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时间:2024-11-13 08:41:48 晓璇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通用20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通用20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

  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2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3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4

  “不做教书匠!”这是管建刚老师所写的一本书的书名。它是一本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的好书。

  周丛刚老师说过“读过此书,你将迈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你将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个脚印,你将书写教育人生的新篇章”。

  而今,“我已迈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我已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个脚印,我正书写教育人生的新篇章”。因为在阅读中,书中的一个个事例让我知道:如果想不做教书匠,就要明确前进的方向。

  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在毕业时纠结于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最终只会重重跌落在两把椅子之间的地板上。”最终,他选择了歌唱,而后坚定不移地努力在歌唱事业中,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歌唱家。

  帕瓦罗蒂让我想到:身边的许多教师,也许他们当初选择教育并非自己的初衷,仅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让父母放心。我亦是如此。忆往昔,双手捧着我的优秀毕业证,透过水蒙蒙的眼睛,看到了一位正在接受着鲜花与掌声的优秀人民教师,并坚定决心,要成为一位称职的人民教师。而当我真正成为了教师后,却发现自己似乎背道而驰了,不仅丝毫没有感到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反而被“郁闷”慢性谋杀。孩子们的成绩和心理上的压力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就这样,我每天都在痛苦的坚持中度过,每一次上课铃声的响起都让我心惊肉跳,而我的宝贵的时间与生命,就这样日夜消耗着。在偶然的一次聚会中,认识了一位坚守班主任岗位19年的教师,当我跟他聊起我的困惑时,他对我说:如果真心不喜欢这个工作,可以选择离开,但如果不离开,就要热爱它,让自己在有限的工作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创造出无尽的价值!”从此,我开始慢慢改变自己,找寻自己前进的方向。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我开始热爱我的职业,喜欢我的孩子们,工作的劲头更足了,虽然有时会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但心里却充满了幸福感。这不正是“方向感”的影响吗?是正确的方向感让我保持了精神的丰盈,体会到了有价值的幸福!

  有了方向,却不等于有了成功,管建刚老师让我明白:若想真正实现我的教育梦想,就要追求上进,不懈奋斗。

  书中有云:“如果我们能把读书、思考、写作当成我们每天必须的一部分。天长日久,就有了才气和底气,自己本身便成了文化,成了一本有价值的书。这样的老师站到讲台上,讲台也会因他发亮。”

  这说的.不正是我们学校的任秀波老师吗?在班主任交流会上,她曾经提起过她刚入职时的种种困惑。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再普通不过的年轻教师。可多少年的阅读、思考、写作,让任老师发生了变化,让她成为了现如今的教学骨干、科研能手、李镇西式的好老师、李镇西工作室的理事长。这些成就的由来,不就是平日里那一分一秒的阅读与思考的果实吗?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便是因为那无休止、不重样的借口吧?书中说到:“借口像狼一样凶狠”,它使得我们消极怠工,使得我们远离成长。所以,要想成为有上进感的教师,首先要学会跟一切借口说“不”!

  要知道:“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正如书中农夫种下的那两棵树,一棵决心长成参天大树,他拼命从地下吸取养料,储备起来,努力向上生长;而另一棵却只想快点开花,让人们为其叫好。结果——秋日一到,过早开花的那棵树却成了灶里的柴,而坚持蓄力积养的那棵树却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奋斗是一场马拉松,走不了捷径,只有耐力强的人,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最有前途的人!

  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不仅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更需要我们现得出“智慧”!

  管建刚老师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时候,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你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书上如此,世上如此。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如此。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同是一堂课,窦桂梅老师就能让我们记忆深刻?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智慧”。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年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冲劲,更应该让自己广取他人之长,让自己成为“智慧”的教师,让孩子们受益!

  不觉间,暖阳归,弯月现。窗外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美得像孩子们期盼、求知的大眼睛。看着这美美的夜景,想到那纯纯的孩子们。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永远!

