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3 11:18:18 秀雯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1

  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探究欲望很强,喜欢问问题。一天,我带他们在操场上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怎么这么热?”我想,这是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好时机。

  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字卡:“上升”、“下降”记录符号“↑”、“↓”。

  活动过程

  1.迷语导入主题。

  “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

  2.出示温度计教具

  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3.幼儿探究活动

  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

  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

  5.扩散思维训练

  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

  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

  (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教师随机指导。

  (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

  (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

  (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

  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

  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如: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

  9.活动延伸

  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反思

  1.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此活动设计很成功。

  2.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3名能力差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假如教具温度计的刻度能用两种反差较大的颜色画,对幼儿认读度数会更有帮助,因为这样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四)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五)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

  活动准备:

  自制的温度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它。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

  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汽车植物鱼)

  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

  (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

  (2)水银

  (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了解一下在同样的地方为什么测量出来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温度计还有测量动物?还有测量植物的?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获得初步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指导要点:

  通过经验调动、对比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并指导幼儿在简单的测量实验中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认识温度计。

  1、认识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

  提问: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他有没有发烧?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几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观察、比较温度计。

  1、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实物体温计,提问:温度计里的这条神奇的.线和数字有什么用?它们是怎么表示温度的?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温度与温度计》是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教材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和写摄氏温度。

  活动三:正确读出自己手中温度计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识读。教具准备:实验室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实验感知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

  1.由二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感受,引出温度概念。媒体出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课件)

  2.让学生感受到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基础上,提出有一种工具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课件)

  二.引导观察认识结构

  出示实验室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

  1.两人一组进行观察。媒体出示:仔细观察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进行讲解,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教师要着重讲清:

  (1)温度计上“C”的意义:表示摄氏温度,其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同时板书。

  (2)刻度的由来及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小刻度所表示的摄氏度数。

  三.课件模拟学会读写

  教师出示课件模拟温度计(FLASH)

  1.根据指示刻度读数、写数。据课件模型中的显示提问学生。教师适时板书。

  2.展示学生信息掌握、反馈。

  3.纠正、巩固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了解种类正确使用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然后说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导入玻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读一读当前手中温度计刻度读数。

  2.学生交流读数情况

  3.教师质疑并一起回顾学生的使用情况。(课件)

  4.提出使用规范。(课件)

  5.再读手中温度计读数,同桌检查是否符合使用规范。

  五.适时反馈巩固提高

  评测练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 )来表示。

  2、物体的温度可以用( )来测量。

  3、温度计主要是由( ),( ),( )三部分

  4、36摄氏度写作( )

  5、温度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6、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

  六.总结揭秘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抽4生回答,教师适时总结: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了温度计的读法与写法、掌握了温度读数时的`规范等。

  2、拓展:课外做一个简易温度计。

  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认真研读了教科书及教学用书,比照了初中一年级的《温度计》一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层次:一是比较水的冷与热;二是观察温度计,认识其结构及原理;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四是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利用课件形式教学摄氏温度的读写时,提醒:零下的温度越往下数字越大,但温度越低。比较形象和直观,学生掌握得较好。

  在怎样正确的读出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教学时,我从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角度来读数的ppt,让学生来判断哪种认读方法是正确的,分析了仰视、俯视两种读数方法的错误性,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记住只有在平视时读出的数字才是正确的,同时还强调了手和口的要求,最后在小组内每人都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互相评价读数方法是否正确,以加深印象。反思本课的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足。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在引出温度概念的时候,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同学学生体会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二是在教学理念上方面。在刻度的认识和0摄氏度以下的读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矛盾推进教学过程,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教学时机,最后是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教师重预设,轻生成。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课前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

  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

  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

  (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

  (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巩固总结

  讨论:

  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

  3、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及使用温度计的必要性。

  2、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

  3、能说出常用温度计中0℃和100℃的规定及刻度方法。

  4、会正确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

  【过程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实验室使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一支,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两张照片,通过问题“你如果处于这两张照片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再通过“生活中描写冷热程度的词语”(如烫、暑、热、温、凉、寒等)引出温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师生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常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如父母用摸我们的额头的方法判断我们是否发热。那么,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否可靠呢?下面请一名同学上来做一个实验。

  交待实验要领:两手分别浸入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再同时浸入同一杯温水中,两手对温水的冷热程度的感觉相同吗?

