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15篇(精选)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1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这位一代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鲁智深,仿佛从深古向我款款走来,一件僧袍,一把铁禅杖,一口戒刀,带着我见识了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花和尚”。
生性见义不平,拔刀相助的鲁智深,得知孤苦贫困的金家父女遭到镇关西刁难欺侮后,气愤之余不忘慷慨解囊,拿钱资助他们,作为路费逃到其他地方去,以免镇关西加害他们。安顿好这对父女,他二话不说就去找镇关西,虽然已满腔怒火中烧,可是为了拖延时间,更好地保证金家父女的安全,他忍住怒气,不动声色地走倒镇关西的肉店,把他刁难了一番,使他敢怒不敢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然后引镇关西发怒到大街上,当着父老乡亲的面质问他的恶行,让大家知道自己的行为并非无中生有,是侠义的。最后鲁智深在盛怒中将镇关西打死,于是他随机应变,又打了他几拳,还镇定地说:“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踏步走了。
从中足以看到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无论在帮人之事,盛怒之下,还是在打死人之时,他都是镇定自若的,他的的行为在鲁莽中透着睿智,在粗野中露出细心。
自拳打镇关西之后,鲁智深又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身边始终只有一把铁禅杖,一口戒刀,胸膛里跳动的始终是一颗有情有义的忠义之心,落草梁山泊之后英勇善战的他仍不改爱打抱不平的性格。
这位英雄的光辉照亮了我的心,深深地感染着我。做任何事都应该沉着冷静,考虑周全,尽量的去体谅别人的难处,该“粗心”的就马马虎虎地对待,该“细心”的就仔仔细细地处理,不仅要有帮助人的勇气,更要注重方法方式。
在家人相聚时,我们应该有一颗关爱,互相体谅的心。面对年龄的隔阂要理解,面对观点的不同要谅解,面对言语的不满要忍耐。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容抹煞。
在学校学习时,我们应该有一颗谨慎,慷慨助人的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对于同学的过失要宽容,对于朋友的不足要关心,对于考试的成功要忘怀,试着变得“粗心”。然而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细心的去处理:或是一句鼓励的话,或是一个信任的眼神,或是一个友善的动作,尽自己的全力来实现快乐的'学习。
在外出旅行时,我们应该有一颗热情,自尊自爱的心,文明礼貌,遵守礼仪。当地的规则我们要谨遵,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我们应借鉴。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提醒自己要优雅地“放松”。同时也要“不拘小节”,用宽容和包含让眼前的美景变得更加动人,将自己融入其中,让自己的旅行愉悦、充实、有意义,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无论在何时何地,当阳光挥洒下金色的光芒,耳畔便响起了鲁智深的脚步声,他正一步一步地迈向未来的新世纪。
水浒传读后感2
《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编写的。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最后被奸人杀害的故事。文中的情节,很精彩,不说力气勇气莫大无穷的花和尚鲁智深倒拔杨柳,还是忠义不屈于奸人的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还是性格谨慎青面兽杨志霸气卖刀,又有勇有谋的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或武勇非凡的行者武松喝酒的气魄,还是打虎的勇气……让人拍手叫绝。
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所说李逵的性子有些时候急了点,但他做到了忠孝两全。在宋江给他毒酒时,他知道是毒酒,而对于宋江和眼前的死没有一点怨言,昂首咽下。李逵对老母也十分孝顺,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4只老虎,把老母好好安葬。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做过的一件事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在他以为宋江做了坏事之后,要惩罚宋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不管他宋江是不是他的首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逵对“忠义”两字是把“义”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不会因身份或私心儿玷污这两个字。
