石崖上的一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5.齐读第1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会写的字:面、降、朗、桔、却、将、纷、夜。

  2.指名读,并给生字找朋友。(学生练习组词,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星星)

  3.重点指导:

  (1)朝:左右宽窄相当,注意“朗”左边与“良”的区别。

  (2)却:左宽右窄,注意右边单耳旁与双耳旁的区别。

  (3)将:先写点、提,再写坚。

  4.出示生字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入

  整体回顾:这是一只( )的.寒号鸟和一只( )的喜鹊。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用“ ”画出)

  (1)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抓住“累”字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抓住“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喜鹊)

  (1)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2)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点评→自读→男女生对读)

  3.过渡: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结果会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5~7自然段。

  三、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1)理解“直打哆嗦”“不停地叫”,指导读出“悲哀”的语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2.回顾学法:抓住“不听劝告”这个重点词语提问,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是怎么劝告的?

  (3)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4)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6.点拨要点:

  (1)比较喜鹊劝告寒号鸟的话。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热心帮助,语气诚恳。)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第二次劝,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①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思考:“现在懒惰,将来难过”是什么意思?

  (2)结合课文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得过且过”的意思是: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寒号鸟没有做窝,它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怎样?

  3.结合理解“重复着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的哀号时的样子。

  4.齐读第9自然段。

  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夜里冻死了?(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寒号鸟却不听劝告、懒惰、得过且过)

  五、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教师小结: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2.分角色扮演朗读。

  【教学板书】

  13寒号鸟

  (寒号鸟)(喜鹊)

  【教学反思】

  《寒号鸟》是一篇民间故事,寓意比较深远,不易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了解寒号鸟这种动物,以引起学生对它的好奇,然后逐步进行教学。本课的重点我主要放在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感悟上,从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表现上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以及懒惰给它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寓意。

  《寒号鸟》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辛勤劳动,不能得过且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明白辛勤劳动才会过上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重点)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寒号鸟图片:(图略)

  教师口述:

  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

  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寒号鸟)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介绍寒号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读准字音:前鼻音“衔、劝、趁”,后鼻音“缝、当、狂”等。

  ②识记生字:

  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识记:学习“堵、缝、朗、街、枯”时,要结合第一幅插图,以及插图中的实物来帮助识记。

  形近字比较识记:“峰一缝”“郎一朗”“苦一枯”“姐一且”。

  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将、复、趁”,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将来、将军”“寒假,我将要去北京玩。”等。

  加一加:“纟”加“分”是“纷”。“木”加“古”是“枯”,“阝”加“车”是“阵”,“去”加“卩”是“却” 。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哀号 号叫 堵住 围堵 石缝 缝隙 上当 当铺 喜鹊 鹊桥 衔接 衔草 劝说 劝告 趁机 趁着 而且 并且 寒冬 腊月 狂吼 疯狂 吼叫 吼声 复仇 复习 哀号 悲哀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衔、劝、趁”,后鼻音“缝、当、狂”等。)

  (2)学习多音字:当(dāng dàng);号(hào há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老师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我们把老师当作父母一样爱戴。

  B、这位小同学小号吹得棒极了。

  在这里,“当”读“dāng”,意思是“充当、担任;掌管;面对着;相称”,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g”,意思是“吃亏、受骗;认为;合宜”;“号”读“hào”,意思是“一种乐器”,还有一个读音是“háo”,意思是“大声呼叫或哀号”,组词如下:

  当dāng(当作)(当真)号hào(小号)(长号)

  dàng(上当)(恰当)háo(号啕大哭)(哀号)

  ②读一读:

  A、乌鸦上当(dàng)了,被狐狸的花言巧语给骗了,结果把肉弄丢了。

  B、小弟弟妈妈不在身边,就号(háo)啕大哭?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就摘掉一个苹果。)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晴朗战栗,因为冷、害怕或受外力等而颤抖。

  枯草(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扬。

  纷飞因哀痛而放声哭号。

  哆嗦阳光充足,没有云雾。

  懒惰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

  哀号枯萎的草;干草。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为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四、学习“会写字”

  面阵朗枯却将纷夜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识记:学习“朗、枯”时,要结合第一幅插图,以及插图中的实物来帮助识记。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郎一朗”“苦一枯”“纷一分”“陈—阵”“脚—却”。

  ③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将、夜”,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将来、将军、黑夜、面粉”等。

  ④加一加:“纟”加“分”是“纷”。“木”加“古”是“枯”,“阝”加“车”是“阵”,“去”加“卩”是“却”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阵、枯、将、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朗”左右等宽,“将”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朗却夜”学生练写。

  “朗”:左右结构,左面不要写成“良”,最后一笔是点。

  “却”:左高右低,左大右小,右边是个“卩”,不是“阝”“卩”的一竖是悬针竖,略长。

  “夜”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右下不能写成“夊”。上面的一横要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形容冷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

  2、练习运用:仿写短语:

  热得(直冒汗)热得(像蒸笼)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仿写这些词语,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学习《寒号鸟》,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朋友,阅读课文,认识了懒惰、得过且过的寒号鸟。我们千万不能和寒号鸟一样。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难点)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的'懒惰?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问题引领,导入教学,有的放矢。】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段话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本段话讲了喜鹊和寒号鸟的故事。)

  2、出示句子:“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写了寒号鸟把石崖缝当作窝,可以看出它很会应付事。)

  3、出示句子:“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交代了喜鹊与寒号鸟住处的位置,点明是邻居,为下文喜鹊劝说寒号鸟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弄清喜鹊与寒号鸟的位置,为下文喜鹊劝说寒号鸟埋下伏笔。】

  (二)默读3—9自然段,在课文中用“——”画出喜鹊与寒号鸟表现不同的句子。

  1、出示句子:“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品味所画的喜鹊与寒号鸟表现不同的句子,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1)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表现。

  (2)从“一早”“东寻西找”“忙着”可以看出,喜鹊很勤劳。

  (3)从“整天”“玩”“睡”可以看出寒号鸟很懒惰。

  2、出示句子:“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1)这里的环节描写突出了什么?

