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时间:2024-10-16 22:11:20 海洁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精选19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弗兰肯斯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精选19篇)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

  图书馆偶尔翻到的小册子,被简介吸引了,觉得跟一部日漫《钢之炼金术师》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很像:人造人到底应不应该被造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在现实中也有迹可循,美国科学家已经有能力造出与人难辨真伪的克隆人,但是这份议案在国会多年来没有被通过。就是考虑到造出这样有自主思维能力的“人”之后到底应不应该赋予之人权或平等?

  在《弗兰肯斯坦》里,显然,作者预设了一个糟糕的情况。没有人付出过哪怕丝毫的同情、怜悯,甚至是创造者自己也对这个怪物“恨之入骨”。虽然“它”努力学习了人类的文明甚至可以说是感性聪慧,却依然在人类的敌视下内心扭曲,报复于社会。在“它”最接近最有希望被人类接受的一次机会中被盲人贵族的儿子所伤害。

  书中提到的国家,挪威、英国等都是当时文明水平高,民智开明的国家。但是这样幸福的国度里还是催生出了这一幕悲剧,是否是作者玛丽·雪莱想借此表明人造人是不可产生的。不得不说,前人的预见之高明,即使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

  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一部好莱坞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因为“他”遇到了一家通达人家,所以虽然最后还是离群索居,但是毕竟没有做出伤害人类的事情,这又为“人造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需要谨记的,永远会有一部分人(哪怕为数很少)习惯把新的发明用于军事用途,这样,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就需要重新评估了。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2

  本书是作者以怪兽的创造者为叙述者,探索创造者与造物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双刊作品。

  在维克多自己的叙述中,他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他有从小深爱的伊丽莎白,还有耐心友善的朋友克雷瓦尔。他本身就是一个误入歧途却又勇于与怪物战斗的复仇者。以他的经历和认知来看,他自然是有立场预设和成见的。

  作为人类,作为切身利益的一方,主角与怪物的对峙,凶手的追击,无疑是一首人类勇气的赞歌,(果然,我心里还是会想起克苏鲁)。作为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突破人类的禁忌领域,用类似炼金术的方法创造未知生物,感觉自己凌驾于生命和科学之上,贸然踏入不可预知的领域。怪物的成功塑造和主人公家破人亡的结局代表了作者在这方面的不同观点。前者是那个时代对未来电学功能的思考和想象,后者是对非常规科学的.警惕。文中弗兰肯斯坦最终拒绝为怪物创造同类并消灭怪物的决定,也是基于不为人知的思考。

  站在怪物的角度,看的时候其实带了很多角色进去。人类幼崽,被欺凌孤立的人类,外星种族,人工智能甚至是外星人。怪物已经从一张白纸变成了杀气腾腾的恶魔。无论是造物主还是世界,都无法为它遮风挡雨。它的认知自然会发生扭曲,人类幼崽也是如此。科学使人成神,但人也应该思考自己是否有资格成为各种意义上的领导者,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相应的危机。

  关于人类研究。在这个故事中,怪物选择在主人公死后火化自己离开世界,威胁从世界上消失。但现实世界中人体实验的恶果依然存在(指731)。在评论区看到有书友说科学家要像主角一样敢于尝试,道德水准不能太高,但总觉得有些东西太过激进,打破底线造成的伤害不容易修复和治愈。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3

  我认为这是一本主题为“造物”话题为“责任”的忏悔录。有意抛出或是无意中让读者我反思起了三个问题:1 .是否清楚自己的破坏力;2.是否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3.是否有能力承担后果或弥补可能犯下的错。

  其实,带来的是天使还是魔鬼,造物者完全有责任。

  这一思想其实可以延伸到当下很多问题。小到父母对子女的养不教之过,大到人类在发展经济时贪婪地牺牲环保,亦可以指人类对科技提升的无底线无限制,人类在核武器上的欲望。糟糕的父母完全不去思考自己的.孩子对社会对他人的负担和伤害,欲望驱使的人类则是造出了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怪物”。

  回到原文,主人公的不负责任把我看得火大,一开始被自己伟大的理想冲昏头脑,看到造出的怪物后又不负责任地逃跑,怪物一字一句解释之后,主人公没有想着更好的解决方法便许下承诺,却又反悔了。

  相比之下,在他口中被他咒骂连连的怪物,在自我觉醒时,反而更显人性的光辉。

  之后,主人公终于承担起责任,追击怪物,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最后看到抛弃自己并追杀自己的造物者死去时,怪物居然还保留着感情与理智,对自己的行为再三反思。

  这一故事虽然是玛丽雪莱在几世纪前所写,却能讽刺地映射出当下许多事情的伪善丑恶嘴脸。这一丑恶,并非是怪兽的外表,而是造物者的内心。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4

  “是谁创造了我?又是谁杀死了我?”读完《弗兰肯斯坦》,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句话。

