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闻的拍摄技巧有哪些
新闻摄影中的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拍摄构图、拍摄用光、拍摄时机、准确曝光等,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基础和关键。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闻的拍摄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新闻摄影的抓拍:
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件适合用摄影表现手法记录和传播的可视形象。它不同于照像馆人像摄影,“以静对静”,可以说基本上是“一切听众指挥”,而新闻摄影,其基本规律是“动”,“以动对动”。无论是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商业乃至突发事件的新闻,凡适合用新闻摄影表现的,基本上是“活动”变化的。比如,领导到某一地区视察,深入工厂、农村考察,有时是不停地“运动”,边走边看,边走边问,要想用照相机把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真情真实而感人的拍摄记录下来并加以传播,那就不能“走慢点,等一等”指挥或导演拍摄对象。这就要靠摄影者的抓拍技巧。
(二)拍摄角度对主体的影响:
在新闻摄影中, 拍摄角度直接影响着主体,即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突出。无论是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摄影者必须始终注意新闻事件主体(主要人物)的变化,死死盯住不放,在其频繁的变化中掌握运用拍摄高度,抓住拍摄时机,充分利用有效的画面构图和现场有限的光源准确曝光,为一幅完美的新闻图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拍摄高度对主体形象的影响:
新闻事件主体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因拍摄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主体形象,比如,在众多的反映抗洪救灾勇士的新闻图片中, 摄影者并不是在同一条件、同一高度拍摄的。
(四)抓拍中构图是先决条件:
抓拍,这是新闻摄影中最基本的手法。而抓拍中构图,构图中抓拍,又是一幅图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假若摄影者在新闻事件中从头到尾不注意主体变化,见啥拍啥,主体成了陪体,甚至所要反映的主要事件(主体)被排斥在画面之外,或者说不应该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应该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的反而不见了,其结果是失败的。
光是突出主体的必要条件:
事件现场,其光源受环境影响,要么顺光,要么逆光,甚至微弱光源有时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摄影效果。
新闻摄影,必须追随新闻事件的主体,随其变化而变化,摄影者合理运用现场光源,恰到好处进行适度的辅助光,不但能弥补现场光源的不足,还能突出主体。
(五)拍摄时机对主体形态的影响:
除了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抢拍中构图,合理运用光源外,拍摄时机对于新闻主体形态影响极大。具体讲,按快门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必须选择在新闻事件情景交融,人物感情融合的最佳时机进行。否则,拍出的图片将是失败之作。
(六)准确的曝光对图片效果的影响:
在新闻摄影中,摄影曝光受新闻现场光源、背景制约,尽管目前照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更加齐备,但深色背景,浅色背景,逆光、顺光,都有一定的影响,即使使用闪光灯,也会因明暗不同背景使底版曝光过度或不足,直接影响图片的层次。
在新闻摄影过程中,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用光的不同,构图的差异,拍摄时机的快慢,底片曝光的过度与不足,都会对新闻图片产生不同的效果。
非事件新闻采访拍摄技巧
首先该了解非事件新闻的特点:
01:没有明确的时间性,它是现实祔中已经存在并缓慢发展,变化着的事物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02.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典型、突出,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它往往是不经缌观察、分析就难以发现,不经富于特征性的揭示就不为人们所关注。
03.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
这些特点要求摄影记者深入生活、关注生活、反映生活。
搞好非事件新闻摄影的报道的要素:
01.关注生活,善抓热点。
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之外,那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都应成为新闻摄影反映的重要主题。
