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合集7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在没有读这本身心灵小说之前,我满身疲惫、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痛苦不堪;我认真工作着我并不想做的事情、接受一些我本想拒绝的任务、思考着为什么总是我?我感受不到另一半的关心、体会不到什么是开心、考验着自己的耐心,结果却是工作不顺心、生活无重心,连死的心都有了,千万别笑哦,这是真的,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我试图找解决的方法,可是别人说的`我都明白,听多了反而更烦,干脆闷在心里,任凭大脑不停的运转,整夜的做梦,设想事情的N种结果,担心、害怕、恐惧充斥着整个人,我快崩溃了,却无能为力……
看过这本书后,对我产生震撼效果的是这样一句话: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从未得出爱、喜悦和和平这个答案。第二句话是: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追求那些不代表自己的东西,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却不断的喂养自己的“小我”。第三句话是人的身心灵好比是一座房子,身是外部框架,心是软装潢而灵则是内在空间。我的担心、害怕和恐惧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力量不够强大,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上。自己以前遇到事情一触即发,特别容易动怒,事后又会觉得自己很没素质、很自责,看过书后我才知道这是自己胜肽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对事情的臣服,接纳当下,而不是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
其实最重要的是把书中所说的运用到实际,我举两个例子:昨天中午一学生家长打我电话说小孩中午到我们办公室热饭,可是老师不允许,问我是什么原因?挂断电话后,我又怪罪自己这个班主任没当好,担心家长认为我不够关心学生,可是也就一个念头而已,我想到书中说的我不是我的思想,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内心立刻平静下来。下午我了解了具体情况并不像家长说的那样,同时告诉那位学生原因并安排了另一个地方,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例子是放学后开会临时通知我搞辅导而且是利用周六周日,我很不乐意,本来身体就不好,正想利用周末补个觉呢,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在会场上我就拒绝了,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闷在心里就接受了,可是后来领导说了就两次而已,我想想也能安排过来,主要是我内心能接受,最终接了,不过我没有抗拒和不安。遇到事情先问问自己愿意接受否,不愿意就拒绝,拒绝不了就欣然接受,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做事情,这样很不爽的……
当然,除了以上一些收获之外,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理解并运用,比如,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与身体联结?很多负面情绪都有它的源头,如何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源头呢?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如何臣服于它?像这些深层次的操练我还很欠缺,因此向内探索的路很长,不过我已经体会到它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最后感谢学校组织的这场活动,也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讨都市人应该怎样更好生活的书,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而又贴近生活的道理,读完后感觉经历了一场不错的心灵之旅。
当我翻看这篇小说时,我被一个又一个问题所迷惑,我是谁?我要什么?我快乐吗?我应该怎样调试自己的心情?
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说实在我也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每当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像书中说的,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真正认识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所以导致我们的不快乐,就像小说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给出一个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那么内在的自我,不管它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大多是因为你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发生,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他们这样或那样的发生,就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总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头丧气,自暴自弃,那是为什么呢?由于没能看清自己,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就如我们为了喂养自己身体所需的“胜肽”,而制造一些事端产生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但是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去直面它,而是顺从满足它,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它,就像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打开的话,我们就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要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所有的外力都会随之改变。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惑,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人生在世,难免都要经历这些,虽然有很多自己无法改变,但是最终决定人生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我们更应该学会勇于面对,不放弃。
心境决定人生,就像书中那位老者临别时所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无论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态,用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对生命中经历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悦就会由心而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
“我们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我也曾思考过这样类似的问题。追求权利?财富?健康?正如书中老人所说: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东西,也不过是——爱、喜悦、和平。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从书中我懂得快乐与喜悦是多么的不同。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则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时常检视自己的思想,挑战自己的信念。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好的事情时,产生的所有负面思想都只能让我们自己更狼狈而已。我们得想想,当我们将手指着别人批评的时候,又有几根手指对着我们自己呢?老人教导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学会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而臣服往往会给你带来不可预见的好处,当你接纳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所以,破译情绪障碍最重要的是臣服”。
“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我们应该学会把那些已经或即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各种好的或不好的事件都当成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用心去体会、享受并臣服。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我们现在就像一群穴居人,在洞穴之中,为了抢夺火把而拼得你死我活,却不知道,只要走出洞外,我们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我们都未学会放下,做不到老人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我们可以试着看淡一切、学会臣服、活在当下!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__以一位都市白领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每个人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回首过去,大学毕业时的意气风发,找工作时的屡屡碰壁,初入职场时的战战兢兢,仿佛就在眼前。从事社区工作也有4个年头了,从刚开始的满心欢喜到后来的厌倦疲乏,被各种工作压迫的'感觉望不到头。常常有居民到社区里来投诉隔壁邻居如何如何,楼上邻居如何如何,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而我们要做的还是要把他们的负面情绪给消除掉。老年人的倚老卖老,中年人的无理取闹,年轻人的我行我素,以及大波熊孩子组团逛社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
突然间发现,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成那个原来的我所不喜欢的人了;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那么消极;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有了那么多埋怨;什么时候开始我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我曾经想过放弃,复杂的人际关系,沟通方面的复杂性,各种条线的压力,这一系列的东西让我想放弃过。然而,通过实际工作为老年人搭建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让他们发挥了余热,不仅有了朋友,还有了个健康的体魄,让子女不再担心;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他们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的肯定使我的想法渐渐发生了改变,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互助友爱的大家庭感到自豪,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幸福,更为自己拥有一颗能懂得理解和帮助别人的真心而感到快乐。
