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7-09-09 我要投稿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一个更广空间的开始,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家长们都会在孩子的适当年龄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然而,孩子们入园时的焦虑表现出的哭闹总会让家长们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产生各种担心,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反过来又会影响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哭闹得更凶。幼儿入园时的焦虑表现是幼儿来到新环境的正常反应,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幼儿的焦虑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协同引导、正确对待。对待方式不同,幼儿的适应期会有很大不同。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幼儿适应期的长短取决于成人对他心理的了解和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宜。那么,幼儿入园时焦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观察体会,我们发现幼儿普遍有以下几种心理影响因素:
  1、缺乏在新环境中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幼儿在入园前已经明确地建立起了对自己父母、亲人的信任,对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则是完全陌生的。对幼儿来说,幼儿园里的人和周围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必然要求回到熟悉的可信任的父母身边,表现为一种逃离行为和对自己的及熟悉的物品的依赖。如有的幼儿不断地重复要求找妈妈或奶奶;有的幼儿一定要背着自己的书包;有的幼儿抱着娃娃才肯躺在床上;甚至有的幼儿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跑出活动室,而带来一定的危险。随着幼儿园生活环节的重复和固定化,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了明确的认知,恐惧感逐渐消除。老师的陪伴和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让幼儿重新找到了对妈妈信任一样的感觉,也逐渐消除了戒备的心理,安全感也就自然地建立起来。
  2、更多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约束
  幼儿在家庭中面对的都是成人的围绕和陪伴,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幼儿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时间做什么,就什么时间做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有着很大的自由度,是一种个体生活,受到的约束很少。而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环境,三个老师需要面对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这样的幼儿,又必须按照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幼儿集体的活动,每项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在完成这些要求中,幼儿必然受到各种限制。即使老师尽可能地满足单个幼儿的要求,与其在家中的自由相比仍是束缚众多,难以很快适应。再加上某些幼儿在家里养成的固执、任性、打人、要挟等不良行为习惯,在集体生活中必然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这些问题改善了,幼儿才能完全度过焦虑期,真正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3、个人自理能力的欠缺
  幼儿在家里一般都比较娇惯,家长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能做,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或者认为孩子做不好,就代劳,剥夺孩子的练习机会,致使一些孩子本该掌握的技能没能掌握。如独立吃饭、独立入睡、独立穿脱鞋子的能力以及主动表达自己大小便的需求、喝水的需求等。这样,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必然处于弱势,缺乏对所做事情的可控感,从而增加了幼儿的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增强,这种焦虑情绪也就自然减弱甚至消失。
  4、家长焦虑的情绪和行为强化了幼儿对新环境的不信任,给予了孩子消极影响。
  针对幼儿入园,作为家长对孩子在园情况有些担心,害怕老师照顾不周、害怕孩子哭闹影响身体健康、担心孩子无法适应都是正常的心理,老师会用热情的服务、耐心的照顾陪伴、及时的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具体指导家长如何配合等赢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家长的担心。但仍有部分家长把孩子入园看成天大的事,比孩子还焦虑。背后哭泣、送完孩子不马上离开、提前接孩子回家,不坚持来园,不能给老师充足的时间与幼儿建立亲近关系。幼儿会觉得幼儿园是可去可不去的,哭闹可以让家长早来接,哭闹是正常的。此时孩子思考的不是如何适应走进新环境,而是用什么办法可以逃避。这些家长的行为也会对其他幼儿起到感染作用,带来更多孩子的哭闹,加重他们的焦虑心理。
  准确了解和把握幼儿的心理对于减轻幼儿入园焦虑,缩短入园适应时间,做好幼儿入园的顺利过渡至关重要。结合此时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教师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将是有效的。
  1、老师主动接近、关心、照顾幼儿生活,理解幼儿的感受,尽快建立起幼儿与老师的依恋关系。
  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与老师建立信任依恋关系的过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幼儿的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幼儿离开家长的无助感就会消失。幼儿有了新的依靠,他的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幼儿园里幼儿每天接触的老师不止一个,因此班里每名老师都应有与每个幼儿单独相处的机会,让幼儿感到所有老师都是爱他的,幼儿在园的安全感才会真正建立起来。班里一名叫小崔的幼儿来园时总是大声地哭要走,(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我们不断地安慰劝阻,想尽各种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带他到园里参观、和老师一起开会、给他看动画、领他玩玩具;生活上更是悉心地照顾,喂饭、随时把尿、教会拿杯子喝水、陪伴睡觉、穿鞋等,直到该幼儿连续三天大便在裤子里,老师都是耐心地帮他擦洗,并换上干爽的裤子后,他就再也没有哭闹过,一直穿在身上的纸尿裤也脱掉了。即使在其中一名老师休假一周后才来园的情况下,和这名老师仍然特别的亲切。可见,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理解,最能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幼儿与老师的亲近信任关系,新的关系建立起来,幼儿的入园焦虑就会大大消除。
  2、让幼儿感受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建立幼儿新的秩序感。
  两岁左右的幼儿对秩序感有着特殊的需求。让他们亲身感受、熟悉了在幼儿园的生活,了解每个环节都做什么。知道了这个环节做什么,就能推测出下一环节做什么。幼儿园生活对幼儿来说不再是未知的、不可控制的,就可以逐渐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
  3、让幼儿明确家长什么时候来接,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抛弃。
  初入园幼儿最担心的就是家长不要他了,家长和老师首先要给他讲清将要经历的事,什么时候可以接他回家,家长绝不可以哄骗的方式把幼儿交给老师就离开,而增加幼儿的恐惧感。每次家长来接时可以让家长在门外等候,由老师通知幼儿家长来接他了,并把幼儿抱到家长面前。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来接的欣喜,又让幼儿知道老师是爱他的,确实说话算数,有助于建立起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幼儿园生活的认同。
  4、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刚刚离开家庭去适应一个崭新的环境,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幼儿的引导方向是否正确、家长的坚持性如何、家长是否有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行为(趴窗户、门;提前来接;中间探望等)。老师可以首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及作息时间安排、入园需要准备的物品和需要练习的生活技能,并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鼓励幼儿勇于走向幼儿园,开始新的生活。其次,要引导家长对幼儿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对待并给予积极引导。如有的幼儿在园里不吃饭、不喝水,家长可引导幼儿说:“幼儿园像家里一样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幼儿园的饭菜可好吃了;你要和小朋友一样,小朋友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第三,对于有过度关注行为的家长,老师也应个别对待。一方面让他知道这样做对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给予这些孩子特殊的关心,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孩子及所有孩子的细心照料。试园活动就是一种增进家长对老师的了解和信任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家长亲眼看到老师们对每个孩子的细心照料,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就会对老师更理解、更放心,信任感油然而生。家长们就会更愿意支持配合。
  相信幼儿有无限的潜力,他们一定能适应全新的环境。了解幼儿真正的心理需求,亲近他们,理智的引导他们,他们的焦虑就会很快消除。家园合作,协调一致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的基础。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对家长的专业引领是尽快消除幼儿入园焦虑的保证。把握幼儿心理,做最适宜的幼儿教育工作是每名幼儿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