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傅雷家书》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1
市场麦曾经评价过傅雷的《家书》:是艺术学徒的好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苦心教学的文章。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楚地记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够成熟。他说我自己也经常制造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儿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语气。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问题,让儿子更好的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郁的时候给了建议。他建议儿子因为抑郁症要冷静,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分析,竞争。虽然我们的父亲在我们抑郁的时候会给我们同样的建议,但大多数父亲都是从长辈的角度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够心平气和,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孩子沟通,有多少父亲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所以我觉得傅雷作为一个父亲,不仅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让人们虚心接受。
傅雷在与孩子的通信中并没有直接说明他有多爱孩子,但从他对孩子的`劝诫,以及对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从未减少。我觉得傅雷是群众心中的阴影。他们对孩子的爱不会被直接暴露,反而会被刺耳的话语和严格的要求所取代。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难道不是父爱吗?
父爱伟大无私。
父爱温暖而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2
《傅雷家书》一直被中国的家长们认为是教育的宝典,简直是亲子关系的《圣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万事万物都在变,但不变的其实只有中国式的教育和中国式的家长。
傅雷的愿望是让他的儿子傅聪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要超脱钢琴家的境界,成为艺术家。而傅聪本人的愿望,我们就无从得知了,毕竟书里并没有收录傅聪的回信。从傅雷比关心傅聪本人身体条件还要关心他的演出情况和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傅聪并不想成为钢琴家:起初只是他的兴趣,或者干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从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类型编排的`,体现得不明显)的书信和每次有意无意地提起“要给我们多写信啊”的叮嘱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个自私的父亲,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聪不喜欢写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没有时间写信呢?如果是因为他病倒了,才没有时间写信呢?可见傅雷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而是像复读机一样催促。
傅雷说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不好,“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请问您就写得比他好?我觉得您的家书才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还多一个“又臭又长”。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诺在开头那一段一长串问题是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疑问过多过长,效果适得其反。傅雷也运用了大量如是的疑问段,经常一写就是几百字。我在看那些问号时,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个被翻译耽误的哲学家——估计苏格拉底都没有那么多问题要问。
但是也并不能说《傅雷家书》就全是坏的。那种设身处地与儿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学习。不过有时候会有点过,帮儿子做决定和打着“过来人”名号的道德绑架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傅聪的未来是傅聪自己的,他的脑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当一个把他接来世上的角色罢了,只有傅聪自己才会做出不会令他后悔的决定。
读《傅雷家书》有感3
有这样一个家庭,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父母因子女判逆而伤神,父母只会有胡乱责骂的喧嚣,他们是一对十分和谐的家庭,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所以他们无所不谈,谈文学,谈戏剧,谈音乐,以纸墨形式将心情寄托,相互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他们就是傅雷一家子。
《傅雷家书》主要讲述的是傅雷先生以书信形式对儿子的生活进行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拳拳赤子心,无以言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封信中的部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人心就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在这一部分,讲的是傅雷向儿子道歉。他们不会像当今的'人一样,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自我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不承认。放不下那所谓的尊严而傅雷作为父亲,对于自己的错误十分有担当。这又使我想起一个人,在分班前,一直都在二班的我和同学们经常犯一些小错误以至于扣班级分。虽说班主任不是父母但胜似父母,他不比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要小,但是看到我们屡教不改,什么方法都用了可成效不大。
读《傅雷家书》有感4
在父母的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孩童时他们将我们藏在身后,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阻挡,呵护我们成长。在成长中,父母有时很矛盾,把我们藏在身后怕阻碍我们的长大。把我们放在身前,还怕我们受伤。而傅雷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一个博学、正直、聪明的学者,极富个性。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等研究精深。而他的儿子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成为了伟大的钢琴家。
