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9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生活的意义;
二、心灵与肉体;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五、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十一、人及其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2
阿德勒一生著作丰富 ,而此书著成于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 1 9 3 2年 ,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 。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 ,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 ,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 ,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因此 ,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 :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 ,甚至是不正确的 ,因为 “意义 ”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 。只对某个人意味着某些事情的东西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 、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团体贡献力量 ,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 。
每件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 。
预见运动的方向是心灵最重要的功用 。所有心理上的错误 ,都是选择动作方向时的错误 。
心理学的领域是 :探讨个人各种表情中的意义 ,找寻了解其目标的方法 ,并以之和别人的目标互相比较 。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对他身体印象的态度 ,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讨论人类心灵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个体心理学一个更进一步的定义 :它是对合作之缺陷的了解 。在个体心理学中 ,我们考虑的是灵魂本身 ,是统一的心灵 。我们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意义 ,他们的目标 ,他们努力的方向 ,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 。迄至目前 ,我们所拥有的了解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 ,就是观察其合作能力的高低 。
我们说过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 ,个人正忙着构造他心灵的整体性 ,并在他的心灵和肉体间建立起关系 。他利用由遗传得来的材料和从环境中获得的印象 ,并将它们修正 ,以配合他对优越感的追求 。在第五年结束时 ,他的人格已经成形 。他赋予生活的意义 、他追求的目标 、他趋近目标的方式 、他的情绪倾向等等 ,也都已经固定 。以后它们虽然也可能改变 ,但在改变它们之前 ,他必须先从儿童期固定成形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 。正如他以前所有的表现都和他对生活的解释互相配合一样 ,现在他的新表现也会和他的新解释密合无间 。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确定的 。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 ,我们不得不怀疑 :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 。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 ,也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 ,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 ,全身发抖地说道 : “我要回家 。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 ,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 : “我一点都不怕 。 ”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 ,并问他的妈妈 : “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 ”事实上 ,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 ,但是每个人却都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样式 ,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 ,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 ,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 ,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 ,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 ,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 。他的目标仍然是 “凌驾于困难之上 ” ,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 ,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同时 ,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 ,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 ,问题也依旧存在 。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 ,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 ,而不设法予以了解 ,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 。他给我们的印象里 ,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 。我们所看到的是 :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 ,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 ,他所有的举动都带有此种色彩 。如果他觉得软弱 ,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 。他不是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 、更有适应能力 ,而是训练自己 ,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 。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如果他觉得无法应付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 ,他可能会变成独裁的暴君 ,以此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 ,但是他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 。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的自卑感 ,它们会变成他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便能称之为 “自卑情结 ” 。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 ,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愤怒 、眼泪和道歉一样 ,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 。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 ,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 ,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 ,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 。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 ,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 ,而不是追求成功 。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 、彷徨 ,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 。这种病征表现出一种信念 : “我不能走得太远 。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 。生活中充满了危险 ,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 。 ”