  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5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习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6

  当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找不到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浑浑噩噩,一直徘徊在教育的路口,不知如何去走好教育这条路,直到那天拿到了这本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犹如春日里吹来的一缕清风,慢慢吹散我心中的迷雾。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别致的封面,一双被岁月磨练的眼睛紧紧注视着我,眼神里透漏着不同寻常的睿智,我明白他是有话要对我说: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师。在心里我偷偷的问自己:这些,我有吗?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我想这里也许有我想要的答案,在这里也许会找到那把通往成功的钥匙。

  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管老师这些丰富人生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再谈经论道的同时,也再为你答疑解惑,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年轻教师的殷切希望,那一行行文字敲击着年轻教师的内心深处,似乎每个句子拿出来都能当作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醍醐灌顶。

  之前的我就如管老师所说:“当初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非是从填志愿的那一刻起,就对教育充满神圣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当我走上三尺讲台,凝视着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才发觉“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你的责任是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关乎心灵,关乎生命,关乎成长,你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将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影响,而不是上完课就甩手一走,敷衍了事,不是做一些与为人师表背道而驰的事,更不是靠教育去追求“物质经济”,这一点管老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大亨,那么我真诚的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教师的工资低,责任大,感觉不到幸福感,其实是这样的“当你投入地工作时,你才会感受这份工作上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是啊,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福感来自自身平和的心态,幸福感来自在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就是有意义的快乐,有价值的幸福。

  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道出了人生的超然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蔚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它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它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好教师,读了之后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我愿意在自己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对得起这些孩子,对得起这份光荣的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希望几年之后的我,回首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我依然可以大声的喊出:做一名老师,我骄傲!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7

  读了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很多。用几个词概括就是读书写作、微笑、尊重、智慧。

  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那么怎样不被淘汰,就需要学习,可以是一次次的挑战中吸取经验,也可以是读书并思考。读书应成为习惯,培养出自己的读书气。霍勒斯·曼说:“一所没有书籍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读书就是修炼内功,很好,而只读书不思考也不行。学而不思则罔,写作就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教师所谓的亲和感,就是要学会微笑。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孙蒲远说过:“教师的职业要求你不能把烦恼挂在脸上,这是职业道德。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沃尔顿先生创立的沃尔玛公司能够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一,不得不提他的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可见微笑的重要。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同时让自己收获幸福!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你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老师的微笑,让班中一些因为性格内向、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如今在微笑的信任感召下,胆怯的心理被融化,从此不再拘谨,大胆爱表现;老师的微笑,让原先沉闷的课堂在微笑的鼓励引导下,如今有了生机,学生可以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活力四射;老师的微笑,让一些厌学怕学的学生在老师微笑的启发辅导下,对你所教学科兴趣已日渐浓厚,学习越来越主动,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书里面有一句话很好,“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在做善事,就是说,按照他相应的智力水平,按照他的理性的理性的具体程度,做他认为似乎善的、有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时时事事能够以善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

  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你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你的智慧。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智慧即多动脑,多想方法。做人需要智慧,教育也需要。对待学生,教师需要智慧;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智慧。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教师之所以能够为人之师,首先是因为他心智聪慧,有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识的人,是注重充实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的人。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倡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一个睿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是教师的智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8

  我发现了一件珍品,即管建刚先生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它使我原来凌乱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实用

  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师范大学,20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天真无邪的乐趣,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过去的事……

  如今,在教育本质严重异化的时代,我从一个偏远的山村调到了一个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然而,我目前的教学生活已经远离了我的理想,有时沉重的负担甚至使我难以正常呼吸。

  我想过逃避和处理工作的方法。然而,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就被我的母亲教导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永远不要对不起同学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这朵花能够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希望,责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为我母亲的教育,无论我是做人还是做教育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深体会到:面对同学,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在学生面前,我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因为母亲的教育,十多年来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顺利,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的学生从害怕拘谨的.学生变成了能够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交谈的学生;有的刚从固执无理走进现在才知道是非的荣辱……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一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对孩子变化的惊讶和我衷心的感谢……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动呢?这真的值得我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快乐!

