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说读后感1
我相信在很多新闻学子的眼中,白岩松似乎就代表了我们的最高新闻理想。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就该是他那样的。
够睿智、高情商、有学识、有毅力、有阅历……这些特质使他成为许多新闻学子眼中新闻理想的化身。
看完整本书,说实话我能记住的内容不多也许是这本书干货太多,每一篇都是一场精彩的演讲,一口吞下当然消化不了。
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得到不少的触动关于自己、关于社会、关于国家的思考。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被时代赶着往前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我们所处的社会,都欠缺一份思考。
是的,我们都需要放缓一下步伐。去思考一下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去思考社会、国家在GDP快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
每一代人都会面临时代的压力,每一代人的青春、奋斗都不容易。我们父辈一代面临的是温饱的问题,我们这一代要面临高房价、医疗、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社会在往前走,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做好自己。每个人的`每一点微小的努力,都将改变时代潮水的方向。
这是一本读过后,也值得在闲暇时翻翻的书。不需要从头看起,随便翻开一页,不会影响你的阅读体验,或许还能收获新的感悟。
白说读后感2
约莫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某出版社到学校里摆书摊的地摊里看见了老白的《痛并快乐着》,依然清晰的记得白色封面下写着痛并快乐着几个字。翻开书,不是一上来就balabala的开讲,而是有几页十几幅照片,每幅照片下面都是一句话,或描述内容,或描述场景。深刻体会到老白是一个性情中人。果断,书买了。回家花了两个晚上读完,初次体会到在当时我看来的一种独特的.思想在思考人生,从此认为老白是难得的思想隐士。
两天前,无意在书城看到老白的《白说》,果断,入手,看看在说些啥。就是这么巧,又是两晚读完,即使身体再累,熬夜,也有想要把它读完的冲动。拜托,哪里来的这么多冲动,应该说,老白在讲的事,以及困扰过他的事都是最近困扰自己的。没有标准答案,但老白以老朋友的身份,及时的出来告诉你,这些都是要经历的,过去了,突破了,内心就平静了。太认可他的主要观点,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追求,一旦物质上满足以后,能否寻找到信仰就成了焦虑和烦恼的源头,其实我们追求发都是内心的平静!
老白的《白说》在前半段对这些思考特别到位,尤为喜欢他讲道德经的那篇,读来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白说,他说了很多,读了后很快也会忘了那些话,但留下的是曾经有过的共鸣,和寻找内心平静的另类领悟。
白说读后感3
粗略阅读白岩松的书《白说》,感悟颇深,白老师说:不管自己姓不姓白,这本书名都叫”白说”,可我觉得白老师的这本书的内容还真的没有“白说”!
令我感悟较深的章节就是: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白老师讲述了,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既不能别人说是,我就跟着说是,也不能别人说不是,我也说不是,而是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就我们现在身处的微信时代,每天的资讯铺天盖地,不知哪条是真是假,很多人热衷于转发,其实,微信只能是微微相信,不能一概转发,大部分资讯都有商业化炒作的.嫌疑,特别是微信的传媒功能,谁都可以随便攥发,谁都可以无限转发,一瞬间可以谣言四起,这样会带来传媒信息的混乱。
现在的资讯过多,让人们产生了信息焦虑,其实,事实也很简单,只是大家选择了视而不见而已。如果我们说网络上的信息90%都是垃圾,你会相信吗?其实这就是大家视而不见的事实,无意中就会成为资讯爆炸时代的俘虏。
说近点,当今一代老年人,热衷于转发各类垃圾微信,很多老年人都被忽悠了,完全丧失了辨别能力,成为了谣言的受害者和传播者,这是应该值得我们足够重视的。这里白岩松老师提醒了我们,在这资讯爆炸时代,别被忽悠了!我们要做一个明辨是非、头脑清醒的当代社会人!
白说读后感4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考研一战失败,后来我二战了。我目前在准备复试,由于遇到一起也是一拖再拖,总之初试复试都遇到了一些,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顺利的事情。我从中也特别迷茫焦虑怀疑过,但是我始终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去享受这个过程。
很多人考研失败了,去问各种身边的人,自己需不需要暗战,我觉得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坚定,是不需要去问别人的,因为别人的意见也改变不了你的想法,我当初选择第2次考研,我的内心是非常的笃定的,也没有说问谁来建议一下我该不该而战。所以我觉得,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把那些外在的因素除去之后,还有多少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把某事当做借口。
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吧,如果回忆没有充满各种跌宕起伏的`色彩,回忆什么意义呢?