  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者是玛丽雪莱,她在本书中表达了人有双重性格——善与恶的这个观点。作者借一位被复活的“人”的视角,深刻阐明了人心中的善是怎样逐渐被恶代替的。故事讲述了一名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经过不断研究,将尸体拼接起来,用电流赋予它生命,却在最后发现创造了一个外表丑陋恐怖的怪物。由于恐惧,弗兰肯斯坦将它抛弃。被创造出来的怪物只能自己开始探索世界。起初它以善待人,在知道自己丑陋的情况下还默默地帮助它喜欢的一户人家。但它最终还是被发现了。恐惧、厌恶、唾弃、鄙夷种种情绪使它开始仇视这个世界,愤怒之下它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和新娘。之后当弗兰肯斯坦死去时,怪物也宣布它的复仇结束了,接着消失在冰原之中。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创造和杀死怪物的都是人。但更确切地说,创造了它的是人的'欲望,杀死它的是人的冷漠。这个故事里,怪物是自我矛盾的,善与恶在体内交织争斗着。人是自我矛盾的,想创造出新的生物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真的实现又感到厌恶。这更让我们反思,在现实中,我们是否能不再以冷漠和无情残忍地对待他人,能否更加宽容?这份宽容,不仅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5

  那怪物没有名字。“命名与许愿是一个动作”,但他与生俱来剥夺了许下愿景的权利。因为他丑陋扭曲高大,他不像人。

  制造这怪物出生的维克多年轻时不惧怕死亡、幽灵、坟墓。他兴致勃勃观察鲜美生命腐化为枯骨的整个过程。制造那怪物的过程多么简单啊,拼接,注入,恶心与反复。然而最终要处死这个怪物时,他却要跋涉荒原追到北极。我知道以维克多的立场,他不会对这怪物悲惨的命运有什么清绪。他借着求知名义狂热地“生”下了怪物,然后又震惊于自己所作所为,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你对你所驯养的.对象拥有责任”,何况还是你让他诞生。

  我们真的有资格吗。或者这么说,我们真的准备好了生育、抚养一个生命长大吗?这个生命泛指一切关系和联系,假如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轻易开始然后再轻易结束,那它是不是有权利预知这样残酷后果从而拒绝出生呢?

  老实说,我原本以为我会很难过的。早先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非常难过,抱了很大期待。张牙舞爪的仇恨中间要是再有一些见缝插针的感情就更好了。不过也有可能是翻译原因,很多化学反应都在翻译里流失掉了。当然这个故事本身是很好很好的。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6

  阅读《弗兰肯斯坦》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

  书中的弗兰肯斯坦怀着对科学的无限热忱与探索欲,创造出了一个由死尸拼凑而成的怪物。他本期望自己的成果能带来荣耀与对生命奥秘更深刻的理解,然而却开启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那怪物诞生之初,虽模样恐怖,但内心如同一张白纸,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被接纳的期待。他在森林中观察着人类的家庭生活,眼神里流露出的羡慕令人揪心。可他的外貌使人们对他充满恐惧与厌恶,一次次将他拒之门外,甚至伤害他。这种被世界遗弃的痛苦逐渐扭曲了他的心灵,使他从最初的渴望温暖走向了仇恨与报复。

  弗兰肯斯坦在这个过程中也饱受折磨。他一方面为自己创造出的怪物而感到恐惧和懊悔,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怪物因被排斥而引发的一系列恶行。他在道德与科学的边缘挣扎,最终被自己的 “作品” 拖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

  从这本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探索如果缺乏对伦理道德的考量,将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弗兰肯斯坦一心追求科学上的突破,却忽视了自己所创造生命的'感受以及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怪物的遭遇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冷漠与偏见。仅仅因为外貌的丑陋,就剥夺了一个生命被接纳、被关爱的权利。这使我反思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会因表面现象而轻易对他人做出评判,忽略了他人内心的渴望与善良。《弗兰肯斯坦》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故事,更是对人性、科学与伦理的深度叩问。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7

  《弗兰肯斯坦》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与科学的复杂交织。

  故事围绕着弗兰肯斯坦创造生命展开,这一壮举本应是科学的伟大胜利,却演变成了一场噩梦。怪物的诞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带来的灾难是多方面的。

  怪物从懵懂无知到满心怨恨,这个转变过程令人叹息。他试图融入人类社会,学习人类的语言和情感,然而迎接他的只有排斥和攻击。他的孤独感如同黑暗的深渊,将他吞噬,进而引发了他的复仇之心。这反映出人性中缺乏包容与爱的一面。人们往往对不符合常规的事物充满恐惧,而不是尝试去理解和接纳。

  弗兰肯斯坦本人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他的`自责、悔恨以及对怪物的恐惧交织在一起。他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他没有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使我想到科学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思考,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知识和创新而盲目前行。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弗兰肯斯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权衡利弊,充分考虑伦理道德的约束。

  此外,书中的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怪物的内心独白,弗兰肯斯坦的挣扎,都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人类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而科学应该是造福人类、遵循道德准则的工具,而不是制造灾难的源头。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8

  读完《弗兰肯斯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沉浸在那个充满奇幻与惊悚的故事中。

  弗兰肯斯坦的疯狂实验,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自然秩序的一种冒犯。他凭借着卓越的科学才能,将不同的尸体部件拼接在一起,赋予其生命。然而,他却没有为这个新生的生命准备一个温暖的世界。

  怪物的成长历程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他在黑暗中摸索,渴望爱与友情,却被人类的偏见和恐惧所阻挡。他的呐喊和哭泣无人倾听,只能独自面对这个冷漠的世界。这种孤独和绝望逐渐扭曲了他的心灵,使他从一个寻求关爱的生命变成了一个复仇者。这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对一个生命的塑造作用是多么巨大。一个原本纯洁的灵魂,在遭受了无数的伤害和拒绝后,也会变得充满怨恨。