  正如于丹在《论语》中所说:“当你给予他人幸福时,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会以你所看到的来对待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9

  我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但是看完《不做教书匠》后却感想很多。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

  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像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做一个教师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0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近期我阅读了部分书籍,其中郑洁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也能在书中找到我要的答案。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

  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

  其实爱是相互的,我们教师也需要爱,在学生的关爱下也是倍感幸福的。还曾记得,在教师节时,我们班的五十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鲜花、水果,有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有的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们关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做一名教师真好。这也就是郑杰老师所说“相互取暖”吧,知道别人很冷,知道别人的处境,才会设法给别人一点温暖,自己在给别人温暖时也会受着别人的温暖。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

  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教书匠是不管什么新课改的,只要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完,指导学生将课后练习做对就行,是顾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到做教师真累。但我们真正参与课改,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我们都能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然而,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父母的心》,如果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来说成功的。

  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验教学,在宁静中思考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本质美,才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数学课整体上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你、我怎么知晓自己的可爱之处呢?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62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1

  假期里,当我第一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第二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2

  都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错,今日也淘本回来看看了。“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而自我感觉为什么在教师这一行中的进步、成长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两年来,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很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很多事情我都以田径训练、乒乓球训练等各种比赛的训练、自身的技术不足找借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实为可笑。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习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分为:

  (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3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没几年的新教师,内心充满忐忑和不安,甚至是焦虑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语文的教学;是否能将教学技巧进行正向迁移;是否满足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等等。很幸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有机会拜读了管老师的佳作《不做教书匠》,就像本书序言二所言“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他山之石,弥足珍贵。本书紧紧围绕“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从理想、信念、责任感、奋斗、专业发展、爱、智慧等角度娓娓道来,如有良师在旁,让我受益匪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认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同样有这三种境界。

  目前的我正处于第一境界,作为新教师的我,内心或多或少有些迷茫。但就像管老师所说,“教育,值得你去做”,这一点我坚信不疑。教育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有时使人感到迷茫,其中当然有工作细碎繁杂,教育不被理解,教学不被认可等原因。但教育的收获也是其他工作不可比拟。我十分赞同魏书生老师的见解,“教育这个工作除了工作回报,还有‘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和‘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说道收获,就不得不提教师的幸福感,然而幸福感很难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管老师的幸福观我非常赞同,“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阴霾满,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言以蔽之,正处在教育起步阶段的我们应在工作的点滴当中寻找幸福感,做一个精神的追求者。

  第二个境界是我努力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辛苦人所共见,入职后时常有前辈向我抱怨教师待遇低、强度大、杂事多。但正如管老师所言,“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古代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然而教育的普及的今天教师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由原先的“消费者”转变到“生产者”,从“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角色的转变是痛苦的只是“人憔悴”的一个方面。但或许这样的状态正是管老师所推崇的'“第三种状态”,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才能在这一阶段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提到第三个境界时,我脑海中时常浮现的是一连串人名,教育大家:蔡元培、魏书生、李镇西。教学艺术家: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钱梦龙、薛法根。这些人无一不是在教育教学上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教育不仅是给予,同样也是获取;教育不需要仰望,而只需蹲下;教育不是远方,而在脚下。与我而言可能一生也无法达到这样一种他们的境界。但我只求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汲取“养分”,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教育这件事做好,保持精神上的丰盈,于心无愧。

  合上这本书,我忍不住问自己:那今后的我到底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或许现在我还找不到很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山之石是珍奇,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人生和其他人生的不同,让我知道教育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追寻它。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激励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慢慢前行:年轻的老师们,钟爱教育,钟爱学生,智慧教育的花朵才会悄然怒放。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4

  管建刚老师明显是一位善于写作的老师,他在书中引述的故事经典,令人警醒。他还设法激励教师,犹如一曲悠长的音乐,让你在字里行间汲取力量。我读着,思考着,想象着,感受着管老师的责任感,对教育的忧虑以及深深的热爱。很多老师在从教十多年后,会感叹教师的工作犹如小毛驴拉磨,周而复始,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耐心,失去了最初那颗奋斗不息,充满热情的心。这恰恰是所有教育者需要度过的职业倦怠期,建议这时的你捧起《不做教书匠》读一读吧,你会在涓涓如流水的细语中,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管校长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着面对教育工作,微笑着面对学生,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你会发现微笑的力量有多么了不起。