发现眼泪是驾驭别人最佳武器的孩子 ,会变成爱哭的娃娃 ,而爱哭的娃娃又很容易变成患有忧郁症的成人 。眼泪和抱怨 — —这些方法我称之为 “水性的力量 ” ( w a t e r p o w e r ) — —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的有效武器 。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 ,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 。
个人的整个目标也是如此 :它的内涵不会在一种表现中表露净尽 ,但是我们能从它的各种表现中认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有个在家里非常听话 ,可是却显得相当愚笨的男孩子 ,他在学校总是落于人后 ,在家中也显得平庸无奇 。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 ,但是他哥哥的生活样式却和他迥然不同 。他哥哥又聪明又活跃 ,可是生性鲁莽 ,不断惹麻烦 。有一天 ,人家听到这个弟弟对他的哥哥说道 : “我宁可笨一点 ,也不愿意像你那么粗鲁 !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他的目标是在避免麻烦 ,那么他的愚蠢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 。由于他的愚蠢 ,别人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少 ,如果他犯了错误 ,他也不会因此受到责备 。从他的目标看来 ,他不是愚笨 ,他是在装傻 。
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 ,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 。
除非实情被认为富有危险性 ,否则谎言便毫无意义 。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 。
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
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 ,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 ,是个人的记忆 。记忆绝不会和生活的样式背道而驰 。只要他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改变 ,他的记忆也会随之改变 。他会记住不同的事情 ,否则他便会对他记得的事件给予不同的解释 。记忆的正确与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代表了个人的判断 : “早在儿童时代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 。 ”或 : “在儿童时代 ,我便已经发现世界是这个样子了 。 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 ,是他开始述说故事的方式 ,以及他能够记起的最早事件 。
我们大多数人应付生活的方式 。我们得到一种印象后 ,总是喜欢用它来解释其他事情 。我们经常发现 :当一个人讨厌某件事物 ,而要找出这种厌恶的理由时 ,他通常会从他的经验中挑选出某些东西来作为解释 。
当我们听到懒散的孩子时 ,我们总可以找到有某个人习惯于帮他收拾东西 。当我们听到怕黑暗和怕孤单的孩子时 ,我们总可以找到某一个经常在注意他 、抚慰他的人 。
每个自杀案件都是一种谴责 。
假如下雨了 ,你该怎么办 ?你只能打把雨伞或坐出租车 ,想要和雨反抗或压过它都是没有用的 。
据我所知 ,解释梦的理论只有两种是容易为人了解而且也合乎科学的 。这两种声称要了解梦并解释梦的学派 ,是心理分析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个体心理学派 。在这两者之中 ,可能只有个体心理学者才敢说他们的解释是完全合乎常识的 。
梦的目标是它所留下来的感觉 。梦的工作就是应付我们面临的难题 ,并提供解决之道 。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 ,它的全部目的就是引起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 。在其中 ,我们会看到和个人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人格 。此外 ,我们还会看到他在心灵的工作中 ,仿佛正准备着他将在白天运用的各种感觉 。
很少有人没有做过由高处摔下的梦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它表示这个人的心灵保守并担心遭受失败 ,而不是全心全力要克服困难 。
当然 ,有些危险是真实的 ,但是把一个人弄得胆小如鼠 ,是不能帮助他应付危险的 。
决定孩子行为的 ,并不是他的经验 ,而是他从经验中获得的结论 。
在个体心理学中 ,我们不再关心着要找出害怕的原因 ,而是要分辨出它的目的 。
在不美满的婚姻下长大的儿童 ,除非他们最初的印象被纠正过来 ,否则他们对婚姻会持有悲观的看法 。即使是在成年之后 ,他们也会觉得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
没有人喜欢受批评 ,但是假如一个人把逃避批评作为生活的中心点 ,那他跟社会的各种关系都会受到干扰 。
在金钱方面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 ,即使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它仍然是家庭共有的 。父亲绝不应表现得好像他在施舍 ,其他人则在收受 。在理想的婚姻中 ,由男主人提供家庭的经济来源只不过是家庭成员间分工合作的结果而已 。有许多父亲利用他们的经济地位作为统治家政的方法 。在家庭中不应有统治者 ,应设法避免每一个能造成不平等感觉的机会 。每一位父亲都应该了解 ,我们的文化过分强调了男性的优越地位 ,结果他的妻子在和他结婚之后 ,便深怕自己会受到贬抑而被置于低下的地位 。他不能只因为他的妻子是女性 ,不会像他一样赚钱养家 ,便以为妻子不如自己 。无论妻子对支持家庭的经济来源是否出过一臂之力 ,如果家庭生活是真正和谐的 ,那么由谁赚钱养家或谁来承担做家务 ,都不应成为问题 。
不能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便是错误的教育 。
有许多妇女仍然利用 “告诉爸爸 ”作为强迫孩子们服从的手段 ,这些孩子对男性在生活中的地位会作何感想 ?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之中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是让他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位 ,在家庭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信赖的人类和朋友 。
争执是无法使人心悦诚服的 。
大部分的儿童在班上不同的各学期间 ,大致会保持相同的名次 。他们总是名列第一 ,或排在中间 ,或居于人后 。这显示出他们为自己订下的限制 ,他们的乐观程度 ,以及他们的活动范围 。
孩子会了解自己器官功能作用的程度 ,他会依照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来限制自己的发展 。
现在 ,有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也认为性格中有遗传成分的信念只能称为迷信而已 。在每种不平凡的能力后面 ,我们所看到的 ,并不是异乎寻常的遗传 ,而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
