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理想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理想有感1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是的,没有理想,就如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什么事情比为理想而奋斗更快乐,更有意义。在这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理解、发现…就像诺贝尔一样思考怎样才能使炸弹减少杀伤力;像刘庆贵一样理解党和祖国对他的信任和培养,并愿意与处在沙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陪伴一生;像李四光一样细心前,并努力寻找、发现我国的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甩掉了"贫油国"帽子。所以,只要我们拥有实现理想的执着与狂热,这些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理想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切合实际的企盼与遐想,是人们希望达到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和动力。
理想,是一盏烛灯,它能照亮我们的童年,照亮我们未来的美好与梦想…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一位探索宇宙奥秘的伟大科学家。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翱翔太空,考察星球的.太空人员。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理想又是一名知识渊博的教师;一位主持公道的律师;一名特种部队战士…从今往后,我们的理想随之而变,使我们没有坚定的方向,脚步也犹豫不决。所以,我们应当从小立下崇高理想,坚定方向和信念。追求理想,必定要脚踏实地,因为理想它不是高谈阔论!它的实现,需要我们的执着、毅力和信念!从小事开始,从现在开始。正如伟大而又平凡的雷锋同志一样,他做的好事,一件件,一宗宗。都体现了雷锋同志的崇高理想,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并使自己的价值观深深扎根心中。
当然,一个人除了拥有崇高、伟大的理想时,还必须拥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实现理想那也只是无稽之谈。除了高尚的情操,还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必须用坚定不移的精神去挑战困难,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用毫不动摇的信念去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王国。
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刻苦学习,立壮志,树雄心,学习过硬的本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像雷锋同志一样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大课堂中,创造出无悔而永恒的青春。
理想对我们并不陌生,人们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因为拥有理想,生活才更加充实,让我们每个人心里对未来充满遐想。
理想,它不是天方夜谭,不是近在眼前,更不是空洞的虚幻。理想是一份力量,一种信仰。共产党战士为什么不怕牺牲,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信仰,才对死亡无所畏惧。
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让我们从今天起航!
读理想有感2
“有志者,事竞成”,这是我读了《胸怀彩色理想》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的收获。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生长在湖南农村的谭盾。他家里很穷,没有能力供他上学。可是谭盾有着一个远大的理想——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这个愿望对这个家境困难的家庭来说,好像有点儿遥不可及,可是谭盾不放弃,努力学习。通过他的努力,他的技艺有了很大的长进——他,出国去美国留学了。因为家里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就与一位黑人琴手一起拉琴卖艺,最终赚足了学费,踏进了梦想的殿堂。多年后他已经成为了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多年后,与他一起卖艺的黑人琴手,依然在街头拉琴卖艺。而谭盾已创作了多项杰作,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配乐奖。相信你看完故事后一定会感慨万千。为什么以前同在街头卖艺,一个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还沦落街头、卖艺赚钱呢?答案只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的理想,才会获得奋斗的动力,才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飞翔;只有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获得成功;只有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更有激情,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自己人生的一页添上美丽的色彩。我们熟悉的成功人士中,无一不是有着远大的理想的,比如俞敏洪——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曾经说过自己小时候的一段故事:他也出生在农村,从他记事起,他父亲每天都会捡一块砖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活动空间每天都会因这些砖头而减少。他曾向父亲抱怨过,可父亲依旧像往常一样,捡砖头带回家。他看着越堆越高的'砖头,不禁想到要把这些砖头搭成房子。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为房子加一块砖,看着房子快接近自己的目标,他很是高兴。当房子盖完时,他收获了很多:除了房子,他还获得了成功的锦囊:要想成功,首先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再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实现理想。长大后,他凭借这一经验,盖起了一座高楼大厦——新东方外语国际学校。这两个故事带给人无限的思考:我该怎么做?这很简单,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这八个字,成就了多少杰出的人啊!
我们要先打下扎实的基础,插上硬翅膀,向我们的目标飞翔!