  不可否认,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工作量是庞大的。很多老师,不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还是刚刚毕业的老师,都会有把工作带回家的经历。即使这样,只要你仔细想一想,还会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你着手开展。看得到的备课、作业、学习材料、笔记……看不到的学生的成长,班级的细小状况,与家长的联系,无一不在牵扯着你的精力。如果采取敷衍、厌烦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工作,你就会陷入一种无边无际的.苦海。如果,你笑着看待这一切,再加上一定的工作计划,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将不是束缚你的绳索,反而能从中找到快乐。笑对工作,在优美的音乐中备课、判作业,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笑对工作,在下课的十分钟里,和孩子们聊聊天,踢两下毽子锻炼身体;笑对工作,把每一次的读书笔记、撰写论文当作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知识积累;笑对工作,“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生活中,工作中的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珍惜,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工作,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微笑着面对学生尤为重要。闪光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客观的存在。优秀的教师与平凡教师的很大程度的区别就在于优秀教师的眼里总能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而平凡教师则在抱怨班级里的某某个同学又做了哪些不尽如人意的蠢事。其实,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了学生前进动力的同时,何尝不是再给我们自己树立信心。教师对被教育者的闪光点发现的越多,教师对教育方法、教育成效的思考就越多,对教师本身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原来有个同事就特别善于夸奖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她就夸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好。对学习成绩差甚至纪律差的孩子,她就夸劳动积极主动。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当着老师的面,当着同学们的面夸奖班级里的某个孩子。孩子们在她的微笑和夸奖面前总是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总是在她的面前表现的乖乖的,棒棒的。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城,四海枯竭,从山荒芜。教师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个微笑着的“欣赏者”,微笑会带给孩子们力量,微笑会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心。当我们微笑着看着孩子们学习、玩耍,甚至微笑着包容孩子的错误时,你会发现孩子们对你也正展开花儿般的笑脸,敞开心扉。当孩子们真心地喜欢老师,并且愿意为老师的一句话努力向上时,这种教育即使没有取得耀眼的成绩,也离成功不远了。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微笑着面对工作,面对学生,让我们微笑着前行在教书育人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沿途撷取一片树叶,一朵花,一定还会收获到满满的果。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5

  这个假期有机会给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沉淀,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真正意义的洗礼时,我们收获的更多。

  我拿到书先看看目录,共八章,每章又分别有3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里又以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来表述内容。所以在摘记上便给自己定下一天读一个小章节,这样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算来比较从容。

  读着这本书,笔下不停摘记,思想也不断的受到冲击:管老师不愧是一名高明的策略者、开导者和引导者。他的文笔优美,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站得高,看得远。他通过各种生动的生活实例和许多哲人的睿智语言,让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年青教师要从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第一天起,就应树立教育的理想,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实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要进步我们就需要学习,学习就必须读书。常感到上课与同学们交流很呆板,缺少用故事用名人事迹,用典故来启迪。激发学生的精彩场面才知道,只要好好的看,静下心来读一读,认识一两个名人的成长,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自己对教学都是很好的补充。可以说吃饭使人身体得到满足,那么读书使人精神得到充盈。

  是的,读书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我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是帮助我们保持心灵不长出茧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这是盖叫天老艺术家说过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能称的起“盖叫天”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做事需要魄力更需要对自己有信心。而在我身上有时就是缺乏这种敢拼敢为的劲头。工作中有时常常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其后果就是不仅阻碍了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当经常自我暗示的否定自己时,在挑战面前自己先被自己打倒了。当渴望成功的欲望,像渴望延续生命一样迫切时,工作就不是一种被动,而是自动自发了。