  [过渡]实验证明: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并不一定可靠。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板书课题:4。1 温度计)。

  2、温度计

  (1)构造: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装适量的汞或酒精或煤油)、刻度等。(结合课件和实物介绍)

  (2)原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初步了解: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的物体充分接触后,泡内的液体就跟待测物体保持相同的温度,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我们就可以从液面所对准的刻度读出该物体的温度)

  (3)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课件中录象介绍摄氏温标,突出两个规定:①冰水共存物的温度为0度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

  简要介绍热力学温标,引导学生课后自学。

  (4)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78第1—7行的内容,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注意点及注意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归纳:“三要”、“一不”、“三看清”:

  “三要”——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液面相平。(补充:被测物体的温度一定要在所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内)

  “一不”——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上。

  “三看清”——看清测量的范围;看清最小刻度值;看清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练习温度的记法和读法:

  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

  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

  [过渡]以上我们初步学会了温度计的使用,那你知道最早的温度计是谁发明的吗?(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93年)。温度计的成功发明和逐步完善,为人类利用温度计奠定了基础,1858年德国医生冯德利希就创造了用测体温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当时他用的就是类似于我们实验室的温度计,但使用很不方便,你能说出它的不方便之处吗?(生回答)

  那么,如何改进呢?(生讨论回答后,师小结:英国医生阿尔伯特想了一个好办法,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造一段很细的弯管,当温度计离开人体时,水银自动在细管中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就会自动停留,这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体温计)

  (5)体温计

  教师展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察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35—42℃,0.1℃)

  教师提问:医学上常用煮沸的方法来消毒,请问这种体温计能否如此消毒?怎么消毒?

  教师再问:体温计的细弯管作用关键,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体温计在读数时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那么,一只刚使用过的体温计只经酒精消毒后,能否马上用于另一人,为什么?怎么办?(不能,用力甩一甩,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过渡]有没有既可以拿出来读数又不用甩的体温计?

  (6)其他温度计:电子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

  (各种温度计之间适当过渡,并在课件中介绍图片资料)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

  教师根据图片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什么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小?

  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想想做做

  1.温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

  2.温度计。

  想一想,议一议:①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②哪种方法更准确?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

  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

  三、想想议议

  1.问一问:你想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2.原理。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

  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

  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观察实物并回答)

  4.想一想、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表示方法、单位、符号、读法,然后练习读数。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三种温度计的不同,同时进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学。

  6.做一做,议一议。

  学生测量热水温度并上台演示,师生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多媒体演示)

  正确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

  (2)玻璃泡不能位

  于容器底及侧壁,必须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5)读数时眼睛要平视(以上各点均配有图片)

  错误方法(图片略)。

  7.做一做,议一议(体温计的使用):

  学生演示游戏(两人),学生评价并说出理由同时进行体温计构造的教学。

  四、教师投影与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1页表格。

  五、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教师归纳。

  六、动手动脑学物理

  1.课内:课本第741页第2题。

  2.课外:第741页第3、4题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知道它的制造设计的原理和用途。

  2、过程方法: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关注,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温度的认、读和写。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准备:

  温水、冷水、热水各一杯,各种温度计(体温计、高温计、棒式温度计、挂壁式温度计,数字温度计),自制的液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自制的放大的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课题

  1、请两位学生先后上台,分别把两只手的食指放入冰水和热水中片刻,然后再同时浸入温水中。实验后让他俩说说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

  2、提问: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实验及感受,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对浸在热水中的手指感觉温水凉,浸在冰水中的手指感觉温水暖和,这说明我们凭感觉是不能精确知道这三杯水冷热程度,要想科学而精确地测量物体冷热程度,就要用测量仪器——温度计。

  板书课题:温度和温度计

  (二)学会使用温度计

  1、观察温度计

  ①各小组仔细观察温度计(体温计、棒式温度计、壁挂式温度计),它们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温度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③小结:温度是物体冷热的程度,温度单位—“摄氏度”(℃),温度计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数字等几部分组成。

  2、探究温度计的原理

  ①观察比较液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和温度计有什么相同之处。

  ②实验:用手心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发现了什么?然后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③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讲解温度的读和写

  (1)介绍怎样读温度计的温度和℃的读法。

  (2)用温度计的模型练习读数。

  (3)介绍温度的`写法

  ①“摄氏度”单位用℃表示。

  ②读数写在前,单位在后,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前面“-”号表示。

  (4)练习:师口授,学生听写。

  4、正确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实验:请三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从上向下看、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温度计持平)看同一支温度计的室内温度,然后读出温度。

  (2)引导学生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

  (3)小组分别读各自温度计的读数,并说说应该怎样手持温度计,怎样读出读数。

  (4)小组间互相评价哪些读得正确,哪些不正确,为什么?

