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8-10 12:19: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热门)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热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心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前我就在书本中读过这句话,从教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层、更具体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叫芳芳的小朋友,聪明伶俐,但由于长辈的溺爱,从小养成了好动、蛮横的坏习惯,有点偏执。在课堂上坐不住,一点不满意就大哭大闹,让老师无法上课,更不会和同学们交往,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刚开学时连笔也不会拿,坐的歪歪扭扭,捏着笔尖,写的就像螃蟹爪,弯弯曲曲,毛毛刺刺的',书包里乱七八糟,连一支能用的铅笔都没有,崭新的课本角都蜷了,上面画的满满的,连田格里的生都看不清了。

  后来我和她的家长的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一个办法:在学校,只要能坐好,握笔姿势正确,就画一面小红旗;写好一个笔画,老师就大力表扬;在家里,家长每天拿出20分钟,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如果能一次坚持坐好、写好10分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例如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讲一个故事、做孩子感兴趣的游戏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邋遢、多动、蛮横无理的芳芳了。课堂上的芳芳平心静气地端坐着,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特别是写的时候,只见她头正、肩平,嘴里默念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这一切做好了,再一笔一画地描红、仿影、临贴,起、行、顿、收,写起来抑扬顿挫,好象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她作业本上红圈圈越来越多,书包里整整齐齐,新书上干干净净

  她的爸爸激动地告诉老师,是良好的写习惯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善了孩子的生活。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人生仿佛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假如没有好习惯,你将很难成功。习惯是选择出来的,不是天生养成的,当你改变自己的习惯时,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我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读完《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发现观察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观察幼儿行为时,我们需要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青年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这样一份观察记录:“某某小朋友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玩具,没怎么玩就到别的区域去了。”这句话说明,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孩子的游戏结果,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更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游戏分享环节,老师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问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点、最喜欢的游戏区域和材料等。

  有时我在撰写观察记录时,对如何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等无从入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耐心观察,等等孩子。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记录的重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架,投放更加适宜的游戏材料。

  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亮点,找到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使人受益匪浅。《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在这本书中,,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寒假里拜读、品味《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做卓越的教师”强调:“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能够从学生长远来分析研究,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必须有卓越的'教师!

  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梦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对人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要想走向卓越,必须自觉从六个方面进行修炼:差异有限,潜能无限;不能离开,好好爱她;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没有最好,仅有更好;加强研究,勤于写作。书中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彭教师深入浅出的对这六个方面作出生动详尽的讲解。

  “一个人想要自我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日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职责,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今后,在自我的教学中,我将会按照书中讲的六个方面修炼自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走向卓越。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最近读了关于“动态生成”的两篇文章,《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和《构建生成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问中促进“动态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给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动态生成”

  对小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要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剪拼出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究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态生成”。

  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马上在教室里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四、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动态生成”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注意综合把握各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即时做出判断、归纳、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随机动态生成。如对学生知道的角,引导归纳为图形的角、物体的角、动物的角等;学生第一次画角后,引导他们发现角的一些特点;学生第二次画角后,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既有共同的看法:两条线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争议:两条线是否要一样长?张口处要不要再画一条线?这时投影书本上规范的角,请学生谈新的认识,学生不仅对争议问题有了清楚统一的认识,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观点:角的边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矛盾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建构角的概念。这时,学生对数学角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练习强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动建构完成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心得体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一、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三、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欢迎您访问,欢迎您访问,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1、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3、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4、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5、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6、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只是浅浅的了解了一下,可是,到第二边读的时候,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也深刻的影响了我的内心思想。

  读《完整的成长》,“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在书的背面,对“完整”做了件的解释。何为“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人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成长却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一、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有精神升华。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儿童总是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这是儿童成长的开始,也贯穿幼儿发展的始终。因此,在幼儿自己创造自己的同时,我们成人要给于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自己找到创造自己的方法。

  二、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之前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而唤醒自己身体的前提便是对儿童的“爱和自由”。

  爱可以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在儿童自己家中,大多数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依靠身体来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发展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因此,身体的自由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三、隐藏在儿童身体内的生命力

  儿童体内天生就隐藏着生命力,我们不被儿童发现,是因为我们缺少生命力。然而,我们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让儿童发现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挥我们体内的生命力”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幼儿天生对“生命力”有着敏感的嗅觉。孩子的生命力指引着孩子身体的自由,如果身体被他人支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体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续下去。