  而对于弗兰肯斯坦来说,他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他的科学抱负最终变成了自己的枷锁。他无法接受自己创造出的怪物,却又无法摆脱对怪物的责任。他在逃避与面对之间徘徊,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不断加剧。这反映出人类在面对自己行为后果时的懦弱和无助。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带来灾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是否能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弗兰肯斯坦》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我们思考人性、科学和社会的关系,促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谨慎地对待科学的发展,避免重蹈书中的悲剧。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9

  读完《弗兰肯斯坦》,内心被深深地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故事,更是一场对人性、科技以及伦理道德的深刻探讨。

  故事中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怀着对科学的无限热情和探索欲望,创造出了一个由死尸拼凑而成的怪物。他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追求科学的至高境界,证明人类智慧的'无穷力量。然而,当这个怪物拥有了生命并出现在他面前时,一切都走向了失控。

  怪物从诞生起就被世界所遗弃,他渴望爱、渴望理解、渴望被接纳。但他那狰狞的外表使人们对他充满恐惧和厌恶。他的遭遇让我深感同情,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人们往往仅凭外表就对他人做出评判,却忽略了内心的本质。而弗兰肯斯坦在创造出怪物后,因恐惧而选择逃避,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也反映出人性中的懦弱与自私。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警示着我们要谨慎对待科学的发展。当科技的力量超越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弗兰肯斯坦的行为虽然具有开创性,但他没有考虑到后果。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弗兰肯斯坦》就像一声警钟,提醒着我们要确保科技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制造混乱和恐惧。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科技时代,我们必须在追求进步的同时,坚守人性的善良与道德的底线。就像书中所揭示的那样,我们不能让科技成为脱缰的野马,而应让它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为人类的幸福服务。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0

  《弗兰肯斯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世界。书中的怪物,一诞生便注定了他孤独的命运。

  他在这个世界上孤立无援,每一次试图与他人建立联系都以失败告终。他学习人类的语言和行为,观察人类的情感交流,内心充满了对温暖和归属的渴望。然而,人类社会对他的排斥让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他的孤独感如影随形,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深渊。

  而创造他的弗兰肯斯坦,同样在孤独中挣扎。他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困扰,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愧疚。他无法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秘密,只能独自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这种孤独不仅来自外界的压力,更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自己行为的谴责。

  在整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救赎的艰难。怪物试图通过报复来引起弗兰肯斯坦的关注,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和接纳。而弗兰肯斯坦在逃避与面对之间徘徊,始终无法找到解脱的方法。他们都在寻求救赎,却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孤独是一种强大而又可怕的力量,它可以扭曲人性,引发仇恨。但同时,也让我明白救赎的希望永远存在,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过错,去接纳那些被边缘化的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像怪物一样被孤独笼罩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和关爱,而不是排斥和冷漠。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孤独的枷锁,实现真正的救赎。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1

  《弗兰肯斯坦》这本书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析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弗兰肯斯坦创造生命的过程,是对传统生命观念的巨大挑战。他打破了自然的法则,用一种非自然的方式赋予了物体生命。但这种创造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无尽的痛苦和困惑。怪物虽然拥有了生命,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他被人类视为异类,被创造者抛弃,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这让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仅仅拥有生物学上的存在,还是需要被爱、被尊重、有归属感?怪物在不断地探索和追寻中,试图找到答案。他的经历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存,更在于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同时,弗兰肯斯坦本人也在经历着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灵魂拷问。他的创造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他的亲人朋友因怪物而遭受苦难甚至失去生命。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鲁莽,自己是否有权利创造生命并决定其命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我们必须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追求科学进步和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生命的尊严。《弗兰肯斯坦》引导着我们去思考如何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坚守对生命意义的尊重,找到人类与生命和谐共处的方式。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2

  看了个订阅号,里面主要提到了《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对‘弗兰肯斯坦创造了怪人,又因怪人的丑陋被吓跑’的相关叙述、也可能是将其喻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也可你能是文中所言的此部小说带来的启示、也可能是这部科幻作品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总之,兴趣很足,很快就找到了这部小说,并且一口气看完,用时不足两个半小时。

  研究古代炼金术的弗兰肯斯坦,制造出了一个怪物,却因怪物丑陋心中恐惧,便弃置不顾。却从不曾想到,初生的怪物不仅有饥饿和寒冷的本能,还有高于人的体能、身手和智慧,以及与人相同的情感需要。怪物离开了出生地,走进了森林,走近了人群,他用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忍受力,在探索中快速成长,并且逐渐成为比人更为智能的怪物。人们的惊吓追打和唾弃,和目击到的一家人的温馨生活,激发了智能怪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刺激了恨意的滋生。当智能怪物决定寻找他的“父亲”,以享天伦之时,却发现了弗兰肯斯坦的笔记,那是整整四个月厌恶,是造物者对怪物的`厌恶、是“父亲”对“怪物儿子”的厌恶,这时候的智能怪物是怎样的呢?心痛、难受,并开始了远行的寻找之路。这时候的智能怪物,不过是一个善良又愤怒孩子,我甚至还能想到他躲在棚里等天黑的样子,那时候的他,为贫苦的人家打柴、扫雪是多么的幸福!不该追求更多的,真的不该的。