读理想有感3
我有教育理想吗?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朱永新教授在他的力作《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告诉了我。
作者的教育理想观是什么呢?本书从多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共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反映了作者将教育的历史、现实、理想整合贯通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鉴古”、“知今”、“察来”的勇气,是在把握未来教育发展形势中探索教育理想从而将教育理想切近为现实的一种可贵尝试。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现教育理想。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作者并未抛却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与观照,相反,是在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的。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也就是说,教育理念必须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对此亦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作者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作者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既有旁征博引,又有理论阐释;既呈示观点,又有方法论剖析。第三,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朱教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谙熟古今,他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与探解,如关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教育问题、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等。作者又不仅仅局限于热情的释放,也不仅仅囿于对问题的暴露、洞察,而是在关注教育进展、对教育发展充满信心的基点上,对教育作理性沉思和理论关照。作者针对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构想、策略,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沉思与关怀。
在朱教授的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呢?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想,这四点当中,第一点是基础。一个教师只要胸怀理想,才能为其奋斗终身。正如朱教授所说的: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理想中往往都有梦的成分。因为有了梦,生活才会有诗意,有激情,才会使追梦之人永远处于奋斗的热情当中。教育的理想也不例外。朱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原本没有教育的理想,但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之后便有了理想。我愿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读理想有感4
从《理想之道》中,我明白了人生原来是由自己做决定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人生态度对于我来说决定一切:态度端正,人生就有好的方向;态度不好,人生也就不会一帆风顺。
理想是一种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东西,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但是理想不会主动来找你,也可以说是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于丹在解读《论语》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不缺宏大的理想,但缺乏的是一条到达切实的道路。”准备,我们需要准备。古人有云: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需要有实际的行动,精密的筹备,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未来前进。
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理想并不是梦想。梦想是你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可也因为没有实际的行动,它也只停留在表面,永远不可能荡起波澜。换句话来说,理想就不同了,理想是有目标有准备的。没有目标的理想就是空想,没有目标的人就是废人。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理想之道在于人心,心动不如行动。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抉择人生——读《理想之道》有感
读理想有感5
我是一个愚笨的人,虽说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读了许多遍,也读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书籍,但身处乡村学校,每日感受到的都是乡村教育方面的人和事。所以一直固执地认为:在乡村,“理想教育”只能说是一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畅想“理想”就已属不易了,更别说达到理想了。但是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却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去思索如何改变现实的困境,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一条可以穿行的桥梁,如何着眼理想,脚踏实地小步骤地去上下求索。
现实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阻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现象,那就是村小老师往往过多的把教育教学这个本属于脑力范畴的工作做成了体力劳动,不能做个真正的脑力劳动者。造成村小教师脑力劳动缺失的原因非常复杂,客观的原因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压力、管理体制的局限等等,如果单从教师主观方面来分析的话,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大部分老师在使用新教材同时感受到了研究的重要性,也想去反思和研究。但是却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的引导者。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进行了进十年,国家进行了各级各类的培训不计其数,难道教师还没有研究基础及方法的引导?现实是国家级、省级的培训对于一线的农村教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再者任何培训都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来消化,农村小学的师资来源以及实际能力十分不理想,有些培训农村一线的教师即便参与了,可由于培训的理论性太强,他们听不懂。一线的老师需要的是具体的与他们的认知相匹配的由浅入深的引导。在农村一所村小能有一两个正式的全日制师范毕业生就很不错了,想找理想的引领老师的确很困难。加之方法的引领是一个实践性的长期摸索体验过程,并不是一两次的培训讲座就能够凑效的。