  四、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难免会有害怕的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哭,孩子为什么哭呢?是因为这时的她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是他感到很难过,这时候老师应该了解幼儿心理的情绪,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作为教师,要想永远胜任,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今年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的书。看了目录,感觉颇具诱惑力:A.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师(成功的教师必须了解和实践高效能教师的三大特质);B.第一特质:积极期望(高效能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C.第二特质:课堂管理(高效能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D.第三特质:掌握课堂(高效能教师知道如何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E.全新的理解:从高效能教师成长为教师领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长的教师最终会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我虽不是什么成功教师,但是我也想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因为我也想具备高效能教师的特质: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做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

  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我更明确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课堂上,要的是老师的尽心尽智而不是大声叫嚷、发号施令,更不要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开学第一天,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们希望明确自己现在学的是什么,将要学什么。在这点上,他们不希望有任何的惊喜混乱。所以开学第一课我们不必忙着讲新课,而是应该细细地与学生们熟悉本学期的教材,让学生们都知道,这一学期,我们要学些什么。接下来的一到两周里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比我们教师更向往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对于我们教师,营造高效能的课堂首先要认真备课,尤其是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大打折扣,高效课堂无从谈起,教师备好课就传递给期待学生成功的信息,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必备信念。其次,要认真设计好课堂教学,诸如讲解、阐发、提问、演练之类的教学活动等,都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到难易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美国情有别,教学有异,但教育的基本原则不变教书育人。因此,我们从书中借鉴精华,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实现高校课堂,则是益生益师之事,何乐而不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的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所有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孩子的父母亲和老师,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学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编排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使抽象的数学密切联系实际,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我对教学整体编排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编者对例题的编排意图,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仔细观察,由同一副情景去寻求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现独特的见解。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

  教学要倡导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其次对教师的作用我有了新的定位: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如何去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灌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总之,通过本次读书,让我受益匪浅,许多疑惑迎刃而解。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假期中,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和《幼儿教育》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这一章节中,包括了使幼儿成为一个很好的听众,让幼儿爱说会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幼儿做好书写准备等相关内容。以及《幼儿教育》上关于幼儿阅读活动的案例和指导策略。其中指出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观察的有序性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特别是与故事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因而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

  第二,思维形象具体,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慨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

  第三,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需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

  第四,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书中也指出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精选教材根据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须重视阅读教材的合理选择,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萌发幼儿独立阅读的愿望。

  众所周知,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过难或过于简单的内容都无法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虽然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对成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巧设提问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与现状,更无法推动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因此,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即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书中还指出,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应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在中班年龄阶段,如果能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善用媒体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相对于现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境况,孩子的学习依托教材,靠教师灌输获得知识,孩子缺乏积极主动的状态,师生关系也无法达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教学技术媒体的使用,则能帮助教师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并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拓展教学的领域。

  拓宽渠道阅读活动绝不仅仅单指图画书的阅读,其实在日常活动中,处处可见值得提供给幼儿阅读的材料。

  1、生活中阅读如果说小班阶段,我们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会更多的选用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那么到了中班时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阅读的不同材料,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从而帮助孩子积累更多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我们为帮助中班孩子积累符号转译的经验,不妨鼓励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符号,制作成图书,提供孩子阅读并共同破译符号意义;再如,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有序阅读,并将书面知识转换为实践方法,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简单的折纸图书阅读,或是自制一些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小制作步骤图,使孩子能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积累图画书中所没有的有效经验;另外,一些熟悉的广告画、公益宣传画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制,提供给中班孩子进行阅读,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阅读的渠道。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类阅读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以幼儿的当前需要为条件,以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基础,进行有的放矢的选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2、家园合作阅读家园合作拓宽渠道阅读即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阅读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萌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对幼儿而言,家长参与阅读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兴趣、方式和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情况,并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

  亲子阅读指导,让家长学会了真正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尊重幼儿的阅读能力,倾听幼儿的阅读心声,欣赏幼儿的阅读表现,成为了孩子贴心的阅读伙伴,家园合作促进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中班幼儿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说起读书,一直都觉得不用太刻意,也不要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任务,因为“读书乃随心之事”。随心读书,才会读得轻松,读得快乐。

  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每年村子里有庙会时,会用妈妈给的5分钱去买一本连环画,然后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到现在我都记得那本叫《姊妹易嫁》的连环画的内容。如此单调的阅读却是那时最大的快乐。

