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骨干班学员的作业分析
作者:聚优时间:2017-06-12
说明:学员们利用寒假完成了一份集体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和一则案例(集体教学活动案例或游戏案例),我认真查阅了每位学员的作业,以下是对学员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
一、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较好的:沈娟老师的《两只小鸟》、王蓓的《怕冷的大恐龙》、秦柳的《转起来》、王丽琴《可爱的小蝌蚪》、黄琳柳的《小动物秋游》等。
优点:
1、活动设计有思考。如:能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回应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沈红老师在设计活动时能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如何把握活动的重点、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如何将教师预设的活动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
2、能基于幼儿的兴趣、经验来预设活动。如:蔬菜品种多又多,就是建立在孩子对蔬菜名称、特征有初步经验的基础之上。环节为:热闹的小菜场——猜猜我是谁——介绍一种新蔬菜“海带”——买菜游戏。
3、能进行高、低结构活动之间的有机转换。如:在区角中,教师关注到幼儿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后预设了集体教学活动“量身高”。
4、活动设计能兼顾不同的领域,如:科学探索类的(转起来)、表达表现类的等。
5、活动设计能凸显年龄特点,有情有趣。如:《可爱的小蝌蚪》,示范时运用小蝌蚪游上画纸的形式,减少教师教的痕迹;在幼儿绘画时,运用“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画的愿望。
6、借助开放性的问题挑战幼儿的思维。如:火车上有几个座位,够不够坐?
存在问题:
有些学员未认真对待,拿已有的教案来充数,所以样式并不是我提供的。
1、目标定位适宜性欠妥;角度不一致。
如: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交往能力。这都是长程的目标,放在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妥。
角度不一致:一条目标是从幼儿的角度(了解……感知……),一条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培养……)。
2、价值分析写成了设计思路或效果分析。
3、环节表述过于简略,让看的人不知如何上。
4、活动设计趣味性不足。要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和注意力?
如:《我的生日》(大班)其实是认识年历,环节:听故事、看年历——找日期——开生日会,在“听故事、看年历“环节,虽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但教师的提问就是围绕着每个月份的天数,如:1月房子里住着几个日娃娃?还有哪些房里也住着31个日娃娃;说到2月份时,还介绍平月、闰月的知识。小结:一年中有12个月,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平月或闰月。
5、问题过多过细,还较雷同。
如:小班《可爱的动物》问题列举:小鸡: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鸭: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叫?小狗:它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叫?……
6、活动方案中的重难点欠思考。
如:《中国瓷器》,教师把重点放在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让幼儿鉴别“玲珑瓷”和“青花瓷”,了解瓷器是用什么制作而成。这显然不太适宜,毕竟这些离幼儿的经验太远,教师也难把握(毕竟缺乏相关知识)。可改为:欣赏瓷器的美——图案、花纹、形状等,这是孩子能感知的。
7、教师的站位过于考前,教师主导整个活动,老师的话都是一长串一长串的。
建议:
1、思考集体活动成立的价值。价值分析主要是写各环节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凸显环节的有效性。表述要简洁、明了。
2、目标要进行有效整合,指向清晰。
如:《环保小卫士》目标:1、了解各种水污染的原因,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2、发展幼儿合作绘画的能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3、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第二、第三条目标的适宜性、针对性、合理性待调整。
3、要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如:《秋天的颜色》欣赏散文诗后的提问:谁去找秋天的颜色?找到了?谁告诉他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
4、环节表述要凸显大环节、小环节以及环节的价值、要点、关键问题、教师小结等。此外,表述要清晰,如:教师让幼儿贴青蛙的生长过程时,在材料上做不同的标记“一只害虫、两只害虫、三只害虫”代表什么意思?
5、思考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升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如:语言活动《微笑》第一环节,教师出示两幅表情图(微笑、哭泣),问幼儿哪幅图能想起快乐的事?可改为:只出示快乐的表情图,预设的问题:你看到过谁的微笑?你什么时候会微笑?