二、一部分的教师想研究想反思,但是在自身与理想的比较中黯然神伤,缺乏研究信心的鼓励者。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经验丰富,虽说干了一辈子,但都是就事论事,怎样做有效(主要是能提高成绩)他们知道,但是为什么?没有想过。就是想过也是被应试教育逼迫的,思考的视野很狭隘,得出的经验往往是违背了教育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多数情况下是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现在让他们去研究去反思,就像是先给他们下了判决书:你们以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个不称职的课程改革者,你们的理念与课改理念相差太远,他们何来研究的信心?我也做了一点尝试,通过看录像的途径,观看名师讲座、课堂实录,想以此提升他们的上课水平。但是这种相差千里的示范与榜样,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完美课堂以及高深见解,让他们领会到了名师的素质是那样的完美。他们不知道即使再好的老师也有课上的很糟糕的情况,他们常常为自己课堂的无助而痛苦,名师的完美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他们需要的是近距离的、真实的课堂,需要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榜样,需要点滴的长久浸润的鼓励,需要自己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到的成功来作为直接的鼓励。
三、还有一部分老师他们在不断的反思、追问,但现实却时刻让提醒他这种做法是多么的不值,缺乏研究与反思的动力激励者。
现在农村教师虽说实行了绩效工资,但是苏北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没有执行绩效工资时候,教师工作从不讲报酬,实行绩效工资后大家反而变得斤斤计较了。除了工资,农村小学的教师没有其它的任何收入,尤其是优秀村小教师在和城区学校教师的待遇比较时心里很不平衡。另外,学校应试主潮的生存压力客观的存在,村小教师作为教师中的最底层很少得到精神上的认可。这样单靠个人良心与师德作为研究与反思的动力,它的持久性与普及型值得怀疑。正在进行研究与反思的村小教师由于能力与环境的原因,虽说在课改之初热情很高,但长期缺少动力的.激励,慢慢的看破红尘,逐渐的在牢骚与失望中迷失方向。
心中的理想
新课程改革要想在农村小学取得进展,必须改变农村教师远离研究与反思的现状,她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合力。
一、农村小学校长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引领。
村小校长要树立责任感,锐意进取干好事业,同时又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要深深理解了“理想教育”要反对“纯应试”教育,反对追求表面的功利主义,要耐得寂寞。这就要求村小的校长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准确把握上级的精神,做一个有感召力的精神引领者、实践指导者,上级文件的本色传达者、有效落实者。
二、各级各部门对农村教师群体给予优待,留住人才。
要想改变现状,农村小学需要一批有事业心,有能力的人去引领,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村小学的校长都愿意进城当老师,就别说是老师了。优秀教师城乡比例严重的失衡。村小教师中真正的师范毕业生不到20%,这些人还想进城,因为他们的同学大都在城里教书,同样的一个人,在村小永远得不到市级以上的奖励和上课机会,一旦进了城,到了有名的学校,极可能得到市级以上的荣誉奖励,轻易的获得市级以上的优质课。而且奖金福利让村小教师想都不敢想。所以,要留住现有的优秀教师或者说要吸引一批有能力想干事的教师到农村去,要提高村小教师的工资待遇、要在荣誉与上课机会上适当的照顾。我们要让研究者与农村小学的实践者距离尽可能的缩短,让研究更朴实、真实、更有普及性。
三、对农村小学的评价要增大自主评价的比例,促进发展。
村小要取得真实卓有成效的发展,必须激发村小全体教师与领导者的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的评价要关注实干,关注现实、尽可能的把评价主体下放到校,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失去土壤。让村小在真实的评价与办学目标中前进。校长作为学校中的一员,与老师朝夕相处,亲历了学校中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有可能也必须对每个教师进行公正,真实的评价,让真正进行反思与研究的教师得到认可。从而引导着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四、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势互补。
说实在的,在农村小学,让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一个高的水平,都生活在一种状态下,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在部分不能成为研究型老师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不怕吃苦,做事任劳任怨。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来考虑?让他们成为有反思能力的老师的助手,辅导学生,就像英国的助教制度一样。这样也弥补了研究型教师对于重复简单枯燥事物的排斥。合理分工取长补短,把动脑和动手发挥到最佳水平。
有位哲人讲: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希望农村小学有更多的行动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穿行。
读理想有感6
《理想的风筝》,光是这个题目,就有着新鲜而深刻的含义。
每个人都有理想,文中的一位老师少了只腿,可他不气馁,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越飞越高。他一个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着自己的腿的人强多了。身为老师,瘸了是非常麻烦的。也许,他的理想是好好当一位老师,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风筝上,每次都飞得特别的高,飞得特别的好,他的理想离他根本就不远了。
“圆木杖”是他的好助手,没有它,刘老师不可能那么伟大,说不定没了它,刘老师就还在病床上呻吟呢!那在现实中,这根拐杖就是我们精神的支柱。刘老师瘸了还能这么精神,我们呢,四肢齐全,可为了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没迈过一步,对吗?