  (5)教师示范,并概括出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三)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课后延伸:

  1、收集各种温度计的资料,并了解其作用。

  2、预测并观察明天的气温是多少度。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摄氏温标的规定,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温度计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并乐于探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摄氏温度。

  【难点】体温计的构造及用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11 :导入新课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提出问题:如何分辨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学生】用手感受冷热分辨温度高低。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现在有一杯温水继续用刚才的手感受冷热一样吗?

  【学生】感受到相同的.一杯温水,手却感觉不同的冷热。

  【教师】指出我们的感官可以感受冷热,但往往不准确,此时我们需要用准确的仪器来表示温度的冷热,这种仪器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温度计。

  环节22 :认识仪器

  【教师】提问: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那么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温度计,老师把这个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冷水中,大家仔细观察细玻璃管中红色液体的液面变化。同学观察到热水中时液面上升了,冷水中时液面又下降了。

  【教师】总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利用这个性质制作了温度计。

  【教师】教师给学生发放温度计,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温度计构造,说出温度计的刻度和玻璃泡中是什么液体。

  【教师】由刻度引出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并介绍1摄氏度的划分。教会摄氏度的写法和读法,并设置提

  问考一考大家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由玻璃泡中液体的分类介绍几种不同的温度计。

  环节33:使用仪器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呢?设置比赛活动,参考课本操作,看看谁操作最准确。

  【学生】自主操作,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

  【教师】强调规范。使用前估测被测物的温度,选合适的量程;使用时温度计与液体充分接触,不接触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要等液面稳定后读数,且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环节44:巩固提高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是体温计,大家仔细观察体温计,体温计和温度计有没有不同之处?

  【学生】体温计玻璃泡后有个小口,刻度很密集,且医生看体温计都是离开人体读数的。

  【教师】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这与体温计构造息息相关,玻璃泡后的小口称为缩口,它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体温计测量温度后就可以离开被测物了,但使用前需要甩一甩把液体甩下去,才能测量准确;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所以刻度会比较密集。

  环节55 :小结作业

  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回去利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温度并准确读数。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会变的颜色04-05

《认识温度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04-1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09-28

幼儿园科学活动会变颜色的水教案08-27

幼儿园系列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05-18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8篇03-17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8篇)03-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影子》05-14

《会变的颜色》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5-05

在线咨询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1

  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探究欲望很强,喜欢问问题。一天,我带他们在操场上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怎么这么热?”我想,这是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好时机。

  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字卡:“上升”、“下降”记录符号“↑”、“↓”。

  活动过程

  1.迷语导入主题。

  “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

  2.出示温度计教具

  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3.幼儿探究活动

  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

  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

  5.扩散思维训练

  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

  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

  (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教师随机指导。

  (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

  (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

  (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

  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

  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如: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

  9.活动延伸

  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反思

  1.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此活动设计很成功。

  2.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3名能力差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假如教具温度计的刻度能用两种反差较大的颜色画,对幼儿认读度数会更有帮助,因为这样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四)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五)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

  活动准备:

  自制的温度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它。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

  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汽车植物鱼)

  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

  (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

  (2)水银

  (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了解一下在同样的地方为什么测量出来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温度计还有测量动物?还有测量植物的?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获得初步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指导要点:

  通过经验调动、对比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并指导幼儿在简单的测量实验中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认识温度计。

  1、认识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

  提问: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他有没有发烧?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几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观察、比较温度计。

  1、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实物体温计,提问:温度计里的这条神奇的.线和数字有什么用?它们是怎么表示温度的?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温度与温度计》是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教材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和写摄氏温度。

  活动三:正确读出自己手中温度计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识读。教具准备:实验室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实验感知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

  1.由二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感受,引出温度概念。媒体出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课件)

  2.让学生感受到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基础上,提出有一种工具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课件)

  二.引导观察认识结构

  出示实验室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

  1.两人一组进行观察。媒体出示:仔细观察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进行讲解,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教师要着重讲清:

  (1)温度计上“C”的意义:表示摄氏温度,其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同时板书。

  (2)刻度的由来及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小刻度所表示的摄氏度数。

  三.课件模拟学会读写

  教师出示课件模拟温度计(FLASH)

  1.根据指示刻度读数、写数。据课件模型中的显示提问学生。教师适时板书。

  2.展示学生信息掌握、反馈。

  3.纠正、巩固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了解种类正确使用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然后说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导入玻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读一读当前手中温度计刻度读数。

