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活动研讨的过程是师幼互动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的过程,是教师间教育观念与教育智慧碰撞的过程。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幼儿拼插搭建行为的组织与指导,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教育案例研讨,让我对建构游戏中范例作品的选择与使用有了新的定位与认识,让我与孩子们之间更加贴近、更加亲密了。
一、由建构游戏活动《灯笼》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灯笼而引发的关于“范例”的问题
建构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幼儿用各种结构元件如积木、插塑等材料进行结构造型的活动。建构游戏的开展,特别是第一课时,离不开作品范例。使用怎样的范例?范例怎样使用才合理?结合《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触类旁通,不难发现建构游戏活动内容属于模拟建构,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感受美与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过程。
结合小班下学期建构游戏活动《灯笼》谈一下我对建构游戏活动中范例作品的选择与使用的新认识、新定位。
课前,教师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灯笼的图片或实物,分析、讲述灯笼的基本外形特征:红红的、圆圆的;活动开始时,教师再次组织幼儿对所收集到的灯笼图片或实物资料进行形状的分析与讲述(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也是补充和丰富幼儿经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灯笼的外形特征的认识与了解,为接下来的拼插活动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出示预设好的第一课时的作品范例:用雪花片拼插好的圆球形表现灯笼。(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丰富幼儿的感知与已有经验。)幼儿在这些经验与范例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拼插活动。拼插过程中,圆球形灯笼给了幼儿根深蒂固的影响,多数幼儿被老师圆球形灯笼范例所牢牢禁锢,他们一味的模仿,追求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在形状方面的相似。结果是活动结束时,一堆与范例相似度极高的圆球形灯笼开起了展会。
在众多的作品中,一个咖色与红色一比一间隔拼插的“灯笼”特别的显眼。之所以显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更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造型更像是一个南瓜,是扁圆形的。这让它从一堆圆球形灯笼中脱颖而出。
经了解,这原来是忠旭小朋友的作品。忠旭是一个善于开动脑筋的男孩,他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并坚信尝试使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运用加长弧线线条的方法,更加形象的创造性拼插与表现出自己眼中的灯笼。
教师也发现了这一典型的灯笼,讲评时,教师询问幼儿:“你觉得哪一个灯笼最闪亮?”“你最想讲讲哪个灯笼?”幼儿不约而同的指向忠旭的作品。教师继续跟进提问:“为什么?”“因为颜色搭配的好看。”“因为形状和别的灯笼不一样。”……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探讨着。(幼儿凭借自己的观察、发现,基本分析出了忠旭作品的独特之处,借此,教师引导幼儿对他们的发现进行了梳理总结。)
师:“忠旭灯笼的颜色哪里特别?”
幼:“一个咖色、一个红色间隔拼插的。”(通过提问、跟进提问、引导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忠旭作品中AB结构的色彩搭配与排列方式。)
师:“这个灯笼形状和别的灯笼有什么不一样?”
幼:“他的灯笼有些扁。”
师:“哦,是吗?我怎么看不出来?”
幼:“真的扁!”孩子们纷纷叫嚷着……一名幼儿急不可待的拿起一个圆球形灯笼与之对比。(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直观的比较、呈现出两种灯笼在形状上的差异。)
师:“哦,原来真是这样。”“那这个是怎么拼插出来的呢?”(教师指着忠旭的灯笼)
幼:“它的灯笼边上长”“他的灯笼边上弯”……孩子们争论起来。
师:“忠旭,这个灯笼是你的作品,你能不能教教小朋友你是怎样拼插的?”
忠旭从颜色、形状方面示范拼插了灯笼的一条边,其他幼儿都专心专注的观察着他的示范活动。(通过幼儿对自己作品难点部分的局部示范,帮助其他幼儿突破难点,掌握新的弧度线条的拼插技能。)
纵观活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建构游戏中运用的具体建构游戏材料拼插出的雪花片灯笼在幼儿游戏中起到的作用:太形象、太具体,将整个建构游戏活动引导成了一个单纯的模仿拼插行为。忠旭的独树一帜的灯笼点醒了我们这些教育者。
二、由这个独树一帜的灯笼而引发的关于“范例使用”的教师研讨
发现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发展意识,指教师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所体现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课程意识,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发现、利用可以影响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
教师们在互动交流中,畅所欲言的交流了自己在日常建构游戏的组织过程中范例使用的方式与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课前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所建构内容的图片或实物,分析、讲述所建构内容的基本外形特征;活动开始时,教师再次组织幼儿对所收集到的所建构内容的图片或实物资料进行形状的分析与讲述,将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作为补充和丰富幼儿经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接着就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范例或课堂上现场演示范例的使用。
总结教师们的交流发言可以发现:大家组织建构游戏时运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关键是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些具体的建构游戏范例方法有效的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行为?怎样针对幼儿年龄及搭建技能选择和使用适当的范例?还有别的行之有效的建构游戏范例方式方法吗?