我也曾试过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让它飞高飞远,让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却没有达到。我写过一封书信,上面的内容是忏悔,要自己好好学习,相当于计划表,可当我想做这件事时,却不由自主地把它给撕了。我实在想不通,刘老师身体的条件已如此之差,他却能挺过去,而我,懒惰得连自己条件充足了还不知足,还跟自己的理想枢气,我真不应该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了曲折挺胸抬头;骄傲了,自己改过;飞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飞吧!
读理想有感7
你有梦想吗?你有勇气去战胜困难追求梦想吗?读《扞卫自己的理想》让我懂得了许多。
这篇短文讲述了韩国第14任总统金泳三的人生经历——1927年12月20日,金泳三诞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的一个小渔村里。上学时,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有一次,金泳三和同窗好友谈古论今,在交流将来的志向时,突然产生了将来要当大总统的想法。他立刻铺开纸张,写下了“未来大总统金泳三”这八个字贴在宿舍里,成为了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后来,不管有多少人的嘲笑,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苦,但他还是不停地朝着自己的预定的目标努力前行,最后终于挺了过来,并实出了梦想。
金泳三最终能成为韩国总统是因为他从小就有梦想,并能坚守梦想,并朝着预定目标行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但为何,到最后有些人成功了,而有些人却失败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你的`寻梦的路上,是否能战胜困难,是否能坚持不懈……
记得在很多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有梦人生是七彩的,有梦的人生是激昂,有梦的人生是无怨无悔的,哪怕是芝麻粒一样的梦,也是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追求……”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是让我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原因。5岁时,我就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至少要弹一个多小时,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我的指间流泄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其实,在这6年多的练琴路上,我有很多次都想放弃了,练琴真的太辛苦了,尤其是碰到一些难的曲子,一连好几个星期都弹不熟,心里真是懊恼不已,想弹好琴的信心全无。可每当我失去信心想放弃时,耳畔又会回想起妈妈曾说过的那句话,然后就会在放弃与坚持的心灵交叉路口徘徊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在我不懈地努力下终于通过了6级钢琴考级……
没有梦就没有希望,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成功。有了梦想,蒲公英就开始乘风而行;有了梦想,丑小鸭变成了高贵的天鹅……这次阅读了金泳三的生长经历后,更让我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我坚守梦想,不懈努力,相信定会有梦想成真的那天的。
读理想有感8
读完王涵校长的《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王校长为我们阐述了当今的社会,我们需要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
“我们应该努力是自己沉静下来,认真反思和追问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教育都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狭义的理解为学生在校各科成绩全优或各种知识技能的发展,而是应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全面发展学生各种潜能衡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今天的教育已经走向“窄化”,不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没有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甚至就是为了一个“分数”,把学生完全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了长时间的进行“应试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其实质是教育的倒退与异化。”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是啊!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不正是我们的教师、学生所向往的吗?可有几所学校能不把“分数”当作第一,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天地里解救出来。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综合性人才,可最后的选拔考核除了分数还能以什么为准?在严重的追求升学率的这个大环境中,学校、老师、家长无不在为孩子考取“高分”而努力着。为此,我们的好多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这一社会现状又让我想起流传甚广的一位母亲的言论:“我们也想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那我就欠他一个的成年!”多么实际的计算与取舍。我想,那位母亲也能认识到:“一个牺牲了童年的孩子,在成年取得较大的成功时,他的生命也不是完整的。”可又多么充满无奈!何为“幸福完整”?怎么做能“幸福完整”?好矛盾啊!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母亲,看看自己的一个个孩子,却束手无策,又无能为力。孩子们真的好累啊!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好期待啊!