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对子女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所谈及到的,大到事业人生,小到日常生活,无不关怀备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学艺术的尤为学钢琴,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有点刻薄,他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这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家书,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道德传统及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诚实的文字,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毫无虚幻,思想在哪里,文字就在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他在子女前主动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傅雷家书》应该也有自己的影子吧。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也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拉近我们与父母之间距离的一本书,让我们更懂父母的世界,父母的想法。也让父母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想法。
读《傅雷家书》有感5
父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生活中最能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我认为非傅雷傅聪父子莫属了。
《傅雷家书》这本书记录了傅聪在波兰留学时与父亲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仅有父亲的忏悔和对儿子的思念,还包含了对孩子的鼓励开导。傅雷是一名父亲,更是一名良师,但我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他给孩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教会他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并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来激励他。当傅聪向傅雷报喜时,他是这样回复的:“亲爱的孩子二月二十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信中还这样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当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孩子。因此甚至有人这么评价:《傅雷家书》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君子。
是的,站在傅聪的角度看,父亲不仅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父亲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相隔数万里之遥,也仿佛感觉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事实上,正是因为父亲独特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才让傅聪在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当他获得成就时,最感谢的也一定是他的父亲。因此,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鼓励,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说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我从傅聪与傅雷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给予我的爱,也如此伟大。不是吗?他们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关注我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用温暖、艺术的方式去沟通。因此我在成长中学会了一些面对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静、沉着的面对问题。
此刻,读《傅雷家书》,一瞬间,我的心情便平缓下来,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藏在《傅雷家书》中的爱让我深深感动;写在书中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迪。这是一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6
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贯穿一生,每个家庭的独特家风家教都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语都在影响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7
最近在备课的时候翻到《傅雷家书两则》,距离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能够感受家长的角色了,每每读到父亲挂念亲儿却得不到回应的段落,心里只觉得难受。然而年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忙碌工作或学业的同时兼顾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课文只摘录了来往家书中的两则,第一则写傅雷在儿子傅聪遭遇生活挫折时,对他的谆谆鼓励;第二则写傅雷在得知傅聪演出成功之后,对他表达的兴奋与赞美。文中父亲与儿子同喜同悲,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理解傅聪的心情,鼓励他面对,支持他发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样。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已经展翅高飞的年轻人,在与父母的来往当中,真的就如此“循规蹈矩”吗?
我很好奇。
在更多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总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聪可以多写家书,说说自己近况。而傅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与父亲商量。每当傅雷从报上、朋友处打听到儿子的消息,他总是深感自责,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见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听?
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天下之大,却是那样类似。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牵挂不会断,无论多远都想遥遥牵着风筝的那一头,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传回一点点消息,父母为之喜,为之悲。
而作为孩子呢,渴望自立、独当一面,加之生活忙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越推越远。殊不知,父母的心却因为这种渐行渐远无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说了这么多话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未来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们生生地拒之门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样把话说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满载着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如人意,却很真,很真。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还告诉你,不必追。
