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天》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七天》读后感 1
最近,我看了《第七天》这本书,非常的让我有省思。
《第七天》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第七天》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
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殡仪馆里,沙发坐的贵宾区穿的都是工艺极致的蚕丝寿衣,每个都在两万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叶紫檀,每个都在六万元以上,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区,却会有人因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寿衣比别人贵了50块而唉声叹气。
当然,还有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净身没有化妆的人……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第七天》不长,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没有想象的精彩,但故事结构很通达。一个比较大的不足,就是情感力度有点欠缺,实际上书中也写出了雨雪交加的浓雾及各个人物看似平淡实则悲惨的人生,但是总感觉这种“悲剧感”“无力感”应该更深入才是。不然就有些平淡。
《第七天》读后感 2
《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后最新长篇小说。青年作家贾飞认为《第七天》将视觉延伸到了整个社会,里面反映了一群人物的悲惨命运,在小说中读者能够真实地看到渺小而平凡的自己。余华塑造的近景世界是现实世界,远景世界是死者世界,其现实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冷酷的世界;死者世界是一个至善的、温暖的世界。
人们称人死后的七天叫头七,这七天里死去的人的灵魂会随处飘荡。这个人没有墓地,无法安息,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游荡,然后来到一个名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很多没有墓地的死者……那里人人死而平等。那边的世界其实分为三种,有钱的,没钱的,死无葬生之地的。这就是现实。
主人公叫杨飞,由他开启主线情节。以刚刚去世的杨飞的角度讲述死后七天里所发生的故事。杨飞出生在火车站的厕所,他的.生母早产,他从厕所被丢在铁路上,后来被杨金彪捡到,父子两感人令人窒息的故事便开始了,后来因为带着孩子,在个人的婚嫁方面有难处,他就把杨飞送去幼儿园,但是他于心不忍,第二天就接回来了,放弃了他心仪的姑娘,因着这件事,他埋怨了自己很多年,到至死前都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曾经想过放弃自己的孩子。他用命去疼杨飞,赚钱给他买他所需要的,支持他的工作,在杨飞生母寻来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杨飞置办行头。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又怕拖累杨飞离家出走,后来死了也去了殡仪馆工作,只是为了见杨飞一面。所幸杨飞知恩图报,也很感恩他,在知道他重病后辞职卖房救父。
杨金彪,他明明不是杨飞的生父,但他的善良促使他收养杨飞,时间的积累,他对杨飞的爱越加深沉,可能这就是父亲吧,默默的,默默地就做了许多事,突然地就老了。
余华的笔下,现实世界令人绝望之后,他写下了一个美好的死者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天堂,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这本书涉及的方面太广泛了,官僚腐败,道德沦丧,贫富分化,余华微妙的运用社会新闻改写,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其实我看这本书,心情也是跌跌撞撞的,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挺悲催的,因为他把苦难人民的伤疤揭卡给别人看,但其实一些细碎的事情还是能够体现人间的温暖的。如果说人的灵魂有颜色,那杨飞的一定是蓝色,他坚韧,懂得感恩;杨金彪的一定是黄色,他温和,勤恳,善良;李月珍的一定是白色,她纯净,圣洁……
故事的最后杨飞和杨金彪重聚了,杨金彪即欣喜又悲痛儿子的早逝,原文里说“虽然他早我来到这里,仍然留下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眼泪。”