再说武勇非凡的武松,在过景阳冈前,在一家小店喝了十五大碗的酒,而店前明明打着“三碗不过岗”的招牌,店小二好心劝说让他住一宿再结伴过岗,因为岗上有大虫,被武松误认为店家想骗他的钱,编出来的。不管店家怎样阻拦,昂首继续上路,还信誓旦旦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里可以看出武松的豪迈,勇猛,坦白直爽、争强好胜、不拘一格的个性。在打虎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在他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十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血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当的性格。以及在后来追捕方腊的过程中,也是拼劲,拼命,在和方腊搏斗过程中,方腊把他的手臂钉住了,他却忍痛割下手臂,最后单臂擒方腊。
武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并在现实的斗争中逐渐锻炼出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英雄气概。
再说宋江,作为梁山108的将领,我却不喜欢这个角色,仔细想想,他做过什么?他有军师吴用的智谋么?他有李逵的直率的牛劲么?他有行者武松的勇猛,豪迈么?他只是个站在众人搭起的台子上,指挥指挥,却不真枪
实弹的将领。最后,为什么结局那么悲剧?因为他接受招安,虽说也是大家一起决定的,不再当草寇,给自己个出路而投靠朝廷,最终跟随他的兄弟们被奸人所害,自己也无奈喝下毒酒。
终究,梁山,落草为寇,朝廷,招安,这一切,像一场梦。那108就是这梦中108个亮点。
水浒传读后感3
品读水浒中的往事,犹如观一场电影大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有开端、有高潮、有平静、也有波澜壮阔!——题记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安静地坐下,不惊起一丝灰尘,开始我的电影之旅。电影开始播放,观众却寥寥无几。"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我对水浒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时候电视剧中打打杀杀的场面中!
电影继续播放,渐渐有人到。
林冲被高俅陷害,家破人亡无处可归,只得上落草。而鲁智深因路见不平救了林冲恼了高俅,后也上落草,看似上处于自由快活,也事出无奈。他们坚持正义,公然与奸臣权势做斗争,可无奈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暂时躲离。他们是被"逼"上梁的!
电影开始进入了高潮,座无虚席。
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也有花荣梁射雕;一百单八人,他们都因不满朝廷奸臣当世,也出于志同道合于是结拜聚义。面对高俅上万大军,梁英雄在吴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同仇敌忾、视死如归,以少胜多击退朝廷大军,因上接天数,下顺民心,故屡战屡胜。在场观众无不为之惊叹,咋舌称赞,更有人高声喝彩为之欢呼,我内心也忍不住为之鼓掌!
因几次攻占梁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朝廷只好用"招安"收复梁。三次招安终打动了宋江,认为朝廷有心招收贤能义士,于是欣喜归顺朝廷。
电影似乎有了完美的结局,但人逐渐开始离去
宋江等人归顺朝廷未能在朝封官加爵享受厚禄,而是被朝廷下派讨伐乱贼。李逵因此不满,希望宋江做主反抗朝廷,但宋出于忠顺之心,喝退了李逵,甘愿为朝廷奉献犬马功劳。"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经几番苦战,有报国之心的'宋江先后率军收复了辽和方腊,但曾经的一百单八的兄弟也只剩二十余人,虽宋江几人能衣锦还乡,但与昔日在梁的风光可无法比拟!
人散曲终:高俅等人因怕宋江危险到自己的地位,竟瞒过天子,用毒计鸩死了宋。宋江死前还仍不忘对朝廷的忠心,因看李逵有造反之意,担心损害到梁忠义的信誉,无奈之下用毒酒和李逵相饮而去。
合上书本,水浒里发生的故事仿佛又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一遍一遍的播放。梁好汉个性鲜明"及时雨"宋江仁德忠厚,"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黑旋风"李逵虽粗鲁野蛮却纯朴忠诚!他们出于平凡却创造了非凡,为国付出了汗马功劳,而不求回报。曾经轰轰烈烈,却又消失于滚滚红尘中!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有多少人能穿越古今的阻碍,为后人留下光辉的回忆!
