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1
目标:
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过程:
1、请幼儿帮猫妈妈(老师)收拾鞋子,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幼儿分散收拾。
讨论:你是怎样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是好朋友。
2、游戏:对对乐。
幼儿一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3、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柜中。
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建议:
1、活动分组进行,鞋子数量稍多一些。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子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
3、请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中的“鞋子对对碰”练习,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的活动。
评价:
1、根据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并能说出配对的理由。
2、在“对对碰”游戏中能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去小熊家做客
[设计意图]
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学起来乏味无趣,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思维游戏《珍珠变变变》活动中,我试图设计了“去小熊家做客”这一主题,让幼儿通过“给小熊串糖葫芦”和“穿项链打扮自己”等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数量,真正使幼儿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培养幼儿对数数的兴趣。
2、通过手眼协调地进行穿珠,培养幼儿专心操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信封一个:幼儿每人一套材料(彩色珠子25颗,穿珠小棒1根,穿珠绳2根)
2、场地布置:小河、山洞。
3、布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个、小熊头饰一个、各种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小熊的来信并念给小朋友听:“亲爱的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我家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小熊笨笨。”“我们去小熊家,给它带点什么礼物呢?”“哎,对了小熊最爱吃甜的食物,我们去给它买串糖葫芦吧!”
(2)教师带幼儿过“小河”、钻“山洞”,并引导幼儿点数“石头”、“山洞”的数量。
2、开活动。
(1)串糖葫芦。
教师带幼儿来到一片空地上,教师发现许多“宝盒”(幼儿活动材料)。教师说:“我们看看能从宝盒里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小棒、彩色珠子自制“糖葫芦”。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珠子,逐一穿到小棒上,制成“糖葫芦”。
幼儿制成“糖葫芦”后,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反复进行手口一致地电数并说出总数。
(2)穿项链。
(3)教师说:“我们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呢?”引导幼儿根据“宝盒”里的绳子、珠子,想出给自己制作项链、手链、腰链等来打扮自己。
幼儿用穿珠绳将珠子穿成项链、手链、腰链等,穿完后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
教师帮幼儿打结,幼儿戴上项链、手链、腰链等。
3、结束活动。
教师带幼儿来到小熊家,把“糖葫芦”送给小熊。
教师扮成小熊:“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做客,谢谢你们送给我糖葫芦,我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引导幼儿找出与数量相对应的食物,并进行品尝。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2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午睡起床,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目的。
教案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教案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教案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幼儿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幼儿园教案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二、幼儿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
方式会使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感受在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球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请“小羊”(幼儿)帮助“村长”(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师提要求:请“小羊”给鞋子找朋友。
(2)“小羊”分散找朋友,“村长”也可参与活动,以游戏的.身份指导。
2、讨论
(1)你是给鞋子找到朋友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梳理小结:两只鞋子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3、游戏:对对乐
(1)“小羊”自己随意拿一只鞋在手中,然后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羊”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4、依据配对的方法,“小羊”再次收拾鞋子,并放入鞋柜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分组进行)。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5、“村长”带“小羊”出去玩一玩。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可以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与人交流的愿望。
2、了解穿鞋的重要性,知道穿鞋子可以保护脚。
3、不随便光脚走路,知道如何保护小脚丫。
4、穿鞋一定要合脚,舒服才会保护小脚丫。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好心的鞋宝宝》。
2、有突起表面的胶皮垫子。
活动过程:
1、谈话:通过与小朋友们谈话的方式,请他们自己来讲讲小脚丫有没有受伤的经历。感受鞋子对保护脚的重要性。
2、听故事《好心的鞋宝宝》,进一步加深对保护脚丫的重要性。
3、提问:
①丁丁不喜欢穿鞋,妈妈是怎样讲的`?
②丁丁做了一个什么梦?梦中谁要与丁丁做好朋友?为什么要与丁丁做好朋友?
③丁丁的脚为什么流血了?
4、①请一个小朋友上前面来脱掉鞋在准备好的胶皮垫上走一走,上面的突起有什么感觉?
