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儿童的心声——读《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后感

作者:瑞雪纷飞时间:2017-01-11
我利用寒假认真阅读了《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细细品味,觉得收获颇丰;我对书中第二章阐述的儿童文化,感受很深。

儿童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哲学精神,教育要真正走进儿童心中,不仅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个性差异、发展权利等,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倾听儿童的心声。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常常不能或难以倾听儿童的声音,造成失聪现象。不仅会阻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还会贻误儿童的发展。因此,基于儿童文化的特殊性,我认为:要关注倾听儿童的心声。

1.倾听儿童的思想。儿童有思想,有自己的哲学智慧,它们可能是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观念和看法,但这些思想却构成了他们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他们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生活和发展,在自己的思想中与教师沟通。教师要在参与和体验中倾听,不是对儿童声音被动的听,而是主动地听,这种主动性在倾听与精神生命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创设机会与孩子交流聊天、个别谈话等交流,老师对于这些交流,要认真倾听,通过倾听发现儿童的欲望和情感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尽量认可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2.倾听儿童的情绪情感。儿童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感性化,易变化、不稳定,有人称“儿童是情绪情感的奴隶”。儿童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有面部表情,也有肢体语言等。我们应在冷静和深沉的静默中,深入儿童心灵深处去倾听他们的呼喊和呼求。如:当孩子之间有不愉快、当孩子对教师的教育作出的反映等各种情绪感,要用心倾听,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反馈。

3.倾听儿童间的差异。尊重儿童间的差异是一种教育理念,而要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为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就需要倾听来做中介。教师要在一种接纳和平等的精神指向下倾听,当各种声音汇集在教师耳边的时候,教师能在教学敏感下听出各种声音的差异,听出他们所反映的不同个性和人格。如:小朋友之间发生纠纷,一小朋友说话活龙活现,话里间,造成不良的结果都是别人责任;而另一小朋友则闷声不话。老师在处理时,要倾听他们之间的差异,不能轻信能说会道的孩子,要根据实际,分析处理。

儿童世界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世界,在文化世界中每一个儿童又是独特的存在。作为一个真正关注儿童生命的教师,也应怀着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纯洁的生命体。用“科学母爱”的阳光抚育儿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