  2.学生交流读数情况

  3.教师质疑并一起回顾学生的使用情况。(课件)

  4.提出使用规范。(课件)

  5.再读手中温度计读数,同桌检查是否符合使用规范。

  五.适时反馈巩固提高

  评测练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 )来表示。

  2、物体的温度可以用( )来测量。

  3、温度计主要是由( ),( ),( )三部分

  4、36摄氏度写作( )

  5、温度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6、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

  六.总结揭秘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抽4生回答,教师适时总结: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了温度计的读法与写法、掌握了温度读数时的`规范等。

  2、拓展:课外做一个简易温度计。

  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认真研读了教科书及教学用书,比照了初中一年级的《温度计》一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层次:一是比较水的冷与热;二是观察温度计,认识其结构及原理;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四是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利用课件形式教学摄氏温度的读写时,提醒:零下的温度越往下数字越大,但温度越低。比较形象和直观,学生掌握得较好。

  在怎样正确的读出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教学时,我从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角度来读数的ppt,让学生来判断哪种认读方法是正确的,分析了仰视、俯视两种读数方法的错误性,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记住只有在平视时读出的数字才是正确的,同时还强调了手和口的要求,最后在小组内每人都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互相评价读数方法是否正确,以加深印象。反思本课的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足。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在引出温度概念的时候,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同学学生体会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二是在教学理念上方面。在刻度的认识和0摄氏度以下的读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矛盾推进教学过程,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教学时机,最后是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教师重预设,轻生成。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课前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

  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

  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

  (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

  (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巩固总结

  讨论:

  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

  3、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及使用温度计的必要性。

  2、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

  3、能说出常用温度计中0℃和100℃的规定及刻度方法。

  4、会正确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

  【过程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实验室使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一支,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两张照片,通过问题“你如果处于这两张照片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再通过“生活中描写冷热程度的词语”(如烫、暑、热、温、凉、寒等)引出温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师生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常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如父母用摸我们的额头的方法判断我们是否发热。那么,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否可靠呢?下面请一名同学上来做一个实验。

  交待实验要领:两手分别浸入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再同时浸入同一杯温水中,两手对温水的冷热程度的感觉相同吗?

  [过渡]实验证明: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并不一定可靠。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板书课题:4。1 温度计)。

  2、温度计

  (1)构造: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装适量的汞或酒精或煤油)、刻度等。(结合课件和实物介绍)

  (2)原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初步了解: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的物体充分接触后,泡内的液体就跟待测物体保持相同的温度,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我们就可以从液面所对准的刻度读出该物体的温度)

  (3)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课件中录象介绍摄氏温标,突出两个规定:①冰水共存物的温度为0度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

  简要介绍热力学温标,引导学生课后自学。

  (4)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78第1—7行的内容,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注意点及注意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归纳:“三要”、“一不”、“三看清”:

  “三要”——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液面相平。(补充:被测物体的温度一定要在所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内)

  “一不”——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上。

  “三看清”——看清测量的范围;看清最小刻度值;看清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练习温度的记法和读法:

  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

  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

  [过渡]以上我们初步学会了温度计的使用,那你知道最早的温度计是谁发明的吗?(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93年)。温度计的成功发明和逐步完善,为人类利用温度计奠定了基础,1858年德国医生冯德利希就创造了用测体温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当时他用的就是类似于我们实验室的温度计,但使用很不方便,你能说出它的不方便之处吗?(生回答)

  那么,如何改进呢?(生讨论回答后,师小结:英国医生阿尔伯特想了一个好办法,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造一段很细的弯管,当温度计离开人体时,水银自动在细管中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就会自动停留,这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体温计)

  (5)体温计

  教师展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察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35—42℃,0.1℃)

  教师提问:医学上常用煮沸的方法来消毒,请问这种体温计能否如此消毒?怎么消毒?

  教师再问:体温计的细弯管作用关键,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体温计在读数时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那么,一只刚使用过的体温计只经酒精消毒后,能否马上用于另一人,为什么?怎么办?(不能,用力甩一甩,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过渡]有没有既可以拿出来读数又不用甩的体温计?

  (6)其他温度计:电子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

  (各种温度计之间适当过渡,并在课件中介绍图片资料)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

  教师根据图片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什么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小?