与我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
感谢自己的选择,尽管我现在还有没有录取,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收获是自己的,成长是自己的,真真实实的感受是自己的,是别人夺不走的。
白说读后感5
这本书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哲理,比起一味地灌鸡汤,这会更真实,以一位中年主持人的角度向十几岁少年的我们展开叙述。
我们还小,但又不小,矛盾很多,问题很多。十几岁的心境还不成熟,可能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这本书的全部,但是这个向导一般的存在就如书中所言:“阅读的作用,在于打动你引发你的共鸣,继而塑造你”
我想,这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所在。
阅读每一章每一字,总有打动我的地方。“文学停止之处,音乐开始了”对我茫然学习古典乐器的意义有了诠释,我身边没有过这样的人,但是我在书中找到了与我产生思想共鸣的人,就在那一瞬间。
我们生活在一个颇有压力的年代,向着阳光,向着未来。凌晨一点灯火未熄,或许我们对此痛苦不已,或者是麻木无感。但我觉得,未来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也像书中所说:“人们好像最幸福的事也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十分美好。”
我不理解,也许未来的我给我更完美的诠释。
一本好书难得,相信这本书有与你同在思维舞台上共舞的瞬间。
白说读后感6
读到这个标题,有没有觉得白岩松这部作品中其实都是“大道理”的感觉。字还是那些字,大道理还是那些大道理,但是,到了白岩松手里就是另一种感觉。
当下我们被太多的成功学包围,我们这个时期的人,都太过去热衷成功学,从而导致了一种畸形的判断标准。只有成功,别人才会高看你,只有成功你才会有地位,只有成功你的人生才是成功。在我们都想去成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中国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句话我们也能够看出,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会沮丧、就会消沉、意志就会削弱、自信心就会丧失。这样的标准要不得。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得了全世界,你也赢不了死亡的这个结果。面对死亡这么大的一个失败,你该怎么办?
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就像一个纯净的玻璃球,有一点磨损,在别人眼里就会失去光彩夺目的本来。高处不胜寒,越成功,站的越高,摔下来就会摔的越狠。如果我们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失败,再次摔下来的时候,疼痛感就会大大减弱。
一个人有一个不成功的一生是失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白说读后感7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第一个答案往往具有欺骗性的,眼神的交流可以简单判断受访者回答的真实性。采访的最高境界是让其变成一种交流方式。
对于新闻写作,我们要加强讲故事的能力,世界上很多故事都已发生过,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用新的方法去拍老故事。从独家占有新闻转为独家角度、快速完成的独家深度和独家表达新闻发展。
对中国社会现象,要保持希望,我们中国的发展常常是走一步退半步,但是总体上来说是前进的。对于传媒人来说应该多做希望新闻,扩大善。但是,新闻是没有好新闻和坏新闻之分的,我们应该做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新闻事业。
作为记者或是媒体从业者,让别人接受你的媒体需要你能被观众看得入眼,听得入耳,接受你的.表达,体会到你的用心。自己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记住范仲淹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们需要保持理想,承担责任,善于思考,坚持行动,有好奇心和耐心,让自己对新闻事业时刻保持敬畏心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独立思考判断、保持理性,不要成为传媒的俘虏。新闻在宣传自由的同时,不能失去原本应该恪守的严肃、负责、认真、敬业精神。
白说读后感8
最近读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本书《白说》,书中记录了一些他在主持界发生的一些事情,而我作为一个播音专业的学生,作者所谈的经历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白岩松算是一个时代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吧,我起初对他的记忆是主持《东方时空》和主持《感动中国》这两档节目,一个总是在报道新闻的新闻人,一个总在诉说故事的媒体人,他的'话不谄媚,简单直白,像他的人一样不做作,总是想替老百姓说点什么,并竭尽全力。
他的人生经历是少见的,在我生活的圈子里,没有像这样的长辈,没有他的见识,没有他的阅历,没有他的思考,没有他的表达。他采访过很多的人,形形色色,各行各业,而且是在各行各业有作为的成功人士,这就造就了他能博采众长地吸收别人的人生经验,比一般人要更加厚重,通透。
而《白说》这本书,是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本书,涵盖多个领域,其实也是白岩松在各个场合的演讲,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客观的看待各个领域的发展。
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却可以借鉴别人的人生经验,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白说读后感9
《白说》也许真的是“白说”。
读完此书是2月25日,恰逢修宪的新闻发布。
