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时间:2024-01-08 18:00:12 维泽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30006=608=

  311=1005=23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板书:36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63=2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633=262=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603=804=

  802=663=844=

  8002=693=884=

  2、夺红旗

  461=993=484=1005=6309=

  7208=963=862=4008=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

  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前置回顾,展示目标;

  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

  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㈠、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⒈旧知辅垫,诱发注意

  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

  (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想方设法去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寻标:提出问题,寻找目标

  叫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组合图形的什么知识?(组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好,请同学们看书P90---91页,能否自己解决这些知识,看看它对这些知识是怎样讲的。

  (在这里老师先不做讲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看书,这是根据尝试原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新知识,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三)探标:追源问底,引导发现

  提出问题:为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上是如何讲的?、除了书上的分割方法外,你还有别的分割方法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电脑显示学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分成两个梯形;

  ③分成三个三角形。

  其它方法给予口头定正正误。

  2.展示各种想法,得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

  ⒊发散引导,找出新的解法:

  让学生观察分的方法后,提出问题:刚才所讲的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那还有除了分以外的别的方法吗?

  电脑显示补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组合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补两种方法。

  (这里有目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旧探新,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4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吗?

  3.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针对小组汇报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板书,同时对学生的汇报予以肯定和鼓励。

  5. 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样进行验算?怎么样估算?接下来,我们就先对笔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提高

  1.梳理算法。

  (1)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题呢?(老师板书)

  (2)独立完成黑板上这些题。

  (3)订正。

  在计算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笔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谁来说说加、减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6)把刚才的题进行验算,全班集体订正。

  2. 反馈测试。

  (1)练习十第1题。

  ①独立完成

  ②任挑2道题进行验算,写在旁边。

  ③(出示课件)全班订正、反馈。表扬鼓励。

  (2)小老师。

  ①比一比哪个老师当得好?看谁不但可以挑错,还能给同学们讲清楚。

  ②集体订正

  (三)拓展应用

  其实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学好计算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1)练习十第2题。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关系的数学问题?

  ④边出示问题边订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118=455(只)

  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455+337=792(只)

  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图书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这道题。

  合作要求:A. 给同桌提一个问题。

  B. 每人根据同桌提出的问题,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

  C. 根据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D. 提问题的同学进行验算,检查其计算的对错。

  ④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01-13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2-19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11-20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1-08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2-13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最新02-20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6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11-07

在线咨询

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024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30006=608=

  311=1005=23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板书:36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63=2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633=262=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603=804=

  802=663=844=

  8002=693=884=

  2、夺红旗

  461=993=484=1005=6309=

  7208=963=862=4008=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

  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前置回顾,展示目标;

  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

  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㈠、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⒈旧知辅垫,诱发注意

  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

  (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想方设法去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寻标:提出问题,寻找目标

  叫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组合图形的什么知识?(组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好,请同学们看书P90---91页,能否自己解决这些知识,看看它对这些知识是怎样讲的。

  (在这里老师先不做讲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看书,这是根据尝试原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新知识,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三)探标:追源问底,引导发现

  提出问题:为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上是如何讲的?、除了书上的分割方法外,你还有别的分割方法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电脑显示学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分成两个梯形;

  ③分成三个三角形。

  其它方法给予口头定正正误。

  2.展示各种想法,得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

  ⒊发散引导,找出新的解法:

  让学生观察分的方法后,提出问题:刚才所讲的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那还有除了分以外的别的方法吗?

  电脑显示补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组合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补两种方法。

  (这里有目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旧探新,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4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吗?

  3.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针对小组汇报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板书,同时对学生的汇报予以肯定和鼓励。

  5. 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样进行验算?怎么样估算?接下来,我们就先对笔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提高

  1.梳理算法。

  (1)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题呢?(老师板书)

  (2)独立完成黑板上这些题。

  (3)订正。

  在计算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笔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谁来说说加、减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6)把刚才的题进行验算,全班集体订正。

  2. 反馈测试。

  (1)练习十第1题。

  ①独立完成

  ②任挑2道题进行验算,写在旁边。

  ③(出示课件)全班订正、反馈。表扬鼓励。

  (2)小老师。

  ①比一比哪个老师当得好?看谁不但可以挑错,还能给同学们讲清楚。

  ②集体订正

  (三)拓展应用

  其实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学好计算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1)练习十第2题。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关系的数学问题?

  ④边出示问题边订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118=455(只)

  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455+337=792(只)

  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图书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这道题。

  合作要求:A. 给同桌提一个问题。

  B. 每人根据同桌提出的问题,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

  C. 根据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D. 提问题的同学进行验算,检查其计算的对错。

  ④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