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30 15:19:1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临江仙阅读答案集合【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临江仙阅读答案集合【15篇】

临江仙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金)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2. 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23. 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 秋天(或初秋)

  23. 李词中的“瘦”字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心生 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的“瘦”字表现出了荷花的纤细柔美,以此衬托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表达了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抓住相关的意象,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回答问题。本题要求分别指出这两首词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第一首,根据题目“梅”,词中“云窗雾阁春迟”(意思是“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玉瘦檀轻”(梅花风姿清瘦)推断出该词描绘的是冬季,或说是晚冬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根据题目“赏荷”上片描绘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云秋影”“西风”“夜凉”判定该词描绘的应该是秋天,确切说应该是初秋季节的景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找到要进行比较阅读部分,结合具体内容仔细分析,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词中“瘦”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具体作答时,分别结合两首词具体内容,分析各自的“瘦”的表达效果即可。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意思是说晚冬的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这里的“瘦”表面是说梅花清瘦,其实是以梅花来比喻自己,说照付赵明诚离家时间长,一致自己印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犹如眼前晚冬清瘦的梅花,所以这个“廋”字既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胭脂雪瘦薰沉水”是写水中荷花,“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胭脂雪瘦”是说红白相杂之色的荷花纤细柔美,就是纤细柔美的荷花暗香袭人。用“瘦”字衬托出下一句“翡翠盘高走夜光”中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月下赏荷花,看到荷花纤细柔美,荷叶丰腴饱满,纤细柔美的荷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个“瘦”字充分表达出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睛】诗歌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代“作比较”这一程度。作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找出题干要求的比较阅读点;然后依照比较阅读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进行比较鉴赏。

临江仙阅读答案2

  原文

  临江仙寒柳

  (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文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给了它。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注释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层冰:厚厚之冰。

  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相关:关心。

  最是:特别是。

  繁丝:指柳丝的繁茂。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春山:春日之山。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这里指代亡妻。

  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湔(jiā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湔裙,溅湿了衣裙。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A、 4 B、 5 C、6 D、 8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

  1、 C

  2 、D

  3、

  “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临江仙阅读答案3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4分)

  14、解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或用典)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答出两种手法得2分,两种品格2分)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三种观点选一种作答即可)

临江仙阅读答案4

  苏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许钓船轻。

  【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②杜若:香草,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③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⑵有人评说这首《临江仙》语言明朗清新,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⑴表达了词人隐居乡野、寄情山水的闲适之情。(2分)词人在席间给向朋友表明自己喜欢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希望自己为官守城,得到朝廷的征召,连同上钓船都不轻易答应,希望自己归来时和鸥鸟相伴,看芳汀之美,听柳边莺声,畅饮飞觞之酒,表达词人不乐仕进,安于闲适的襟怀。(大意对即可,2分)

  ⑵①不尚修饰,写景简明。柳丝晓市杜若芳汀取景自然,洗去浮艳和纤秾。(2分)②用字脱俗,境界清新。摇写出了柳丝的特点,也带有拟人,突出作者的'闲适,遍写出了杜若之多,也表现了词人的喜悦。(2分)(能结合这两句诗,扣住明朗清新或简明脱俗不浮艳等语言特点赏析,且表述合情合理即可;不可太拘泥于所给答案。)

  作者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临江仙阅读答案5

  【原文】: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

  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②飘蓬:像蓬草一样飘浮无定。

  【翻译】:

  在离亭那儿,我与友人痛饮送别酒之后,挥手乘船西去。我漂浮不定的人生啊,恰如那随风飘荡的蓬草,充满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此时,我回首而望,只见岸边如烟似雾的杨柳层层叠叠,遮挡了友人熟悉的身影。我放眼远望,远处云淡天阔,孤雁远征,残阳如血,一片凄寒。

  今夜我的画船将在何处停泊?纵然到了夜间,月色朦胧,潮平水落,泊舟淮水边,但酒消人醒之后,万籁俱寂之时,我怎能抵挡住那齐涌心头浓如黑夜的无边愁绪!那时唯有明灭的残灯相伴身旁,孤枕难眠,耳边传来五更时晚风卷起的暗浪,轻轻拍打着画船。