站高望远,白岩松指点江山,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还是乐观主义情节。
“开放”、“开明”、“开心”、“自由”、“民主”、“公民”、“理性”、“信仰”,书中一遍遍提及这些词汇;白岩松是聪明的、理性的、有度的.,用他书中的话说,是“既坦诚又高情商”,不失言亦不失人。
一篇篇演讲稿围着几大主题串联起纷繁的故事,最终讲述了他内心的忧患和信念——“中国这列火车……一定有人拦在车的前面把它往回推,也有人在侧面瞎推……确保自己是向前推的人群中的一份子就好了”。
可又如书中评论20xx年那篇文字的“自己的读后感”——“那时候,我告诉自己‘不要急’,因为中国太大了,要有点历史眼光。可我得承认,现在与那时相比,‘有点急’”。18年过去了,不知道白岩松现在是否还会着急。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个有良知的新闻人值得敬佩,观点犀利、表述得体、逻辑清晰;可惜即便他忧国忧民,创造时代的民众却并不掌握时代的方向盘;看起来我们离彼岸乐土只差一步,可谁知这一步是否又是三个世纪的轮回?
好了,也许《白说》就是“白说”,也许是时候多读明史了。
白说读后感10
第一次知道老白还是高三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地抽出了两节课,让我们看了老白在耶鲁大学的那次演讲视频,或许真的在那个时候,仿佛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其他的`都会显得多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其实都充满了许许多多地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说小一点,是对中国社会的一些想法,由于这些都是高中课本外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去思考,但是我很庆幸我在那个时候听到了老白的演讲,听到了关于他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通过高考,现在能够站在耶鲁的讲台上,与同学们交流的故事。是啊,看起来语文老师是“浪费”了两节课事件,放了一些无关学习的东西,但是能接触到老白对于农村学生如何通过高考,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这样的故事,又何尝不是稳定了我们认真学习的心态呢,这是哪怕花十节课也讲不出的效果,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很感谢,能碰到一个这么有思想的语文老师,让我们接触到了老白,也接触到了这么多高中课本上永远也提不到的,却能够真真切切让我们自我思考的问题。总觉得大学的老师再也没有高中的那些老师看起来“可爱了”,可能大学需要的更多的是导师,而不是老师。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自己能够,把老白在耶鲁的演讲视频,带给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们……
白说读后感11
说完后白岩松深深的摇了摇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月都没看一本书了,之前说的一周一本书的量好像有说话没算话了。突然想起也有买白岩松的一本书,趁着这个时间,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还记得看柴静的《看见》时,眼泪一次次狂飙。总觉得新闻媒体人都有一种让人崇拜且向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细节让人落泪,回过头又觉得社会还有很多层面,但是还是需要保存乐观,继续生活。
这次翻开《白说》也一样,虽然和看《看见》的文体非常不一样,也确实男士的表达也许没有女士那么细腻。但是同样,给予了我很多感触。
书分为了“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五个章节来呈现。因为有些涉及新闻的内容,虽然看得懂但是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只能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想法。
作者多次在书中说到中国人惯有的思维,不管什么事情,上来就先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也导致我们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实生活好像很难分清楚那几分钟好,那几分钟坏,有的好像只是平淡与不断的重复。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学会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寻找能够让自己无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内容很多,我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欢“岁月”这节的最后一句话“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现在合上书却想不起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这也许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的内容,但是有些画上线的内容能够被说一说
白说读后感12
看完了,除了封面一切都还好。
这本是白岩松这些年来不同场合的演讲集,虽然很少看他的直播,但是看他的文字时他的音容笑貌却就在眼前。说明周围有些事物的存在对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由于是演讲集(虽然白岩松不承认是),难免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受众的角度不同,一是举例的重复使用,所以看过几篇后会有些不耐。开篇自己解释书名叫“白说”,就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调侃。但是真的看过一遍之后的.感受是白岩松真是个“求锤得锤”的实在人,因为他书中讲的一切我看过之后都已经不记得了。说一点不剩倒不是,至少感觉还在,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虽然没品出滋味来但是解渴啊。所以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白岩松正的不能再正的价值观,以及他对生活、对国家、对未来抱有的饱满、的乐观、的向上的希望们。这一点也深深地感染着、触动着并激励着我这个读者,也就不算白说了。