  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严寒,为下文寒号鸟挨冻做了铺垫。

  师:阅读方法解密:自然环境描写

  概念: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进行描写。

  作用:(1)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2)从“温暖”与“哆嗦”,你能体会到什么?

  ①“温暖”与“哆嗦”形象地写出了喜鹊与寒号鸟的不同处境。

  ②这种鲜明的对比,照应了前面临冬它们不同的表现。

  3、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寒号鸟说的话,用“ ”画出喜鹊说的话,小组分角色朗读。

  出示句子: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1)这个对话,你读出了什么?

  (从“傻喜鹊”中可以看出,寒号鸟很没礼貌,不但不听取别人的好心劝告,还说别人傻,真是自以为是。)

  (2)朗读指导:要读出喜鹊对寒号鸟的关心和担心,语气要诚恳!要读出寒号鸟骄傲自大,不耐烦的语气!

  【设计意图:用圈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再对比阅读理解,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三)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学了本文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1)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对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

  (2)学了本文,我不但学到了写作方法,还明白了做人要勤劳的道理。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寒号鸟与小蚂蚁》

  听读《寒号鸟与小蚂蚁》,明白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幸福生活,懒惰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四、总结课文主旨

  1、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课通过叙述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2、从题目入手概括主旨

  抓住题目的核心字眼,概括主要内容。本文的题目“寒号鸟”已经表明了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寒号鸟的,从课文中寒号鸟与喜鹊的不同表现与不同结局中,告诉我们懒惰可悲,勤劳幸福的道理。

  五、学会写话方法

  学一法:环境描写

  本课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写出了寒冬腊月的寒冷,我们可以想象寒号鸟得过且过的后果。环境描写,应该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好写景的角度,并渗透人物的感情,还可以采取对比手法。

  举一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连河里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鱼儿们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尽情体验着欢乐的滋味。在鱼群中,偶尔还有几只小虾混在其中,我猜它们是赶来凑趣的。只见它们舞动着它们那细长的钳子式的爪子,不甘落后地游来游去。

  练一练:写一段话,注意运用环境描写。

  示例:田野里的庄稼长得更欢了,稻谷伸伸手,弯弯腰,鲜花展开美丽的笑容,丝瓜跟着雨的音乐,跳起了舞蹈,左摇右摆,甘蔗在伸展着自己的懒腰……大地的一切生物都好像都有了生气,动了起来。

  六、主题延伸

  你周围有没有得过且过,像寒号鸟一样懒惰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我周围有一些同学,做作业拖拖拉拉,每次都要等老师催,我想对他说:我们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要勤奋,这样才能有进步。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对住成邻寒号鸟—崖缝

  喜鹊—大杨树

  寒号鸟

  临冬表现喜鹊—忙做窝

  寒号鸟—睡、玩

  勤劳幸福

  懒惰悲惨

  不听劝告

  喜鹊—劝寒号鸟做窝

  寒号鸟—得过且过

  悲惨下场寒号鸟—冻死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

  在第二次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对比阅读,通过喜鹊和寒号鸟的对比,明白了勤劳的重要性,不能学习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

  不足之处:我感觉到自己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今后在评价语上下点功夫。

  《寒号鸟》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石崖对面的大杨树上住着它的邻居喜鹊,冬天来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去掉拼音读。

  (2)做游戏,巩固字词。

  开火车读词语;寒号鸟过迷宫。

  (3)指导书写“枯”“夜”。

  枯:左高右低,“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夜:左紧右靠,上下对齐。

  ①交流识记方法。

  ②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强调关键笔画。

  ③学生描红仿写。

  ④评价。

  (4)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提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

  预设: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2~8自然段,标画出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的句子。

  (1)学生标画喜鹊和寒号鸟之间的对话。

  (2)指导学生读准确。

  (3)读好喜鹊和寒号鸟之间的对话,读出相关的.心情和语气。

  (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预设:

  ①从喜鹊的话中,你能读懂了什么?

  ②从寒号鸟的回答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指导读出寒号鸟不情愿和不耐烦的语气。

  2.学习第5段和第8段。

  (1)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

  (2)指导读好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

  (3)训练句式

  出示:冻得直打哆嗦 冻得直发抖 冻得直跺脚 冻得直流鼻涕

  冷得像冰窖 热得像火炉 快得像闪电

  3.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

  四、再读课文,悟情明理

  1.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相机板书:得过且过,将来难过

  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 举例说明。

  回归课文,指导学生领悟道理。

  五、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板书设计:

  13.寒号鸟

  得过且过

  将来难过

  《寒号鸟》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生字词;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这一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

  学生:生字卡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小组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喜鹊和寒号鸟为了过冬都分别做了什么准备?

  (3)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按时间顺序理清故事发展过程:

  (1)冬天来之前。

  (2)冬天来临后。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巩固本课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思考:(1)寒号鸟总共说了几次“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揣摩寒号鸟此时的'心理活动。

  (2)想想寒号鸟是真想做窝吗?它口中的“明天”会来到吗?

  3.学习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思考:

  (1)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在冬夜里?如果再给它一次机会,它还会落得这个下场吗?

