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时间:2024-12-09 17:39:31 泽彪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通用11篇)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46页练习七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正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段整理、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和统计过程,获得活动过程的经验,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体会统计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尊重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条形统计图和分段统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主要练习统计的内容。

  二、图表练习。

  1、做练习七第3题。

  (1)填写统计表:交流课前收集的长江、黄河等4条河流的`长度,统一数据。提问:统计各条河流长度时,统计表里为什么不需要合计?

  (2)完成统计图。

  学生看图,说说这里的图形统计图和前面学习的不同在哪里?

  提问:这里每格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图上怎样确定长江的长度是6397千米的?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交流画法。

  提问:你觉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四条河流的长度有什么好处?你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

  2、做练习七第4题。

  (1)完成统计图。

  学生阅读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统计图:统计项目是什么?有哪些项目,图上哪里表示数量,一格高度表示多少?

  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完成统计图。 你从图中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什么?

  (2)填写统计表。

  交流统计表。这里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

  (3)表图比较。

  呈现统计图和统计表。

  提问: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和统计表比较。条形统计图由什么特点?

  三、实践提升。

  1、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用单脚站立,你知道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吗?你知道其他同学能坚持多长时间?

  要知道你和同学的单脚站立时间,必须完成什么工作,怎么做?

  2、收集数据

  估计:以秒为单位,单脚站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把你估计的时间记录下来。

  提出活动要求:

  (1)各组组长负责,定好全组同学测量顺序,按序在记录表上写好姓名。

  (2)每位同学按记录表上的顺序轮流测量单脚站立时间,以秒为单位。

  (3)组长负责用秒表测定和报告每人测量结果,各人在记录表里记录数据。

  (4)全部测量结束后,全组核对、统一记录结果。

  3、完成统计表 独立整理、填表

  交流:按表里的要求统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分段整理统计要注意什么?

  4、分析数据。

  根据第5题的问题,讨论、交流,了解统计结果和发现的结论。

  5、交流体会。

  交流: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四、练习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商量 或者说明的?

  板书设计:

  统计表------------直接填写数据 反映数量多少

  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数据 反映数量多少 直观形象

  单脚站立时间?

  收集数据 统计结果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P104、10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简单地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逐步具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获得重视阅读和保护视力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

  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导回顾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了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

  2、揭示课题。

  按基本过程,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

  二、调查统计

  (一)统计课外阅读情况。

  1、出示练习七第6题。

  提问:小力是怎样了解他的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你知道小力用这个调查表会怎样了解同学们的.情况?

  2、分小组活动。

  引导:想:如果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了解每个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再整理数据进行统计。

  分小组统计(出示要求)

  (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

  (2)组长负责收回全部调查表。

  (3)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和组长一起用小组的方法整理。

  (4)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各人完成第46页的统计表。

  (5)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吗?

  根据你的统计,简单分析你们小组课外阅读的数据。

  4、汇总数据分析。

  提问: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

  分析:你对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5、活动小结:总结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你对统计有什么体会?

  (二)统计全班视力情况。

  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

  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需要怎样统计?

  出示练习七第7题。学生阅读、了解要求。

  2、小组调查数据

  每人依次汇报自己的视力情况,用你的方法做好记录,核对你的记录是否正确。

  3、汇总数据,完成统计。

  提问:按照我们班选择的调查项目,统计表中要设计哪些项目?

  学生完成统计表的设置,根据汇总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4、分析、评价数据。

  知道了全班视力的哪些情况,对班上同学的视力情况作一番评价。

  5、活动总结。

  说说这项统计的收获和体会。

  三、拓展延伸。

  1、完成“动手做”

  (1)明确做什么。

  说明要做什么,了解什么结果。

  (2)了解怎样做。

  强调滴水时要和硬币面靠近些,滴水要慢些,尽量使滴水能多一些。

  (3)学生动手做。

  同桌合作,一人滴水,数滴数,另一人记录数据,然后各自完成统计表。

  交流:你滴得最多的一次是几滴?最少呢?