再如:《京剧脸谱》第一、二个环节,某老师安排了:欣赏一段京剧,拷贝不走样“学唱京剧”。第三个环节才进入正题“欣赏京剧脸谱”。再如:《量身高》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安排了数据对比,并讨论身高的数据低于标准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可改为“和自己以往的身高比较,为自己长高了而高兴。”
例三 《冬天的取暖用具》,在教师演示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呈现了需用电的取暖用具,如空调、电热毯、取暖器;用热水的热水袋、汤婆子;靠柴取暖的火堆(可不呈现)。感觉归类不清晰,可分为直接就能取暖的,如:帽子、围巾、棉衣等;需加热才能取暖的,如:空调、电热毯、热水袋、手炉等。
6、教师的站位要靠后,让幼儿主动学习。
7、思考活动的容量是否适宜?
如:《给汽车宝宝装轮子》,目标: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找出大小不同的汽车相对应的车轮并粘贴;愿意尝试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环节一:在探索中感知圆形的积木会滚动;环节二:说说汽车轮子的形状;环节三:给汽车(达汽车、小汽车)安装合适的轮子。对照目标与环节,感觉容量、挑战性显不够。
二、游戏与教学案例
很亮的是倪怡君老师的教学案例“不断思考才会不断进步——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梁祝》产生的始末”。倪老师的案例让我看后非常感动,她是一位有思考、有潜质的青年教师。案例包括教案在内,洋洋洒洒共14页纸,分别从音乐的处理、目标的确立、方案的构思这几个方面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的确,一个好的活动是建立在充分的预设基础上的。
其他较好的:西二幼倪华的“蚯蚓——我们的朋友”、堡幼沈红“中班游戏:小医院”、竖新龚海霞的“无所事事的医务人员”、张娟的体育游戏案例“报纸和沙包”等
优点:
1、能持续性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不同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提供相应的材料来支持、推动游戏的深入。如:王蓓的《理发用具投放之后》。
2、善于观察,选取的案例比较鲜活。如:“蚯蚓——我们的朋友”,倪老师结合孩子的兴趣点进行了一阶段的持续观察与指导:关注孩子的兴趣点——鼓励多途径地收集资料——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供实验材料,引发探索——组织讨论、分享交流,不断地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3、教师能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由选择主题、情节、玩具、角色,在讲评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建议:
1、选取的案例不够典型。
2、分析不够深入、透彻。重案例的描述,轻思考与分析。
3、案例写成了经验性文章。
三、游戏环境创设
较好的:合作王丽琴的主题区角“春夏秋冬”、新河龚红梅的“小司机”
主题区角“春夏秋冬”包括:四季花开、我和风儿捉迷藏、四季大转盘、树叶变变变、我给小花分家家、植物宝宝快长大小小看天气等。
主题区角“小司机”:能因地制宜,挖掘现有游戏空间;创设条件,投放多元材料;开放互动、留有自主空间。教师还用纸箱制作了大公共汽车、卡车,小班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优点:
1、积极开展主题性的区域,如:“快乐的小司机”,沈老师预设了“汽车城、停车场、走迷宫、车轮滚滚、装饰汽车”。
2、创设主题墙,引发幼儿的经验与兴趣。如:我们的城市——我在马路边,张俊老师设置的主题墙有:我在马路边的调查、马路上的标记、马路上的数字、各种各样的车。
建议:
1、环境与材料比较单一,指向维度窄。如:多彩的秋天,某学员只是考虑提供和数相关的材料。
2、适宜性不够。如:小班主题“学本领”,教师预设了动物公寓,让幼儿根据门牌号(点子、图形、数字、层次)将小动物送回家。与小班而言,挑战过大了些。
3、呈现的样式不对,有学员写成了集体活动的样式:设计意图、目标、材料投放、观察要点提示。
此外,学员较多呈现的区域环境创设表格一般为:名称、材料、玩法、目标。我觉得还不够,教师的观察指导呢?材料的生成与调整?
4、如何创设有质量、能吸引幼儿的环境,教师还缺乏思考。如:某学员呈现的主题性的游戏环境,只是拍了三张照片,介绍名称、玩法,有多大的价值?又有多少思考?