  (2)喜鹊和寒号鸟的做事态度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课文说明了什么的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悟。

  3.“现在懒惰,将来难过”,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寒号鸟》教案 7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课文有2幅插图。第一幅插图中喜鹊忙着衔树枝做窝,寒号鸟却躺在崖缝里睡懒觉。第二幅插图冰雪覆盖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却再也没有出现,表现两者的不同结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

  准确领会寓意。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二、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四、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六、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品读感悟。

  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一)按时间顺序学习课文。出示: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1、思考在这个时候,喜鹊忙着干什么?寒号鸟在干什么?用“_____”划出。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2、出示幻灯片,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懒惰。

  5、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二)出示: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1、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出示: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学习6~8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a、喜鹊怎样劝告寒号鸟?

  b、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c、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三、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3、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教师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五、拓展延伸。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板书:

  13、寒号鸟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寒号鸟》教案 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13个生字,读准“号、当、和”三个多音字,重点学写四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朗、阵、枯、却。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家,积累并拓展数量词。

  3.通过对课文2-4自然段的学习,从喜鹊和寒号鸟的行为中初步体会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

  核心问题:

  从喜鹊和寒号鸟的行为中体会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识寒号鸟,揭示课题

  1.每到冬天来临,有一种动物总会在大山的夜里,不停地叫:哆啰啰,哆啰啰。这是谁在叫?——寒号鸟

  2.学多音字“号”和“哀号”

  (1)点拨多音字:一把铜号

  (2)出示句子: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

  猜猜哀号的意思,学习“哀”字字理。拓展怒号、哭号。

  3.听《寒号鸟的介绍》

  3.介绍认“鹊”字:

  寒号鸟有位邻居,她叫——喜鹊。(记一记)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活动一: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学要求:

  2.认读字词,积累词汇

  (1)多字音:当作 暖和

  (2)寒冬腊月 大雪纷飞 北风狂吼

  读出词语背后隐藏的画面,读出寒冷的感觉,出示句子: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3)量词词组:一堵石崖、一道缝(fèng)、一条河、一棵大杨树。

  活动二:学习第一段,了解住所

  出示: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做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喜鹊和寒号鸟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1)相机学习生字:

  堵:量词,用来形容又高又大又厚实的物体,拓展:一堵墙

  缝:借图知道:裂开的细细的、长长的,我们叫它——缝。

  拓展桌缝、牙缝、地缝

  (2)明确住所: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寒号鸟的家在——崖缝里,喜鹊的.家在——大杨树。

  (3)发现规律,齐读

  板块三:品读课文,对比勤懒

  两个邻居,最后的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课文。(出示课文2-4段)

  活动二: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请你到课文2-4自然段去找一找原因,用横线画出来。

  (1)学生找句划句

  (2)交流评议

  你找到原因了吗?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了?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

  寒号鸟不听劝告

  (3)男女生读句子

  A、体会喜鹊勤劳(随文学习生字“枯”“衔”)字理认识“衔”,图片理解这个词。

  相机交流:一早、东寻西找(板书:勤劳)

  B、体会寒号鸟懒惰

  C、对比语言:喜鹊看见寒号鸟,是怎么说的?寒号鸟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下节课学习。

  板块四:借助儿歌,会读会写

  1.活动三:儿歌朗读,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观察——指导——评议

  《寒号鸟》教案 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2.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2.简要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再读课文。

  阅读提示:

  (1)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思考:喜鹊和寒号鸟的表现具体有何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理清叙述顺序,整体把握故事结构。

  出示句子。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 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概括成:开头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腊月

  2.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冬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师小结:同样写天气,用词却大有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太阳暖和”、“大好晴天”、“太阳暖烘烘”、“太阳普照大地”。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矢,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喜鹊热心帮助,语气诚恳。“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垒巢的危害,语气加重。“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试着用“今天 ( ),以后 ( ); 从小 ( ),长大 ( )。”学着劝劝寒号鸟。

  指点:从喜鹊说的话,更看出喜鹊看得远。

  指导寒号鸟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劝告?为什么不垒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垒窝?谁来做填充。

  试着用“寒号鸟只看 ( ),不看( )。只顾( ),不顾 ( )。”小结寒号鸟的特点,学习词语“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读寒号鸟的话,一定要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指导读寒号鸟的两段独白。

  内容一样,读起来语气语调是不是一样?

  示范。各自练习。

  指名读。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难过。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号”奄奄一息。

  4.朗读全文。

  小组分角色读。(集体读叙述的话)

  四、创编故事。

  1.故事续编。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谁能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叫唤、看望、叹息)

  在喜鹊的话中,启发用上“如果”“假如”“倘若”。

  2.故事新编。(二选一)

  寒号鸟怎么就不会死,现在我们就编一个让寒号鸟不会冻死的故事。

  利用原有提纲。

  开头

  冬天快到 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 听劝告

  寒冬腊月 快活地活着

  同座准备。

  3.指名讲述故事(带饰头表演)。

  五、补充教学《明日歌》。

  六、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寒号鸟》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认识 “堵、缝” 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号、当”,会写 “面、阵” 等 8 个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结局。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样子。

  提问:你们知道寒号鸟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寒号鸟》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在同一座山上,寒号鸟不听喜鹊的劝告,得过且过,最终在冬天被冻死的.故事。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住在哪里?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山脚”“崖缝” 等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寒号鸟和喜鹊住处的不同。

  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至九自然段,用 “——” 画出寒号鸟说的话,用 “~~~~” 画出喜鹊说的话。

  分角色朗读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

  提问:寒号鸟和喜鹊分别是怎么做的?