  真正有条件大量的开始读书要到了上大学以后。因为忽然多出的空闲时间和学校那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不期而遇,看到那一排排的.琳琅满目,我瞬间被惊呆。也许是为了补偿以前因为条件所限而失去的读书时间,我开始了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阅读。首先从自己认为最有档次的外国名著开始,比如《简爱》,《飘》,《蝴蝶梦》等迷迷糊糊读了个遍,罗切斯特,白瑞德,麦克西姆到现在仍然是我心目中完美男人的代表。可是那时毕竟是青春年少,很正常的开始迷上了言情小说,琼瑶的,席绢的,一天能看两本。再后来,感觉自己有点跑偏了,又猛读了一段老舍,巴金的书,也就是这时知道了林语堂戴望舒徐志摩。后来骨子里的那种豪放让我彻底迷上了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读得天旋地转,硬是冒着眼睛累瞎的危险把金庸所有的书都读了一遍。感谢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这样随心所欲的完成了我最初的阅读积累。

  参加工作后,有了自己买书的条件,第一个月的工资首先买齐了三毛的所有作品,那是我一直都梦想拥有的。不时的读一读三毛是我到现在还在坚持的一个习惯,不同的人生时期去读三毛,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感动。最欣赏《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真性情的三毛。慢慢的又读了张爱玲,余秋雨,刘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还有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像《穆斯林的葬礼》《少年天子》《平凡的世界》等,总之是不分门派,喜欢就读。所以读得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最近这段时间可能受各种致青春的影响,竟然也津津有味的读了饶雪漫的《校服的裙摆》,桐华的《那片星空那片海》等这种流行在年轻人当中的网络小说。可能我的心依然年轻,那就随心的去读吧。

  如今,书柜里那一本本缀满了我回忆的书,是我快乐的源泉。每逢有空时,打开书柜,随心的拿一本读一读是我最自在的事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进步,读人明理,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甚至使我们终身受益。"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头脑。因此,"读书"--既是响应学校的号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

  我读了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

  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需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昌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读书不仅是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也能通过这样的途径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让自己能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xx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xx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其中罗列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模仿。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xx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xx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xx、xx、xx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xx与昨天的xx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就是这本书首页序言里非常朴实的语言,却让人会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xx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xx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x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x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x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x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xx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x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x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x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x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周志鹏、高立尚、王磊、张磊等孩子时,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x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05-26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1-06

关于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2-07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02-13

教师读书交流及心得体会02-17

精品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读书心得03-28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04-01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06-05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0-20

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1-09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热门)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热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心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前我就在书本中读过这句话,从教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层、更具体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叫芳芳的小朋友,聪明伶俐,但由于长辈的溺爱,从小养成了好动、蛮横的坏习惯,有点偏执。在课堂上坐不住,一点不满意就大哭大闹,让老师无法上课,更不会和同学们交往,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刚开学时连笔也不会拿,坐的歪歪扭扭,捏着笔尖,写的就像螃蟹爪,弯弯曲曲,毛毛刺刺的',书包里乱七八糟,连一支能用的铅笔都没有,崭新的课本角都蜷了,上面画的满满的,连田格里的生都看不清了。

  后来我和她的家长的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一个办法:在学校,只要能坐好,握笔姿势正确,就画一面小红旗;写好一个笔画,老师就大力表扬;在家里,家长每天拿出20分钟,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如果能一次坚持坐好、写好10分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例如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讲一个故事、做孩子感兴趣的游戏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邋遢、多动、蛮横无理的芳芳了。课堂上的芳芳平心静气地端坐着,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特别是写的时候,只见她头正、肩平,嘴里默念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这一切做好了,再一笔一画地描红、仿影、临贴,起、行、顿、收,写起来抑扬顿挫,好象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她作业本上红圈圈越来越多,书包里整整齐齐,新书上干干净净

  她的爸爸激动地告诉老师,是良好的写习惯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善了孩子的生活。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人生仿佛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假如没有好习惯,你将很难成功。习惯是选择出来的,不是天生养成的,当你改变自己的习惯时,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我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读完《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发现观察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观察幼儿行为时,我们需要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青年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这样一份观察记录:“某某小朋友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玩具,没怎么玩就到别的区域去了。”这句话说明,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孩子的游戏结果,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更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游戏分享环节,老师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问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点、最喜欢的游戏区域和材料等。

  有时我在撰写观察记录时,对如何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等无从入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耐心观察,等等孩子。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记录的重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架,投放更加适宜的游戏材料。

  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亮点,找到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使人受益匪浅。《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在这本书中,,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寒假里拜读、品味《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做卓越的教师”强调:“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能够从学生长远来分析研究,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必须有卓越的'教师!