5、对主题性区角的理解还不全面。如:某学员结合当前的主题“美丽的春天”,在科学区(种植)、语言区(相关的书)、益智区(相邻数、数序)、生活区(剥豆、编辫子)、建构区(搭春天)、角色区(春天的服装、鲜花超市)、美工区分别都投放了和春天相关的材料。不是主题要和每个区整合,而是在这个主题性的区角中,可整合多方面的内容。
6、可以是主题性的区角与非主题的区角共同进行、互为补充。
一、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较好的:沈娟老师的《两只小鸟》、王蓓的《怕冷的大恐龙》、秦柳的《转起来》、王丽琴《可爱的小蝌蚪》、黄琳柳的《小动物秋游》等。
优点:
1、活动设计有思考。如:能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回应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沈红老师在设计活动时能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如何把握活动的重点、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如何将教师预设的活动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
2、能基于幼儿的兴趣、经验来预设活动。如:蔬菜品种多又多,就是建立在孩子对蔬菜名称、特征有初步经验的基础之上。环节为:热闹的小菜场——猜猜我是谁——介绍一种新蔬菜“海带”——买菜游戏。
3、能进行高、低结构活动之间的有机转换。如:在区角中,教师关注到幼儿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后预设了集体教学活动“量身高”。
4、活动设计能兼顾不同的领域,如:科学探索类的(转起来)、表达表现类的等。
5、活动设计能凸显年龄特点,有情有趣。如:《可爱的小蝌蚪》,示范时运用小蝌蚪游上画纸的形式,减少教师教的痕迹;在幼儿绘画时,运用“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画的愿望。
6、借助开放性的问题挑战幼儿的思维。如:火车上有几个座位,够不够坐?
存在问题:
有些学员未认真对待,拿已有的教案来充数,所以样式并不是我提供的。
1、目标定位适宜性欠妥;角度不一致。
如: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交往能力。这都是长程的目标,放在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妥。
角度不一致:一条目标是从幼儿的角度(了解……感知……),一条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培养……)。
2、价值分析写成了设计思路或效果分析。
3、环节表述过于简略,让看的人不知如何上。
4、活动设计趣味性不足。要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和注意力?
如:《我的生日》(大班)其实是认识年历,环节:听故事、看年历——找日期——开生日会,在“听故事、看年历“环节,虽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但教师的提问就是围绕着每个月份的天数,如:1月房子里住着几个日娃娃?还有哪些房里也住着31个日娃娃;说到2月份时,还介绍平月、闰月的知识。小结:一年中有12个月,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平月或闰月。
5、问题过多过细,还较雷同。
如:小班《可爱的动物》问题列举:小鸡: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鸭: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叫?小狗:它喜欢吃什么?它怎么叫?……
6、活动方案中的重难点欠思考。
如:《中国瓷器》,教师把重点放在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让幼儿鉴别“玲珑瓷”和“青花瓷”,了解瓷器是用什么制作而成。这显然不太适宜,毕竟这些离幼儿的经验太远,教师也难把握(毕竟缺乏相关知识)。可改为:欣赏瓷器的美——图案、花纹、形状等,这是孩子能感知的。
7、教师的站位过于考前,教师主导整个活动,老师的话都是一长串一长串的。
建议:
1、思考集体活动成立的价值。价值分析主要是写各环节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凸显环节的有效性。表述要简洁、明了。
2、目标要进行有效整合,指向清晰。
如:《环保小卫士》目标:1、了解各种水污染的原因,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2、发展幼儿合作绘画的能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3、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第二、第三条目标的适宜性、针对性、合理性待调整。
3、要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如:《秋天的颜色》欣赏散文诗后的提问:谁去找秋天的颜色?找到了?谁告诉他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
4、环节表述要凸显大环节、小环节以及环节的价值、要点、关键问题、教师小结等。此外,表述要清晰,如:教师让幼儿贴青蛙的生长过程时,在材料上做不同的标记“一只害虫、两只害虫、三只害虫”代表什么意思?
5、思考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升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如:语言活动《微笑》第一环节,教师出示两幅表情图(微笑、哭泣),问幼儿哪幅图能想起快乐的事?可改为:只出示快乐的表情图,预设的问题:你看到过谁的微笑?你什么时候会微笑?
再如:《京剧脸谱》第一、二个环节,某老师安排了:欣赏一段京剧,拷贝不走样“学唱京剧”。第三个环节才进入正题“欣赏京剧脸谱”。再如:《量身高》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安排了数据对比,并讨论身高的数据低于标准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可改为“和自己以往的身高比较,为自己长高了而高兴。”
例三 《冬天的取暖用具》,在教师演示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呈现了需用电的取暖用具,如空调、电热毯、取暖器;用热水的热水袋、汤婆子;靠柴取暖的火堆(可不呈现)。感觉归类不清晰,可分为直接就能取暖的,如:帽子、围巾、棉衣等;需加热才能取暖的,如:空调、电热毯、热水袋、手炉等。
6、教师的站位要靠后,让幼儿主动学习。
7、思考活动的容量是否适宜?