父母总是孩子的靠山,都说父爱如山,父爱是真的如山一样巍峨。世界有很多不好,但还是有许多善意不断靠近你,即使不够温暖,你也要坚强,千万不要放弃。因为总会有人真的爱你。
《第七天》读后感 3
下午在书店看了余华老师写的《第七天》,这是我第二次看了,第一次在电子书看的,第二次看的跟第一次看感受完全不一样,好像更能读懂那种身为底层普通人在这个世界的真实,残酷,以及无奈,也有我们普通人的快乐。
读完过了两个多小时我还是没忘记书里的情节,就像看了一部电影一样。
我是第一次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墓地”原来不是永久的,然后查了下,最多50—70年产权,但是要每20年续费一次。突然明白这完全和充会员差不多,不充了你就不是会员,你就不能拥有权益,墓地也一样,你不续费那就不能再放那里了。突然又觉得,我们拥有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房子车子墓地金钱生命所有的都是暂时借用的。到死了就要还回去了,人好像就是借着一副肉身好让自己的灵魂躲进去,不怕太阳,不怕雨,肉体凡胎在森林很脆弱但是也很强大,躯体好像就是装着我们灵魂的容器,死了灵魂就随风飘去,人死了肉体烧了变成一股烟了,从烟囱随风飘走了,再也不是人,活着的人也看不到,也不知道死去的人去了哪。
《第七天》这本书,每个人都有故事,也反应一些社会现象,强拆,人活着为了房愁,死了也要为了墓地愁,太卷了。其实我作为人,我忘记我是个动物了,就像吃猪肉鸡肉一样,死了跟它们没什么两样。所以我以后还是火葬,现在想想,我好像还不能接受自己死后的样子。
我这个人很奇怪,看励志的书反而醒不来,看悲惨的书以及电影我就会反省,并且会好好活着,还会想开很多,这大概就是比惨吧,突然一对比,我很幸福了,那我为什么不好好活着,正是我好好活着,今天才看到了好的书,话说余华老师那么有趣幽默的人怎么写的'书都那么惨?我想那也是现实的一角,而不是虚拟的。通过写书让更多像我一样生活的幸福的人看到这个世界不幸的阴影,我相信阳光一定能晒到这世界所有看不到的角落的。
《第七天》读后感 4
昨晚我读《第七天》的时候,长期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让我几度无法适应读它。期间我甚至想放下书,等自己静下来再拿起它,可是我害怕这又变成漫漫无期的浮躁和等待,并且现在的我在这山上,天时地利人和都告诉我我该去履行心中的想法了。于是,我逆风一样读完了它,《第七天》。
我深知自己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没有说去解析或者剖析它的资格,所以我只是表达一下我读过它以后拙劣以致肤浅的感受和看法。
《第七天》以另一种角度来把书中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即便他们都是不幸死去和非正常死亡,但这种方式却让原本悲哀悲伤的故事似乎不知不觉中变得平淡,最后竟给我温暖美好的感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是那样的鲜活饱满,却又让我觉得他们独立起来,因为他们是那样的温柔善良!如同脑海中的海市蜃楼一般,真实美好却只能远远看着不能触摸,他们影响着你却不会决定你。一个又个故事,一个又一个人,在同一条路上,慢慢遇见甚至拥抱,他们孤独的来,来了之后却不再孤独。后世对前人的误解或者美化,在这条路上被平淡的讲述,却不再让他们产生波动。对现实的黑暗,冷漠,残酷,以及艰难也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深究。如同蜻蜓点水一样,轻盈浅淡却不失深刻的给我希望。
他们所有人,好像都失败在了现实里,但在这条路上那都不重要,我只要找到他,等到他,遇见她美好就会盛开。现实让我们孤独,我们依旧有对抗孤独的方式,是把你放在心上,这也是我们打败现实的唯一方式和最强力量。其实和《活着》一样,福贵的故事是那样让人绝望可是读完过后,我的心里除了沉重以外还有一种力量,不畏现实的力量,勇往直前直面困难的力量。至于《第七天》,它对现实依然有暗喻和讽刺,甚至每一个人都好像被现实残忍的碾压,政局,社会,人生百态,我们往往看不到真相,甚至不敢看也不敢说出真相。他们蒙上我们的眼睛,然后把刀架在我们的脖子前,往前一步靠近真相也接近死亡,往后一步从众如流麻木异常。然而读完以后留在我心里的,不是那些早已有准备的黑暗或者更黑暗现实现象的认识。而是不期而遇木椅青石的倚靠,是千山万水的艰难等待和寻找,是毫不犹豫的在怀里无微不至的哺乳,是27个婴儿夜莺一样的歌声,是无数空荡骨架用树叶为她净身的点滴河水,是无休止的悔棋的争吵和陪伴,是自奠的黑色袖带,是死无葬身之地……
“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我们也许不是无处可去,是忘了要去何处。
《第七天》读后感 5
《第七天》里面的故事取自于一些当今荒诞的社会新闻,很多人在各种悲剧中受伤或死亡。作者余华将强拆民楼,城市鼠族,袭警等事件串联起来成为一篇小说。
