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在“错”中成长

作者:菊花台时间:2017-03-23
案例背景:

新学年开学,幼儿园里来了批只有三岁的新小朋友,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有一二个甚至多个大人一直陪伴其左右,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为此,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不会穿衣不会上厕所甚至不会自己吃饭,要让这样的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那个过程的辛苦只有我们老师、阿姨才能体会到。学期过半,在老师阿姨的细心呵护、耐心教育下,孩子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也能开始自己吃饭、独自午睡了,但是面临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

案例:

有一次中餐吃虾,阿姨犯难了,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是大人给剥好的,现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剥虾场面肯定很“有趣”,弄不好虾肉没吃到而全身沾满味,等吃饭时帮他们剥吧,孩子多忙不过来,怎么办?经商量,小班的阿姨决定,与其让孩子浪费不如自己辛苦,于是在开饭前阿姨自己动手替全班孩子的虾都剥了壳,吃饭时,阿姨将虾肉直接分到每个孩子的碗中,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点不浪费,虽然自己很辛苦但心里有一丝欣慰。

又过了几天,点心是五香鹌鹑蛋,孩子们会剥壳吗?有了虾的经验,小班的阿姨还是决定先帮他们剥好,于是又开始替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剥蛋,等全部剥好,有的阿姨手指发痛脚发麻,而孩子们却一会儿就吃完了。

@_@我是分割线@_@

案例评析:

从案例中看出,阿姨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对孩子的爱也是无可挑剔的。但静静细想,阿姨这样爱孩子合适吗?小班孩子确有许多孩子不会剥虾、剥蛋,但他们不会的东西多了,不会吃鱼、不会吃排骨,难道都要帮他们吗?帮能解决问题吗?阿姨能忙得过来吗?平时我们经常说某某孩子很能干,会自己吃饭穿衣,某某孩子什么事都不会,肯定是家里太宠了。可见,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过于宠爱、包办太多,只能让孩子更“无能”,对于家长的有些做法虽然我们很无奈但也情有可原,因为他们不懂教育方法,而爷爷奶奶们,则以为照顾周到就是爱孩子。而现在的关键是,孩子已三岁多了也上了幼儿园,我们就应以教育培养为重,而不是顺从家长不当的教养方法,阿姨也是教育者,也要理性地爱孩子,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更应注重教育培养,要让孩子的双手越来越能干,生活能力越来越强,更要让自己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中也提出,“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只要大人肯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做许多在大人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由此可知,我们不要小看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爱孩子就该放手,只有放手,才能让他们更能干,让他们象小鸟一样飞得更高更远,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意义升华。

放手,给孩子尝试机会。

孩子虽然年龄小,动手能力差,许多事情无法自己完成,但都很好奇,经常会对某些事情表现出想尝试的欲望,如想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每当这时,如果家长允许孩子去尝试,孩子一定很开心,但做起来动作笨拙,速度很慢,也有可能半途而废,这时如果大人给以耐心的鼓励指导,那么孩子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会增强学做事的兴趣和信心,探索的欲望更强烈,

@_@我是分割线@_@

反之,家长没耐心嫌麻烦指责孩子动作笨拙、速度慢而否定他,重复多次,就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尝试的信心与兴趣,只会依赖大人。案例中,阿姨给孩子剥好虾、鹌鹑蛋,虽然吃的时候秩序很好,桌面地面也很干净,但孩子失去了动手学习的机会,小班的孩子虽小但这些事情他们能学会的,与其晚教不如早教,既让孩子早点独立又让自己早轻松,一举二得,何乐不为。当然,刚开始,可能有孩子会说我不会,阿姨老师可以帮忙,边帮边教,或帮一半让他尝试完成另一半,一次二次,孩子们也就学会了。所以,放手不代表不爱孩子,也不是随意放纵,而是让孩子更聪明能干,是智慧的爱,理性的爱。

放手,让孩子在“错”中成长。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犯错误,幼年期更是如此。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双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失败和成功,正确和错误,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功。放手让孩子去做,虽然错误、失败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对待孩子学习中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允许孩子犯错误、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因为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错误和失败是成功的基础,为走向成功积累经验。所以,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时,我们不要怕出问题怕麻烦怕危险而代劳,这样只能让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差,刚入园孩子能力差异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鼓励孩子去学习尝试,也许开始时场面很乱很不理想,但要相信这只是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才会让孩子吸取教训,走向成功,相信他们会在“错”中不断成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