  2、阅读“你知道吗”。

  (1)阅读统计图。

  了解怎样表示数据,在不同的统计图里分别知道些什么。

  (2)交流:你觉得这些实际上都是什么统计图?第一幅统计图用什么表示条形的?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穗表示?第二幅,第三幅各是用什么代表条形的?

  第二幅图里“100人”“10人”“1人”是什么意思,中国每平方千米有多少人?俄罗斯呢?

  从图里你知道了什么,有些什么想法?

  四、活动总结.

  通过统计和活动,你了解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4

  教学内容:

  数学书102页到10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整理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1)出示复式统计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

  项目

  人数/人

  性别

  乒乓球

  足球

  跑步

  游泳 货车

  男生1718814 7

  女生1346 13 16

  (2)学生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学生独立完成。

  (4)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5)解决问题: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

  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1)出示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

  数量/箱 月份

  品牌一月二月三月

  甲12010080

  乙90120150

  (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

  (4)解决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月怎样进货?本题练习里面,学生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的第3题。学生观察图,获得哪些信息?

  在这里安排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对男女生学生喜欢玩具的人数进行统计。老师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学生观察某市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完成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在这里设计这道题目,在引导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思维。

  三、实践练习。

  1、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下面的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活动,并绘制简单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自己小组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

  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统计。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

  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习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新授

  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

  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

  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

  生观察

  师:格不够,怎么办?

  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

  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平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平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

  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

  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

  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一)试一试

  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课后进行):通过调查,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看你能

  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到统计的知识,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

  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

  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

  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7

  一、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三、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8

  【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P94——P95

  【学习目标】

  1、我会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

  2、我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我能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活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学习准备】

  直尺、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出示表示天气符号图片)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1、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3、分析数据。

  提问: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指出: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提问: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2)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95页“做一做”情境图。

  (1)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出生的月份,组内做好出生月份统计表。(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完成全班学生出生月份统计表。

  (3)学生利用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完成教材95页的统计图。

  (4)学生根据统计图独立完成教材95页下面的填空题。

  2.教材100页1题。

  (1)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的睡眠时间,组内做好睡眠时间统计表。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统计表。

  (3)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时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更加清楚,而且方便比较。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表之间的内在关系,填写复式统计表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提问

  1情景引入:本学期我们四年级同学们都积极报名参加了课外活动,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老师作了下面的情况统计:

  1、给出四(1)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再给出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阅读、交流

  1、师:佳佳想比较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怎么办呢?

  2、师:为了便于比较两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可以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操作:在四(1)班的统计图中添画四(2)班的内容

  师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请你描述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现在又有哪些新发现?

  4、回答问题:

  (1)电脑组在哪个班比较受欢迎?

  (2)哪一种活动两个班的人数相同?共有多少人?

  (3)四(1)班参加舞蹈队的人数比四(2)班少多少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于联系呢?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有什么优势?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可以发现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有着更大的.作用及意义。

  四、练习、应用

  1、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表示20xx~20xx年到某市旅游的人数。纵轴表示人数,横轴表示年份。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回答问题:

  (1)纵轴表示人数,每小格代表多少万人?

  (2)20xx年乘火车去该市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3)这三年乘飞机去该市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下图是某校四年级学生最爱吃的蔬菜统计图。(每人选1种)

  阅读、分析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

  (1)看图填统计表

  (2)交流: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3)回答问题:

  A、四(1)和四(2)班各有多少人?

  B、喜欢吃芹菜的比喜欢吃萝卜的少多少人?

  (4)交流:回答A、B两个问题时你是选用图还是表来查找所需信息?

  (5)比较: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6)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描述及收集信息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

  1、下面是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你能在当中发现什么吗?

  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

  2、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图表数据。

  2、讨论,汇报。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5分钟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总结;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3、计论并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4、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全班汇报交流。分析: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独立分析,说一说分析的过程。

  2、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3、独立完成后汇报

  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对比中归纳出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20分钟

  10分钟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2书本第102页练习十九第1题作为测试及反馈。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

  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

  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

  (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

  4、归纳:

  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

  三、巩固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五、课外延伸,感知应用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图教案03-1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08-28

小学《条形统计图》教案11-09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20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04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23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18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10-27

《扇形统计图》教案03-10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通用11篇)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46页练习七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正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段整理、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和统计过程,获得活动过程的经验,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体会统计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尊重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条形统计图和分段统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主要练习统计的内容。

  二、图表练习。

  1、做练习七第3题。

  (1)填写统计表:交流课前收集的长江、黄河等4条河流的`长度,统一数据。提问:统计各条河流长度时,统计表里为什么不需要合计?