  罪恶的转机出现了,怪物没找到“父亲”,却偶遇了“父亲的弟弟”——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孩,此时,小孩大叫着怪物的声音,彻底打破了“找一个天真的小孩做朋友”的心思。终于,小孩死了,怪物在内心不安的同时也获得了报复的快感,之后的嫁祸、谋杀、威胁,和杀死弗兰肯斯坦妻子,这一系列的犯罪引起了弗兰肯斯坦彻底毁灭怪物的决心和行动……弗兰肯斯坦死了,怪物痛哭……此时的我,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危机,却产生了有关教育的思考?而且,似乎一直在为怪物的各种狠辣手段开脱,也许以后会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者,这个开脱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批评与自我反思的过程?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3

  在看话剧之前,认为有必要把原作看一遍,加之看了那么多同学的repo,想要一睹为快的心情就更加强烈,于是在6月这个忙碌的月份,我还是从容地看起了《弗兰肯斯坦》。

  玛丽的文字是精炼而优雅的,很多文字都用心选择过,用词也很符合她浪漫主义诗人妻子的身份,烂漫又深刻,很好地表达文意,没有太多的口水文。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弗兰肯斯坦和他的怪物的故事,只想用“毁灭”来概括,维克多怎么毁了他的生活,怎么毁了身边人的生活,怎么毁了怪物的生活,一个幸福的生活怎么走向毁灭,维克多告诉我们,因为对知识的沉迷,对雄心的无法克制,对丑恶的不能忍受。

  我对维克多的感情是纠结的,我怪罪他,他太过于乌托邦的幻想,太天真的.抱负,使得他走向了自以为能和主对抗的道路。他终于创造出了生命,却是如此丑陋的怪物——这是对他的惩罚,也是对他的考验,可惜他还是敌不过上帝。他对怪物难以忍受,母亲对孩子的温情,维克多丝毫没有,他只想摆脱这个怪物。罪恶的人类,自以为是的人类,他们害怕怪物,想当然地以为丑陋的面庞下藏着一颗肮脏的害人的心,他们怎么没有想到,他们自己比怪物还要残忍,他们的楚楚衣冠下有着一颗偏见的心,罪恶的心,他们才是该受惩罚一方。

  另一方面,维克多对自己的亲人又是如此的在乎,他不顾一切地想要保护他们——他太天真,他的生活太过美好,所以他无法承受打击?该死的温室里的花朵。我设身处地为他想,以人类的身份思考,于是我稍稍偏袒了维克多。我把维克多当成一个孩子,只有把他当成孩子,我才无法恨他,才能原谅他所犯的错。

  对怪物,我是恨不起来的。这个可怜的家伙,从出生伊始,被母亲嫌弃,被旁人唾骂,他是过街的老鼠,他甚至连错都还没来得及犯,就已经开始承受人们的偏见。他需要躲藏起来,因为他知道这样会吓到别人;他需要学习,因为这样他才能生存;他需要朋友,这样他才不会孤独。这一切,本该是维克多给予他的,却需要他向这个素未谋面的世界一点点学习、索取。他终于生气了,他终于选择了报仇,因为该死的人类没有一个愿意静下来听他好好解释,他们只会叫喊,只会攻击,多么自私啊!我为怪物伤心难过,那一段长长的自白,也换不来维克多的同情,他只是不想太孤独,维克多也不肯给他……最后,当维克多追他到极地,至死也不放过他,我心碎了,怪物失去了这世上唯一与他有联系的人,从此,再无人听他说话,再无人敢直视他。而即使如此,他还是被恨着的,不可饶恕的。

  这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美好的邀请,是孩子对母亲的迫切渴望,是朋友对朋友的恳求。可惜,怪物永远等不来维克多的示好,等不到弗兰肯斯坦的拥抱。我想象着在极地的天堂里,他们最终能生活得很幸福,我希望维克多能像对待克莱多瓦一样对待怪物,希望怪物有个心爱的女友,希望世人能接受这颗圣洁的心灵。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4

  因为日剧要翻拍,所以早早在图书馆借了来读。以为是一部科幻小说,乍一看更像自叙小说,而自叙当中居然还包含了他人的叙述,虽然都是第一人称叙事,但这种不停的在叙述人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另外一位叙述人的方式还挺有意思的。更重要的是,维克多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放在现代看也不会过时的电视剧啊,又有童养媳和骨科的梗,又有可进可退在生病时照顾他的好基友,更重要的是自己还能随手玩个模拟人生就捏出一个人工少年(大雾),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想象出科学的诱人之处。”

  如果只看这句话,如果小说里的维克多一直有这样的心态,那这个小说真的就是单纯的科幻小说了,或者说可以成为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有特点的科普科学之美的学生课外读物。

  但它偏偏不是这样的一本小说啊!

  创造出了人的.科学家嫌自己创造的人丑,而且因为丑,所以自然而然觉得世界上所有罪恶的事情都是这个丑陋的魔鬼所做,甚至把自己接连遭遇的不幸都怪罪于这个自己捏出来的人工少年。然后这个人工少年向维克多讲述了自己因为貌丑遭遇到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并恳求维克多为他捏出一个同类姑娘,这样他就不用孤独终老啦!于是维克多在纠结和害怕中答应了这样的要求,并且推迟了与骨科表妹结婚的日子,更重要的是还能抽出时间在欧洲顺便游山玩水一番,一边思考着怎么捏小人,一边嫌弃自己的工作——恕我直言,你捏的时候就不能下个MOD给对方一张好脸吗?