做新闻的人真的了不起,白岩松好像对各行各业好像都十分了解,并能深入下去。再有做“穹顶之下”,一片赤诚地写下《看见》的柴静;取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孤独战士崔永元,以及之前专门做战争前线报道的张泉灵;三十年如一日《我遇见你》的敬一丹……有态度的新闻人还是受人敬佩和喜爱的。
白说读后感13
毁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月亮一旦开始全圆,离慢慢的变成残月就很近了;花一全开,离落花就很近了。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才是最棒的。学会接受平淡的这一生活现实,然后把平淡向幸福那儿靠,当你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不愿意太快跟它告别的,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够的平淡之后诞生的。
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朋友圈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感触完了立即表达,没什么价值,寿命很短。
当全世界都向你背过身去的时候,音乐不会,它依然会固执地守在你身边。
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如果总是试图对抗平淡,你注定平庸。因为人生淡,年轻的'时候味道少,他需要用更强烈的味道,去给自己一种触碰。
老祖宗说“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同世界和谐相处的大智慧,大根基。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而是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更完美的表达。
白说读后感14
只在电视及新闻报道中见过白岩松。之前一直不太喜欢他,总觉得这个人惺惺作态、夸夸其谈、喜欢说教。因此我是抱着批判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的。看完后,我才知道自己太武断了。
要了解一个人,就得走进他的内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研读他的作品,那里面的一段段文字就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演绎着人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旋律。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老白涉猎广泛,小到个人荣辱,大到家国情怀。这或许是因为他是一名资深媒体人的原因吧,新闻嘛,‘’社会种种,人生百态‘’。但让人惊讶的.是他不仅涉猎广,所涉每个领域还很有深度。这可能就不能简单的划为职业因素了,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很难把问题看得如此通透、深邃。
这本书里有一个词不得不提,“人性”。其实不管是个人荣辱,还是家国兴衰,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大如我们这个国家,不也是由十几亿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人组成的吗。
人性是复杂矛盾的!人可以在有重大灾难发生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会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因为抢一个座位,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拳脚相加。不能简单的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事和坏事。“彼之蜜糖,此之砒霜”,这不是一个对立的二元世界,而是一个辩证的多元世界。就像老白书里说的“活着不是非赢即输;得失不是非有即无;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进退不是非取即舍;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白说读后感15
老白是我20xx年在读初中时候知道他的,20xx年我读完这本书的当下已经是大学生了,这些年一直尊重他,喜欢他。大学里也选择了新闻传播类的专业。
你总会遇到一些比我们多吃几年饭,多走一下路的前辈,他们往往有意无意的'和你聊起他们一路走来的人生经验。
你要觉得受用,就听着,不喜欢可以不用经意,当然也没必要焦虑,担心没听长辈经验导致多走了弯路磕了绊了,未来后悔莫及。这样担心也是无谓的,有些道理,绕了弯生活也会教会你。
这本书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老白,他自己走了大半生的经验,坐下来平和地和你聊聊。有时候他目光很长,大到中国,大到世界;有时候他目光又很短,看到个人,看到人生细小的阶段。
讲者无需抱着非要听者百分百认可和学习姿态讲故事,会更自得和从容,所以老白开篇也就说——是白说,白说也要说。
听者也无需抱着静听教诲的姿态匍匐着,就像我说着,受用且听着,哪怕——是白听,白听也要听。有用的道理,拐了弯也会来到你身边。
【白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白说》读后感12-26
《白说》读后感03-07
白说读后感09-29
《白说》读后感15篇03-07
白说读后感7篇01-21
白说读书心得02-18
表白说说感言大全70句02-24
关于表白说说感言70句02-23
表白说说感言汇总90句精选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