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水浒传读后感4
今日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之后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终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终面见皇上的也仅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奸臣当道,最终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终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俊、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们都欢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当前局势,明白该退时就退,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可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终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我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杯具。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读后感: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我的生活更完美。
水浒传读后感5
中国有四大名著,其中之一便是《水浒传》。虽然有“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的话,但出于对名著的兴趣,好歹也是名著啊这么想,我还是闲暇之时阅读了一下。
《水浒传》之中有许多较为血腥的场面,例如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血溅鸳鸯楼之类的桥段。
而“少不读水浒”恐怕就是为了防止年轻人年少气盛,读了水浒后被其中的血腥场面,书中人物性格所影响,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来吧。
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的一些写作手法确实也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
如书中智取生辰纲一章,便是先写杨志运送生辰纲途中被夺的过程。以杨志的角度描写。最终被夺后,留有悬念,最后再揭示主谋们的智取的计划,这种写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人物的性格也写得相当逼真,让人们觉得很真实。如鲁智深出家后看寺中菜园之初与菜园周围的那些泼皮打斗到后来的倒拔垂杨柳两个片段便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片段就发生在眼前。
虽然《水浒传》中有许多血腥,冲动的'片段,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但是其中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虽然书中打斗的场面会使青少年易于冲动,但年轻人不就是需要有冲劲么。所以“少不读水浒”有点过于偏激了。多读名著是有好处的,而不能把名著分成什么年龄段读。
本回主要讲述的是:杜兴介绍祝、扈、李三庄誓盟共拒梁山以及李家庄庄主李应,李应修书去朱家庄取时迁,被朱氏三杰臭骂一顿,扯了书札。李应与祝彪在独龙冈交锋,被射中臂膀,杨雄、石秀回梁山搬救兵。宋江带两路人马到独龙山安寨,派石秀、杨林探路,石秀在酒店遇到钟离老人,问了盘陀路,方知白杨树便转弯才是活路,否则都是死路。杨林不知盘陀路被捉。宋江不见石秀、杨林,急于救人,杀奔祝家庄中计被围。
虽然石秀绰号“拼命三郎”,可从本回中我们可以看出,石秀并不是一个只会用蛮力的人。他不仅武艺高强,且通晓人情世理,是个头脑灵活,会运用智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他不像杨林一样只知道自己琢磨路径,却因此露出了破绽,被人捉住。他懂得问知情人,问好人,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快得到答案,既不伤害自己,又不破坏大局,这样一个石秀,是不是很聪明很厉害呢?难怪连金圣叹都不禁赞叹道:“石秀,机警之极。”其实,在现实的过程中,当自己苦思冥想一道难题却始终不知方法,不晓答案时,不妨虚心地向身边知情人士请教,再加以理解巩固。这样,不仅避免了错误的发生,还能在得到答案的同时,学会这种类型的题目,保证下一次的,何乐而不为呢?
水浒传读后感6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的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小李广花荣。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射箭准,和李广一样,所以给了他一个小李广的`称号。在书里,他大闹清风寨,黄信把宋江和花荣捆绑走了,后来被燕顺等人打跑了黄信。后来花荣和秦明单挑,分不出胜负,花荣拔马就跑,暗取弓箭在手,回身一射,射到了秦明的红缨上,秦明带领官兵强行攻山,结果中了计,被擒。成功攻占了清风寨。
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小李广这个称号对于花荣的确适合,他没有瞄准,一转身就射,不偏不倚就射到了对方的红缨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很吃惊。
后来,梁山泊上的好汉排座次,分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还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在最后,梁山好汉先后阵亡七十二人,到活捉方腊时,只剩下三十六人。后来,鲁智深圆寂,武松出家为僧。不久,林冲中风瘫倒;杨雄患杯疮医治无效死去;稍后时迁因患搅肠痧无药可治去世。半年后,林冲也死去。到最后只有二十七个被封赏。后来二十七人中年老去世或在人陷害死去。只有宋江和李逵和了被高俅下了毒的酒,而毒发身亡。
当我读完是我很震惊,怎么故事结尾会这样,开始时,我以为故事结尾不是这样的,没想到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不在了。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了不起!