文章开篇直接进入主题,主人公杨飞的灵魂去到了死后的世界。作者以一个死后之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同杨飞一样是这个名利社会中微小的一份子,如一粒尘埃。整本书的行文十分流畅,条理清晰且伏笔不断,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虽说故事内容荒诞不已但又都似曾相识。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字替社会的底层人民发声,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他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心。
前两天作者交代了杨飞的死因,已经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者运用大量文字去刻画杨飞死后的相貌以及死后世界的样子,让我不由得以主人公的视角被带入了故事情节之中。
作者一开始描写的殡仪馆秩序员其实是杨飞的养父杨金彪。在第三天里,杨飞回忆起了自己生前和养父在一起的日子。他的养父杨金彪是一位铁路工人。他在铁轨上捡到了刚出生的杨飞,此处开始了他们之间父子情深的故事。他对杨飞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甚至为了他终身未娶。他因将小杨飞丢弃在幼儿园门口一整夜而忏悔了一辈子。后来当杨飞要与生母见面时,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为杨飞置办了行李。在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时,怕连累杨飞独自离开,最后客死他乡。杨金彪其实就是现实社会中典型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一生勤劳善良,憨厚老实。
在《第七天》作者刻画了一对普通情侣——刘梅与伍超,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最阴暗处,三餐不续,生活在防空洞中,又被人称为“鼠族”。伍超异常聪明,他为人活络,又有新奇点子。本来有着很多次咸鱼翻身的机会,但每至关键时候,都被刘梅硬生生拉了下来。刘梅人长得很美,就像他们遇到的那位富豪说过的那样,美貌是隐形财富,这笔财富是否能够抓住,则取决于个人。刘梅也有很多次过上富裕生活的机会,甚至能够依靠美貌挣来不菲的财富,但她只是想想,却没有那样做,每次与伍超谈起这件事,他们都会吵起来,述说各自离开对方的生活该有多么充实和富裕。但到第二天,他们又会像没事人一样,牵着手外出工作。刘梅和伍超这对挣扎在底层的情侣,为了不分离,为了心中的爱,纷纷放弃彼此展翅高飞的机会。对他们来说,物质是一种只要活着,就能拥有的事物,而爱情不同,他们不容许爱情在物质面前有任何一次低头。但空有精神上的满足是不行的,最终这对苦命鸳鸯因食不果腹走向生命的尽头。文中所写让我明白物质虽是爱情的基础,但并不代表爱情。物质脱离爱情只会成为一滩死物,而爱情脱离物质也会是镜花水月。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分开便无法长久。
在最后,文章中刻画了一个地方:那里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他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这里人人生而平等。
《第七天》读后感 6
《第七天》是知名作家余华所著,它在豆瓣的评分小于7,在余华的作品中显得微小。它的封面是一个人,没有鼻子眼睛,一身晶莹剔透,他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在他的身后是模糊的人影,人影周围泛起点点星光。我被这样的封面吸引,初见时只觉得好看,当我读完全书,再看封面,只剩满腔的心酸。
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而不是“政府的人民”,是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而不是时时刻刻为表面的光鲜亮丽着想!是扶危济困,是尽职尽责,但书中的人民政府,因为市长去世而封街,导致在浓雾中车流量过大而连环车祸;因为是政府官员而吃着霸王餐;因为是政府,所以可以暴力地拆了别人的家,让一个只有10岁的小女孩乖乖地坐在废墟上等着她永远也回不来的爸妈!因为是政府,所以可以胡乱地拿别人的骨灰充当李月珍的骨灰,好让她只能身处死无葬身之地,永世不得安息!书中的政府令我悲愤,令我心寒,但这诸多的情绪只能淹没在饭店老板的叹息中,女孩的垂眸里,李月珍的哭泣中。
一件事,一个人做就好了,一群人做就不重要了,一句话,讲一遍就够了,讲多了就没人在乎了。就像民国时的中国,一个人被砍头了,众人会害怕,会伤心,但很多人都被砍头了,也就麻木了;就像《祝福》中阿毛的死,讲一遍,众人会同情,会怜悯,但讲多了,也就这么一回事了;就像《第七天》里鼠妹的死,世界上多的是不想活的人,所以网友们在鼠妹要自杀的QQ空间里给她出谋划策,给她选自杀地址,选自杀方式。
世间怎会如此冷漠,那些给她出谋划策的网友们难道没有心吗?我不禁想,世间真的'如此冷漠吗?