抓“热点”时应多用进行式,少用完成式。
“生活热点”均是一时难有结论的,如果等待结论就很多报道的时机。
把握生活的脉博,惟一的出路是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说出群众关心的体己的话。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拍出新颖而又有社会效果好的新闻照片。
02.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有不少很少的社会新闻,会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新闻摄影应当必须经常反映社会新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03.深层思考、形象表现。
摄影记者要善于进行深层次的独立思考。
形象表现是新闻摄影的特点。新闻摄影要牢牢把握住“形象价值”抓取那些适合用摄影手段来揭示的典型细节,捕捉生活转瞬即逝的瞬间形象,以形象性、传递生动、真实、全面的信息。
04.以专题摄影报道形式全面展示新闻主题。
非事件性新闻具有不显著的特点,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集中、明显地反映出新闻主题。摄影记者可以发挥专题摄影的优势,以多个视角展示新闻形象来说明一个总是,发挥整体的优势,达到主题的明确和突出。
会场拍摄时的技巧手法
1.准确把握拍摄时机
在拍摄过程中,拍摄时机的把握和选择尤为重要。会议开始后,要求摄像工作者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会议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是参会人员精神最为饱满的时段,所以要把握良好的时机拍摄会议主体素材。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经遇到有参会领导又或者说与会人员中途离会的情况,因此最好在会议开始时将主席台上各位领导及台下与会人员的画面拍摄完整。同时需要注意如果会议之中有新的领导就座,就要补拍该领导画面,而且极有可能需要对领导画面重新进行拍摄。拍摄中为了保持会议画面的严肃性,尽可能不出现会场工作人员倒水、走动的画面,如果遇到个别与会人员有把玩手机、喝水、抽烟、交头接耳、打哈欠等情况,要灵活掌握拍摄角度,避免类似画面在新闻种出现。而当领导讲话时,尽量等待领导抬头脱稿讲话时进行拍摄。
2.把握光源变化调整白平衡
会场拍摄一般分室内会场和室外会场:室内会场光线变化不大,但光照可能不均匀。拍摄时要注意随时调整光圈:特别注意主席台和观众席上的照度反差可能较大,要考虑用新闻灯补光;室内会场的大窗户,因为投射进的大量光线很可能造成室内光线变得复杂,这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拍摄效果,摄像记者可以采用拉上窗帘和新闻灯补光,合理调整室内光线,关注室内的光源色温是否一致,调整白平衡。室外会场光线充足,但易受天气影响。晴天、阴天、上午、中午、下午等照度不同,色温也一样,摄像记者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白平衡,以保证整场会场前后色调的基本一致。
3.会场画面的布局设计
在拍摄会议画面时要力求做到画面类别的丰富,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要有序搭配:会场全景要注意会标的位置,避免会标出现歪斜或不完整的情况;领导特写画面要饱满,主体要突出,尽量选择在正面和左右侧面进行拍摄,避免俯拍和仰拍,如有话筒在前,最好从两侧进行拍摄,以免遮挡面部,尽量选择在被拍摄者较好精神状态进行拍摄,杜绝有损人物形象的画面出现;不需要给特写的领导镜头可采用多人一组的拍摄画面进行固定拍摄或摇镜头拍摄,注意其稳定性,起落幅做到左右对称,镜头运动的方向要注意与领导排名顺序一致,相同级别领导要确保景别一致,主要领导的特写要给大给足;同时根据新闻的播出时长,考虑素材的完备程度,如果新闻报道的时间较长,可以多拍一些观众的慢拉镜头,以防后期剪辑时出现画面不足的情况,但是拍摄中应该注意不能只从一边进行拉拍,最好能够按照奇偶数排从两边拉拍,这样的画面对接才会看起来比较舒适。
4.善于捕捉生动细节
在会议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要对会场内的有效细节进行认真的观察,当领导讲话时,可穿插拍摄参会人员认真听讲、记录的画面,注意捕捉情绪饱满、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与会人员画面,这可以体现出较好的会议纪律,必要时可以拍摄参会人员用笔记录或认真查看手中会议材料的特写;如果是召开表彰型的会议,则可以适当拍摄会场内的花朵、标语,先进人员佩戴的红花、勋章等可以体现参会人员身份、渲染会议气氛的空镜头;当遇到事迹报告会、宣讲活动时,要注意观众情感的捕捉,这就需要注意抓拍观众的表情特写,比如观众点头认可、感动拭泪等特写镜头,这些镜头的巧妙运用将会议现场的感人气氛准确传达给电视观众,也能使会议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的拍摄技巧有哪些】相关文章:
拍摄静物有哪些拍摄技巧05-27
镜面拍摄与倒影拍摄有哪些技巧05-26
风光拍摄技巧有哪些05-12
拍摄梅花有哪些技巧05-25
拍摄瀑布的技巧有哪些04-21
dv拍摄技巧有哪些04-25
人物的拍摄技巧有哪些04-26
拍摄宠物的技巧有哪些04-01
静物拍摄技巧有哪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