这本书很好看,大家如果想知道其他的故事,就赶紧去看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7
繁星点点,我正在书桌前看《水浒传》,没想到我居然进入了梦乡。
我看到了梁山泊上的风景,上面“忠义乾坤”,下面“替天行道”,一百零八个好汉,各使出十八般武艺,乾坤万物无一不畏。转过头看到了“忠义堂”,想到了祝家庄,连环马,曾头市,智取生辰纲,我看到了仗义疏财,看到了劫富济贫,看到了替天行道,更看到了忠义之魂。
水泊之上,那里聚集了忠义之士。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兄弟,替天行道就是他们的宗旨。历史之中,一场春秋无人能继。
黄尘之中,空荡荡的梁山再也没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四面的酒家,酒旗早就不知去向。留下的是一阵凄凉,水浒英雄走的悲壮。没想到天下这桌波澜的筵席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尾声。
失败是一场教训,从容中走过了历史的深辙。惶恐没有人能做得拯世的英雄。
可是水浒英雄的忠义没有散去,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惟一看不到的是梁山好汉的悲恨与作者的悲痛。
还记得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的性格,他收服霹雳火秦明,带领大家替天行道;还记得黑旋风李逵勇敢的个性,为母报仇杀虎;还记得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的性格,智取了生辰纲;还记得花和尚鲁智深脾气火爆的个性,倒拔垂杨柳;还记得行者武松嫉恶如仇的个性,醉打蒋门神。这一切我们都还记得,我们记得的是他们的忠义,而不是他们最终的失败,的确他们是失败了。可是我们大家谁没有失败?其实更注重的是过程和精神。
现在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现在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现在忠义两字对于我们来说是感慨万分的。
忠义两字的.笔画很少,可是真正做到是很难的,而他们却做到了,是十分令人敬畏的。
我印象深的是黑旋风李逵,虽然他生性鲁莽,性情急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还弄出命案,但是他却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当日本侵华的时候,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打败了外来侵略,赢得了民族的解放。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句话“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司马迁的《史记》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水浒传》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它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全书不仅讲了“忠义”两字,但是在作战中我更看到了“智”,有了智慧,才会做好一件事情。
好书伴我一生,名人伴我成长。
水浒传读后感8
今年暑假,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如鲁莽的黑旋风李逵,朴实、性急的花和尚鲁智深;打虎英雄武松、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官员、教头之类的社会地位高等的人物,他们因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贪官的迫害而不得不起义,其中林冲就是典范。当时起义的人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朝廷腐·败,官员贪得无厌、压迫百姓,将一个个好汉逼上梁山,我自然就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感到反感和愤怒!
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在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一百单八将每个都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贪官,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当读完水浒传,我被他们的勇气所震撼了,我胆小,我一个人不敢走夜路,我自知不如,他们为理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传颂,我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无地自容……
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去拯救国家,去复仇,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歌颂,去传唱。这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在我心中:俺们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济贫的好汉,更是我们历史上的好汉!
水浒传读后感9
那个大汉是刘唐,因富户晁盖说这个是他侄子,雷横便放过了他。
很快,他们打听到梁中书要带十万贯珠宝路过这里,便找了吴用、三阮、公孙胜、白胜来帮忙。
不一会,吴用便想了一条好计策。
梁中书叫杨志、老都管、两个虞侯和禁军前去送礼。
到了黄泥冈,天太热了,于是众军汉在冈上休息起来。
这时,冈上来了七个贩枣的客人,在这里休息。
又有一个汉子挑着两桶酒来了。
众军汉见了想 吃,问价,共5贯钱一桶。
众军汉正在凑钱,杨志不让他们买,因怕里面有蒙-汗-药。
于是贩枣的客人先吃了一桶,付了钱,一个贩枣的偷偷在另一个桶里舀了一瓢,吃了,那汉子立马去夺,另一个又舀了一瓢,还没吃,便被汉子夺去,倒在桶里。
杨志见没事,便买了一桶,15人分吃了。
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中,谨慎小心的杨志步步小心,却不料还是因为一时疏忽而在生辰纲遭劫,这又是为何呢?