只消数一数,你就会知道相处的时间那么那么少。
我的准则是,凡事不留遗憾。而父母,则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对其有遗憾的`人。
——
另附阅读时做的摘抄二则: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你波兰第四信和许多照片,邮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你妈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8
读《傅雷家书》,感悟浓浓亲情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小时候,我很喜欢读书,每晚都捧上一本书看看,否则就有罪恶感,难以入睡。然而现在的我,却因学业沉重而“戒掉”了这一习惯,书离我越来越远了。可是,在孤独寂寞、伤心痛苦的时候,仍会很自然地想起初中时读过的《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写于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集,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家书,因为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更是一部包罗了艺术探讨、温暖亲情和人生态度的启蒙书。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闲言絮语,一字一句都饱含了作者的爱子之情。每当想起这本书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父母。父母亲都是工人,他们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粗糙的手写不出优美的文章,在仅有的记忆中他们从未给我写过信!在学校里,我经常羡慕地看着别人手中的`书信,有时想,就是问一句平安也好啊!电话与书信不能比的,书信是可以时时刻刻拿来温暖自己的,是可以永远珍藏起来的。
虽说骨肉相连,可总觉得相距太远太远。于是总是阅读《傅雷家书》,把其中的教导当成父母的话语。阅读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会了关注生活细节,懂得了如何理解别人和如何帮助别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爱。《傅雷家书》中说“每个父母都是疼爱子女的”,这句话对吗?想到这里,我尝试着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嘀嘀了两声后就传来母亲温柔的声音,接下来,仍是老生常谈的话语,千篇一律得让我感觉这种“母爱”是在走方程式。开学十几天了,身在异乡,思乡之情总不经意地被碰触,觉得委屈时晶莹的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父母,我是你们的女儿吗?为什么在我无助的时候都是自己独自舔着受伤的翅膀,独自躲在角落里哭泣?失望之际,猛然看见闹钟已是10点15分了,我惊讶于母亲的执著,因为曾多次让母亲9:30关机睡觉,可是母亲每每都违背这个承诺,这次依旧如此。想象不出母亲看到号码的激动,更想象不出母亲接不到我的电话时的失落。而我知道,她此时肯定激动不已,因为时隔十几日耳边又响起了女儿的声音。10点多钟,属于早出晚归的父母休息的时间,此时母亲仅为等一通可能等不到的电话。刹那间,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欢喜的泪水,因为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我的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打下四个字——我爱你们!
《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爱,理解了父母。我想,在此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会像傅聪那样主动把自己的成功、失败、快乐、悲伤倾诉给父母亲,让他们不会觉得与女儿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感谢《傅雷家书》!今后,我会与父母一起,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傅雷家书》有感9
《傅雷家书》是本值得当下父母细看和咀嚼的好书。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要以中华文明为准,报效祖国。整本家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也融入在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
小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于自己看过《傅雷家书》之后,小作者一方面为我们呈现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让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本书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小作者主要是从文章的主人公出发,为我们呈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小作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候也是十分用心的,值得肯定!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和孩子们之间浓浓的亲情,读了这本家书明白了作为当下无忧孩子的.我们,不能对父母有过多的依赖性,父母过分的溺爱往往变成了孩子们任性的理由。要像傅雷那样和孩子积极沟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父母应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我们要做父母的骄傲航帆。通过父母的引导,我们立志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我也要向傅雷的孩子们学习,不要做温室弱不经风的花朵,坚强成为大自然中狂风暴雨后仍然屹立的树木。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是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时,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父爱是温柔的印刻在血脉中的守护——题记
两地之间,一封封真情的家书,一张张泛黄纸页,一画画用心的笔墨勾勒出了无穷无尽的父爱。
在1954年的家书中,他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现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父亲对于孩子总是深沉的`,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父亲往往在童年中是那个严厉而让人望而生畏的角色,显得不易近人,他们的爱不常表现,但却异常申请,傅雷为自己从小对儿子的过分严苛道歉,三声真挚的呼唤是一个父亲在跨越父子之间的鸿沟。
“你现在的琴是租的还是买的?多少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要多少钱……?”父亲如山这个比喻似乎再恰当不过,父亲宽阔的背,厚实的肩,让我们肆无忌惮的靠着,他们总是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状况,尽管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自己,但是在父亲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让人担心的长不大的小孩,尽管嘴上说着不耐烦,还是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
父亲的爱,往往会带给儿子傲骨与气概。“身在国外,靠艺术谋生,而不能奔走于权贵之门……”傅雷告诉傅聪做人不骄傲,但面对权贵,却得有傲骨,傅聪“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做法,秉持了艺术家的尊严,傅雷看到了儿子的傲骨,满是欣慰与赞赏。
