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职中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
一、“脚踩西瓜皮”式的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
多年来职中计算机教学基本上是凭一股热情,或者还有一点迷信,教学上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所以开设的计算机课可谓“五花八门”,如我们学校曾开设过“屠龙之术”式的PASIC语言,对职中学生来说“天书”似的汇编语言,让计算机教师、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四年级学生也感到“摸不着头脑”的编译原理等。
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计算机课程,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不会或学了一点皮毛,结果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人们不会不熟悉。
只是由于计算机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比较短,没有经验可循,又误认为计算机可代替人们思考,所以在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情况下,只有拚命的“紧跟”,而忘记了思考,表现在教学上自然是“脚采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尽管近年来职业中学有“衰落”之势,但职中计算机专业仍然是一个热门的专业,而且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因此对于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师来说“学会生存”,必须学会思考:职中计算机教学应如何定位?
二、职中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
职中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职中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不论看法如何,在一浪接一浪的计算机热后,人们终于懂得了冷静、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在理智与热情之间的平衡。
争论的焦点是:职中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职中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做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象开发其它产品,只有少数最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竞争、考验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
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个点铁成金的手,亦既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它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并且“不学习基本的编程规则,用户很难理解计算机机的工作性质,也不可能利用计算机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难以学会新的应用软件”(摘自首都师范大学槐鹤玲《美国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的教学》。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砍”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一、职业中学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二、职业中学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薄弱很多。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增加文化理论课来加强他们这些能力又不太现实,不要忘记他们已经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而计算机语言,别说C语言,就是BASIC语言也要有相当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这对于偿够应试之苦的职中学生来说无异是“吃二遍苦,受二荐罪”。虽说,他们不会说“我们贫下中农坚决不答应”,但上计算机语言课,教师差不多是在自言自语,下面除个别学生听课外,绝大多学生既无心听也听不明白。诚然,从大道理上讲: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可以触类旁通,但前提是我们能使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三、现在不少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亦既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例如:计算机语言从面向过程过渡到面向对象,对高级程序设计师来说是大大的提高了开发软件的效率。可对职业中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恰恰相反,学习计算机语言更难了。比如VisualFoxpro,作为教师我们确实感到比DBASEⅢ和FOXBASE好用,但学生不这样认为。尤其VisualFoxpro里的新名词,如:属性、事件、方法、类等,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摸不着头脑。四、偏爱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的教师本意并不是为了“授之以渔”,而是从自身的角度而非站在学生的角度和时代的角度考虑。相对于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语言更新的速度慢一些,尤其是计算机原理,今天仍末超出冯诺依曼原理。上这些课,教师知识更新的压力相对小些,可以“不变应万变"。这么说似乎有点“同室操戈”,不过确实是事实,不少计算机教师讲起道理来条条是道,但面对计算机简单的故障,常常束手无策。
持上述看法的并不单是职业中学一般的计算机教师,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问DwightW.Allen博士也有类似的观点:“基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而对大多数平均水平的学生是没有用处的。”
三、职中计算机教学的“四个面向”
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观点中前者是站在学科的角度,而后者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如果是让教师投票,前者必然占上风;若是学生投票,则后者肯定胜出,但教学不同于政治。
我本人是计算机教师,也常和同科组的专业教师和学生争论这个问题。我无法说服前者,也没有一定的权威压服后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偏向那一方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怎么才能做到教和学的统一呢?