通读《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杨志,虽然决定在炎热难耐的中午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但是在押送过程中,他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便是人的问题。
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且不让军健们休息,正因为如此,军健们便不愿听从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这便直接导致杨志在这群人中被孤立了起来,这也是其生辰纲遭劫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之后众人来到了黄泥冈,军健们执意要在此休息,而杨志却依旧要求赶路,这使的军健们更加对杨志不满,这也使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越来越深,致使杨志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时,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出场了,他们利用其内部矛盾,将下手对象定在了那些没有经验的手下人身上。
果然不出所料,众军健顺利上当。
众人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使杨志不得不同意众人买酒。
而炎热的天气和众人的一拥而上,也使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
正是因为这半瓢酒,杨志中计了,倒进了吴用等人早已运筹已久的圈套里,也倒进了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至此,故事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再次回味故事情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杨志这个人虽是精明警惕,谨慎小心,但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善于带兵,不善于处理自己与其他同行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他的“蛮横”,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和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才使得所有人无法齐心起来,也最终导致杨志等人在生辰纲遭劫。
通过这个故事,不难得出,在现在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并且在我们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特别注意方式与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因方式不对而被孤立起来的情况。
水浒传读后感10
初读水浒,我是敬仰崇拜的;再读水浒,我是疑惑不解的。
《水浒传》是中华四大名著之一,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瑰宝。它描绘了宋末农民起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波澜曲折,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但是,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糟粕。
一是过于血腥暴力。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提倡和谐,反对打打杀杀的行为。然而在水浒中,哪个英雄好汉不是靠暴力出来的,动不动就舞刀弄枪的。当然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当时黑暗,奸臣当道,政治腐,人民有苦无处说,有冤无处报,走投无路之下就只好以武力或非法手段来平反自己的冤屈。比如说武松斗杀西门庆那段,武大郎被毒死后,西门庆买通了官府衙门的人,武松证据确凿却无处申冤,无法咽下这口恶气的武松只好自行报仇。他用尖刀往嫂子胸口一剜,取出五脏六腑,并割下她的`头颅,又割下西门庆的头颅,放在武大郎的灵牌前。这一面反映了武松的有仇必报勇猛刚强的性格,另一面也反映出武松的残忍。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武松的这种做法,这是当时黑暗社会的产物,然而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取的。若说武松杀人还有可原谅之处,那张青夫妇卖人肉就真的是无法原谅了。他们所杀之人都是无辜的过路人,可就算这样,张青夫妇在水浒一书中仍然被称之为英雄好汉,这真是令人无法理解。
二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水浒一书可算是将银子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银子能化解各种矛盾,上下打点,拉拢各种关系。及时雨宋江,广施银子,谋得了江湖中极高的威望;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博得了江湖好汉的爱戴。有了银子,牢狱是可以摆平的。只要钱到,礼到,关系到,棍棒是不用挨的,累活是不用干的,甚至可以好酒好菜伺候。林冲入牢,用银子上下打点,再加上柴进的两封书信,免了杀威棒,开了项上枷。武松入牢,更是受到特别对待,因为施恩父子有求于他。银子铸就了强大的关系网,关系网的铺开与壮大形成了梁山水泊之势。这种恶俗的社会风气也延续至今。