还有些孩子一向不愿意登上领袖的位置 ,他们总是希望找一个领袖来跟随 ,这个领袖就是肯收留他作为下属的儿童或成人 。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向 ,假如我们能降低这种卑顺倾向的话 ,我一定会觉得非常高兴 。如果我们不能消除它 ,这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不能居于领袖的地位 ,依照他们的意愿 ,他们会选择小职员的职位 ,从事一些每一件事情都已经被人预先安排好的例行工作 。
忧郁症患者还有以自杀作为报复手段的倾向 ,因此医生第一件要注意的事 ,就是避免给他们自杀的借口 。我自己解除这种紧张的方法是向他们建议治疗中最重要的规则 : “不要做你不喜欢做的任何事情 。 ”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我相信它牵涉到整个问题的基础 。
我们对于一个 “人 ”的所有要求 ,以及我们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 ,就是他必须身为良好的工作者 ,所有其他人的朋友 ,和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 。一言以蔽之 ,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的同伴 。
“爱情 ,以及其结果的婚姻 ,都是对异性的伴侣最亲密的奉献 ,它表现在心心相印 、身体的吸引 ,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 。我们很容易看出 ,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 ,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 ,而且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 ”应把爱情和婚姻当做是一种社会工作 ,当做和天堂一样是错误的 ,把结婚当做是恋爱史诗的终结也是错误的 。
没有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忍受卑下的地位 。伴侣们必须是平等的 ,人们只有在平等的时候才能找出克服共同困难的方法 。
我们在考虑一个人是否适合于结婚时 ,经常都是看他是不是曾经在正常的家庭中受过训练 ,以及看他对待父母 、兄弟姐妹的态度 。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在何处得到他对爱情和婚姻的准备的 。当然 ,我们知道 ,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环境 ,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 。他的估计是很有用的 。很可能他在父母的家中经历过非常不愉快的家庭生活 ,但这也会刺激他设法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更为美满 。他可能努力让自己为结婚做好准备 。我们不能只因为一个人有过不幸的家庭生活 ,便判断他可能会失败而拒绝他 。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3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Alde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晚年时期写的,出版至今估计快100年了,英文书名叫《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个人感觉英文书名更合适点,书中Alder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用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语言从生活的意义,心理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爱情与婚姻这十二个主题来阐述了生活的意义。
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这也是我一直都有跟孩子提到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互相合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知识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去补习;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lder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这个很好理解。这类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Alder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合作。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先是看了一遍,又在喜马拉雅上完整地听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帮助我们避免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犯的种种错误。他所提倡的生活意义现今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奉献,合作是必须的。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4
这本书在我读大一的时候,老师曾向我们推荐,我尝试阅读了很多次,但却由于其文字枯涩难懂而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通过线上聆听该书的解读,我愈发冷静的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本质,自己的成长历程。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难以启齿。这些自卑的心理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每个言行举止里。也许这会变成一种苦难压垮和摧毁一个人,也许这也会成为一种升华和造就。关键之处就在于个体如何对待自卑情结,寻求超越的方法,合理化自己的自卑情结。
这本书是阿德勒所著,他曾追随弗洛伊德,但二者在理论上的分歧却十分明显,纵使他们一并被划入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强调于人成长的背景,儿童时期的创伤容易导致性格的缺陷。在自卑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助,没有安全感,无法准确的认识自己。这种种都可倒推回我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记忆。只有清晰的认识了自己,理解到自卑的根本原因所在,才能够超越自卑。
日常生活中,自卑的体现往往可见于为人处世之际,拼命寻求优越感,合作能力很差,无法与他人和谐共进。超越自卑,就需要改变,重新认识世界,解读问题,与社会连结,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建立信心才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从而建立自卑的屏障,超越自卑。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5
对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在我读的过程中,重点思考了本书的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理解自卑感追求正确的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
同时,为了理解自卑感的表达形式,阿德勒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到动物园去,他们站在狮虎山前,被狮子的威严吓坏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妈妈的背后说”我要回家。“另外一个小朋友脸色苍白全身发抖,但他站在原地仰着头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第三位小朋友恶狠狠地蹬着狮子,问妈妈说:”我能向它吐口唾沫吗?”这三个小朋友的行为其实都是自卑感的表现,只是形式不同。