书中的主人公杨飞来到了第四天,他回忆起了他的父亲,叫杨金彪。杨金彪是个扳道工,在火车轨道上捡到了杨飞,他此时也就21岁,正值青春之际,怎么看,杨飞在他的人生中都是一个累赘。但他并不这么觉得,他觉得杨飞是他的儿子,是全天下最聪明的孩子。为了儿子,他学会了缝制衣物,学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脏布兜洗了,为了儿子,他此生不娶,他给了儿子人世间最好的摇篮,给了他的一生。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因为一个“善”字让他们产生了瓜葛,产生了情,点亮星光,温暖着人间。
最后的最后,孤独的,悲惨的,不公的,都来到了这里——死无葬身之地。这里有夜莺般的歌声,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流会向你问好,这里有一家团聚,有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有下棋的对手,有人间所有的温暖。
世间并不是冷漠无情,他总是伴着点点星光,就像夜晚总有月亮,能把荒诞的世界照亮,能让无助的人们温暖。
我又看到了封面晶莹剔透的人和迷糊的影子,我知道了,那是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里绝望的逝去,在死无葬身之地中快乐地活着。
他们在黑暗中伴着火光。
他们在死亡后得到永生。
《第七天》读后感 7
《第七天》讲的是一个人死后的事,描述了一个死后世界的世外桃源:死无葬身之地。讽刺的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个现实中用于诅咒人的一个词,在书中变成了一个人死后的庇佑所。这个地方是死后没有墓碑、孤苦无依的人的唯一去处。它芳草鲜美,鲜花盛开,树木茂盛,溪流潺潺,是一块理想之地。这儿的人相亲相爱,不分亲疏,哪怕是生前的死对头,来到这儿也相处地其乐融融。与冷冰冰的现实相比,生前困顿窘迫的人在这儿找到了家人,找到了栖身之所。
虽然书里讲的是死后的事,但实际上还是用浓重的笔墨讲述了主人公杨飞活着时的事,以及对于他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些人。这里面有他的前妻,他的养父,以及他的“妈妈”,还有他死前与他有过交集的人。看的时候我感动于书中出现的各种情感。首先是杨飞与自己前妻李青之间的感情。虽然两个人分开了,却还爱着彼此。因为两个人的追求不同,所以在相处了一段短暂的时间后,两个人还是离婚了。妻子因为遇到了一个有着好的创业想法并很欣赏她的留学归来的博士,离开了自己爱着的另一半。但是他们死后相遇时,她说,我结了两次婚,但是我只有一个丈夫(指杨飞)。其次是杨飞与自己的养父杨金彪之间的深厚感情。二十一岁的杨金彪在铁轨上见到刚出生脐带还没掉的杨飞,从此以后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养,并因此一辈子没有结婚。杨飞的“妈妈”李月珍(杨金彪的邻居)对于杨飞的照顾和关爱,也让人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情感。杨飞生前在出租屋的邻居,鼠妹李梅和她的男朋友伍超之间的爱情,也令人唏嘘不已。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如此真挚的感情却在现实的重压下而以悲剧结尾。书中有两对深深相爱着的情侣:杨飞与李青,鼠妹与伍超。在现实的诱惑下,杨飞与李青的感情走向了终结。而另一对,鼠妹与伍超虽然争吵不断,却并没有分开。然而,无论是选择分开的,还是坚持在一起的,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悲剧的。杨飞踏实真诚,但在现实中却缺乏一点上进的`勇气,李青觉得自己和他在一起只会庸庸碌碌过完一生,所以当一个更闪亮的人出现时,她选择了离开。但是再婚后她发现,那个看起来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并不像她想的那样。她最终沦为一个官员的情人,在这名官员东窗事发后选择了在浴缸自杀。而杨飞为了给养父治病,卖掉了房子,辞掉了工作,最终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因为饭店起火爆炸而身亡。而鼠妹与伍超,更是因为现实的蝇营狗苟争吵不断。在繁华的城市里,他们做着最低贱的工作,虽然想要改变,却总被现实拖住手脚。最终因为一个买来的山寨手机,鼠妹选择了自杀。她在意的不是山寨手机,而是伍超骗了她。而伍超,在得知鼠妹的死讯后,悲痛不已,选择卖掉一个肾来给鼠妹买一块墓地。这也使得鼠妹成了死无葬身之地唯一的一个选择安息的人。而伍超,也因为卖身后的感染身亡。这些悲剧的结尾是对现实的沉默控诉,它把这个世界的遮羞面纱一把扯下,把它的残酷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就像余华说的一样,“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第七天》揭露了赤裸裸的现实:强拆、物欲、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冷漠、官僚主义等等。同时,它也褒扬了一些东西: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人的善良,人的坚守。当然,揭露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希望书中描述的理想之地,有一天不再只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第七天》读后感 8
《第七天》,以一种令人惊叹,难以想象的方式将人物一一展现,不管是荒诞离奇的死亡,还是近于身边的离世,都在故事中不知不觉的变得平淡,以至于结尾竟在我心中印下了美好!
故事一开始就是“我”在整理五官,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又或者带着无数问号——真的不理解。可渐渐的,我发现这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人,在同一条路上慢慢遇见甚至拥抱,后世对前人的误解,在这条路上被平淡的讲述,在现实的残酷,黑暗,无助,都到此为止,总给我埋下希望的种子。他们所有人都败在了现实里,但在这条路上都不重要,似乎只要找到他,等到他,遇到他就会美好。现实中物欲横流,物是人非,我们常常触不到自己,感到无助与孤独,然而在这你会体会温暖,体会美好,体会那个你心中的自己。《第七天》往往反映着,讽刺着黑暗中的高官,残忍的手段使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不会靠近真相,越是靠近真相也就越靠近死亡,人生百态,可麻痹的远不止百人!