②然后穿上鞋试一试感觉一样吗?请这位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感受。
③多请几个小朋友来感受光脚与穿鞋在有突起的地垫上走的感觉,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穿鞋子的重要性,加深印象。
5、鼓励幼儿爱穿鞋子,不随便光脚,知道穿鞋的重要性。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在活动中的有趣、快乐。
2、巩固幼儿对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的知识。
3、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4、引导幼儿对相同种类的`鞋子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小猫头饰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教师扮演猫妈妈,请幼儿帮猫妈妈收拾鞋子,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⑴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⑵幼儿分散收拾
⑶讨论:你是怎样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⑷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是好朋友。
反思:
在”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是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方式。这节<鞋子对对碰>真正反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自由收拾中初步感受配对的含义,虽然有些孩子第一次整理时配错了鞋子,但他们也有一种尝试的愉悦心情。在讨论中,孩子们初步懂得了什么是一对,怎么样才是一对。在比较中认识了对。游戏也是孩子练习配对的方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游戏中,孩子们对鞋子的配对也正确了,能够找出一只鞋子的另一个,同时也检测了孩子们对鞋子配对的掌握情况。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鞋子的配对,了解鞋子的不同种类。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准备
各种鞋子若干双,如运动鞋、皮鞋、拖鞋等。
小卡片,上面分别画有鞋子的图案。
篮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将鞋子摆放在教室中间,引导幼儿观察鞋子。
认识鞋子:教师拿出一双鞋子,向幼儿介绍鞋子的名称、颜色、款式等。
配对游戏:教师将鞋子分成两堆,让幼儿进行配对。
操作活动:教师将鞋子放在篮子里,让幼儿进行配对。
游戏结束:教师将鞋子放回原位,让幼儿自由活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鞋子的配对。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鞋子的配对。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鞋子的配对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鞋子的不同类型,如运动鞋、皮鞋、拖鞋等。
能将鞋子进行配对,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鞋子若干双,包括不同颜色、款式。
小篮子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展示一双鞋子,问幼儿这是什么鞋子,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游戏:将鞋子打乱放在地上,让幼儿找一找能配对的鞋子。
分组: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将鞋子配对后放在篮子里。
分享:每组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鞋子,说一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总结:教师总结鞋子配对的`方法,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注意鞋子的配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鞋子配对游戏。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鞋子的不同用途和特点。
能通过观察鞋子的颜色、形状等进行配对。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
不同类型的.鞋子若干双。
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游戏:将鞋子放在地上,让幼儿找一找能配对的鞋子。
小组合作:幼儿分成小组,一起完成鞋子配对任务。
分享:每组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鞋子,说一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总结:教师总结鞋子配对的方法,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注意鞋子的配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鞋子的配对,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认识鞋子的不同款式、颜色和大小,能区分左右脚。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生活中鞋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鞋子若干双(不同款式、颜色、大小)。
鞋架、鞋柜。
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将鞋子放在教室中间,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鞋子,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认识鞋子
教师拿起一双鞋子,向幼儿介绍鞋子的名称、款式、颜色和大小。
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左右脚,让幼儿知道鞋子是分左右脚的。
让幼儿尝试穿上鞋子,感受鞋子的.大小和舒适度。
游戏:鞋子对对碰
教师将鞋子打乱,放在鞋架上。
让幼儿从鞋架上找出一双鞋子,然后进行配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颜色、款式和大小,帮助幼儿找到配对的鞋子。
配对完成后,让幼儿将鞋子放在鞋柜上。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鞋子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鞋子,学会正确穿鞋子。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 10
一、活动目标
能区分鞋子的不同种类(如运动鞋、皮鞋、凉鞋等)。
学习根据鞋子的颜色、大小、款式等特征进行配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鞋子若干双(不同款式、颜色、大小)。
鞋柜、鞋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种类。
展示不同款式的.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鞋子的名称。
(二)认识鞋子
教师拿出一双鞋子,向幼儿介绍鞋子的名称、颜色、款式等特征。
让幼儿观察鞋子的细节,如鞋面上的图案、鞋带的形状等。
(三)鞋子配对
教师将鞋子打乱,引导幼儿找出一双鞋子进行配对。
鼓励幼儿根据鞋子的颜色、大小、款式等特征进行配对。
让幼儿尝试将配对好的鞋子放在鞋柜或鞋架上。
(四)游戏
“鞋子找朋友” 游戏:幼儿从众多鞋子中找出一双鞋子,然后找到与它匹配的另一只鞋子。
“鞋子分类” 游戏:将鞋子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如运动鞋、皮鞋、凉鞋等。
(五)结束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
引导幼儿将鞋子整理好,放回鞋柜或鞋架。
能帮助你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你对教案还有什么其他想法或建议吗?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鞋子的教案11-22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03-04
颜色对对碰小班教案02-20
小班教案:鞋子配对10-15
小班穿鞋子教案01-20
对对碰小班数学教案01-09
幼儿园小班对对碰教案05-23
幼儿园小班教案《颜色对对碰》06-24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颜色对对碰01-09
[集合]幼儿园小班对对碰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