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时间:2024-05-11 13:32:06 秀雯 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面对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而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常常束手无策。其实,地震在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预测着地震即将发生。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发生的,与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靠人的感官就能观察或感觉到的与正常现象不同的自然现象。比如:平时清澈的井水忽然变混了,往常乖巧的小狗却一直狂叫不止,冬眠的蛇顽强地爬出了洞以及地声、地光等等众多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却与平常的表现区别十分明显,那么,它极有可能就是地震宏观异常了。之所以说是可能,就是说,即使发生了这样一些现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会发生地震,这些现象的发生还可能有另外的原因,如:井水变混,也可能是人为的扰动;小狗狂叫,也可能是生病等原因。另外,在地震多发区还极有可能是由于人们的恐震心理而形成的假像。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别这些宏观异常现象是不是地震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应如何鉴别

  地震宏观异常如此重要,那如何去捕捉它呢?前面说过,不是所有的宏观异常都是地震宏观异常,那么如何来鉴别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周围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地震宏观异常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区别这些异常,要注意几点:

  一是异常的幅度,地震宏观异常的幅度往往非常的强烈,而非地震宏观异常的幅度比较小;

  二是异常的种类,地震宏观异常种类多,而非地震宏观异常的种类单一;

  三是异常的范围,地震宏观异常分布范围较广,非地震宏观异常较为孤立;

  四是异常的时间,地震宏观异常随着时间在幅度上、种类上及范围上都会发展,表现为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强烈,而非地震宏观异常会因为各种干扰因素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与非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有着本质的区别。非地震宏观异常是由近地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异常种类和异常形态都较明显的随机性,由于缺乏统一的形成机制和剧烈的应力活动背景,其分布也是随机的和零散的,因而从整体上来讲,不可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地震宏观异常是整体的、大面积的地壳应力调整,在一个区域内具有统一的形成机制,因而形成的地震宏观异常其范围、程度及数量决非一般非地震宏观异常所能比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宏观异常反映了震前应力场孕育发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从孕育、加强到暴发的阶段性发展过程。非地震宏观异常由随机干扰引起,不可能像地震宏观异常那样有其特有的发生发展规律。

  预测地震小常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下面了解一下预测地震小常识。

  一般地震之前是有征兆的,尤其在震前,动物的反应非常强烈。

  1、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2、猪、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3、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4、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5、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6、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7、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8、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9、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10、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11、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避震四大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避震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切记保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相关文章:

白带异常要检查什么06-03

发生地震的异常现象有哪些08-09

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08-18

白带异常如何调理06-03

如何预防白带异常06-03

瓦斯异常区管理规定01-02

白带异常怎么办06-03

白带异常的表现有哪些06-03

白带异常的状况有哪些06-03

在线咨询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面对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而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常常束手无策。其实,地震在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预测着地震即将发生。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发生的,与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靠人的感官就能观察或感觉到的与正常现象不同的自然现象。比如:平时清澈的井水忽然变混了,往常乖巧的小狗却一直狂叫不止,冬眠的蛇顽强地爬出了洞以及地声、地光等等众多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却与平常的表现区别十分明显,那么,它极有可能就是地震宏观异常了。之所以说是可能,就是说,即使发生了这样一些现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会发生地震,这些现象的发生还可能有另外的原因,如:井水变混,也可能是人为的扰动;小狗狂叫,也可能是生病等原因。另外,在地震多发区还极有可能是由于人们的恐震心理而形成的假像。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别这些宏观异常现象是不是地震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应如何鉴别

  地震宏观异常如此重要,那如何去捕捉它呢?前面说过,不是所有的宏观异常都是地震宏观异常,那么如何来鉴别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周围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地震宏观异常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区别这些异常,要注意几点:

  一是异常的幅度,地震宏观异常的幅度往往非常的强烈,而非地震宏观异常的幅度比较小;

  二是异常的种类,地震宏观异常种类多,而非地震宏观异常的种类单一;

  三是异常的范围,地震宏观异常分布范围较广,非地震宏观异常较为孤立;

  四是异常的时间,地震宏观异常随着时间在幅度上、种类上及范围上都会发展,表现为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强烈,而非地震宏观异常会因为各种干扰因素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与非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有着本质的区别。非地震宏观异常是由近地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异常种类和异常形态都较明显的随机性,由于缺乏统一的形成机制和剧烈的应力活动背景,其分布也是随机的和零散的,因而从整体上来讲,不可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地震宏观异常是整体的、大面积的地壳应力调整,在一个区域内具有统一的形成机制,因而形成的地震宏观异常其范围、程度及数量决非一般非地震宏观异常所能比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宏观异常反映了震前应力场孕育发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从孕育、加强到暴发的阶段性发展过程。非地震宏观异常由随机干扰引起,不可能像地震宏观异常那样有其特有的发生发展规律。

  预测地震小常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下面了解一下预测地震小常识。

  一般地震之前是有征兆的,尤其在震前,动物的反应非常强烈。

  1、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2、猪、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3、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4、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5、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6、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7、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8、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9、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10、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11、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避震四大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避震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切记保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