父爱如山的含义,也许是这样,若山上没有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也没有垂流千尺的瀑布和温和宁静的小溪,但就是那春似裸露的山峦,却也依然不动的可以为孩子遮风挡雨。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
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古至今书信成了游子与亲人的联系方式,一封出自父亲笔下的书信不知蕴含了多少思念和担心。甚至一封封书信比万两黄金更重要。
读了傅雷给儿子傅聪明书信我感慨万千,在《傅雷家书》中记录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期间的数百封书信。它不仅刻画了温馨和谐的家庭也描写了傅雷以严父的口吻教导儿子的画面,傅雷告诉儿子首先要做人,其次是艺术家钢琴家。
在书中傅雷对儿子的关心无微不至,吃喝住行、言谈举止都细细打点。傅雷在与儿子交谈的`过程中不仅善于倾听傅聪的想法也给傅聪充分的选择的权利,教导傅聪时并没有替他选择,而是尊重他的选择。这样不仅有益于傅聪更好的走自己选择的路也有益于给傅聪自由的空间。
《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充满了深沉的爱,但是他不想全部表现出来只能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爱意。几乎没一封书信傅雷都在为傅聪的行程、身体、艺术、未来而操心,其中蕴含了一个伟大父爱。
在生活中也许会以为自己的父亲并不在乎自己,其实不是,他们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另一种方式体现出来,每一位父亲都是伟大的他们的爱如同傅雷一样,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担负了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谈起父爱,我们总是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于父亲几乎没有用言语对我们表达过爱,熟悉于父亲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在背后默默支持、呵护。《傅雷家书》中,“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孩子,
孩子,孩子,我要怎么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会悔恨于热爱呢!”这样的话体现了父爱无言,但隐书信。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书中这一句话使我感受颇多。这句话充满哲理,是傅雷教育儿子如何读书求学,体现了傅雷学识渊博,人生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不仅为学如此,为人也是如此。
傅雷对儿子的感情处理也很是注重。“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傅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对待恋爱的原则告诫儿子,恋爱要有分寸,不要过度沉迷于恋爱。
“你将来不时有人请吃饭,请吃饭也得送点小礼,便是半打花也行。”“行前必须把带去的衣服什物记在‘小手册’上,把留京及寄沪的东西写一清账。”傅雷对儿子的爱还流露在许多生活小细节中。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手机微信聊天已经代替了传统书信。父亲不会用言语表达过多,但每到自己工作之余闲时,总会发几句微信。“吃饭了吗?”“零花钱够花吗?”“要不要给你转点?”平时父亲的严父形象瞬间变得温柔可爱,虽然是在手机微信里。
父爱无言,但隐书信。《傅雷家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父亲、通往父爱深处的大门。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家书,是亲人间倾诉的媒介。以情为笔,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浓浓亲情。翻过一页页篇篇,薄薄信纸中传递的是赤诚话语。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温暖的情谊,皆流淌在这质朴的家书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聪动身前去波兰。傅雷一家“一夜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母亲哭成了泪人,眼睛肿得不成样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着傅聪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满了他的心:“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尽管傅雷一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着傅聪、一直树立着一名严父的形象,但他对孩子的关切、心疼永远是同他人一样的。只不过父亲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才得以窥见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爱。但是,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挥傅聪“应该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议和引导傅聪寻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聪对于杰老师的看法,给予了他建议和帮助,教导傅聪处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气和、冷静理性。在那封长度可观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聪的想法,让他自己仔细考虑、作出选择。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种“放手”的教育。他主张“做人第一,其次是艺术家,然后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音乐家。”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强调他时刻心系祖国。“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住狂风暴雨。”他为了傅聪的成长呕心沥血,让傅聪长成不惧风雨的大树。
这些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在生活中,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比起同龄人是严格的、独立的。在我小时候就要求我帮助家里做家务,也常常就一些含义深刻的问题,和我辩论、探究。在我记忆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们不必但我必须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学会独立,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更为从容,让我的思维更深刻,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现在,我已经知道父亲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爱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赞叹伟大的亲情!亦赞叹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心得04-22
2022读傅雷家书心得02-12
《傅雷家书》教案03-02
傅雷家书教案03-18
《傅雷家书》心得05-10
傅雷家书的心得12-12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0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6
《傅雷家书两则》02-12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