  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梦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对人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要想走向卓越,必须自觉从六个方面进行修炼:差异有限,潜能无限;不能离开,好好爱她;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没有最好,仅有更好;加强研究,勤于写作。书中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彭教师深入浅出的对这六个方面作出生动详尽的讲解。

  “一个人想要自我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日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职责,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今后,在自我的教学中,我将会按照书中讲的六个方面修炼自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走向卓越。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最近读了关于“动态生成”的两篇文章,《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和《构建生成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问中促进“动态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给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动态生成”

  对小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要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剪拼出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究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态生成”。

  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马上在教室里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四、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动态生成”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注意综合把握各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即时做出判断、归纳、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随机动态生成。如对学生知道的角,引导归纳为图形的角、物体的角、动物的角等;学生第一次画角后,引导他们发现角的一些特点;学生第二次画角后,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既有共同的看法:两条线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争议:两条线是否要一样长?张口处要不要再画一条线?这时投影书本上规范的角,请学生谈新的认识,学生不仅对争议问题有了清楚统一的认识,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观点:角的边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矛盾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建构角的概念。这时,学生对数学角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练习强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动建构完成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心得体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一、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三、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欢迎您访问,欢迎您访问,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1、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3、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4、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5、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6、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只是浅浅的了解了一下,可是,到第二边读的时候,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也深刻的影响了我的内心思想。

  读《完整的成长》,“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在书的背面,对“完整”做了件的解释。何为“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人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成长却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一、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有精神升华。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儿童总是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这是儿童成长的开始,也贯穿幼儿发展的始终。因此,在幼儿自己创造自己的同时,我们成人要给于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自己找到创造自己的方法。

  二、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之前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而唤醒自己身体的前提便是对儿童的“爱和自由”。

  爱可以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在儿童自己家中,大多数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依靠身体来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发展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因此,身体的自由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三、隐藏在儿童身体内的生命力

  儿童体内天生就隐藏着生命力,我们不被儿童发现,是因为我们缺少生命力。然而,我们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让儿童发现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挥我们体内的生命力”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幼儿天生对“生命力”有着敏感的嗅觉。孩子的生命力指引着孩子身体的自由,如果身体被他人支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体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续下去。

  四、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难免会有害怕的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哭,孩子为什么哭呢?是因为这时的她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是他感到很难过,这时候老师应该了解幼儿心理的情绪,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作为教师,要想永远胜任,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今年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的书。看了目录,感觉颇具诱惑力:A.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师(成功的教师必须了解和实践高效能教师的三大特质);B.第一特质:积极期望(高效能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C.第二特质:课堂管理(高效能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D.第三特质:掌握课堂(高效能教师知道如何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E.全新的理解:从高效能教师成长为教师领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长的教师最终会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我虽不是什么成功教师,但是我也想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因为我也想具备高效能教师的特质: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做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

  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我更明确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课堂上,要的是老师的尽心尽智而不是大声叫嚷、发号施令,更不要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开学第一天,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们希望明确自己现在学的是什么,将要学什么。在这点上,他们不希望有任何的惊喜混乱。所以开学第一课我们不必忙着讲新课,而是应该细细地与学生们熟悉本学期的教材,让学生们都知道,这一学期,我们要学些什么。接下来的一到两周里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比我们教师更向往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对于我们教师,营造高效能的课堂首先要认真备课,尤其是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大打折扣,高效课堂无从谈起,教师备好课就传递给期待学生成功的信息,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必备信念。其次,要认真设计好课堂教学,诸如讲解、阐发、提问、演练之类的教学活动等,都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到难易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美国情有别,教学有异,但教育的基本原则不变教书育人。因此,我们从书中借鉴精华,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实现高校课堂,则是益生益师之事,何乐而不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的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所有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孩子的父母亲和老师,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学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编排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使抽象的数学密切联系实际,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我对教学整体编排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编者对例题的编排意图,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仔细观察,由同一副情景去寻求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现独特的见解。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

  教学要倡导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其次对教师的作用我有了新的定位: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如何去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灌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总之,通过本次读书,让我受益匪浅,许多疑惑迎刃而解。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假期中,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和《幼儿教育》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这一章节中,包括了使幼儿成为一个很好的听众,让幼儿爱说会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幼儿做好书写准备等相关内容。以及《幼儿教育》上关于幼儿阅读活动的案例和指导策略。其中指出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观察的有序性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特别是与故事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因而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

  第二,思维形象具体,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慨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

  第三,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需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