  结合图片,理解 “衔草做窝”“懒惰” 等词语。

  小组讨论: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喜鹊很勤劳,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做好了窝;而寒号鸟很懒惰,不听喜鹊的劝告,得过且过,最终被冻死了。

  学习第十自然段

  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懒惰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像寒号鸟一样的人吗?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想一想:如果你是寒号鸟,你会怎么做?

  演一演: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勤劳的人,不要像寒号鸟一样懒惰。

  布置作业

  把《寒号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此外,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寒号鸟》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认识 “堵、缝” 等 15 个生字,会写 “面、阵” 等 8 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谈感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寒号鸟吗?(展示寒号鸟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寒号鸟的童话故事。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生字,巩固读音。

  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分别住在哪里?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山脚”“崖缝” 等词语。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寒号鸟 —— 玩、睡;喜鹊 —— 做窝。

  分角色朗读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态度。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默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思考:冬天到了,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寒号鸟 —— 冻得直打哆嗦;喜鹊 —— 住在温暖的窝里。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寒号鸟的可怜和喜鹊的温暖。

  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八、九自然段,思考:寒号鸟最后怎么样了?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寒号鸟 —— 被冻死。

  讨论: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

  总结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像寒号鸟一样懒惰的人或动物?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做一做: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

  续写故事:如果寒号鸟没有被冻死,它会怎么做呢?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还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准确,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寒号鸟》教案】相关文章:

《寒号鸟》教案02-26

寒号鸟教案07-27

《寒号鸟》教学反思06-14

寒号鸟教学反思05-28

《寒号鸟》教学反思范文07-01

寒号鸟教学反思集合02-24

寒号鸟教学反思通用08-29

《寒号鸟》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14

《寒号鸟》教学反思(精选12篇)11-14

《寒号鸟》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号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号鸟》教案(精选11篇)

  《寒号鸟》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熟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动物吗?

  2、课件出示寒号鸟的图片及资料:

  复齿鼯鼠: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这种动物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寒号鸟,据说它会在寒冷的夜晚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听听它的故事吗?那就跟着老师到今天的课文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号”的读音:读“hào”时组词:号子、口号;读“háo”时组词:号叫、哀号。

  在“寒号鸟”中读二声“háo”。

  二、趣味识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生字新词。

  2、认识生字词。

  (1)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2)认读多音字:

  háo(号叫)dàng(当作)

  hào(号子)dāng(当然)

  3、课件出示生字:

  háo号dǔ堵fèng缝dàng当què鹊lǎng朗xián衔kū枯quàn劝chèn趁jiāng将qiě且là腊kuáng狂hǒu吼fù复āi哀

  (1)指名读,正音,领读。

  (2)“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指导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吗?

  加一加:木+古=(枯)口+孔=(吼)

  比一比:堵—都衔—街腊—借复—夏

  组词识字:石缝缝隙裂缝

  分辨对比认读:前鼻韵母的字“衔、劝、趁”,后鼻韵母的字“缝、朗、将、狂”

  4、走迷宫游戏检查识记效果。

  寒号鸟一堵崖缝当作喜鹊晴朗衔回来枯草劝告

  趁着将来得过且过寒冬腊月狂吼重复哀号

  5、练习读好下面的句子。

  ①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②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③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三、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面阵朗枯却将纷夜

  1、指名拼读。

  2、给生字扩词,练习说话。

  3、感受生字的形体美: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4、教师范写生字,指导:所有生字都应按照笔顺写。

  ①“阵”字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的折点在田字格中心的.左侧。右边注意和“东”区别。

  ②“纷”中绞丝旁三笔写成,“撇折、撇折、提”。

  ③“夜”的下部右边是“”,不要漏写里面的点。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

  1、小游戏:开火车领读下面的词语。

  课件出示:山脚当作前面晴朗枯草正好清早现在将来大雪纷飞枝头

  夜里

  2、观看动画课文《寒号鸟》,感知课文内容。

  3、填空并齐读。

  课件出示:这篇童话通过喜鹊和寒号鸟对待()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做窝勤劳懒惰)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读第1自然段。学生看课本插图指出寒号鸟和喜鹊的家。课件出示: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2、看图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缝”。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

  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

  4、从图上看出寒号鸟的家有什么特点? (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用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

  5、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

  (二)学习第2~8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想想“冬天快要到了”,寒号鸟和喜鹊分别在做什么。

  (1)指名回答。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2)同学们,你觉得这时候谁辛苦?谁舒服?(喜鹊辛苦,寒号鸟舒服。)

  (3)寒号鸟有没有听从喜鹊的劝告?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课件出示: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课件标红“不听劝告”“躺”)

  (4)寒号鸟说喜鹊傻,你觉得呢?(学生讨论交流)

  (5)指导朗读对话,读出寒号鸟的不耐烦。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号鸟和喜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读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课件出示:

  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怎么读寒号鸟的话?(读出可怜巴巴的感觉)

  (2)理解“冻得直打哆嗦”中“得”的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

  出示课后题:读一读。

  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

  练习补充完整:快得(像离弦的箭)跑得(像兔子那么快)

  (3)一个住在温暖的窝里,一个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喜鹊做窝的时候辛苦,冬天来了住得舒服。

  寒号鸟之前懒惰不做窝,冬天来了只好受冻。

  (4)寒号鸟说“明天就做窝”,结果它做了没有?读读第6、7自然段,找找答案。

  课件出示: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5)你是怎么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的?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6)这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他又怎么回答的?

  课件出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

  过。”

  (7)理解“得过且过”。(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敷衍地过日子。也指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8)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9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9自然段。

  2、思考讨论:你喜欢喜鹊还是喜欢寒号鸟?为什么?