如:《给汽车宝宝装轮子》,目标: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找出大小不同的汽车相对应的车轮并粘贴;愿意尝试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环节一:在探索中感知圆形的积木会滚动;环节二:说说汽车轮子的形状;环节三:给汽车(达汽车、小汽车)安装合适的轮子。对照目标与环节,感觉容量、挑战性显不够。
二、游戏与教学案例
很亮的是倪怡君老师的教学案例“不断思考才会不断进步——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梁祝》产生的始末”。倪老师的案例让我看后非常感动,她是一位有思考、有潜质的青年教师。案例包括教案在内,洋洋洒洒共14页纸,分别从音乐的处理、目标的确立、方案的构思这几个方面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的确,一个好的活动是建立在充分的预设基础上的。
其他较好的:西二幼倪华的“蚯蚓——我们的朋友”、堡幼沈红“中班游戏:小医院”、竖新龚海霞的“无所事事的医务人员”、张娟的体育游戏案例“报纸和沙包”等
优点:
1、能持续性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不同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提供相应的材料来支持、推动游戏的深入。如:王蓓的《理发用具投放之后》。
2、善于观察,选取的案例比较鲜活。如:“蚯蚓——我们的朋友”,倪老师结合孩子的兴趣点进行了一阶段的持续观察与指导:关注孩子的兴趣点——鼓励多途径地收集资料——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供实验材料,引发探索——组织讨论、分享交流,不断地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3、教师能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由选择主题、情节、玩具、角色,在讲评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建议:
1、选取的案例不够典型。
2、分析不够深入、透彻。重案例的描述,轻思考与分析。
3、案例写成了经验性文章。
三、游戏环境创设
较好的:合作王丽琴的主题区角“春夏秋冬”、新河龚红梅的“小司机”
主题区角“春夏秋冬”包括:四季花开、我和风儿捉迷藏、四季大转盘、树叶变变变、我给小花分家家、植物宝宝快长大小小看天气等。
主题区角“小司机”:能因地制宜,挖掘现有游戏空间;创设条件,投放多元材料;开放互动、留有自主空间。教师还用纸箱制作了大公共汽车、卡车,小班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优点:
1、积极开展主题性的区域,如:“快乐的小司机”,沈老师预设了“汽车城、停车场、走迷宫、车轮滚滚、装饰汽车”。
2、创设主题墙,引发幼儿的经验与兴趣。如:我们的城市——我在马路边,张俊老师设置的主题墙有:我在马路边的调查、马路上的标记、马路上的数字、各种各样的车。
建议:
1、环境与材料比较单一,指向维度窄。如:多彩的秋天,某学员只是考虑提供和数相关的材料。
2、适宜性不够。如:小班主题“学本领”,教师预设了动物公寓,让幼儿根据门牌号(点子、图形、数字、层次)将小动物送回家。与小班而言,挑战过大了些。
3、呈现的样式不对,有学员写成了集体活动的样式:设计意图、目标、材料投放、观察要点提示。
此外,学员较多呈现的区域环境创设表格一般为:名称、材料、玩法、目标。我觉得还不够,教师的观察指导呢?材料的生成与调整?
4、如何创设有质量、能吸引幼儿的环境,教师还缺乏思考。如:某学员呈现的主题性的游戏环境,只是拍了三张照片,介绍名称、玩法,有多大的价值?又有多少思考?
5、对主题性区角的理解还不全面。如:某学员结合当前的主题“美丽的春天”,在科学区(种植)、语言区(相关的书)、益智区(相邻数、数序)、生活区(剥豆、编辫子)、建构区(搭春天)、角色区(春天的服装、鲜花超市)、美工区分别都投放了和春天相关的材料。不是主题要和每个区整合,而是在这个主题性的区角中,可整合多方面的内容。
6、可以是主题性的区角与非主题的区角共同进行、互为补充。
上一篇: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
下一篇:教学活动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