在接下来进一步的研讨中,教师们发现了:在建构游戏中,范例的选择与使用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成不变。若范例使用中有不足之处,教师可通过提问、跟进提问、引导观察等方法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认真的观察、完整的讲述、大胆的搭建拼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发现新的和不同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不断的求异与创新。
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幼儿加以解决,不能放置问题,更不能盲目的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比如在建构游戏活动《灯笼》中,教师注意给幼儿表达的机会,了解并倾听幼儿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便于幼儿创作思路与创作方法淋漓尽致的展示,便于其他幼儿明白为何同伴作品会有异同,以此激发下一次创造活动,做到了:今日的游戏赏析、游戏作品也将是明日的游戏计划。体现了活动内容与幼儿搭建行为、搭建技能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只是限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忠旭在示范过程中的语言表述不明确,多次用到“这样”“就这样”等词汇,需要教师在一旁解释与补充说明,给予他适当的语言梳理与小结,需要教师在活动中支持、引导、帮助。
三、建构游戏活动中范例的种类与应用
建构游戏的组织可以是简单的,主要能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会分析幼儿的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从而推进游戏的发展。这其中,教师要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幼儿的行为,能从哪个视角来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
结合建构游戏活动《灯笼》这一案例,结合《指南》指导下对美术作品范例使用策略的探讨,我分析与发现:建构游戏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建构经验、个体差异调整范例使用的支持策略,何时运用何种形式的范例,应针对具体情况分类对待。
1、搭建技能初级阶段的幼儿:如刚上小班,刚接触搭建活动的幼儿,拼插、搭建技能匮乏,图片、音像类的范例不能少。同时,教师拼插的具体结构材料范例作品更不可少,这些范例可以使课前教师拼插搭建好的,也可以是课堂上现场示范拼插搭建的,它能给幼儿一个具体、形象、直观的视觉刺激,将幼儿对搭建物体的模拟活动具体化,让幼儿能看的到、摸的着,知道如何下手,有助于他们积累围封、平铺、垒高等搭建技能,便于他们把握模搭建物体的特征。
2、搭建技能中级阶段的幼儿:如小班下学期到中班下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随着他们建构经验与技能的增强,教师对那种课前预设好的整体的物体拼插搭建范例作品的使用就要具有选择性,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对待,因为若使用不当,非但不会促进幼儿搭建行为的发展,相反甚至会推迟、阻碍幼儿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禁锢他们创造的步伐,最终幼儿呈现出的作品也只是单纯的模仿,没有新意,没有幼儿自己的创造与想法。此时的范例比较适合运用教师或同伴局部重难点部位示范的范例方法。幼儿今日的游戏赏析、游戏作品也将是明日的游戏计划。
3、搭建技能高级阶段的幼儿:中班下学期到大班下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随着他们的建构经验与技能的进一步提升与增强,在搭建游戏活动中可引导他们对范例进行升华:抽蚕剥丝,将范例由具体到抽象,抽象为提问、语言提示、谈论交流。如搭建图书馆的活动,教师给幼儿呈现的图书馆图片的基本外形特征为阶梯式弧形建筑。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引领幼儿针对建筑物的外形特征进行分析,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大型积木表现阶梯式弧形建筑。最后幼儿呈现的作品里就会较准确体现出这个建筑的外形特征。
建构前的绘图也是一种不错的高级范例形式。绘图的难度较大,鉴于建构计划可灵活采用表格、拼图等形式,为幼儿预留更多游戏时间。如果采用表格形式,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表格,幼儿只需要根据表格的内容填写即可;如果采用拼图形式,教师需要提前用卡纸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几名,供幼儿拼摆使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新的经验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是对已有经验的重新整合。”可见幼儿搭建前的经验准备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范例的选择与使用形式是多么的不容忽视。我们会继续关注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范例使用的案例表现,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实践中不断用《指南》来尝试分析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行为,反思教育行为,边实践理解,边逐步成熟。(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