  3、小结:寒号鸟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勤劳,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三、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1、了解课文的顺序。

  (1)指名读读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一一出示。

  (3)板书概括3句季节变化的句子:“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4)根据3个句子复述课文。

  2、先自己练习然后在小组内讲述。

  3、小组之间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样才不会被冻死呢?现在我们来编一个新的故事吧。

  (1)小组内准备,互相补充。

  (2)指名复述。(戴头饰表演)

  (3)我们可以给寒号鸟改个什么名字?(知过鸟、寒乐鸟等。)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得过且过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自己继续续编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一听。

  板书设计

  寒号鸟

  做法:东寻西找,忙着做窝。

  喜鹊

  结果:住在温暖的窝里。

  做法:睡觉、玩、不听劝告。

  寒号鸟

  结果:冻死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了“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3个不同的表示时间的句子,初步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然后分板块展开教学,把握课文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不足之处:在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上,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过于短暂。

  教学建议:识字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字义。抓住寒号鸟和喜鹊的语言和对话的描写,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教学。理解它们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

  《寒号鸟》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学生质疑。

  3.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区分“却”“劝”“且”的读音;“吼”不读kǒng,“复”不读fú。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如:加一加良+月=朗木+古=枯

  换一换“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

  (3)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

  (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呼呼地刮着冻得直打哆嗦

  温暖的窝里冷得像冰窖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生1:故事里有两个动物——寒号鸟和喜鹊。

  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一拖再拖,最后冻死了。

  3.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

  4.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三个时间里发生的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说说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预设:

  生1:“纷、阵、枯、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生2:“却”字左右大致一样宽。

  生3:“夜”和“衣”的字形相近。

  生4:“面”是独体字,里面是两个小横。

  2.师着重指导书写“阵、却、纷”三个生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却”的最后一笔是竖。“纷”字右上部是“八”,不是“人”;第五笔捺要写得舒展。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窝。师范读第1自然段。

  2.听了朗读,再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寒号鸟住在哪里。它住在山脚下的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

  生2:我知道了喜鹊的窝在河边的大杨树上。

  生3:我知道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

  二、朗读品味,感受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天气越来越冷?

  2.交流。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

  “尽”字写出了冬天快要到了。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呼呼地”写出了风很大,寒风就是北风,吹到身上非常冷。

  (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①联系实际说一说大雪纷飞的天气是怎样的。

  ②听音频,理解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感受天气的寒冷。

  ③有多冷呢?(冷得像冰窖)看图,老师介绍冰窖,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寒冷。

  ④模仿“冷得像冰窖”,说说冷得怎样?(冷得像在冰窟窿)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天气的寒冷。

  4.默读课文,用“___”画出描写喜鹊的做法的句子,用“____”画出描写寒号鸟的做法的.句子。

  5.交流一下。说说你对喜鹊和寒号鸟的看法。

  (1)预设:

  生1:喜鹊很勤劳,看得远。冬天快要到的时候,它就已经给自己做窝了。我是从“一早、忙着”看出来的。

  生2:寒号鸟很懒惰。它“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生3:寒号鸟很懒,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喜鹊让它做窝,它说喜鹊傻,而且还说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生4:寒号鸟不吸取教训,很懒。已经挨了一次冻,嘴里也说要做窝,但第二天天气一好,又去玩了。

  理解“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

  (2)寒号鸟说喜鹊傻,你怎么认为呢?

  (喜鹊不傻,因为天一冷,喜鹊就住进了自己搭好的温暖的窝里。)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1)想想喜鹊会怎么说。

  喜鹊热心帮助寒号鸟,语气诚恳。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再不做窝的后果,语气加重。

  换用句式: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学生读寒号鸟说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喜鹊劝告?为什么不做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做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做窝?

  (3)小结:寒号鸟不仅懒惰,还非常糊涂。“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三、课外拓展,总结回顾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寒号鸟说些什么?

  2.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讲给别人听。

  《寒号鸟》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和“当”。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简介寒号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注音。

  2.出示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要求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放回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号、当”。)

  5.说说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自由发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画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懂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4.学生交流、互评,体会寒号鸟的懒惰——把石崖上的一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5.齐读第1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会写的字:面、降、朗、桔、却、将、纷、夜。

  2.指名读,并给生字找朋友。(学生练习组词,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星星)

  3.重点指导:

  (1)朝:左右宽窄相当,注意“朗”左边与“良”的区别。

  (2)却:左宽右窄,注意右边单耳旁与双耳旁的区别。

  (3)将:先写点、提,再写坚。

  4.出示生字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入

  整体回顾:这是一只( )的.寒号鸟和一只( )的喜鹊。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用“ ”画出)

  (1)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抓住“累”字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抓住“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喜鹊)

  (1)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2)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点评→自读→男女生对读)

  3.过渡: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结果会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5~7自然段。

  三、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1)理解“直打哆嗦”“不停地叫”,指导读出“悲哀”的语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2.回顾学法:抓住“不听劝告”这个重点词语提问,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是怎么劝告的?

  (3)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4)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6.点拨要点:

  (1)比较喜鹊劝告寒号鸟的话。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热心帮助,语气诚恳。)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第二次劝,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①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思考:“现在懒惰,将来难过”是什么意思?

  (2)结合课文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得过且过”的意思是: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寒号鸟没有做窝,它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怎样?