在工作中寻找真我,在工作中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所有消极的东西,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
一直说想要找本书看看的,因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大多都浪费再手机上了,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个毕业后就认识的好友,因为看到她这些年的变化和朋友圈经常发表的一些学习感悟,给朋友们推荐的很多自己已经看过不错的书籍,所以找她借来一两本我自己适合学习的书,她直接推荐了这本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己对于身心灵修行课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她推荐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先看了作者寄语: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自己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习惯开始,身体层面,比如饮食或运动;心理层面,每天检视今天是谁或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现在自己也是给自己每月每天定一个小目标,今天必须完成什么,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每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自动化)。四月份开始坚持每周跑步,每天抽空把书读几章节,要求自己就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本书是以主人公若菱与老者每次的见面谈话及寻找问题答案追溯来展开。从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认同结果,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书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会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书中有讲到能量作用及影响,比如坏脾气的坏心情的传播,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小实验测试,引用书中的日本小学生的米饭实验,教室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没有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黑色发臭,还长了霉菌,这就是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变黑发臭,稍好一点,因为至少有人理睬。这跟平常我们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样的,比如每天有人夸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今天的妆容很漂亮,你会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么也都感觉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说丑,笨,心情是沮丧的,看到什么也都是灰暗的阴天一样,长此以后,自然整个人都会被情绪影响,工作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式你自己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镜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观念,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平、喜悦的唯一障碍。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6
这是一本修身心灵的书,看到一半,就会觉得有些枯燥,难以消化的,但坚持读下去,就会有所感悟。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人才竞争强,婚姻的强迫性和随属性多,方方面面的不如意给人的心灵带来很多困扰。有的人心灵敞亮,不钻牛角尖,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多了很多机会和快乐。有的人心地狭窄,就会困在自己的栅栏里,再也突破不了自己的心门,看不到广阔的天空,半生都让自己活在炼狱里,不得安宁。
其实要说舒心,谁能说自己是绝对的快乐?人要顾忌很多,想要的很多,付出了很多,收获的'却不一定如期望的结果那样丰厚。这是人生经历的必然,不能总是耿耿于怀,要勇于放开那份沉重,积极地向前看,才能看到希望和未来。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有一点很深刻:人要学着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很多受到烦恼困扰的人肯定没有好好地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把自己困在烦恼里不能逃脱出来,而是一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实就是缺乏自问,自审的勇气。
对于感情伤害,很多人都只看到自己遭受的委屈,不肯直面自己的错误,一再地把责任规划给对方,好让自己有理由去指责去恨,或者获取旁观者的同情,殊不知,越是这样,越是把自己逼向了死角,把自己逼上了不想回头的路。
我们去爱自己亲爱的人,总是以各种借口去强加给对方,让对方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好像这样才是爱。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爱,其实更应该懂得放手,不要事事干预,事事操办,这样既疲累了自己,也伤害了对方,让对方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甚至颓废的人。
为人处世时,我们的心态决定着周围人的人际圈儿,跟你走得近的,说的来的,都和你在同一个磁场里共振,引起了正能量的共鸣,这就是同味相投。相反,有些人总是让人难以接近,人们都会敬而远之,那说明你的能量磁场在排斥,那是你自己本身无法发觉的对人的一种潜在拒绝。如果你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自己,看看自己的心,到底想要做什么,而不是委屈和抱怨,靠虚华的语言获取同情和驻足。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智能过滤器,在众多的信息中,多数是按照自己的潜意识状态去留存自己想要的,失去了很多公平分析的机会,只要我们能认真地检视自己,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看问题,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平和宽大。
多回头看看,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哪些是应该臣服的,用一颗自然地真正的自我之心去接受和放下。
一个人,要能看透真我,做到真爱,喜悦与和平,才会真得找到幸福的所在。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求索,也许就会在某一天,找到或者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7
正在读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别。就像是有些人一样,第一眼看见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以后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好看。当我细细慢慢体会的时候,忽然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进化着我的心灵,悲观和欲望。
在这一个个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是这样一件事。她说;那一天业绩考核出来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挤了下来,她的内心非常难受。早上她上班,发现同事们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视着她,有同情、鼓励的,有幸灾乐祸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谈话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终于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可,得到了一个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可是,现在的她觉得同事们的眼光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呀。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获得一些与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当自己的想法改变的时候,总觉得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励”,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都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并不是事实。这样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虚构、假想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种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作用下杜撰出来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是在古时候,有个砍柴的人发现自己的斧头不见了。他一直认为是他的'邻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个邻居都觉得他就是那个偷斧头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带着新买的斧头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经砍柴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把已经生了锈的斧头。当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邻居时,他发现他的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相关文章: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02-2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03-2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09-03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11-06
【精】《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06-28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5篇)04-1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20篇)11-23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5篇03-2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28篇)04-13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32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