我个人倾向于后
者,也主张“学以致用,急用先学”,但并不苟同后者把知识分为有用和无用。现在有不少人把知识分为“强势”和“弱势”,事实上和把知识分为“有用”和“无用”一脉相承,都是二分法,如果说有差别,也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间。计算机课程有千百种之多,如果能简单的分为有用和无用,问题自然好办很多,我们把有用的挑出来,没有用的象秦始皇一样来个“焚书坑儒”,问题岂不很容易解决?我比较认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知识的看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自然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
对课程设置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检验的标准或者标准过多。但我们不能无休止的争论下去,我们毕竟不是哲学家,但又不能动以长官意志:就这么定了。
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科学,那些课程含金量,也就是它的比较价值高一些,哪些是社会最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又能达到社会所定的标准,而且我们的计算机教师又能胜任的,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去研究。一是学生,二是市场,三是教师,四是证书。
(一)学生
商家是把顾客当成上帝,而我们教师则常常把自己当成上帝,要学生绝对的服从我们、要学生迷信我们、要学生崇拜我们,我们不是上帝,也无法企及这个高度时,最后的法宝是不懂装懂。在我们的国家,有多少老师有勇气敢在学生面前说:我不知道,我不懂。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是没有学生的教学,教学的对象本来是学生,但却常常把学生“关在了门外”。学生成绩好,自然是老师教学有方,而学生成绩不好或无心向学,是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就象哈代《贝妲的婚姻》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前来求爱的男人就象坏厨师一样;假如你对他们体贴一点,他们不认为这是由于你这方面的一种特殊的好意,而立刻归功于他们自己的了不起的价值。所以不少学校不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而是为争生源,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一种“坏厨师”式的思维,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保护。
从入学分数线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比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数线要高一些,这恐怕并不是某间职业中学是这样,就如中山沙溪理工职中的一位教师所说:只要带电脑二字学生就好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教师的行话就是:素质好一些(从这句话我们也可看出:水火不容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今天已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可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于其它专业好一些,致于开什么课,最好先了解一下他们报计算机专业目的是什么。就象饭店老板先问顾客想吃什么,然后才告诉顾客饭店有什么菜。当然开饭店和办学校毕竟不同,但他们有些方面是相通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例如今年第二学期,我上97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97计算机是每个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都感到头痛的班,班上四分之三的学生上课从不做笔记,有一半上课连书也不翻,这部分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望着窗外、望着天花顶发呆。虽然他们表现不佳,但很喜欢提意见,尤其是对专业课的设置非常不满,如对C语言,他们认为没用。对《多媒体技术》课,倒是没有说没用,可上理论课情形也差不多,同样是死气沉沉。所以不少老师的感觉就象《刘三姐》里的陶秀才“朽木不可雕。”
但毕业设计(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6周时间,学生不用在课堂上上课,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毕业设计。名义上是在老师指导下,事实上是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起顾问的作用。)他的们表现却出乎老师们的预料,由一条虫几天之间变成了一条龙。平时上课总是盼望着早点放学,而毕业设计,放学了还不愿离开电脑室。他们设计的作品五花八门,但都充满了创意,最令老师们吃惊的是:有一个读初中时,150分满分的数学试题才得15分的学生,竞天天跑到图书馆翻书。他们用于毕业设计的软件,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如AUTOCAD、3DSTUDIOMAX、AUTHORWARE。还有一些软件我这个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也不会用,但他们却用的得心应手。毕业设计结束,每个学生都如期完成了设计任务,有几个学生的作品,容量竟达600M之多。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虽然我们天天讲: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而在实际操作上,学生则被遗忘了。可以看到,当我们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他们的创造力便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来。如果我们再加以科学的引导,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二)市场
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但我们并不是在办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因为我们是职业中学。
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市场。
但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呢?
我个人的一些亲身经历,也许能告诉计算机老师们一个答案。
现在不少家庭购买计算机已不象前几年:出于对计算机的迷信,更多的是考虑实用。我有一个亲友想买计算机,他先向我咨询,作为计算机教师,我当然是义不容辞,而且也想尝尝做专家的滋味。可他第一句话便把我问的张口结舌。他想用计算机打印条形码,问我怎么打,我教过五笔输入、文字处理,BASIC语言、数据库语言,多媒体技术,但并不知如何打条形码。我的外父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用录音机把自己弹的古筝曲制成录音带,要我用计算机把录音带转刻成CD。当然这些问题后来都解决了,但很被动。我举这些事例就是想告诉所有计算机教师。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就是怎么样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
。普通中学可以不考虑市场,因为它盯的是高考指挥棒,学校、教师专心致志考虑是怎么考高分就行了。而职业中学不能不面向市场,因为它面向就业。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就如一个商店,必须考虑顾客需要什么,而不是我这个商店有多少货物。这一切,单纯的争论是无法解决的,而是要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三)教师
我们把差不多被遗忘的学生招回来的同时,当然不能象猴子摘玉米,又把教师给落下了。教师并不是百宝箱,学生要什么就有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教师就可以教什么。作为计算机教师,他们的翅膀也相当沉重。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时代对计算机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每个计算机教师都要面对十倍速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学会动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他们的“产品”—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
但有些政府部门、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并不认为计算机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有什么不同。其它学科教师12节满工作量,计算机教师自然不能例外。计算机教师需要知识更新,难道其它学科的教师知识不用更新?