然而更令我无法理解的是,《水浒传》一书选入了中学生必读书目。这就需要身为初中生的我们区分水浒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水浒传》的复杂性体现在它许多令人争议的情节上。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是非黑即白非正即邪,更多的都是亦正亦邪亦黑亦白。
其实,从一面倒地认为梁山全是英雄好汉到逐渐发觉梁山人物亦正亦邪的复杂性的过程,不也是一个思想成熟的过程吗?想起某本书说的:“当你不再单纯地以好人和坏人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你就长大了。”
水浒传读后感11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撰写的一部著名白话小说。里面描写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我印象最深刻和最喜欢的故事。
故事里的武松要回家去看望哥哥,当时没有汽车、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武松只能徒步走回去,途中要路过景阳冈。武松到达景阳冈下时已经饥肠辘辘,离家也越来越近了,他想吃饱了一口气翻过景阳冈就可以见到哥哥了。刚巧冈下就有一家酒店,武松进去一连喝了十八碗好酒居然都没有醉,还美美的吃了好几斤牛肉。酒足饭饱的武松不顾酒店老板的劝告,固执的要自己一个人赶路过景阳冈。武松可能太想见哥哥了吧,根本不相信酒店老板说的景阳冈上有吃人的老虎,一心只想快点回家与哥哥见面。
其实景阳冈上真的是有一只很厉害的老虎呢,它已经伤害了二、三十个壮汉的性命了。因此官府还专门组织了猎人们一起来捉拿这只害人的老虎,只是这老虎好像也很厉害一直也没被捉住。为了大家的安全官府还发了官文:只有中午几个小时可以结伴过冈,不能独自过冈,也不能在别的时间过冈。
武松喝完酒,时间也不早了,他提着哨棒就出发了,酒店的老板拦不住他也只好由他去了。武松走到冈下看到了官文,知道山上真的有吃人的大老虎有点害怕,想拐回去又怕酒店老板笑话他不是好汉,借着酒劲壮胆勇敢的上了山。到了山上武松酒劲发作了,正准备在一块大青石上躺下休息,忽然一阵狂风刮过,一只长相凶恶的大老虎向武松扑了过来。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就在这里,我最爱看武松与大老虎的打斗这一段,真是百看不厌。
这只老虎也很不简单,它有几个厉害的招式那就是一扑、一掀、一剪,它就是这样把那些壮汉吃掉的。可是它今天很不走运,碰到了武功高强的武松。武松看到这只大老虎也被吓了一大跳,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武松反应很快,老虎扑过来时他抓起哨棒躲开了老虎;老虎一扑不中,又猛地将身体掀起向武松压了过来,武松又是一闪,躲开了老虎的第二次攻击;老虎又使出第三个绝招,将铁棒一样的尾巴竖起来向武松剪去,武松又闪开了。老虎三次都没得逞自己也有点泄气了,估计它是头一次遇上这么厉害的人。武松乘着老虎松懈的时候,拿起哨棒使劲朝老虎打去,结果却打到了树枝上,哨棒也被打断了。这时老虎向武松扑来,武松干脆把半截棒子扔掉,跟老虎赤手空拳的搏斗起来。也不知道武松哪来的那么大的.力气,把老虎按在身下使出全身的本领拳打脚踢,把老虎打了个半死,动弹不得。
呵呵,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开心极了,真解气啊。这只害人的老虎终于碰到对手了,武松真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大英雄,我太敬佩他了,这么勇敢这么厉害!这只老虎太可恶了,伤害了这么多无辜的人的性命,它真是罪有应得。
本来人与动物应该和平相处,地球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动物不应该伤害人类,人们也不能侵犯动物的家园。如果有一天人与动物能够互相交流,互相了解,那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悲惨的事了!
水浒传读后感12
《水浒传》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属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讲述的是大宋仁宗嘉祐年间,洪太尉闯祸龙虎山,放出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继而展开引出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确是情节跌宕起伏,紧密相连,最终结局却是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的离去,非常凄凉悲惨。
朝廷招安,虽然有了各种封号,却并未重用他们,但最终他们还是只熟悉战场不熟悉官场,斗不过蔡京、高俅等贼臣。而宋江明知贼臣阴谋,却为了忠义,担心李逵再上梁山而说服其亦饮下药酒。不得不说,他如此了解李逵性格,是一个好的领袖,但是他也替李逵做出了选择。所以宋江是强龙之首虽不及,贼臣之术却也略通一二。
皇上虽然决定处置贼臣,但被贼臣婉言掩饰,故不加罪。由此可见,宋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软,虽然明白事理,却太容易改变。宋朝本身就是一个软弱的朝代,英雄造就时势,时势造就英雄,同样的,时代会影响君主,而君主也将带领朝代,所以宋朝会产生靖康的奇耻大辱,终被元朝所灭亡取代。
梁山好汉们虽然轰轰烈烈地过了一辈子,却也可谓“生不逢时,逢时不生”。反观高俅等贼臣,虽为小人却生得很逢时。人的一生要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己。《水浒传》讲的是英雄好汉,自然连接到小人,乱世之中,每个人都要找到一种方法生存,梁山或者朝堂,这是两个对立面。然而,怀着一腔热血想报效国家,却忽略了政坛水深的梁山好汉,可谓是合格的`军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一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一些人为了公平道义。可是没有权利,又如何创造自己的公平与道义呢?
