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7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传输。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权养、有独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钥匙。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我们教师学生有多少人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别人要求人云亦云。盖兹达等人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
我们教师的学习眉睫:一方面自身学识的浅薄,在学术面前是小学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现实,考试的压力,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无暇提高自己的学养。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着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直接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中的是学生今后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学的的教育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2
读了《教海漫记》,我感受颇深。全书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书中每篇文章不长,却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它不是纯粹地说教、空洞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半途而废,而是讲述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同时又得到不少启示。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微笑教学。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对自己一贯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思。走上岗位的最初几年,自己还像个孩子,学生在与自己亲近的同时,自然也少了几分敬畏,高兴起来有时候还跟老师开开玩笑,整个课堂都炸开了锅,这个时候别说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连课堂都无法组织了。经常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而又束手无策。发现此路不通,只好寻求别的方式。后来,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引下,知道只有老师严肃学生才会对自己肃然起敬,于是不得不板起那张略显幼稚的脸孔。这样一板,效果是好多了,学生正襟危坐,除了极个别捣蛋鬼,基本上都不敢造次,感觉轻松了很多,也不怕老师们来听课时无法驾驭课堂而下不了台。在欣喜的`同时,弊端也是存在的,我一活泼开朗的人,在课堂上非得装得像个老学究,有时候着实想笑却又不得不憋着,课上课下两个样,成了真正的“两面派”。
这一严肃不打紧,一晃就是9年,直到于老师的这个微笑教学的观点让我幡然醒悟。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试想一个整天不苟言笑,喜怒哀乐都不善于表露的老师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呢?笑是最好的软化剂,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于是,我也开始试着按照于老师说的去做,笑着面对学生,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讲到情动时带着眉飞色舞的笑,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善解人意的笑,学生和自己达成默契时,报以会心的笑,学生遇到困难时,投去鼓励的笑……气氛融洽了,师生和谐了,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的负累,成了大部分孩子的天堂。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不减半分,原来孩子们真正崇拜的不是那张板着的面无表情的脸孔,而是老师风趣的语言,渊博的学识,非凡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学会微笑教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喜欢学习他所教的学科。我相信在于老师的指导下,我会在教学领域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3
最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文中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教育即解放“,还是“真诚的言说”,均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书中说道:“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自己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颗没有被黑夜与习惯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
“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收集了60多篇的教育随笔,它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4
近来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被他的深刻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所深深吸引。该书犹如“理论的面包上涂抹上诗性的奶酪”。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有着很多不同,从目标上看,教育服务追求学生成长与发展;从方法来看,教育服务是复杂和多元的;从成果看,教育服务是看学生发展的满意程度。我们要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1、规范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和科学得当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直接能够影响学生身心的活动,其方法的选择首先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并通过教师的职业行为影响学生,真正让学生言传身教。
2、尊重学生家长,使学校的服务成为一种满意工程。检验学校工作的好坏是社会、家长。社会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新时代家长是有文化、有思考的家长,对教师的行为监督能力很强,鉴别能力也很强,家长不再屈服于学校的上级行政式的角色定位。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观,变被动接受家长的咨询为主动与家长的联系,变高高在上的教师观为全心全意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3、注重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不同的发展。齐步走是一贯的教育方法,以前我们都用同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我们要注重学习目标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只有教师有了愿意改变单一模式的教学愿望,问题学生的处理才会有科学的方法。
4、上下齐抓共管,注重学生每个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的习惯培养,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5
“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静静地读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最后一段诗一样的语言,轻轻的将书合上,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仍然爱不释手。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那一个个直抵内心的话题、论述,令我读后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的教育学的世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
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作者“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 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
首先,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写道:《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我体味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因此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6
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肖川,但初读他的作品时,我却不以为然。也许是受学科本位的影响,觉得他的文章虽然外表华丽,但内在明显过于空洞。书中除了批判现实、宣扬理想,似乎在行动上究竟怎样落实和解决并没有明确的阐述。甚至很多方面脱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现实,给老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 这种仅限于乌托邦式的说教,对于像我这样急需具体操作方法指导的职初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肖川的作品不甚喜欢,但为了读后感,无奈之下最近又不得不再次打开了这本书。然而此次当我静下心来,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细细品读后,却发现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在改变。原本的抵触情绪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将肖川的书作为推荐读本了。他的书仿佛一坛美酒,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与其融为一体,辨出其中韵味。
肖川的书,让我明白了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
我想基本每一个走出校园,踏上教师岗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自己的角色发生转换时,才会理解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师总是怨声载道,因为,确实,孩子们很难教。
因此曾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无非是一些大道理,自己只要把学生教会了,成绩上去了,那么我也就尽到职责了。
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为什么要高扬教育的信念与理想:因为它是与人生的理想相联系的。一个人如果只将脑袋埋在饭碗里,又怎么能看见远方哪些飘逝的云朵呢?正如艺术家瞩目的是美,经济学家瞩目的是利润,教育学家瞩目的当是人的.成长;他必须回答理想的人的形象,以及如何有效的促进人的成长。
肖川的书,让我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与心态。
最近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巨一的孩子太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其实反思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要改变孩子,是否要身先力行,先从自己做起呢?
就拿我自己来说,也许是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的阅读习惯是“速食型”的,常常是“缺什么,补什么”,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方式虽然能给我带来极大的效益,却常常是囫囵吞枣,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然而肖川的书,却犹如一贴心灵的净化剂,能让人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
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这段话:“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工作即将踏上第四个年头,当初出茅庐的热情退却后,人不免产生一丝倦怠,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支点,来支撑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内省与自察”。
要想让自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想让自己可持续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我想首先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从书中汲取养料,结合自己的工作现状及时反思,这样才能让工作充满动力,让心灵得到滋润,让灵魂得到洗礼。
也许以我还达不到“带着镣铐跳舞”的境界,但我会尝试怀抱着理想与信念,沉静下来,以古典的心境对待学习,提升自我!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7
从教十五年,已经渐渐习惯了教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现在有幸拜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捧起这本书自己感受到,仿佛在倾听名师的教诲,获取得智慧的真经,细细品味,体会颇多。
我体会到了“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表面看似很平常、很简单、很短短的六个字,其实含义很深分量很重。我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简单地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你必须先得有爱,先得爱自己的学生,让你的学生从你的身上感受到爱心、温暖、真诚、宽容。教师随时随地一句温暖的话语、爱意的眼神、真情的微笑、会意的点头、宽容的拥抱、亲切的拉拉手,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都可以让孩子快乐几天甚至成为一生奋斗的动力。
我体会到了教育的意蕴。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良好的教育。书中说道:“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自己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颗没有被黑夜与习惯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
我体会到了爱对于教育之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和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完整的爱、健康的爱,应包括五个方面: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教育的道路上,真的有太多的学问需要去学习,去研究。孩子们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去倾听,去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教育,去给其所需。而这本书,仅仅是我教育道路上的一点启发,自己的将在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03-24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1-06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精选28篇)07-24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心得03-28
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的调查报告07-28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04-21
关于理想教育心得03-21
教育孩子理想的性观念05-06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