  3.结合理解“重复着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的哀号时的样子。

  4.齐读第9自然段。

  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夜里冻死了?(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寒号鸟却不听劝告、懒惰、得过且过)

  五、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教师小结: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2.分角色扮演朗读。

  【教学板书】

  13寒号鸟

  (寒号鸟)(喜鹊)

  【教学反思】

  《寒号鸟》是一篇民间故事,寓意比较深远,不易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了解寒号鸟这种动物,以引起学生对它的好奇,然后逐步进行教学。本课的重点我主要放在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感悟上,从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表现上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以及懒惰给它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寓意。

  《寒号鸟》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辛勤劳动,不能得过且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明白辛勤劳动才会过上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重点)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寒号鸟图片:(图略)

  教师口述:

  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

  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寒号鸟)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介绍寒号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读准字音:前鼻音“衔、劝、趁”,后鼻音“缝、当、狂”等。

  ②识记生字:

  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识记:学习“堵、缝、朗、街、枯”时,要结合第一幅插图,以及插图中的实物来帮助识记。

  形近字比较识记:“峰一缝”“郎一朗”“苦一枯”“姐一且”。

  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将、复、趁”,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将来、将军”“寒假,我将要去北京玩。”等。

  加一加:“纟”加“分”是“纷”。“木”加“古”是“枯”,“阝”加“车”是“阵”,“去”加“卩”是“却” 。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哀号 号叫 堵住 围堵 石缝 缝隙 上当 当铺 喜鹊 鹊桥 衔接 衔草 劝说 劝告 趁机 趁着 而且 并且 寒冬 腊月 狂吼 疯狂 吼叫 吼声 复仇 复习 哀号 悲哀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衔、劝、趁”,后鼻音“缝、当、狂”等。)

  (2)学习多音字:当(dāng dàng);号(hào há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老师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我们把老师当作父母一样爱戴。

  B、这位小同学小号吹得棒极了。

  在这里,“当”读“dāng”,意思是“充当、担任;掌管;面对着;相称”,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g”,意思是“吃亏、受骗;认为;合宜”;“号”读“hào”,意思是“一种乐器”,还有一个读音是“háo”,意思是“大声呼叫或哀号”,组词如下:

  当dāng(当作)(当真)号hào(小号)(长号)

  dàng(上当)(恰当)háo(号啕大哭)(哀号)

  ②读一读:

  A、乌鸦上当(dàng)了,被狐狸的花言巧语给骗了,结果把肉弄丢了。

  B、小弟弟妈妈不在身边,就号(háo)啕大哭?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就摘掉一个苹果。)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晴朗战栗,因为冷、害怕或受外力等而颤抖。

  枯草(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扬。

  纷飞因哀痛而放声哭号。

  哆嗦阳光充足,没有云雾。

  懒惰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

  哀号枯萎的草;干草。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为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四、学习“会写字”

  面阵朗枯却将纷夜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识记:学习“朗、枯”时,要结合第一幅插图,以及插图中的实物来帮助识记。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郎一朗”“苦一枯”“纷一分”“陈—阵”“脚—却”。

  ③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将、夜”,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将来、将军、黑夜、面粉”等。

  ④加一加:“纟”加“分”是“纷”。“木”加“古”是“枯”,“阝”加“车”是“阵”,“去”加“卩”是“却”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阵、枯、将、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朗”左右等宽,“将”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朗却夜”学生练写。

  “朗”:左右结构,左面不要写成“良”,最后一笔是点。

  “却”:左高右低,左大右小,右边是个“卩”,不是“阝”“卩”的一竖是悬针竖,略长。

  “夜”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右下不能写成“夊”。上面的一横要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形容冷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

  2、练习运用:仿写短语:

  热得(直冒汗)热得(像蒸笼)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仿写这些词语,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学习《寒号鸟》,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朋友,阅读课文,认识了懒惰、得过且过的寒号鸟。我们千万不能和寒号鸟一样。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难点)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的'懒惰?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问题引领,导入教学,有的放矢。】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段话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本段话讲了喜鹊和寒号鸟的故事。)

  2、出示句子:“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写了寒号鸟把石崖缝当作窝,可以看出它很会应付事。)

  3、出示句子:“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交代了喜鹊与寒号鸟住处的位置,点明是邻居,为下文喜鹊劝说寒号鸟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弄清喜鹊与寒号鸟的位置,为下文喜鹊劝说寒号鸟埋下伏笔。】

  (二)默读3—9自然段,在课文中用“——”画出喜鹊与寒号鸟表现不同的句子。

  1、出示句子:“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品味所画的喜鹊与寒号鸟表现不同的句子,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1)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表现。

  (2)从“一早”“东寻西找”“忙着”可以看出,喜鹊很勤劳。

  (3)从“整天”“玩”“睡”可以看出寒号鸟很懒惰。

  2、出示句子:“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1)这里的环节描写突出了什么?

  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严寒,为下文寒号鸟挨冻做了铺垫。

  师:阅读方法解密:自然环境描写

  概念: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进行描写。

  作用:(1)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2)从“温暖”与“哆嗦”,你能体会到什么?

  ①“温暖”与“哆嗦”形象地写出了喜鹊与寒号鸟的不同处境。

  ②这种鲜明的对比,照应了前面临冬它们不同的表现。

  3、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寒号鸟说的话,用“ ”画出喜鹊说的话,小组分角色朗读。

  出示句子: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1)这个对话,你读出了什么?

  (从“傻喜鹊”中可以看出,寒号鸟很没礼貌,不但不听取别人的好心劝告,还说别人傻,真是自以为是。)

  (2)朗读指导:要读出喜鹊对寒号鸟的关心和担心,语气要诚恳!要读出寒号鸟骄傲自大,不耐烦的语气!