所以“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对计算机教师不理解,也许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了解还停留在科幻小说的层次上,把计算机视为美国电影《未来世界》里和人差不多的机器人。记的93年(当时286已是一个很先进的机型了),我用计算机统计全校学生的成绩,成绩管理的程序是我自己编的,一个个班的成绩也是由我一个人输入电脑。可是没有人认为应该象补课或者是加班那样给我报酬,也没有认为我是在“学雷锋做好事”,或出于“科教兴国”的目的花几角钱颁发一个“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奖状给我“以资鼓励”。而是把减轻老师们的工作量的功劳全归功于计算机。只到有一天,有位老师看到我在修改在她来看象天书似的程序,才恍然大悟:统计成绩这么麻烦,我还以为你把成绩给计算机看看就行了。是啊!当时我也是抱着和她一样“美好”的想法才去学计算机的,进了门才知道计算机的“聪明”,和运用它的人的聪明成正比,运用它的人愈聪明,它就愈能干。不少单位、学校在投资买硬件上,“不愧为英雄的称号”,而投资软件(计算机软件、教师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则常常表现的心有不甘,原因也就在此。因此在学生评教评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计算机,而最不喜欢的教师则是计算机教师。因为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差不多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四)证书
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怎么才能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
目前职业中学的毕业证书,人们普遍不认同。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偏见,但从纯客观的角度我们又怎么检测它的“含金”量呢?有的职业学校为了证明自己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参加由国家人事部、电子工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或劳动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作为横向对比的依据。如果是为了排座次,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由于通过率低,把关严格,确实有一定的权威性。比如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初级程序员的通过人数是以个位数记,而某市职中通过率则竞达50%,座次的排列当然是不言自明,但这样做势必又走高考、会考排名次的老路,同时我们是素质教育,面向就业;而非精英教育,面向选拨。再一,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思路不是为了应用,所以通过率低,试题也以程序设计、算法、理论为主。至于等级考试,相对于计算机水平考试容易一些,也选择了模块化的发展方向,但缺乏时效性,不少内容如:DOS、FOXBASE已经过时。这两个考试有一个共同点,一年只考一次,失败了只有等来年再考了。还有如微软认证、ADBOE公司认证等,权威性、实用性确实是不容置疑,但费用太高。
那什么考试证书“含金”量高、又具有实用性、时效性、模块化呢?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考试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侧重专门软件的应用,培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相关软件能力的劳动者。在考试管理上,采用随培随考的方法,不搞全国统一时间的考试。它的与众不同处是向社会公开考题和答案,不搞猜题战术,以求公平并提高学习效率。
读完上述文字后,职中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相信职中计算机教学的同行们不难得出答案,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所言:
1.“在使用计算机之前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就好象在允许学生使用圆珠笔之前要求他们必须先理解圆珠笔的构造、必须先搞清楚圆珠笔内的墨水是如何转移到纸上的科学原理一样。”
2.“为了有效地使用学校的建筑物作为教学场所,你并不需要知道建筑法规和建筑方法;同样,为了使用计算机,你也不需要去理解有关计算机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法则。”
3.“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应当由那些将要制造计算机的人去学习……而不是让一般学生和使用计算机的人去学习。这和学生为了能使用书籍并不需要去学习如何出版和装订书籍是一样的道理。”
因而,职中计算机教学应定位在: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课程的设置则依据:学生、市场、教师、证书。
【职中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相关文章:
手机丢了如何定位找回04-19
手机丢失后如何定位找回03-26
小米手机如何进行定位找回04-12
安卓手机如何相互定位03-15
如何使用手机定位软件找人08-29
小米手机如何开启手机定位查找功能07-20
家长如何对孩子正确定位不期望过高11-0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18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8-2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