  【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不过是前人作品中重复过千百次的熟悉别绪,并不新鲜;但就表现说,却实在很新颖。那熟悉别绪通过新颖的表现构成一系列情景交融、心物交感的意象。而抒情主人公的行踪、神态、乃至心理活动,也随之浮现于读者眼前。全词以“饮散离亭西去”发端,真可谓“截断众流”!“离亭”,是供人饯别的亭子。作者不写离亭饯别,也不写彼此惜别,却从“饮散”、“西去”写起,把这一切都抛在词外,省却多少笔墨!然而“截断众流”之后写出的那句词,却包含着饯别的场所和过程,因而被“截断”的“众流”仍然不可阻挡地涌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灵,也涌入读者的想象,行者与送行者走向“离亭”,到达“离亭”,开始饮宴,劝君更饮,依依不忍分手。这一切,都是离亭“饮散”之前连续发生的事,只要提到“离亭”,提到“饮散”,就不能不想。从“饮散”着笔的这个起句,的确起得好!正因为起得好,植根于这个起句的以下各句,才那样富于魅力。“浮生长恨飘篷”,是直接由“饮散离亭西去”激发的深沉慨叹。“生”即人生,乃抒情主人公自指。“生”而“浮”,已见得飘流无定;又“恨”其象断“蓬”那样随风“飘”荡,身不由己:则离亭饮散之后,虽说“西去”,实则前途茫茫!而于“恨”前又加一“长”字,自然使读者想到:对于这位抒情主人公来说“饮散离亭”并非破题儿第一次,而是经常重演的;第重演一次,就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这首词,大约写于徐昌图入宋之前,它所反映的个人身世,饱和着五代乱离的时代投影。接着写“西去”。“回头烟柳重重”一句,将身去而意留的情景作了生动的、多层次的体现。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见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续“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再“重”、三“重”、四“重”、五“重”,乃至无数“重”,送行者的身影,也就逐渐模糊,终于望而不见了。从行者方面说,情景如此;于送者而言,又何尝不然。“烟柳”乃常见之词,一旦用作“回头”的宾语,又用“渐重重”修饰,便场景迭现,意象纷呈,人物栩栩欲活,其惜别之情与飘蓬之恨,亦随之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头等者既为重重烟柳所遮,“回头”已属徒然,这才沿着“西去”的方向朝前看。朝前看,可以看见的东西当然并不少,但由于特定心态的支配,摄入眼底的,只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淡云”、“寒日”、“暮天”,这都是情中景,倍感凄凉。而那“远”去的“孤雁”,则分明是抒情主人公的象征。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孤零零地飞啊飞,飞向何处呢?

  下半片以一问开头:“今夜画船何处”?问谁呢?当然不是问船夫,而只是问自己。以下各句所写,乃是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作为对问语的回答。船在淮水上行进,现在还未起风,“潮”该是“平”的;天空中“淡云”飘动,月光是“朦胧”的;离亭话别之际,为了麻醉自己,只管喝酒,但酒意终归要消失,一旦“酒醒”,正当夜深“人静”,又有什么办法解愁;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思前想后,哪能入睡?熬到五更天,也许会有点儿睡意,恍惚间梦见亲人;然而五更天往往有风,有风就起浪,即使是“轻浪”吧,也会把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风声、浪声,更增愁烦,将何以解怀?这是多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这首词从“饮散”写起,截去饯行的场景,让读者去想象;一问之后展现的画面转换和心理变化,又完全出于想象。其艺术构思,极富独创性。

  【阅读训练】:

  一、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3.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4.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5.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6.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二、

  1.这首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三句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一、

  1.不好。“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3.(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2分)

  4.(3 分)情景交融的写法。(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分)

  5.作者通过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1分),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1分)。?

  6.“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 残灯孤枕梦”等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1分),“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1分)。

  二、

  1.表达了作者离别后的惆怅难舍之情和人生漂泊的孤苦无奈之感。“回头烟柳渐重重”中作者不断回望的动作显示出内心的依恋不舍,隔断了望眼的重重烟柳象征了词人心头浓重的愁绪。“淡云”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是词人别后孤单无依的漂泊境况的写照,“寒日”一句渲染傍晚惨淡清冷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心头的寒意。(共6分,回答情感2分,分析如何抒情4分)

  2.同意。离别之情和别后的境况本为虚有,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羁旅情形被词人描绘得真切感人,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共5分,要分析出虚写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临江仙阅读答案6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②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③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

  【注释】

  ①午桥:在洛阳城南,诗人写此诗时洛阳已落入金人之手;

  ②长沟:河流;

  ③二十余年:指从作者政和年间为官,到被贬谪,到北宋沦亡,自己渡江南逃的这段时间;

  ④三更:午夜。

  1.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2.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3分)

  2.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试图排遣想要看破世情而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两种给分方式,要么不要第三点,一点两分;要么三点,每点二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7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

  参考答案:

  19.(1)①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②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③侯蒙洒脱淡定。面对别人的讥笑,他不急不恼,反而称别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此题的主要限制是阶段性时间“上中学后”,即作者命笔的时刻往前推至“上中学”时这一段时期。按题面理解,不管是写校园之事,还是写社会之事,只要发生在“上中学后”就可以了。但是,题目既然强调“中学”,那么应在作文中写跟中学生活有关的事。题目限定“一件”,但未限制事情的大小,因而选择的事件可大可小。由此看来,此题的选材范围比较广,不管是同学之间、老师之间,还是师生之间,不管是学习方面、活动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只要是“我”遇到的事情,都属可写之列。