读理想有感9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朱教授在书中这样写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意义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一句: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一开始,总是把教师当成是监督者,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总是不自觉地用成绩的好坏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耐心的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要想着把学生的缺点放大,要相信一份耕耘总会给你成倍的回报,只是有时候你的付出不会马上见效,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孩子们天生都是平等的,应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应该给家长选择的权利,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读理想有感10
今天,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后,使我受益匪浅 ,使我明白了每一个大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他们成功的背后都饱含着辛劳与坚韧的意志,才让他们走向成功与胜利。让我懂得了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张海迪是当代中国英模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被到处传颂着,她那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
张海迪5岁时,不幸患上了脊髓病,瘫痪了。张海迪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她总梦想着有一天能上学读书。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没有上学。只能每天在病床上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迪9岁时就已经能读很厚的书了。长大之后,还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等。几十年来,张海迪一直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追问,在读书中获得奋斗的`力量,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张海迪还为了给人治病,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体会针感。就这样,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邓小平也为张海迪的精神所感动,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看着张海迪对学习的坚持,我深感愧疚。有时候,我生了一点小病,吃坏肚子,肚子痛。可以继续上课,但是,我没有坚持上课,却向老师请假不去上课。而张海迪虽然下身完全瘫痪,但是没有放弃继续学习,后来还能创作书籍。与她相比我真是愧疚万分呀!
带着感动一遍遍地读着张海迪的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张海迪说过的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学会帮助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益的人。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像张海迪那样,做一个有道德、有信念、有远大理想的人。长大之后报效国家,报效社会。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点缀,理想能把人生点亮。让我们做一个有理想的少年吧!
读理想有感11
读了《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后,我发现这篇课文是按倒序的顺序来记叙课文的。读完整篇课文后,我从刘老师给大家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还笑谈自己腿残疾的是事例中感受到刘老师的'乐观,坚强和幽默。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坦然,他的敢于面对现实,不选择逃避。不像生活中的一些人,因为一点点大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暴自弃,将自己丢到黑暗的角落里。
跟刘老师比起来,我简直是差远了。记得有一次,数学试卷发下来,当时我一看成绩考的这么差,这么糟糕,整个人都垂头丧气,老师讲评时都没有认真听,后面所有的课脑子里都在想着那个成绩,害得后面老师讲的内容都没有听进去。而刘老师失去了一条腿还能这么乐观的面对生活,想想我自己,就因为一次成绩考差就不敢面对现实,垂头丧气下去,以后人生路上还会有许多事发生,如果每件事我都不敢坦然面对,那怎么是可以呢?所以,我要向刘老师学习乐观,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
读理想有感12
有时候,现实与理想是冲突的,就像黑暗的旧社会与车夫的美好理想一样。结局就像泡沫般烟消云散,但留下的依旧只有在现实中与理想搏斗顽强的骆驼精神。
——题记
我坐在茶几旁,慢慢翻开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故事以二十年代末期的老北京城为背景,从少年祥子的辛酸拉车展开来。
故事叙述着在旧社会的一个正直、自食其力的青年车夫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洋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饱受辛酸起早贪黑却坚持梦想。三年后实现梦想的他却在混乱的抗争时代被黑暗的社会腐蚀,他被抓后梦想的结晶——洋车又被夺走。然而悲剧没有结束,他逃出来后上了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的当,被她所诱惑。他因为结婚后虎妞死于难产变得厌世、憎恨,染上了不良习气后开始堕落、行尸走肉。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尾,彻底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这黑暗击垮了车夫污染了他的理想与精神。
合上这本书,我感到深深的惋惜、遗憾、无奈更有是思考。现实将理想吞没的不留痕迹,正直的人力劳动者在这黑暗不堪入目的社会中竟是如此弱小懦弱,毫无反抗之地。也许在现实的黑暗环境下,看似强大、坚韧的理想却不堪一击。也许社会的现实是强大的,即使梦想多么美好多么阳光,却始终不能照亮社会的黑暗,改变社会的现实。这样一个正直、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何最后迎来的却是悲剧?答案只有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将他的梦想腐蚀了更吞噬了他的心灵。但这本书想突出的并不只有社会现实与理想冲突的悲哀,更有车夫在黑暗的环境中依旧坚持梦想,努力抗争的精神。祥子是在黑暗社会中辛勤劳作,用劳动获取收获的劳动阶层人民。他为了买上洋车做独立的劳动者,为了拜托上级人民的压迫,他自食其力为梦想坚持着,在烈日下流着汗水拉着车。他用行动实现理想,用努力回报未来。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也许,祥子的结局是悲哀的黑暗的,被社会现实腐蚀的他是可悲的;但是祥子他有自己的生活追求,梦想并努力追求过实现过,他的人生就有过阳光的一段路。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拥有较安稳的社会,没有《骆驼祥子》中如此黑暗的社会,但却缺少了旧社会人民的精神,为梦想追求努力的精神。虽然没有黑暗的社会,但社会的`现实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能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寻,去战胜社会的现实,我坚信现在的战胜比祥子的处境要容易的多。那为何不试试,去战胜社会的现实,努力找到自我并学习祥子一样的骆驼精神,打败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走好每一步,不让自己最终堕落迷失方向。
祥子被黑暗的社会驱走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堕落了迷失方向了。但我们能拥有对生活的信心,拥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们战胜社会的现实,向着未来走去!