  【设计意图:用圈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再对比阅读理解,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三)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学了本文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1)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对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

  (2)学了本文,我不但学到了写作方法,还明白了做人要勤劳的道理。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寒号鸟与小蚂蚁》

  听读《寒号鸟与小蚂蚁》,明白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幸福生活,懒惰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四、总结课文主旨

  1、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课通过叙述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2、从题目入手概括主旨

  抓住题目的核心字眼,概括主要内容。本文的题目“寒号鸟”已经表明了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寒号鸟的,从课文中寒号鸟与喜鹊的不同表现与不同结局中,告诉我们懒惰可悲,勤劳幸福的道理。

  五、学会写话方法

  学一法:环境描写

  本课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写出了寒冬腊月的寒冷,我们可以想象寒号鸟得过且过的后果。环境描写,应该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好写景的角度,并渗透人物的感情,还可以采取对比手法。

  举一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连河里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鱼儿们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尽情体验着欢乐的滋味。在鱼群中,偶尔还有几只小虾混在其中,我猜它们是赶来凑趣的。只见它们舞动着它们那细长的钳子式的爪子,不甘落后地游来游去。

  练一练:写一段话,注意运用环境描写。

  示例:田野里的庄稼长得更欢了,稻谷伸伸手,弯弯腰,鲜花展开美丽的笑容,丝瓜跟着雨的音乐,跳起了舞蹈,左摇右摆,甘蔗在伸展着自己的懒腰……大地的一切生物都好像都有了生气,动了起来。

  六、主题延伸

  你周围有没有得过且过,像寒号鸟一样懒惰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我周围有一些同学,做作业拖拖拉拉,每次都要等老师催,我想对他说:我们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要勤奋,这样才能有进步。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对住成邻寒号鸟—崖缝

  喜鹊—大杨树

  寒号鸟

  临冬表现喜鹊—忙做窝

  寒号鸟—睡、玩

  勤劳幸福

  懒惰悲惨

  不听劝告

  喜鹊—劝寒号鸟做窝

  寒号鸟—得过且过

  悲惨下场寒号鸟—冻死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

  在第二次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对比阅读,通过喜鹊和寒号鸟的对比,明白了勤劳的重要性,不能学习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

  不足之处:我感觉到自己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今后在评价语上下点功夫。

  《寒号鸟》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石崖对面的大杨树上住着它的邻居喜鹊,冬天来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去掉拼音读。

  (2)做游戏,巩固字词。

  开火车读词语;寒号鸟过迷宫。

  (3)指导书写“枯”“夜”。

  枯:左高右低,“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夜:左紧右靠,上下对齐。

  ①交流识记方法。

  ②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强调关键笔画。

  ③学生描红仿写。

  ④评价。

  (4)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提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

  预设: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2~8自然段,标画出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的句子。

  (1)学生标画喜鹊和寒号鸟之间的对话。

  (2)指导学生读准确。

  (3)读好喜鹊和寒号鸟之间的对话,读出相关的.心情和语气。

  (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预设:

  ①从喜鹊的话中,你能读懂了什么?

  ②从寒号鸟的回答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指导读出寒号鸟不情愿和不耐烦的语气。

  2.学习第5段和第8段。

  (1)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

  (2)指导读好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

  (3)训练句式

  出示:冻得直打哆嗦 冻得直发抖 冻得直跺脚 冻得直流鼻涕

  冷得像冰窖 热得像火炉 快得像闪电

  3.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

  四、再读课文,悟情明理

  1.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相机板书:得过且过,将来难过

  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 举例说明。

  回归课文,指导学生领悟道理。

  五、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板书设计:

  13.寒号鸟

  得过且过

  将来难过

  《寒号鸟》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生字词;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这一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

  学生:生字卡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小组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喜鹊和寒号鸟为了过冬都分别做了什么准备?

  (3)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按时间顺序理清故事发展过程:

  (1)冬天来之前。

  (2)冬天来临后。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巩固本课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思考:(1)寒号鸟总共说了几次“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揣摩寒号鸟此时的'心理活动。

  (2)想想寒号鸟是真想做窝吗?它口中的“明天”会来到吗?

  3.学习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思考:

  (1)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在冬夜里?如果再给它一次机会,它还会落得这个下场吗?

  (2)喜鹊和寒号鸟的做事态度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课文说明了什么的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悟。

  3.“现在懒惰,将来难过”,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寒号鸟》教案 7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课文有2幅插图。第一幅插图中喜鹊忙着衔树枝做窝,寒号鸟却躺在崖缝里睡懒觉。第二幅插图冰雪覆盖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却再也没有出现,表现两者的不同结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

  准确领会寓意。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二、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四、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六、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品读感悟。

  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一)按时间顺序学习课文。出示: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1、思考在这个时候,喜鹊忙着干什么?寒号鸟在干什么?用“_____”划出。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2、出示幻灯片,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懒惰。

  5、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二)出示: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1、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出示: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学习6~8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a、喜鹊怎样劝告寒号鸟?

  b、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c、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三、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3、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教师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五、拓展延伸。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板书:

  13、寒号鸟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寒号鸟》教案 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13个生字,读准“号、当、和”三个多音字,重点学写四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朗、阵、枯、却。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家,积累并拓展数量词。

  3.通过对课文2-4自然段的学习,从喜鹊和寒号鸟的行为中初步体会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

  核心问题:

  从喜鹊和寒号鸟的行为中体会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识寒号鸟,揭示课题

  1.每到冬天来临,有一种动物总会在大山的夜里,不停地叫:哆啰啰,哆啰啰。这是谁在叫?——寒号鸟

  2.学多音字“号”和“哀号”

  (1)点拨多音字:一把铜号

  (2)出示句子: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

  猜猜哀号的意思,学习“哀”字字理。拓展怒号、哭号。

  3.听《寒号鸟的介绍》

  3.介绍认“鹊”字:

  寒号鸟有位邻居,她叫——喜鹊。(记一记)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活动一: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学要求:

  2.认读字词,积累词汇

  (1)多字音:当作 暖和

  (2)寒冬腊月 大雪纷飞 北风狂吼

  读出词语背后隐藏的画面,读出寒冷的感觉,出示句子: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3)量词词组:一堵石崖、一道缝(fèng)、一条河、一棵大杨树。

  活动二:学习第一段,了解住所

  出示: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做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喜鹊和寒号鸟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1)相机学习生字:

  堵:量词,用来形容又高又大又厚实的物体,拓展:一堵墙

  缝:借图知道:裂开的细细的、长长的,我们叫它——缝。

  拓展桌缝、牙缝、地缝

  (2)明确住所: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寒号鸟的家在——崖缝里,喜鹊的.家在——大杨树。

  (3)发现规律,齐读

  板块三:品读课文,对比勤懒

  两个邻居,最后的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课文。(出示课文2-4段)

  活动二: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请你到课文2-4自然段去找一找原因,用横线画出来。

  (1)学生找句划句

  (2)交流评议

  你找到原因了吗?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了?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

  寒号鸟不听劝告

  (3)男女生读句子

  A、体会喜鹊勤劳(随文学习生字“枯”“衔”)字理认识“衔”,图片理解这个词。

  相机交流:一早、东寻西找(板书:勤劳)

  B、体会寒号鸟懒惰

  C、对比语言:喜鹊看见寒号鸟,是怎么说的?寒号鸟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下节课学习。

  板块四:借助儿歌,会读会写

  1.活动三:儿歌朗读,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观察——指导——评议

  《寒号鸟》教案 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2.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2.简要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再读课文。

  阅读提示:

  (1)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思考:喜鹊和寒号鸟的表现具体有何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理清叙述顺序,整体把握故事结构。

  出示句子。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 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概括成:开头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腊月

  2.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冬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师小结:同样写天气,用词却大有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太阳暖和”、“大好晴天”、“太阳暖烘烘”、“太阳普照大地”。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矢,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喜鹊热心帮助,语气诚恳。“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垒巢的危害,语气加重。“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试着用“今天 ( ),以后 ( ); 从小 ( ),长大 ( )。”学着劝劝寒号鸟。

  指点:从喜鹊说的话,更看出喜鹊看得远。

  指导寒号鸟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劝告?为什么不垒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垒窝?谁来做填充。

  试着用“寒号鸟只看 ( ),不看( )。只顾( ),不顾 ( )。”小结寒号鸟的特点,学习词语“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读寒号鸟的话,一定要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指导读寒号鸟的两段独白。

  内容一样,读起来语气语调是不是一样?

  示范。各自练习。

  指名读。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难过。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号”奄奄一息。

  4.朗读全文。

  小组分角色读。(集体读叙述的话)

  四、创编故事。

  1.故事续编。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谁能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叫唤、看望、叹息)

  在喜鹊的话中,启发用上“如果”“假如”“倘若”。

  2.故事新编。(二选一)

  寒号鸟怎么就不会死,现在我们就编一个让寒号鸟不会冻死的故事。

  利用原有提纲。

  开头

  冬天快到 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 听劝告

  寒冬腊月 快活地活着

  同座准备。

  3.指名讲述故事(带饰头表演)。

  五、补充教学《明日歌》。

  六、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寒号鸟》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认识 “堵、缝” 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号、当”,会写 “面、阵” 等 8 个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结局。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样子。

  提问:你们知道寒号鸟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寒号鸟》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在同一座山上,寒号鸟不听喜鹊的劝告,得过且过,最终在冬天被冻死的.故事。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住在哪里?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山脚”“崖缝” 等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寒号鸟和喜鹊住处的不同。

  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至九自然段,用 “——” 画出寒号鸟说的话,用 “~~~~” 画出喜鹊说的话。

  分角色朗读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

  提问:寒号鸟和喜鹊分别是怎么做的?

  结合图片,理解 “衔草做窝”“懒惰” 等词语。

  小组讨论: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喜鹊很勤劳,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做好了窝;而寒号鸟很懒惰,不听喜鹊的劝告,得过且过,最终被冻死了。

  学习第十自然段

  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懒惰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像寒号鸟一样的人吗?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想一想:如果你是寒号鸟,你会怎么做?

  演一演: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勤劳的人,不要像寒号鸟一样懒惰。

  布置作业

  把《寒号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此外,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寒号鸟》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认识 “堵、缝” 等 15 个生字,会写 “面、阵” 等 8 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谈感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寒号鸟吗?(展示寒号鸟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寒号鸟的童话故事。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生字,巩固读音。

  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分别住在哪里?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山脚”“崖缝” 等词语。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寒号鸟和喜鹊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寒号鸟 —— 玩、睡;喜鹊 —— 做窝。

  分角色朗读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态度。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默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思考:冬天到了,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寒号鸟 —— 冻得直打哆嗦;喜鹊 —— 住在温暖的窝里。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寒号鸟的可怜和喜鹊的温暖。

  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八、九自然段,思考:寒号鸟最后怎么样了?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寒号鸟 —— 被冻死。

  讨论: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

  总结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像寒号鸟一样懒惰的人或动物?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做一做: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

  续写故事:如果寒号鸟没有被冻死,它会怎么做呢?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还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准确,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寒号鸟》教案】相关文章:

《寒号鸟》教案02-26

寒号鸟教案07-27

《寒号鸟》教学反思06-14

寒号鸟教学反思05-28

《寒号鸟》教学反思范文07-01

寒号鸟教学反思集合02-24

寒号鸟教学反思通用08-29

《寒号鸟》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14

《寒号鸟》教学反思(精选12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