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母亲的恩情》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1
暑假期间我在家认真的阅读了《母亲的恩情》,被里面的母爱深深的感动,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忘怀的,人们都说母爱无疆。但是我回忆着父亲的种种,一个不善言辞的父亲,他的脸上能刻画出多少对你得爱?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爱次于我们的母亲吗?而我到现在才体会到父亲的份量。
自从上了中学,父亲对我就越来越严厉,您恨不得让我天天坐在书堆里面,而我只是敢怒不敢言,常常把脾气发在那些无辜的书上。
终于有一天我爆发了,您还是像往常一样催促我去看书,而我竟然站在原地不动。您吼了几声,我还是装作没听见。您又大声的吼了一声:“说你没听见,去看书。”我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就不。”您说:“你说什么?”我一顺嘴把我平时积怨已久的话都说了出来:“您天天让我看书,看书难不成每个成功的人都是看书出来的,天天就知道针对我,闲一会都不行。看一会电视您您就大发雷霆,您多少也给我一点自由的空间,现在我在您面前一点人权都没有。”
您顿时就呆了,看得出您的尴尬。但我毫不在意乘胜追击:“人家的孩子都能出去玩,而我天天就呆在书的海洋里,不!不是海洋是深渊是万丈深渊。”沉默已久的您发话了:“那就每天少读一点吧。”听到“读”这个字我又来了怒气:“我不读了。”您生气的说:“您什么意思?”我说:“我退学”。您毫不犹豫的扇了我一巴掌,当时的我只感觉到自己的脸在疼,丝毫没感觉到您也在痛,您的心在流血。我瞪了您一眼气冲冲的跑了出去,跑到门口时听到您在说:“走了就不要再回来”。当时我就想:“不回来就不回来”。
我一路生气的跑着,跑着跑着感觉非常累,也似乎是疲倦叫醒了我。我刚才是不是太过分了?我应不应该这样做?爸爸的心里会怎么想?我转念又想:“管他呢,都跑出来了再回去多丢脸。”走着走着神不知鬼不觉得走到了爸爸经常带我来玩的'小树林,树上鸟窝里一家几口多幸福。这时和爸爸一起在这里玩的情景像放电影似的在我脑中浮现出。我哭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坐在树桩上反反复复的想着刚才发生的事,越来越后悔,我趴在胳膊上哭,哭久了泪也干了,只是在心痛。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天黑了,我害怕,害怕有蛇,有虫子,有不知名的动物。平时,都有您在我身边,我自以为天不怕,地不怕,可今天……。
这时候,家里人都四处找我,也包括您。您也不知不觉找到了树林里,我不知所措。您看到了我,我觉得您似乎换了一张脸,不再是以前那么严厉而是充满慈爱、关心、担心。我又再次哭了。您轻轻地对我说:“没事,走,回家”。“我错了”。我泣不成声的说。您却说:“这有什么。”再次注视您的脸,感觉您是那么爱我,我是那么离不开您。
就算到天涯海角,我都走不出您的爱,您对我的爱时时存在,永远,永远,我都爱您!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2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课文《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和《木兰从军》。尤其是《母亲的恩情》中孟郊写的《游子吟》对我的触动很大。
在我的眼中,妈妈就象陀螺一样每天忙个不停。早上六点多,妈妈就起床为我准备早餐。等我洗漱完吃早饭,她才忙着洗漱。将我一送到学校,她又急匆匆的去上班。下雨了,妈妈会请假回来接我。一到家里,她又忙着烧晚饭、洗碗涮锅、辅导我作业。因为我拖拉的坏毛病,有时一陪就是十一、二点。可我却动不动就让她生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是报答不完的,我以后要努力改掉坏毛病,好好学习,不让妈妈担心,做个妈妈面前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3
《母亲的恩情》又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课前,我发现很多孩子对文中的古诗已经很熟悉了。如何根据“文”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孟郊产生情感的共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课堂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得以有效地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是感性的,是一种文化的解读,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在文中潜心涵咏,感悟文本的人文性。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处处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教学时,应注意“诗”“文”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读好1—3自然段便能使他们较好地借文悟诗了。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这一句,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联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让学生说说母亲还会想些什么?通过情景想象,让学生体会母亲为了儿子不辞劳苦以及对将要外出的儿子十分不舍的情感。教学第二自然段,可结合插图所描绘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母亲,学生扮演孟郊。用对话的形式再现文本语言,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万般惦念与不舍。这里可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说说当孟郊听着母亲临别的嘱咐,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跟白发”,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学完一、二自然段,可让学生读读《游子吟》,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哪几句诗的情景。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与各句诗相对的.句子,然后“诗”、“文”对照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文”中表现出的情意。第三自然段是课文情感的高潮部分,情景交融。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自然段对于景的描写,正是为了突出作者心中的情。看着阳光下生机勃勃的小草,孟郊触景生情,不由得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怀。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抚摸”、“注视”、“心里想”等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体会“春天里太阳的光辉”的比喻,从而让他们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慈爱”感受之深切。这样,学生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一句也就非常容易了。此时,也可让学生用《游子吟》中的诗句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让学生在深情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让他们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中还应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让学生逐步走进语言材料感人的精神内核,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了这篇课文,可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想想妈妈为你做的一件件事情,挑一件印象深刻的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在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实现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想:有了浓郁的感情积淀,学生才能很好地进入文本意境,引发情感共鸣。而我们的课堂也才会变得有声有色,充满情感,趣味盎然。
读《母亲的恩情》有感4
前两天我再次阅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对我感受颇深。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这不禁让我想起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在前一天晚上,母亲到了深夜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的帮着孟郊缝补衣裳。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细又密的针脚,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人子女如何回报得了!伟大的母爱让孟效铭记在心,因此在50岁那年,他写出了《游子吟》这首著名的诗词。
是啊,妈妈对儿女的关爱总是温暖而又无私的`。我也有一位伟大而又不平凡的妈妈,她总是给了我最无私的爱。我是一位非常爱跳舞的女孩,有一次在跳舞中一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需要住院治疗,而我爸爸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只有妈妈陪我在医院里度过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南京的夏天是非常的炎热,加上我的腿又被打上厚厚的石膏,年幼的我整日整夜哭个不停。妈妈为了哄我,抱着我楼上楼下的走,手腕都被石膏磨出老茧了,体重整整减了10斤。正是亲爱的妈妈对我无私的关爱让我能坚强起来,能够忍受生理的疼痛,早日站起来。终于我又可以重新站起来,跳着我最喜欢的舞蹈,这时我心里对妈妈充满着爱和感激。
妈妈,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美好的生命;您用辛劳换来了我的茁壮成长。今年的母亲节,我默默地许了个愿——愿我最最亲爱的妈妈幸福安康,永远漂亮!
正如歌词里唱的一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妈妈,我爱你!
我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才能回报妈妈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