  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想想做做

  1.温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

  2.温度计。

  想一想,议一议:①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②哪种方法更准确?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

  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

  三、想想议议

  1.问一问:你想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2.原理。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

  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

  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观察实物并回答)

  4.想一想、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表示方法、单位、符号、读法,然后练习读数。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三种温度计的不同,同时进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学。

  6.做一做,议一议。

  学生测量热水温度并上台演示,师生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多媒体演示)

  正确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

  (2)玻璃泡不能位

  于容器底及侧壁,必须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5)读数时眼睛要平视(以上各点均配有图片)

  错误方法(图片略)。

  7.做一做,议一议(体温计的使用):

  学生演示游戏(两人),学生评价并说出理由同时进行体温计构造的教学。

  四、教师投影与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1页表格。

  五、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教师归纳。

  六、动手动脑学物理

  1.课内:课本第741页第2题。

  2.课外:第741页第3、4题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知道它的制造设计的原理和用途。

  2、过程方法: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关注,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温度的认、读和写。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准备:

  温水、冷水、热水各一杯,各种温度计(体温计、高温计、棒式温度计、挂壁式温度计,数字温度计),自制的液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自制的放大的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课题

  1、请两位学生先后上台,分别把两只手的食指放入冰水和热水中片刻,然后再同时浸入温水中。实验后让他俩说说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

  2、提问: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实验及感受,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对浸在热水中的手指感觉温水凉,浸在冰水中的手指感觉温水暖和,这说明我们凭感觉是不能精确知道这三杯水冷热程度,要想科学而精确地测量物体冷热程度,就要用测量仪器——温度计。

  板书课题:温度和温度计

  (二)学会使用温度计

  1、观察温度计

  ①各小组仔细观察温度计(体温计、棒式温度计、壁挂式温度计),它们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温度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③小结:温度是物体冷热的程度,温度单位—“摄氏度”(℃),温度计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数字等几部分组成。

  2、探究温度计的原理

  ①观察比较液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和温度计有什么相同之处。

  ②实验:用手心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发现了什么?然后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③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讲解温度的读和写

  (1)介绍怎样读温度计的温度和℃的读法。

  (2)用温度计的模型练习读数。

  (3)介绍温度的`写法

  ①“摄氏度”单位用℃表示。

  ②读数写在前,单位在后,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前面“-”号表示。

  (4)练习:师口授,学生听写。

  4、正确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实验:请三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从上向下看、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温度计持平)看同一支温度计的室内温度,然后读出温度。

  (2)引导学生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

  (3)小组分别读各自温度计的读数,并说说应该怎样手持温度计,怎样读出读数。

  (4)小组间互相评价哪些读得正确,哪些不正确,为什么?

  (5)教师示范,并概括出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三)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课后延伸:

  1、收集各种温度计的资料,并了解其作用。

  2、预测并观察明天的气温是多少度。

  会变的温度计幼儿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摄氏温标的规定,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温度计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并乐于探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摄氏温度。

  【难点】体温计的构造及用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11 :导入新课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提出问题:如何分辨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学生】用手感受冷热分辨温度高低。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现在有一杯温水继续用刚才的手感受冷热一样吗?

  【学生】感受到相同的.一杯温水,手却感觉不同的冷热。

  【教师】指出我们的感官可以感受冷热,但往往不准确,此时我们需要用准确的仪器来表示温度的冷热,这种仪器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温度计。

  环节22 :认识仪器

  【教师】提问: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那么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温度计,老师把这个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冷水中,大家仔细观察细玻璃管中红色液体的液面变化。同学观察到热水中时液面上升了,冷水中时液面又下降了。

  【教师】总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利用这个性质制作了温度计。

  【教师】教师给学生发放温度计,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温度计构造,说出温度计的刻度和玻璃泡中是什么液体。

  【教师】由刻度引出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并介绍1摄氏度的划分。教会摄氏度的写法和读法,并设置提

  问考一考大家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由玻璃泡中液体的分类介绍几种不同的温度计。

  环节33:使用仪器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呢?设置比赛活动,参考课本操作,看看谁操作最准确。

  【学生】自主操作,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

  【教师】强调规范。使用前估测被测物的温度,选合适的量程;使用时温度计与液体充分接触,不接触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要等液面稳定后读数,且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环节44:巩固提高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是体温计,大家仔细观察体温计,体温计和温度计有没有不同之处?

  【学生】体温计玻璃泡后有个小口,刻度很密集,且医生看体温计都是离开人体读数的。

  【教师】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这与体温计构造息息相关,玻璃泡后的小口称为缩口,它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体温计测量温度后就可以离开被测物了,但使用前需要甩一甩把液体甩下去,才能测量准确;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所以刻度会比较密集。

  环节55 :小结作业

  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回去利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温度并准确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