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时间:2023-03-06 18:41: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特的一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

  这其实是我第二遍读《奇特的一生》,读第一遍的时候,是草草的过了一边,知道有柳比歇夫这么个人,一生成就特别多,尤其是他的特殊的事件时间的记录方式,感慨强大的自律性。然后就束之高阁了。

  近些天,为了对自己生活的改造,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觉得这这里可能会有一些发现。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来阅读。主要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为什么柳比歇夫如此自律,近乎苛刻,呆板?

  几十年如一日的记录时间的开销,没有落下一天。书中给出的是作者在28岁那年对自己一生目标的确定,为生物学开创新的分类方式。这就是他的动力来源。但是我有点不同意见,前几年,毫无疑问是这个人生目标指引着他,给着他动力。但是当记录时间开销成为一种习惯时,就会如生活中的水,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每当在周末,月底,年终来总结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情况,缺少记录是不能忍受的。所以近乎变态的记录了每一天。

  2、如此机械生活的柳比歇夫,他的生活怎么样了?

  首先,整体上说,柳比歇夫是幸福的,过了很好的一生。他一生的成就非常多,而且是在哲学,数学,生物学,历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人,这一点在他死后的追掉会上就能看出来,在每一个人眼中,柳比歇夫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他的私人生活呢?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将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读后感·他出去游玩的时间,看过的书,与人写信,去听过的歌剧是远超一般人的。从他的来信往来看,他的一生是幸福的。

  3、柳比歇夫的方法如此有效,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需要一个人生目标,或者长期目标。

  然后记录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记”,格式如下: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按照捕捉器两个——20分钟,分析——1小时55分……

  将时间分为两类工作,第一类是研究与例行工作第二类是不属于科研工作的事件。

  然后每个月总结按照“事件·时间日记”方式记录的数据,参考长期目标以及当下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汇总。然后制定下一个月的.计划。由于有着数据的记录的,制定的计划会越来越精确。然后能实时知道距离目标的距离,以及当下的重要性。

  每一次的总结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剖析,客观公正的反映自己的情况,而不是存在于想象中。这样就能够不断的精进。

  1、柳比歇夫在执行这些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困难。

  不时走入到岔道,会出现与计划不相符合的事情,打乱计划,影响实现长期目标的进度。但这同时也给他迸发出了需要灵感。

  是追求真理还是追求真相?

  2、作为我自己需要按照这样的方法生活吗?

  作为一个想一生幸福同时又想有成就的人,我觉得我没有理由拒绝这么一个合适的方法。至于有人说会变成机械的人,那我只能说那是你迷信的将人看成机器人。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2

  昨天睡觉之前看了一会刚买的《奇特的一生》。

  书中柳比歇夫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高兴有悲伤,也会有遇到糟糕的事情影响日程,但他又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有了不起的成就,他能准确感知时间的流逝,从二十多岁开始创立一套时间管理的方法,坚持了56年。这个方法很简单,即每天写下做了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记录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他有旺盛的精力,就算82岁去世之前的几年,每天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也有增无减。他做了时间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时间,他统计每天真正工作的时间。结果表明,即使如此高效,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也只有短短四到五个小时。

  有句话叫:拼搏到感动自己。我们平时真的只是看上去很努力,除了感动自己没有取得任何满意的成绩。真实的纯时间记录会让效率现出原形。什么每天早九晚五、996,没开始干活就发个朋友圈先感动下自己。大部分人工作时发呆,看手机,聊天,磨蹭...最后真正工作时间只有2个小时不到。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真相,不知道自己时间到底干嘛了,也不知道不但坚持不了长时间工作,连可怜的两个小时工作效率也极低。所以需要把时间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记录下来。只是流水账,没有多余的描述和情感。坚持下去就会吃惊的发现真相,因为时间不会撒谎,纸和笔不会撒谎,会撒谎的是你。