  更重要的是,到最后眼看着成品就要捏出来了居然又因为人工少年的一个眼神就变得宁死不屈,硬生生读出了一种为了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大义凛然。所以,丑陋的魔鬼决定要将魔鬼贯彻到底,接下来,维克多所有的幸福都被这个魔鬼扼杀,包括基友、包括童养媳。原因无他,因为爱啊!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必定是因为它有很多即便放在现在来看都可以称之为是新颖的地方。比如,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这位捏出来的人工少年对他的创造者居然怀着这样深沉的爱意。说什么世界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果然啊,论腐,我只服英国作家!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5

  1818年出版的长篇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算是最早的科幻小说了。

  小说最初是由书信体开始,主人公沃尔顿带领船员往北极去探险,在路上给姐姐写信,叙述见闻。中途遇到落魄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将他带到自己的船上。接下来就开始了弗兰肯斯坦以第一人称开始的自述。

  弗兰肯斯坦原本生活在瑞士日内瓦,热衷于科学,好奇生命的原理。在外国学习期间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生命的研究充满热情。他逐渐明晰了生命的原理,并且利用死去的人的肢体拼凑、创造了一个生命。结果当这实验结果成型,他却感觉到恐惧、恶心。

  “在那半明不灭的微光里,我看见那生灵睁开了呆钝的黄色眼睛,吃力地呼吸起来,有了生命的手脚也开始动弹,像是抽搐。我怎样才能描述自己在这巨大的祸害面前的感受呢?“他逃走了,后来在朋友的陪伴下回到实验室,”怪物“已经不见了。

  接下来便开始了弗兰肯斯坦的悲惨遭遇。他先是生病,被恐惧攫住,生怕自己制造的怪物出现在眼前。几个月后病情好转,回到瑞士家里,却发现自己的弟弟已经遭遇不测,他明白是怪物的报复,但无法说出口;一个好姑娘因此被判死刑。弗兰肯斯坦陷入深刻的痛苦和自责。经常一个人游荡,在途中发现了怪物的足迹。他压抑自己的痛苦和恐惧,听怪物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怪物讲述自己如何被抛弃,因此而痛苦不堪。他离开弗兰肯斯坦,躲避人群。当他发现一个贫穷瞎眼老人和他的一对子女后,为他们的生活而感动,便在暗地里观察并且帮助他们,从他们身上学习语言,并期盼某一天能得到他们的友情。终于有一次他出现在那瞎眼老人的面前,对他倾诉衷肠,结果那老人的子女出现以后,对他又是惊惧又是厌恶。怪物理想破灭,愤恨离开。怪物希望弗兰肯斯坦能够再创造一个同伴,一个女人,这愿望一旦满足,他声称自己便要与同伴远离人群。

  他的讲述一时使得弗兰肯斯坦犹豫了。

  “记住,我是你制造出的'生命,原因是你的亚当。可如今,我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你不乐见我幸福,想让我滚蛋。可我并没有办错事呀。我随处所见都是幸福,只有自己被关在门外,幸福不起来。我满怀善意,也很驯服,可厄运却把我变成了魔鬼。“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物的要求,于是便又离家,找寻机会去创造怪物的同伴。中途他一直犹豫、痛苦,当怪物出现在他窗前观看他的作品时,他看到怪物的丑陋以及奸诈的微笑,便陷入狂怒,不再相信怪物,决不肯让世上再出现怪物的同伴,便将正在创造的生命破坏了。怪物声称要报复,弗兰肯斯坦陷入更深的不幸。他的朋友被杀害,接下来在新婚之夜妻子也被杀害,他的父亲因不堪忍受一再的悲剧也很快离世。弗兰肯斯坦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如今只剩下报复的念头。他一路追寻怪物,而怪物也一再暴露痕迹,逗引弗兰肯斯坦跟随他。

  小说的主人公沃尔顿见到弗兰肯斯坦时,后者仍然在追寻怪物,只是在一次大的海浪中失去了怪物的踪迹。故事几乎到了结尾,弗兰肯斯坦身体越来越差。沃尔顿的北极之行遇到阻碍,只好听从船员们心意返航。弗兰肯斯坦不愿意轻易放弃,但无奈身体已经不行,很快弗兰肯斯坦含恨去世了。

  在沃尔顿接下来给姐姐写信的途中,听到船里的声音,他放下笔去查看,发现弗兰肯斯坦形容的怪物正在那里悲痛万分。怪物声称自己害死了弗兰肯斯坦,他承认弗兰肯斯坦是“慷慨无私的自我奉献者”,而自己的痛苦也随着弗兰肯斯坦的死亡而到达重点。他叙述了自己的痛苦,并声称要寻求死亡。小说的结局,怪物不见了。

  小说写得引人入胜,书信体和第一人称的叙事使得文字非常有张力。对于人物内心的展示和自然的描写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阴暗的恐怖而紧张的氛围。