自卑感的表达形式千万种,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勇气,便可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感受自卑之感,他一定会使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进他的情景,他仍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他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是不能使他有所进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在设法克服障碍,反倒是一种优越感来自我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自卑感愈多,而自卑的情境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部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追求优越感的人呢?如果我们认为认清: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行,那么这件事情便不难。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便能设身处境,同情他们的挣扎。他们所犯得唯一错误时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然而,真正能够应付并主宰其生活问题的人,只有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别人也能受益。如果我们依这种正确的方向来对待人,我们便会发现:要他们悔悟并不困难。人类所有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人类种族伟大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他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天才是人类中最合作的人,在他的行为和态度的某些方面,我们或许看不出其合作的能力,但我们却能从其生命的整个历程中看出来他的合作和奉献精神。
一个人如果能够有效地补偿自卑,便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及人格健全发展。如果补偿失败,便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意志消沉、沮丧、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
我很认同阿德勒对自卑感形成的看法,孩童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儿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一切实际行动来补足自己的自卑感,不论是模仿大人,还是独立创造,在儿童时期就有了自己应对自卑的一套机制克服自卑,这种处世态度和方式决定和影响着每个人日后的成长方向。怎样面对自卑,怎样形成好的处理自卑的方式,是一个人成长阶段重要的经历。
我认为,在一个人自出生就与社会建立起了一种联系,在自己的心里就有对社会的认识和感知,另一方面,他会对自己有了认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卑感或“自卑情结”,重要的是,在这个成长经历的过程中,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父母正确的引导会让一个人对自我有更积极的认识,帮助教导孩子有更好的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在父母的正确教育下会形成正确的应对自卑的方式。另外,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与父母一样,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消极的自卑情绪,甚至更不利于发展的影响。
自卑感在儿童身上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事实,怎样面对这个现实,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外,家长老师等角色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我认为自卑感是有两面性的,有其利也有其弊,有利的一方面是,这种自卑情绪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时由身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力求振作,寻求合作,从而超越自卑,补偿弱点。然而,若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好的引导,这种自卑情绪就会成为摧毁一个人的原因,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致使自己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是自卑没有正确的出路。
自卑究竟是好是坏,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是不是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消解它,利用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因素,生活环境的影响。每个人不同的自卑感,不同“追求优越”的天性,不同的补偿方式,造就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人格特性,也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生活风格,这些个性化奠定了有可能超越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的基石,也即是接受人类传递的社会文化的同时,并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人与人间差异的原因。人们的自卑感(有意或无意)不断的补偿,而又不断的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自卑不息,超越不断,终其一生,这也就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生价值的所在,消除自卑追求卓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们上进和追求卓越的根本内在的需求和原因。
其实我说的这些只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所讲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搜一下,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我觉得,真的对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能有好大的帮助,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抓住根本,去改正自己,避免做傻事。
我现在感觉,对每一个人来说,没有所谓的错事,因为对每一个人的意义来说,他所做的事都是对的,只不过那件傻事,是从一个错误的意义中产生,而改正那个意义,才是正途。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6
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人生的三大基本问题,即:职业,人际关系,婚姻。
我们始终要与社会产生联结,而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正是我们与社会产生联结的一条纽带。可以说,我们的人生也是围绕着这三条主线来奋斗的,当我们完全解决好这些事情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已经充分的学会了与人合作的能力,生活也将是非常有趣的。
阿德勒博士讲: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
超越自卑的唯一方法是:学会合作。
那什么是自卑呢?自卑就是当某个人面对某个事情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时候,这便是自卑情结。可以说自卑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人一生的奋斗都是在寻求优越感的征途中,超越自我,从而超越了自卑。
我们都在追求优越感,正确追求优越感,超越自卑的方式是合作。很可惜,有一类人把犯罪当成优越感的追求方式,他们想凸显出自己的勇敢和强大,但是又不想与他人合作,所以只能用偷、盗、抢,或者以暴力使别人屈服方式,来使自己获得优越感。
每个人超越自卑的方式不同,也就导致每个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也都截然不同。总的来说,自卑是一件好事儿,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我们每个人超越自卑的方式不同,例如;逃避和退缩,单打独斗和自私自利。