  (2)完成统计图。

  学生看图,说说这里的图形统计图和前面学习的不同在哪里?

  提问:这里每格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图上怎样确定长江的长度是6397千米的?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交流画法。

  提问:你觉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四条河流的长度有什么好处?你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

  2、做练习七第4题。

  (1)完成统计图。

  学生阅读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统计图:统计项目是什么?有哪些项目,图上哪里表示数量,一格高度表示多少?

  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完成统计图。 你从图中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什么?

  (2)填写统计表。

  交流统计表。这里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

  (3)表图比较。

  呈现统计图和统计表。

  提问: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和统计表比较。条形统计图由什么特点?

  三、实践提升。

  1、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用单脚站立,你知道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吗?你知道其他同学能坚持多长时间?

  要知道你和同学的单脚站立时间,必须完成什么工作,怎么做?

  2、收集数据

  估计:以秒为单位,单脚站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把你估计的时间记录下来。

  提出活动要求:

  (1)各组组长负责,定好全组同学测量顺序,按序在记录表上写好姓名。

  (2)每位同学按记录表上的顺序轮流测量单脚站立时间,以秒为单位。

  (3)组长负责用秒表测定和报告每人测量结果,各人在记录表里记录数据。

  (4)全部测量结束后,全组核对、统一记录结果。

  3、完成统计表 独立整理、填表

  交流:按表里的要求统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分段整理统计要注意什么?

  4、分析数据。

  根据第5题的问题,讨论、交流,了解统计结果和发现的结论。

  5、交流体会。

  交流: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四、练习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商量 或者说明的?

  板书设计:

  统计表------------直接填写数据 反映数量多少

  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数据 反映数量多少 直观形象

  单脚站立时间?

  收集数据 统计结果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P104、10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简单地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逐步具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获得重视阅读和保护视力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

  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导回顾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了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

  2、揭示课题。

  按基本过程,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

  二、调查统计

  (一)统计课外阅读情况。

  1、出示练习七第6题。

  提问:小力是怎样了解他的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你知道小力用这个调查表会怎样了解同学们的.情况?

  2、分小组活动。

  引导:想:如果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了解每个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再整理数据进行统计。

  分小组统计(出示要求)

  (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

  (2)组长负责收回全部调查表。

  (3)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和组长一起用小组的方法整理。

  (4)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各人完成第46页的统计表。

  (5)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吗?

  根据你的统计,简单分析你们小组课外阅读的数据。

  4、汇总数据分析。

  提问: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

  分析:你对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5、活动小结:总结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你对统计有什么体会?

  (二)统计全班视力情况。

  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

  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需要怎样统计?

  出示练习七第7题。学生阅读、了解要求。

  2、小组调查数据

  每人依次汇报自己的视力情况,用你的方法做好记录,核对你的记录是否正确。

  3、汇总数据,完成统计。

  提问:按照我们班选择的调查项目,统计表中要设计哪些项目?

  学生完成统计表的设置,根据汇总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4、分析、评价数据。

  知道了全班视力的哪些情况,对班上同学的视力情况作一番评价。

  5、活动总结。

  说说这项统计的收获和体会。

  三、拓展延伸。

  1、完成“动手做”

  (1)明确做什么。

  说明要做什么,了解什么结果。

  (2)了解怎样做。

  强调滴水时要和硬币面靠近些,滴水要慢些,尽量使滴水能多一些。

  (3)学生动手做。

  同桌合作,一人滴水,数滴数,另一人记录数据,然后各自完成统计表。

  交流:你滴得最多的一次是几滴?最少呢?