  小说的作者玛丽雪莱是诗人雪莱的妻子。她的母亲则是早期最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玛丽·沃尔斯通克拉福特。小说的灵感来自于作者与丈夫和拜伦等四人的一个聚会,在这个聚会上大家决定要每人创作一个恐怖故事。《弗兰肯斯坦》便是这次聚会带来的灵感。另外一部来自这次聚会的作品则是约翰·威廉·波利多里——拜伦的私人医生——所创作的《吸血鬼》,也算是开启了吸血鬼小说的创作传统,有趣的是,据说,吸血鬼的许多特点是以拜伦作为原型的。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6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而更为普及的叫法是《科学怪人》,该书也是的玛丽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医生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在作为一位天才科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违背人类自然的规律从死者的遗骸中创造出了怪物,怪物的丑陋连他的创造者都不敢正视,而怪物难道就在诞生只是就拥有了与相貌一样丑陋扭曲的心么?不,当怪物从人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有恐惧与厌恶时,他的心才开始寂寞地扭曲了,而性本善良的怪物本不愿伤害人,他躲在人世之外,世界的角落中,他的邻居是一对双目失明的老夫妇以及他们的孙女,怪物那时是那么的幸福,看着幸福的老夫妇,怪物冰封的心开始解冻,怪物开始暗地里帮助他们,他的心向往着人类,但当他鼓起勇气去找老夫妇时,老夫妇的孙女被他吓哭了,老夫妇愤怒地打他,将他赶走,可怜的怪物啊,他从此将不再有心,他的心被无情残酷的人类夺走了,他被复仇所驱使,成了真正的怪物,一个嗜血的残忍的`怪物,他向创造他的维克多复仇,一个一个的杀死维克多的亲朋好友,最后维克多的新娘也惨死在怪物的手里,怪物要让维克多也尝尝寂寞孤独,他一直以来所忍受的一切,可怜的怪物,可悲的人类。

  世上本没有怪物,但自从世上出现了人,怪物也就出现了,因为人本来就是怪物,一位大家说过:“人类为什么可以统治地球,那是因为没有任何生物可以比人类更残忍。”异想天开的维克多无法接受自己创造的怪物,残忍地将其一脚踢开,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现实中,人类也终会因为自己的残忍毁灭自己。

  往往我们的无情与冷淡无意间就会让我们自己成为弗兰肯斯坦,这是多么的危险啊,所以为何不抱着一颗关怀的心去处事呢?很多时候社会关照的是那些相貌即使不是美丽那也是平凡的人群,而那些相貌丑陋身体残疾的人群人们都做得到平等对待么?报纸上有这样一篇报道,说一个双腿残疾的女硕士找工作处处碰壁,可怜她苦苦读书做学问得来的文凭并没有换来等价的尊重,社会的冷漠无情摧残着她的心,如果她没有那么坚强即使不会变成“怪物”那也会变得自暴自弃,玛丽?雪莱可能就是要告诉我们善待同类的同时也要善待异类吧。

  希望人们可以互相关爱,让所有的“弗兰肯斯坦”像小说结局一样忏悔自己得多错并勇于承担责任,而所有的怪物也将会像小说结局一样永远消失在冰封的北极之中。

  人类妄图利用死者创造生命,痴心妄想进犯上帝的领域,亵渎上帝的能力,最终的悲剧是人类自己制造的,这就是出自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说讲述的一个悲剧。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7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想起自己之前过得一句话,人们总是对异类充满排斥偏见与歧视。这本书真是体现的淋漓精致。

  这本书写出了人类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导致了很多历史悲剧灾难的发生。时日今日,这种劣根性依然根深蒂固,而这种劣根性就是人类对异类天然的排斥恐惧与歧视。《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是一个渴望融入人类社会渴望得到爱的异类怪物在遭受一系列不幸之后转而黑化报复社会的故事。

  你看多么可爱的怪物,在被制造人抛弃后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摸索着这个世界,寻找自己安身之处。在那个小小的安生之所,他不停观察着不停学习着,在《少年维特的烦恼》看到一个人成长与迷茫,在《名人传》里获得了对那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仰慕,从而在内心里对美德怀有热枕和向往,对邪恶产生最深切的厌恶。最后在《乐园》里得到更加深邃的思考。不仅学习阅读,还努力去学习人类的语言,靠着观察着费利可斯一家人的言行举止学会理解语言。学习能力多么强。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努力的去吸取未知的知识。看到那家人生活的艰辛,还做好人帮忙砍柴扫雪,多么善良的心底。当他以为被他看成是天使般的一家人看到他或许会接受他体会他给他温暖关爱。然而坦开真心换来的却是人们对他的恐惧和棍棒相加,心疼。努力真诚热情的想去融入人类社会,人们却因那副恐怖狰狞的面容吓倒而排斥他。当他意识到自己只要是顶着这一副可怕的面孔自己就永远无法融入人类社会,自己将永远一个人孤单的活着,与是跑去找渣男(弗兰肯斯坦)理论,天贼可爱了,理论讲理而不是去威胁。然而渣男毁约了,怪物的希望被毁灭了(哇,心碎,多么残忍啊!最后的希望就被渣男无情的给毁了)。于是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黑化,杀死了渣男的弟弟朋友和妻子。最后渣男在与怪兽的搏斗中死去,而最后怪兽也将自己献给了大火之中。他是一个可爱的家伙,面对未知的世界勇敢的去面对,面对人类社会,渴望努力去融入哪怕自己与众不同。即使是受到诸多不幸也还在讲理与渣男提条件。只是在最后最后希望破灭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了才黑化。我还是觉得他可爱(不接受任何反驳)可怜的家伙到最后都没有自己的名字。