  在第八章里“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是的,用心了,才会不断的审问自己:今天处理的事是否用了新方式,今天上的课是否有了新景象,今天和学生的交往是否用了新故事,今天是否发现了学生的新变化,今天是否吸纳到了新信息,今天是否收获了教育上的新感悟……只有心灵的介入,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有滋有味。让用“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种习惯。

  读到文中关于那块破碎的玻璃的故事,对于那位老师充满智慧妥帖的处理方法让我钦佩,也警示着我:多听听孩子的理由,教育忌讳武断和冲动。

  在我的意识中,教书匠应该总是板着脸的,毫无生气的,苛刻严厉的那种。究其根源,大致是缺少对学生的爱。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文中有太多的典故给我启发,也有太多精辟的语言令人深受教育。那些金语良言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消化,而不能囫囵吞枣。

  读罢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教书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我不做教书匠,而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是我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6

  最近,学校给老师带来了精神福利,就是每个老师可以阅读这本书——《不做教书匠》。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公开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班级成绩总是倒一,但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还记得第一次在九年级考试考了倒二,心情沉落到了极点,我在微信中黯然写到:“在这火深水热的九年级,我一直孤单的游荡着,摸索着摸索着,不知不觉跌入了万丈深渊,我迷惑着,挣扎着,喊不出的痛让我找不到出口,更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寂寞与恐慌就从这一刻开始。”其中一个智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复我:“你的负担会变成礼物,你受苦将照亮你路”这句话点亮了我昏暗的心灵,我在懵懂似乎得到了安慰,可是还是拨开不了笼罩在我心头的迷雾,直到我今天读了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使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在我孤独的时候,听见有人说,你要努力努力的往上爬,在我难过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一步一步的网上爬。是的,以前总认为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懂了,原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才能让我更加进步,更加成熟,这种锻炼是值得的,也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每当走完一段路程,或曲折或失败的道路,都要学会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去寻找教育的真谛,我有很多时候是在去接受失败,才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学会反思,我想这种反思会让我进步更快,最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谢谢《不做教书匠》告诉我的这些道理!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7

  据我所知,很多青年教师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轻视心理,认为偶尔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不了。纪律和自由是孪生兄弟。纪律越完善,自由度越高。一方面,中国人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受大工业化时代的锤炼;另一方面,中国人一向讲究人情和面子,做事随感觉和情感而定,做事随性、任意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股巨大阻力。

  一个教师经常对学校的纪律及要求感到苦恼。在我看来,出现这种烦恼,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社会依然容忍你这个不成熟的教师呆在教师队伍里;感谢学校领导依然热切地盼望你成长,等待你成熟;感谢你的学生依然亲切地呼唤你,把你当作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意识到这些,你应该奋起直追。曾经名噪一时并放言“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的荣华鸡惨败而归。总裁姜伟闭门思过两年后归纳出几大失误。其中一大失误是“管理规章不实不细”,姜伟说:法规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两方面的内容,即法规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

  一个学校如果连教师遵守纪律、模范地完成任务都有问题,这决不是一所好学校;一个青年教师如果连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都有问题,哪怕自身素质再好,再有才华,也绝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一些教师总以为纪律是管理者有意与他们做对,以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饱了没事干想出来整人的。其实,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一个校长想要凭自己的喜好来制定纪律,已不大可能。我以为,如果管理者制定的纪律,出发点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就无可非议。对敢于得罪人做点实事的`校长,我心存敬重。

  年轻的老师们,面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们就不会有束缚感,我们会看到束缚之后真正的自由,纪律之后真正的自由。那是别样的天空,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湛蓝天空,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的困难和艰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远是个不受欢迎的“愣头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那颗长青的童心。我并不想说,中国式的集体意识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你在现实的世界里蔑视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伤害。很多体罚事件调查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惋惜,都觉得这个老师工作蛮认真、蛮负责的,就是一刹那间控制不了情绪。这就是缺少约束感,由此酿成终身遗憾的苦酒。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8

  最近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平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近学习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平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19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20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习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3篇12-16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2-17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02-12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4篇12-10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12-23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03-18

不做教书匠的读后感03-03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1-28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精选17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