然而读完后留在我心里的不是那早有准备的黑暗,或者在黑暗前加“更”字的'现实,而是不期而遇的木椅青石的倚靠,是千山万水艰难的等待与寻找的亲情,是毫不犹豫在怀里无微不至的哺乳的善良,是敢于向死亡发出挑战的诚实与勇敢,是27个婴儿夜莺一样的歌声,是无数空荡骨架用树叶为其净身的点滴河水,是无休止悔棋的争吵与陪伴,是自奠的黑色袖带,是死无葬身之地,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与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那混沌世界里,唯有爱可长存,哪怕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读后感 9
《第七天》这本书论述了一个逝者因缺乏墓地等问题重回故地,回忆起往日诸多。因为见到前妻骤然去世的消息,所以在火灾中无法脱险。在冥想中,他回忆起前妻、爸爸、邻居、生父母等与其息息相关的人事。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感缘分的奇特,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相遇的人,竟能在死后的时光中相逢。显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杨飞临死前无缘见父,死后依靠他人的帮助,最后被引导找到爸爸;杨飞生前与李青没有相遇,但在寻觅回忆的过程中,返回他们共同生活的区域,得到碰面等。有缘分的事,如同命运的安排,随其自然。
这份荒谬也许值得细究,然而这次的荒谬的'确无法激发探究的热情。内容上多数都是社会负面新闻的杂糅,叙述显得平淡无奇,特别是第五天的桥段,让人枯燥,几乎必须逼迫自己继续阅读。然而,余华在多个故事间的联系上安排得颇为巧妙,的确值得称道。
余华自身就是位高手,而这部作品使读者觉得无端的消极。常常有读者不禁感叹,心中充满忧伤。然而,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矫揉造作,强制赋予凄苦。对于很多不幸,文中并未提供合理的应对之法。
先锋文学的特点在于以叙述性语句表述叙述内容,但这篇作品多处反复描述及代表性描写过于冗余,反而显得矫情。
文章的主题围绕对爱的探索与赞扬而展开:杨飞与杨金彪之间的父子情,杨飞与李青的爱情,张李之间常常争执的友情,鼠妹与伍超的感情等。虽然社会阴暗面与不公仍然存在,但我们仍需相信,这些感情、亲情与友情是值得信赖的,值得一生去追寻。
站在逝者的角度去创作,让我们更为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珍视生命里的每一个相逢,认真对待每一个挑选。而愉悦、眼泪、忧伤、无奈、痛苦与后悔,刚好形成了大家鲜活而真实的人生。
《第七天》读后感 10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推出的又一力作。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杨飞死后七天的所见所闻,以荒诞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与人性深处的复杂情感。读完此书,我深感震撼,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余华在《第七天》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叙事框架,以死者的视角来审视生者的世界。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让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荒诞感,更使得读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现实社会。在杨飞的七天见闻中,我们看到了暴力强拆、医院死婴处理不当、商场火灾瞒报等社会阴暗面,这些情节虽荒诞,却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其次,小说中的情感描写细腻而深刻。杨飞与养父杨金彪之间的父子情深,杨飞与李青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爱情,以及鼠妹与伍超之间为爱牺牲的悲壮,都让人动容。这些情感线索的交织,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作品,更是一部探讨人性、爱与死亡的文学佳作。
在《第七天》中,余华还通过“死无葬身之地”这一设定,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死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等级、没有贫富、没有仇恨,只有平等和友爱。这种设定虽然荒诞,却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它让我们看到,即便在现实世界中充满了不公和苦难,但在死者的世界里,人们仍然可以寻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宁静和安详。
然而,读完《第七天》后,我的心情却是沉重的。小说中的现实社会充满了太多的不公和苦难,而人们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命运的安排。余华通过这部小说,不仅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更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深切忧虑。他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里,我们仍然需要坚持信仰、追求真理、关爱他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安宁。
总之,《第七天》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深度的作品。它以荒诞的笔触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以深刻的情感描写探讨了人性、爱与死亡等永恒主题。读完此书后,我深感震撼和启发,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身边的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意义、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第七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七天》读后感01-04
军训第七天心得12-27
第七天读后感02-07
《第七天》读书笔记12-21
大学军训心得第七天11-11
大一第七天军训心得02-04
第七天读书心得11-07
《第七天》读后感(通用17篇)01-13
《第七天》读后感(通用19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