毫无疑问我就是逃避和退缩的典型代表,在我面对一些使我自卑的问题时,我会变得无所适从,所以就采取了逃避这一令我舒服的方式。这恰恰证明了我没有学会合作,所以我恐惧必须要面对的事情,逃避问题。
所以向各位强烈推荐这本旷世奇作,阿德勒博士所著《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7
今年暑假我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收获颇丰,给了我不一样的体会。这本书是由十二个章节组成的,涉及到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所谓自卑,就是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持怀疑的态度,严重对自己不相信,这是人格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失去了平衡的行为状态,经常会表现为嫉妒、紧张、羞怯、孤僻、不安等等。自卑会使人变得敏感,受不了刺激。自卑对人的发展具有很多坏的影响,这本书的作者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说明了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的存在,但处理的好,就会超越自卑变成优越,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也就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
很多人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都会有所不满,自然而然产生自卑感,他们想要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以此获得优越感。在书中他提出了童年对人的影响,如果童年时期孩子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应该有的爱与关心,长大后就会很内向,很自卑,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必须做出应有的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去鼓励他,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相反,如果过于宠爱孩子则会让孩子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更别说与其他人合作了,离开了父母,当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便会接受不了,不愿再与别人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他们没有合作意识,所以也很难获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正是人类对所拥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自己,才会让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正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自卑与超越的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变成许多不同的性格与行为。如果可以把握好其中力度,便可以成为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就会成为一股逆流,将你卷入无尽的黑暗。
家庭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母亲的角色尤其重要,孩子的所有潜能都会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要尝试着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家庭中,父亲与母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必须延伸至父亲,否则,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很多问题。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没有地位之分,父亲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他们学习勇敢。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其实同等重要。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必须涉及到父亲,他们应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否则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姻本来就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没有什么的地位之分。父母要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比如,让女儿像母亲一样温柔,一样上进,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让男孩儿像父亲一样勇敢无畏,敢于负责。家庭教育非常的重要。
学校与家庭也是相互合作的。学校要时刻关心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家长的错误。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的义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使他们学会独立与合作。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在青春期的时候产生叛逆心理?是因为他们这时候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在并不完全了解成人问题时对这个问题妄加判断,做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理解。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中,最需要转变的就是我们要从直接的管理转变为间接的管理,所谓间接的管理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要一直靠其他人来督促。
从书中各种各样的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出,啥对社会的兴趣而又没有学会合作的人在追求虚假的优越感,工人大多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通力合作。而父母的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又是具有重要影响,和谐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的有利。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非常容易造成人格缺陷,导致长大后与社会格格不入。
在我身边的很多例子,我们高中班里有一个胖胖的女生,就每天不爱运动,一有空就学习,还特别容易饿。但是她的'成绩也并不是特别的好,只能属于中上等。她和我说她非常的自卑,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她说她想减肥,但是觉得在高中这样关键的时期,并不能抽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情。而自己一直为之奋斗的成绩也提不上去。所以她每次走路都会不自觉地低头,她说没有漂亮的五官,也没有成绩在背后撑腰,她非常的自卑。但是经过大学一年,那个暑假,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她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变得很瘦很瘦,真的是那种非常有气质,当时前两眼都没有看出来,走路的时候也是那种,我从来没有在她那里看到过的自信。后来我问她是怎么瘦下来的,她和我说了好多好多。她说你不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决心,经历了多大的痛苦。后来我想这也许就是超越吧。她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原来的那个自卑的自己。我想,有自卑感也是好的。有了前进的动力,也有了想变成更好的意念。