  2、阅读“你知道吗”。

  (1)阅读统计图。

  了解怎样表示数据,在不同的统计图里分别知道些什么。

  (2)交流:你觉得这些实际上都是什么统计图?第一幅统计图用什么表示条形的?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穗表示?第二幅,第三幅各是用什么代表条形的?

  第二幅图里“100人”“10人”“1人”是什么意思,中国每平方千米有多少人?俄罗斯呢?

  从图里你知道了什么,有些什么想法?

  四、活动总结.

  通过统计和活动,你了解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4

  教学内容:

  数学书102页到10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整理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1)出示复式统计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

  项目

  人数/人

  性别

  乒乓球

  足球

  跑步

  游泳 货车

  男生1718814 7

  女生1346 13 16

  (2)学生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学生独立完成。

  (4)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5)解决问题: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

  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成第102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1)出示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

  数量/箱 月份

  品牌一月二月三月

  甲12010080

  乙90120150

  (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作品。

  (4)解决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月怎样进货?本题练习里面,学生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的第3题。学生观察图,获得哪些信息?

  在这里安排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对男女生学生喜欢玩具的人数进行统计。老师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学生观察某市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学生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完成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在这里设计这道题目,在引导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思维。

  三、实践练习。

  1、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下面的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活动,并绘制简单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自己小组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

  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统计。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

  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习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新授

  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

  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

  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

  生观察

  师:格不够,怎么办?

  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

  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平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平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

  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

  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

  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一)试一试

  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课后进行):通过调查,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看你能

  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到统计的知识,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

  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

  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

  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7

  一、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三、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8

  【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P94——P95

  【学习目标】

  1、我会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

  2、我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我能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活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学习准备】

  直尺、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出示表示天气符号图片)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1、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3、分析数据。

  提问: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指出: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提问: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2)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95页“做一做”情境图。

  (1)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出生的月份,组内做好出生月份统计表。(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完成全班学生出生月份统计表。

  (3)学生利用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完成教材95页的统计图。

  (4)学生根据统计图独立完成教材95页下面的填空题。

  2.教材100页1题。

  (1)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的睡眠时间,组内做好睡眠时间统计表。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统计表。

  (3)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时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更加清楚,而且方便比较。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表之间的内在关系,填写复式统计表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提问

  1情景引入:本学期我们四年级同学们都积极报名参加了课外活动,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老师作了下面的情况统计:

  1、给出四(1)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再给出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阅读、交流

  1、师:佳佳想比较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怎么办呢?

  2、师:为了便于比较两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可以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操作:在四(1)班的统计图中添画四(2)班的内容

  师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请你描述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现在又有哪些新发现?

  4、回答问题:

  (1)电脑组在哪个班比较受欢迎?

  (2)哪一种活动两个班的人数相同?共有多少人?

  (3)四(1)班参加舞蹈队的人数比四(2)班少多少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于联系呢?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有什么优势?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可以发现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有着更大的.作用及意义。

  四、练习、应用

  1、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表示20xx~20xx年到某市旅游的人数。纵轴表示人数,横轴表示年份。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回答问题:

  (1)纵轴表示人数,每小格代表多少万人?

  (2)20xx年乘火车去该市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3)这三年乘飞机去该市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下图是某校四年级学生最爱吃的蔬菜统计图。(每人选1种)

  阅读、分析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

  (1)看图填统计表

  (2)交流: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3)回答问题:

  A、四(1)和四(2)班各有多少人?

  B、喜欢吃芹菜的比喜欢吃萝卜的少多少人?

  (4)交流:回答A、B两个问题时你是选用图还是表来查找所需信息?

  (5)比较: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6)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描述及收集信息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

  1、下面是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你能在当中发现什么吗?

  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

  2、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图表数据。

  2、讨论,汇报。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5分钟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总结;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3、计论并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4、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全班汇报交流。分析: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独立分析,说一说分析的过程。

  2、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3、独立完成后汇报

  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对比中归纳出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20分钟

  10分钟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2书本第102页练习十九第1题作为测试及反馈。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

  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

  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

  (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

  4、归纳:

  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

  三、巩固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五、课外延伸,感知应用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图教案03-1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08-28

小学《条形统计图》教案11-09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20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04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23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18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10-27

《扇形统计图》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