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逃跑的孩子——由教学活动《逃家小兔》所想
作者:打的去埃及时间:2017-09-18
《小兔逃跑》的教学活动内容来自于一本绘本《逃家小兔》。故事中小兔总是不停地变化自己来达到离家的目的,而它的妈妈也不停地变化自己去追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深深关爱之情,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导入后,我请幼儿思考了两个问题:小兔为什么要逃跑?妈妈为什么要追?孩子们非常爽气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因为小兔还小,妈妈要抚育它长大。然而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我反复问了两次后,孩子给予我的回答只是淡淡的微笑。这让我想到,孩子们也和小兔一样,是渴望“逃跑”吗?我何不借此机会探究一下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呢。由此我问:“如果你是这只小兔,你为什么要逃跑,离开妈妈呢?”小朋友没有举手回答,有的只是想说又不敢说的微笑,要不就是在私下里悄悄的说。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说:“没事,大胆说,老师不会怪你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城城举手说:“妈妈烦死了,整天不停地唠叨,所以要逃跑。”玥玥说:“外面的风景非常地美,想一个人静静地欣赏一下,没有人来打扰。”岩岩说:“我跑,妈妈追,很好玩,所以要跑。”就这样,孩子们开始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静静地听着孩子们的诉说,他们的答案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透过他们的诉说,我总结出了孩子们基本的三个心理:第一种,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或者说是成人,与自己的沟通太罗嗦,管的太宽,大小事都要管,没有自己自主空间,展现不了自己的想法。第二种,与成人的相处是很愉快的,并不想逃离成人,但是,还是希望拥有独立的私有的空间,让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和那一份静静的天空,享受属于自己那一份特有的宁静。第三种,则是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渴望,渴望父母的关注,渴望父母的陪同。然而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不得不让我们震撼。因为往往运用这样方法的孩子,会发现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物质生活,忽略了孩子心理、精神上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孩子产生一些破坏性或攻击性等不好的行为来引起成人的关注。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懂事却十分调皮的孩子,怎么说都收效甚微。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所受关注的缺乏,也让我感受到自己对孩子心理不够留心。孩子虽小,可是内心世界与成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想法、思考、需求,而这些正是要我们要引起注意的。因此,亲爱的家长们、老师们,请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吧!不要让“逃跑”的孩子真得逃跑,而是要像兔妈妈一样让孩子内心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关注、对他们的爱,请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接受得了的方式来表达吧!孩子在期待着呢,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活动导入后,我请幼儿思考了两个问题:小兔为什么要逃跑?妈妈为什么要追?孩子们非常爽气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因为小兔还小,妈妈要抚育它长大。然而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我反复问了两次后,孩子给予我的回答只是淡淡的微笑。这让我想到,孩子们也和小兔一样,是渴望“逃跑”吗?我何不借此机会探究一下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呢。由此我问:“如果你是这只小兔,你为什么要逃跑,离开妈妈呢?”小朋友没有举手回答,有的只是想说又不敢说的微笑,要不就是在私下里悄悄的说。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说:“没事,大胆说,老师不会怪你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城城举手说:“妈妈烦死了,整天不停地唠叨,所以要逃跑。”玥玥说:“外面的风景非常地美,想一个人静静地欣赏一下,没有人来打扰。”岩岩说:“我跑,妈妈追,很好玩,所以要跑。”就这样,孩子们开始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静静地听着孩子们的诉说,他们的答案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透过他们的诉说,我总结出了孩子们基本的三个心理:第一种,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或者说是成人,与自己的沟通太罗嗦,管的太宽,大小事都要管,没有自己自主空间,展现不了自己的想法。第二种,与成人的相处是很愉快的,并不想逃离成人,但是,还是希望拥有独立的私有的空间,让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和那一份静静的天空,享受属于自己那一份特有的宁静。第三种,则是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渴望,渴望父母的关注,渴望父母的陪同。然而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不得不让我们震撼。因为往往运用这样方法的孩子,会发现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物质生活,忽略了孩子心理、精神上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孩子产生一些破坏性或攻击性等不好的行为来引起成人的关注。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懂事却十分调皮的孩子,怎么说都收效甚微。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所受关注的缺乏,也让我感受到自己对孩子心理不够留心。孩子虽小,可是内心世界与成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想法、思考、需求,而这些正是要我们要引起注意的。因此,亲爱的家长们、老师们,请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吧!不要让“逃跑”的孩子真得逃跑,而是要像兔妈妈一样让孩子内心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关注、对他们的爱,请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接受得了的方式来表达吧!孩子在期待着呢,我们一起努力吧!
上一篇:加强反思,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下一篇:幼教反思:老师犯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