  第四,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书中也指出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精选教材根据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须重视阅读教材的合理选择,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萌发幼儿独立阅读的愿望。

  众所周知,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过难或过于简单的内容都无法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虽然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对成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巧设提问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与现状,更无法推动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因此,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即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书中还指出,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应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在中班年龄阶段,如果能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善用媒体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相对于现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境况,孩子的学习依托教材,靠教师灌输获得知识,孩子缺乏积极主动的状态,师生关系也无法达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教学技术媒体的使用,则能帮助教师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并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拓展教学的领域。

  拓宽渠道阅读活动绝不仅仅单指图画书的阅读,其实在日常活动中,处处可见值得提供给幼儿阅读的材料。

  1、生活中阅读如果说小班阶段,我们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会更多的选用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那么到了中班时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阅读的不同材料,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从而帮助孩子积累更多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我们为帮助中班孩子积累符号转译的经验,不妨鼓励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符号,制作成图书,提供孩子阅读并共同破译符号意义;再如,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有序阅读,并将书面知识转换为实践方法,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简单的折纸图书阅读,或是自制一些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小制作步骤图,使孩子能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积累图画书中所没有的有效经验;另外,一些熟悉的广告画、公益宣传画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制,提供给中班孩子进行阅读,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阅读的渠道。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类阅读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以幼儿的当前需要为条件,以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基础,进行有的放矢的选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2、家园合作阅读家园合作拓宽渠道阅读即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阅读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萌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对幼儿而言,家长参与阅读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兴趣、方式和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情况,并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

  亲子阅读指导,让家长学会了真正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尊重幼儿的阅读能力,倾听幼儿的阅读心声,欣赏幼儿的阅读表现,成为了孩子贴心的阅读伙伴,家园合作促进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中班幼儿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说起读书,一直都觉得不用太刻意,也不要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任务,因为“读书乃随心之事”。随心读书,才会读得轻松,读得快乐。

  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每年村子里有庙会时,会用妈妈给的5分钱去买一本连环画,然后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到现在我都记得那本叫《姊妹易嫁》的连环画的内容。如此单调的阅读却是那时最大的快乐。

  真正有条件大量的开始读书要到了上大学以后。因为忽然多出的空闲时间和学校那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不期而遇,看到那一排排的.琳琅满目,我瞬间被惊呆。也许是为了补偿以前因为条件所限而失去的读书时间,我开始了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阅读。首先从自己认为最有档次的外国名著开始,比如《简爱》,《飘》,《蝴蝶梦》等迷迷糊糊读了个遍,罗切斯特,白瑞德,麦克西姆到现在仍然是我心目中完美男人的代表。可是那时毕竟是青春年少,很正常的开始迷上了言情小说,琼瑶的,席绢的,一天能看两本。再后来,感觉自己有点跑偏了,又猛读了一段老舍,巴金的书,也就是这时知道了林语堂戴望舒徐志摩。后来骨子里的那种豪放让我彻底迷上了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读得天旋地转,硬是冒着眼睛累瞎的危险把金庸所有的书都读了一遍。感谢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这样随心所欲的完成了我最初的阅读积累。

  参加工作后,有了自己买书的条件,第一个月的工资首先买齐了三毛的所有作品,那是我一直都梦想拥有的。不时的读一读三毛是我到现在还在坚持的一个习惯,不同的人生时期去读三毛,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感动。最欣赏《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真性情的三毛。慢慢的又读了张爱玲,余秋雨,刘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还有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像《穆斯林的葬礼》《少年天子》《平凡的世界》等,总之是不分门派,喜欢就读。所以读得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最近这段时间可能受各种致青春的影响,竟然也津津有味的读了饶雪漫的《校服的裙摆》,桐华的《那片星空那片海》等这种流行在年轻人当中的网络小说。可能我的心依然年轻,那就随心的去读吧。

  如今,书柜里那一本本缀满了我回忆的书,是我快乐的源泉。每逢有空时,打开书柜,随心的拿一本读一读是我最自在的事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进步,读人明理,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甚至使我们终身受益。"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头脑。因此,"读书"--既是响应学校的号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

  我读了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

  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需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昌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读书不仅是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也能通过这样的途径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让自己能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xx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xx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其中罗列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模仿。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xx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xx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xx、xx、xx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xx与昨天的xx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就是这本书首页序言里非常朴实的语言,却让人会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xx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xx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x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x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x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x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xx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x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x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x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x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周志鹏、高立尚、王磊、张磊等孩子时,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x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