临江仙阅读答案8

  [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①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译文]

  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去年那春残时节的'恼人情思又涌上心头。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记得初见小蘋时,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当时在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前两句中的“____”、“_____”,凄寂之景无人可知。

  (楼台高锁 帘幕低垂)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中的“____”、“____”,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____”极苦。

  (落花 微雨 情)

  (3)词的上片以幽情奇绝的景境描述为下片做了巧妙铺垫。于是,词的下片便直接转入____。 (忆人)

  (4)下片以“记得”二字领起,写出诗人对歌女“小蘋”的追忆。在作者的记忆之中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小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她穿着双叠“心字”形领口的轻赏罗衫。她为诗人弹奏着琵琶,悠悠的琴声之中寄托了“小蘋”无限的“相思”)

  [赏析]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上阕描写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伤别的凄凉。“去年春恨”“来时”,正是与“小初见”的良辰;今年再来时,尽管又是落花时节,然而只有斯人独立,佳人已去。微雨中双飞的燕儿,似在嘲笑此人的孤独寂寞。下阕追忆初见小蘋温馨动人的一幕。“记得”以下三句“两重心字”既写“罗衣”装饰,又暗示与恋人的默契。“琵琶弦上说相思”足见其一见如故、互为知音的情谊。

临江仙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1)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4分)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无限凄凉之感。(重点放到对“孤雁”、“寒日”、“暮天”三个意象的分析上。)

  (2)(4分)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分)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2分)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临江仙阅读答案10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③。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②午桥:在洛阳城南③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

  9.(1)上阙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

  (2)试分析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答案:

  9.(1)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2分)

  (2)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产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试图排遗想要看破世情而产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临江仙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②。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②“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请简要分析“戎葵”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4分)

  2.请概括这首词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作者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2分)②赋予戎葵“凝笑”的表情,变无情为有情,以此映衬作者自己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①对身世漂泊、事业无成的感慨。

  2.无人理解的凄凉。③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④对屈原的缅怀。(每点1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4、“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好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

  2、渲染友人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4、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参考译文

  友人啊,你姿态美好、面容俊美,足以消散这夏末的溽热,更何况你还有冰壶般高洁的情操。你乘坐的画船渐渐远去,但你那圆润如珠的歌声犹回荡在我的耳畔,令我心醉。歌声犹闻,但天边微云却将退尽,残月黯淡如初。

  在成双成群鸳鸯和鹭鸶之间,我大步疾走。那些嬉闹野鸭啊,乘着初秋的清凉,高兴地缓行,多令我心痛。无忧的.野鸭啊,麻烦你们替我捎句话问问西湖,不知在那绿杨掩映、梅花飘香的湖畔,可否许我结庐相伴友人?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描绘的是宫女的寂寞与孤独,词人在这里以人物动态作结,更令人回味无穷。

临江仙阅读答案13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

  (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

  (2)词作下片集中写“离愁”。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离愁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

  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客居济源,已与李辅之分别三年了。上片,作者回忆三年前的初秋时节,在济南(齐州、东州)与李辅之泛舟畅游大明湖的惬意与欢欣;下片,作者回到现实,写在济源思念相隔千里、远在东州的朋友。

  【评分参考】时间2分:上片时间是“三年前”,下片时间是“现在(写作此词时)”。空间2分:上片空间是在“济南(齐州、东州)”,下片空间是“济源”。

  (2)(4分)

  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2分)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2分)

  【评分参考】结合“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句意展开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果考生仅围绕“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谈离愁,酌情给1-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9.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8.(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2分)

  9.(3 分)情景交融的写法。(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分)

临江仙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24题(6分)。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①,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①幽禽:词中指杜鵑。缘底事:为什么

  2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6分)

  答案:

  24.(6分)下阕词情景交融,摇曳多姿。先以哀景写哀情,以幽禽的`苦啼甚至悲啼来衬托词人被贬谪之后的悲苦内心。又用月斜西院、幽禽悲鸣营造出了野寺深夜寂寥凄清的意境,突出了词人居于是的孤寂。结尾处以乐写哀,无限好的青山,是乐景,但不在故园,耳边更有杜鹃的“不如归”,由此流露出了词人内心对宦海谪居的厌倦以及对故园的思归之情。

【临江仙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临江仙》阅读答案01-20

临江仙阅读答案01-18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06-18

临江仙 阅读附答案06-13

临江仙·佳人阅读答案01-27

临江仙·送王缄阅读答案11-06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阅读答案06-20

鹿虔扆《临江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14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阅读答案与翻译06-20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阅读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