好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有自卑感,他们觉得自卑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自卑却不断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与发展,这个问题必须要正视。适当的自卑是好的,它会激励人不断前进。但是也不能过于自卑。我们要充分认识并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学会与人们进行合作。超越了自卑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8
最近我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对自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其实吧每个人都会自卑,或多或少,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难免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自卑并不可怕,但愿自卑之后,你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而不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自己有自卑感,在很多时候,她们觉得自卑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她们总觉得自卑是很消极的一种心里感受。但其实自卑并不可怕,自卑也不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走出自卑,超越自我。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但殊不知,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就比如说,身材较肥胖的女生看到个子较纤细的女生,就会油然而生出自卑感,再比如说;当颜值较低的女生看到面容姣好的女生也会产生自卑感。她们只不过在放大自己的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无非是对于自己过度不自信。当我们处于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努力走出来,尽管对自己某一方面不满意,但我们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从而找到自己自信的源泉,这才是超越自卑!
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正是人类对自我所拥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断的超越自我,从而获取了巨大的进步。而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9
自卑与超越读完有快半年了。一直计划写一篇读后感,但是一直也没有下笔。今天感谢马校长定的“正面管教学校讲师课程”的报名要求,让自己定下心来把读后感写下来。
网上看过很多人的评价,我发现评价并不高,与我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严重不符。
我细想了原因,人生处在不同的阶段,读这本书能get到的知识点可能会完全不同。
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阿德勒在开篇提到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奉献与合作是人生的真谛,可能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自卑和超越》这本书的。
首先,他开篇明确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的真谛。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是老生常谈。
但我认为,阿德勒在这里有两点与他人不同:首先开篇明确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接下来,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论证了这一论题:
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
合作与奉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要素。
接下来,阿德勒开始向我们讲述,家庭、学校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
为人父母,分别应该给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机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阿德勒认为的母亲角色,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觉得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母亲操持家务并不代表地位卑微,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
很多的全职母亲对于经营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于她们自身,而在于她们没有受到该有的训练,她们对于成为全职妈妈会面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没人提供知识的普及,更没有提供科学的训练。
对于学校,阿德勒还是从办学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开了各种办学乱象的面纱。
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认为的理想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为人类的发展争取共同利益的伙伴。
以这一目标为导向,阿德勒开始梳理教师的角色,师生关系的处理,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教师将能收获教学带来的巨大的乐趣。
不恰当的评价与负面标签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设限。
接着阿德勒对青春期这一人生重要时期进行的分析。
这一时期不应是父母逐渐退席的`时候。
早期养育的不当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于在青春期逐步发现并进行修补。
关于择业、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给出了建议。关于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启示。
因此,我认为,《自卑与超越》是为人父母必读的一本书。
培养孩子是长期的过程。
没有目标,我们就会在这条路上迷失自己。
而我们自己的迷失可能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可会在他人生的初期就走错了路。
前几年开始流行的一句话: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觉得需要重新省视。
这句话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把结果与目标混起来了,包括我自己。
于是,我们在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目标,迷失了方向。
通过读《自卑与超越》,我重新找回了:目标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了目标,才能制定方案,逐步实施,阶段性回顾,调整方案。
结果与目标有差距是正常的,接受现在的结果,对标目标,调整方案,继续前行。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05-15
【必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05-15
(热门)《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05-15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篇03-08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03-04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03-05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0-06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必备15篇)09-05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1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