读理想有感13
《理想啲风筝》,光是念题目,就有着新鲜而深刻啲涵义。
每个人都有理想,这里啲一位老师少了只腿,可他不气馁,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越飞越高。他一个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着自己的腿的人强多了。身为老师,瘸了是非常麻烦的。也许,他的理想是好好当一位老师,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风筝上,每次都特别的高,飞得特别的好,他的理想离他根本就不远了。
“圆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没有它,刘老师不可能那么那么的伟大,说不定没了它,刘老师就还在病床上呻吟呢!那在现实中,这根拐杖就是我们精神的支柱。刘老师瘸了还能这么的精神,我们呢,四肢齐全,可对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没迈过一步,对吗?
也曾试过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让它飞高飞远,让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却没有达到:
我写过一封书信,上面的.内容是忏悔,要自己好好学习,相当于计划表,可当我想做这件事时,却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给撕了。
我实在想不通,刘老师的理想率已经少了一大半,他却能挺过去,而我,懒惰得连自己条件充足了还不知足,还跟自己的理想怄气,我真不应该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啲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了曲折挺胸抬头;骄傲了,自己改过;飞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飞吧!!
读理想有感14
为了践行新教育理念,学校进行了读书教研活动。通过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阅读,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新教育提倡构筑理想课堂。要想上好一堂课,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在书中有写到,一堂好课要有公开优质课的课堂活力,应试课堂话语想要的成绩,更要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并且能够被高度理论化的。当然,理论必然会存在自身的局限。我依然记得在暑假参加新教育培训的时候培训讲师说过的一句话:“上好一堂课,有意思远比有意义来得重要”。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一堂好课,不光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其次,新教育在构筑理想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框架。在书中有提到:“框架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有效教学框架中提到六种教学元素即:教材、教学目标、预习、教学版块、个体学习以及教学反思。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容易让老师忽略也是最重要的当属教学反思。还记得特岗培训的时候讲师说的:“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你就可以从一名教师变成一名教育家。”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且校长在为老师制定的“八个一”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当然,除了教学反思以外,其他的几种教学元素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书中同样有所涉及。在关于教材的解读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当属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但是在书中大多介绍的是有关于语文教材的解读,有关于数学教材的'解读几乎没有,不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想通的东西的。在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书中提到的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但是我个人则认为新教育的三类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在《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中,作者阐述了预习的重要性,在接受培训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预习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其实,我更同意书中所说的:“预习时间:课前家中、课上的部分时间。”对于书中提到的教学版块分栏:左手教,右手学中,强调老师要针对学生个体,为学生完整的独立学习做谋划。
通过这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我获益匪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以加深自身对于新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完成新教育的理想。
读理想有感15
认真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感受颇多。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富有诗意和恒心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读理想有感】相关文章:
读《理想的风筝》有感01-09
读《理想点亮人生》有感01-11
读流沙河理想有感06-07
读《理想国》有感(通用31篇)03-11
理想读后感03-25
《理想的下午》读书心得07-10
教育理想读书心得01-12
《理想》读后感01-18
《理想国》读书心得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