  如果怪物的模样不是那样子,而是与常人一样,渣男也就不会抛弃怪物落荒而逃,也就不会在融入人类社会过程中遭到排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思考一个问题:对于那些生来就与所谓的正常人不同的人,真的'生来就该遭受到这样不公正不公平的对待吗?把眼界放大再放大,纵观历史,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其实就是无限往复一次又一次对异类的迫害和毁灭,这里的异类不仅仅是玛丽·雪莱笔下的怪物,更是许许多多任何一个与他人出身经历三观等等不同的人。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不少!还特别多!古代女性被宗教当成女巫而被烧死。因为非洲黑人的迥异的肤色而沦为白人的奴隶。更甚者是纳粹对犹太人灭绝式的屠杀。即使是当今的社会,也很难说我们对异类抱有完全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异类排斥的观点依旧根扎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啊!这乱七八糟的世界,真让人恶心。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8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一个科学家以及他的造物的故事。虽然今天看来,书中关于解剖学的知识并不详尽,甚至有些内容是有错误的,拼凑尸体来组装成新的生命体的做法更是荒诞不经,但是书中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巨人诞生之初没有任何思想,像原始人一样在森林中生活,后来他躲在人类的大棚中,观察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接受到人类的教育,也企图用人类的道德体系来要求自己,但他并不可能融入人类的社会。我们能否把这个造物看作人类呢?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人类的定义。进化学教科书上说:“人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双重性质。”生物学上,人属于人科、人属、智人种,且智人种是目前人科和人属的现存的唯一种。由此来看,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分支以及时间种,目前都不能被称作真正的人。而复杂的社会性也是人类的特点之一,但人类并不是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再来看弗兰肯斯坦的造物,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我们姑且可以认为它具有人的生物学性质。另外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在短短几个月之中掌握人类的语言,甚至还获得了许多其他知识,然而它并不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而被接纳,因而不能认为它完全具有人的社会学性质。由此来看,这个造物,不能被看作一个真正的“人”。

  那么,造物与人类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首先,是因为造物的外貌丑陋,异于常人。可是假想,若这个新生命体有着美丽的容貌,事情的发展就会因此而改变吗?答案是不确定的。它的生理结构与人类相同,可以向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思考,因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事态的发展就不再受人类控制。况且,他的力量,敏捷性也都超出常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无法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造物,也无法决定这些独立个体的命运。对于人类社会的成员,我们可以用法律用道德约束他人的行为,但是造物并不属于人类社会,他的能力也不受常人控制,因而难以限制他们的行为。不难想见为何弗兰肯斯坦在再造一个雌性巨人的过程中,有着重重疑虑并最终决定违背诺言了。因为再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体,带来的未知性更多了一重。因为弗兰肯斯坦和巨人都无法强迫新的雌性巨人遵循他们之间的诺言。

  弗兰肯斯坦的后半生都在忏悔与不安中度过,这一切都来源于最初的盲目的好奇心以及对成就的.过分渴望。弗拉肯斯坦生性敏感而内向,又有些偏执,他常常足不出户,将自己埋在自己的学术中,交际圈也仅仅限于自己的亲人与少数朋友,因而他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他制造这一复杂生命体的时候并未考虑后果,只是一味地凭着疯狂的对名誉的追求努力工作。巨人并非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任何福利,而是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另外,作为故事线索的探险家最初由于探索未知的一腔热血决定北上探秘北极,最终却在一次次的遇险后颓然返航。探险家与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对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名利有着强烈的渴望,却在探索的过程中低估了自然的力量。

  今天的社会,走在先端的研究者们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与此同时,人类是否需要停下来思考道路的方向?是否应该明确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无数人成了核科技的直接受害者。而人机大战引发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转基因的利弊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我们不能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少数问题就武断地否定它,但是这些事件无一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科研工作者从事某一项研究是否有意义,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能说清楚的。甚至将它放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讲明它的利与弊。但可以肯定的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单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让整个社会承担后果。

  其实,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造物”已经不仅仅是幻想,它已经有了从小说中走入现实的可能性。一方面,人狗大战又把人工智能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另一方面,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中,基因改造、克隆等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智慧的成果,然而人狗大战中人类棋手出于明显的劣势,这不仅让旁观者感到恐慌——人工智能真的会超过人类吗?这不仅关乎科技发展,更关乎社会伦理。而基因改造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生物学家已经成功通过改造多种生物的基因而获得了理想的性状。然而如果我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自身,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届时,超能力,特异功能都将成为可能,这些新的造物,也将逐步脱离人类的属性,造成一系列后果。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

  人也是一种动物,在生物学上与其他的动物有着同等的地位。只是在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器官逐步获得解放,脑容量扩大,有了更强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人类为何总是企图改造自然?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应该是最常见的答案,这是唯一的答案吗?这些改变真的是必需的吗?在改造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自然的承受力。破坏了原有的合理建构,我们必须要考虑改变造成的可能后果,也必须对这一切有着应对的能力。否则,越先进的科技,越有可能是人类自取灭亡的途径。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19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190多年来,这部由仅19岁的少女创作的恐怖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并被译成百余种文字广为流传。小说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r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瑞士贵族弗兰肯斯坦,曾留学德国,研究电化学和生命,发现了死亡的秘密,于是决定着手制造生命。他先从尸体中寻找材料,然后进行组装,最后借助电化学方法予以激活。但是,本来全都是由好材料制造的、高达8 英尺的怪物在被赋予了生命之后,却变得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被吓得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发现怪物已经失踪。