  文博还看了关于此书的书评和其他所谓高手分享的时间管理法,发现高下立判。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结果为导向。更多的人都是用苍白的道理在讲自己的方法多么好,却没见他们做出什么结果。这也可能是绝大部分自认为是老师的通病,以为自己看了几本书,每本提取几页揉到一起自己就是老师了。

  文博研究并践行时间管理也有十年了,但依然不得要领。我深深知道时间黑洞的可怕,也知道这很难,要跟身体中遗传几千年的基因作斗争,人都是懒惰的。时间管理没法教更没法复制。每个人的.工作不同,思维不同,能力不同,环境更不同,适合自己的才的才是最好的。什么叫适合呢?适合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产生好的结果。时间管理是个高难度的学科,它只适用于有正确价值观,有远大的目标,并且精力旺盛的人。多数人的价值观就是赚钱加享受,一生终极目标可能就是结婚生子。很多人结婚之后突然迷茫压力倍增,体重也倍增,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一劳永逸是最大的谎言。至于远大的目标和使命感,这个话题就太大了,关乎生命的意义和信仰,在这里不详细讨论。

  所以,先做一个有趣的人。自律,高效,热爱生活。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3

  年初在亚马逊上看到这本书,粗略看了下简介,觉得是一本人物传记类的书。关于时间管理的实践性可能会比较低,所以当时没有买。当然也许当时和另外的十来本时间管理类的书一起买了,可能也不会读,或者没有今天读这么深的感受。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缘分,而人与书的相遇也讲究缘分,若是无缘,即使买了也是束之高阁,或者即使读了也觉得了然无趣。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很长的时间一直沉溺在网络小说,电视娱乐或者历史人物传记里,这是我排解内心焦虑,逃避现实问题的方式。如果参照《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的记录统计,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日复一日的进行自我监督,将时间投入在自己一生的目标里。显然我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是很可耻的,一个人的'生命由时间组成,时间一去不返,而生命也只有一次。但我并不想做过多的自责和反思,也许个人的成长也需要一些过程,每一段经历,每一种选择,只要不偏离的太离谱,那么就不必太苛责自己没有达到最高的自律的标准。倘若睡觉的时候是心安和满足的,那么你如何度过了你的一天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世界不乏成功的人,但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而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时常感到不安和惶恐,这种焦虑随着社会发展,年龄增长日益剧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对于未来的某种期望和目标。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希望能升职加薪,希望能多陪伴家人,希望能养成一些好习惯。我们似乎也非常的努力,全月无休,朝9晚9,甚至通宵达旦。但如果从现在开始,按照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记录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哪里。我们一定会惊讶于,时间的黑洞是如此的可怕,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刷朋友圈,刷抖音,玩游戏或者闲聊。这也正是我们常常觉得焦虑的原因之一,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我们在浪费时间,我们没有为目标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在打完鸡血,短暂亢奋之后,又持久的陷入了倦怠和浑浑噩噩。又或者我们无法清晰的感知,我们为目标努力了多少,投入了多少,时间统计法,无疑可以让你更加心安和确定。

  如果希望通过时间管理,有所改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大道至简,行永远比知要难,任何一个微小习惯养成都需要经历一段比较艰难的自我挣扎。每天记录时间,生活在这样的严格的框架和时刻的自我监督下,一定不如自由自在轻松。你要克服的是已经经过几十万年积累形成的大脑天然的追求最经济省力的思维模式。但这种尝试必然是有价值的,真正的自由恰恰藏在绝对的自律之中。不必思考是否会成功,能坚持多长时间。摒弃全有全无的思维,坚持不了一年,那么半年呢?如果半年不行,那么一个月,一周或者一天呢?即时的行动往往要比还未开始就思虑成败要好有效得多。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奇特的房子大班教案08-18

《奇特的汽车》大班教案08-15

《奇特的房子》大班教案11-18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01-03

大班语言教案奇特的汽车06-22

大班科学奇特的花草教案04-09

奇特的睡眠大班教案(通用13篇)12-29

大班科学教案:奇特的花草04-27

《一生》的读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