  怪物刚刚诞生时还是十分热爱这个世界的,他躲藏在山里并学会了使用火,并遇到隐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爷爷和一对青年男女,由此受到感动,开始热爱人类社会。怪物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时偷偷帮助盲爷爷打柴,并偷出书来自学了阿拉伯语和法语等各种语言,阅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大量文学和哲学名著,于是开始渴望艺术和爱情。但他同时又十分感慨自己现在的情况,认为“撒旦才代表我目前的处境”,强烈地希望能够改变现状。于是怪物潜入这一家中,发现只有盲爷爷在家,便与之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怪物说自己是一个被遗弃的可怜人,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老人安慰怪物说,他们可以成为怪物的朋友。怪物开心得哭了起来。这时青年男女突然归来,小伙子气愤地把他打出门去。尽管凭怪物的力气,完全可以打倒小伙子,但怪物并没有还手,只是抱着头,逃回了自己的住处。这严重地伤害了怪物的自尊心,他冷静后想到,自己与其向别人求情,还不如去找缔造者。但它刚一出现在大街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打骂,屡屡遭到大家的厌恶和恐惧。他看到一个小女孩落水,不顾性命的将小女孩救上来,女孩的父亲却误以为他要伤害女孩,就朝他开枪。怪物终于丧失了最后一丝善良,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它的制造者。

  从此阴影便开始笼罩在了弗兰肯斯坦身上。怪物遇到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本来想趁他还小,不懂得恐惧时,和他交朋友。但威廉害怕怪物,拒绝与他交朋友。并告诉怪物自己的哥哥就是弗兰肯斯坦。这激起了怪物的`报复欲。他杀死了威廉。怪物走到一个屋子里,发现弗兰肯斯坦家的女仆贾斯汀正在睡觉。他憎恨贾斯汀的美丽,将威廉的项链放在了贾斯汀的身上。贾斯汀作为杀害威廉的嫌犯被捕。弗兰肯斯坦回来后,发现这些都是怪物所为。他本来不担心对贾斯汀的审判,但审判却对贾斯汀非常不利。法官最终判处贾斯汀死刑。弗兰肯斯坦找到法官,告诉他一切都是怪物所为。但法官认为这是弗兰肯斯坦为救贾斯汀编出来的故事。贾斯汀被执行死刑。弗兰肯斯坦看到自己视为亲姐姐的贾斯汀临刑前没有一丝畏惧,痛悔自己造出了怪物,害了自己最亲的两个人。于是开始了对怪物的追逐,一直追到阿尔卑斯山上。在阿尔卑斯山,怪物向弗兰肯斯坦倾诉自己的遭遇。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幸福“我要获得一切”。他要求弗兰肯斯坦再为它造一个女人,然后两人一同远离人世。

  弗兰肯斯坦开始同意了。但他仍然是矛盾的,有时一连工作很多天,希望快点完工。有时又好多天不去实验室。害怕这个工程完工。在造好通电的那一刹那,他突然产生了犹豫:如果它们真的恋爱繁衍,又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麻烦?如果女怪物也是邪恶的,那怎么办?于是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怪物看到这一切后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并发誓要让弗兰肯斯坦付出代价。他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礼上杀死了弗兰肯斯坦挚爱的新娘——伊丽莎白。而这时弗兰肯斯坦也愤怒了,两人开始了互相追杀,一直追逐到北极。最终弗兰肯斯坦冻累而死,而怪物也自杀了。怪物临死前抱怨,自己想获得朋友,却总是被人们所误会。尤其是弗兰肯斯坦,拒绝为自己制造一个妻子,但却想通过结婚,从伊丽莎白那获得幸福。这不公平。但自己为自己做的邪恶的事情后悔,并决定自杀结束一切罪恶。

  这个悲伤的故事,让人感慨良多。一切悲剧的根源,就是人们的歧视。歧视,将原本善良的怪物,变得邪恶,变成魔鬼。其实世间许多悲剧,都是歧视造成的。希特勒歧视犹太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以冲突的根源,也在于宗教冲突引发的文化歧视。美国对黑人的歧视,使黑人民权运动至今不歇。人类如果不学会爱,不抛弃歧视,不学会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处,那弗兰肯斯坦的悲剧还会继续上演。只有人们都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世界,抛弃歧视的有色眼镜,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丽。

  还有任何理由均不是作恶的理由。怪物受到许多伤害,可这能成为他作恶的理由吗?贾斯汀、威廉、伊利莎白,他们都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参与对怪物的伤害,怎么应该承担这样残酷的后果呢?以前看电视,有一句经典台词:“你爱的人很冷淡的对你,你的心会痛是不是?如果伤害你爱的人,可以让痛苦减轻,那你就没有爱别人的资格。”人生必然会遇到许多挫折、不如意,但这决不是作恶,堕落的理由。好多罪犯,都是因为受到伤害,而报复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也毁灭了自己。“一切罪恶,均不能以罪恶去消灭。”只有爱与宽恕,才是让世界更美丽的良方。

  但愿悲哀、歧视、伤害这些词语永远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一直到我们想不到、找不到他们为止。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相关文章:

艾弗森经典语录11-30

爱因斯坦经典语录12-22

爱因斯坦读后感05-20

《爱因斯坦》读后感03-11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12-05

弗朗兹的故事读后感02-27

《弗朗兹的故事》读后感04-30

弗列格游记读后感03-25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