我心中的《水浒传》不是封建王朝的衰败,不是政坛的水深,不是忠义为何,不是天地溯源,而是一百单八将的梁山好汉。他们或许没有衣锦还乡,又遭到奸人的迫害,但是他们传奇的一生抒写着什么叫做侠肝义胆,什么叫做义薄云天,什么叫做英雄豪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有些成功就得用棋子的命来换。当然有时候,一颗棋子,也要自己来扭转乾坤,别人把你当棋,只要你能布超越他的局,那他就不会再把你当局。
水泊梁山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可梁山好汉们为何还要归顺朝廷?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是宋王朝的问题,却单纯的认为只是奸臣的问题。以为只要皇上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就会有用武之地一展拳脚,就会替天行道报效国家。最终却事与愿违,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皇上会听信贼臣谣言杀害他们,死的死伤的伤。
一本书里往往都是作者的构思和布局,可是,当你抱着不同的心情来阅读他们时,就会有不同的感触。期待有一天,我翻开《水浒传》,又有一个新的境界缓缓浮现。
水浒传读后感13
阅读完名著《水浒传》,我不禁为众路好汉的壮烈牺牲感动伤感,同时也为朝廷的险恶感到愤慨,但更为作者生动地描写这一切所费的心思表示惊讶与赞叹。
本文细致地描写出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光辉形象,他们从第一未出现的好汉——林冲,到最后的段景住,无一不正气凛然。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朱仝、雷横:私放晁天王。柴进:门招天下客。宋江:救助他人······在这些人中,有彪形大汉,眼中几万道凶光毕露,有白衣秀才,留一长长胡须,有出家和尚,剃光发须,有江上渔夫,长一身雪白嫩肉,有长一身黑熊似的粗肉,手持两板大斧,又有沉鱼落雁之容······可是不管外表如何,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反映出一个词——大公无私。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品质: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运动员们拼命竞争,一场比赛下来,一个个都累得直喘粗气,口干舌燥。一般来说,他们还需再挺一会儿,走到包前,拿出水杯,才能喝到水,解了渴,可是就在这时,一位胖乎乎的身影闪过,径直奔到与动员们面前,将一杯清凉的水递到他们面前,运动员很快就能喝着水,一抬头,只见那位抱着一瓶瓶水,头上闪着汗珠的同学又“嗖”地一下“飞”到另一边去,过后才知道那位比运动员还辛苦、一直忙活个不停地人是徐展翼。也正因为此事,我们尊称他为——送水哥。
同样是大公无私,虽说送水比不上救人命、除老虎、抢财物,但同样也是帮助,同样也是大公无私,虽说效果大大不同,但道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先不说大公无私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设想一下,假如每人都只为自己好而好,只为自己做事,那么就先拿武松打虎来说,如果武松不打死那只凶猛的老虎,那么,更多的人就会为此而丧失性命,武松也不会得到知县的'赏识,也就不会做官,还不会碰到他哥哥,这么一来,故事就又到了另一个情景、状态,以后的许多英雄就无法引出,情节链也就因此而断掉,故事也就无法进行了。
再来说说运动会,光是参加运动会为班级争光这一点就很不错了,但如果运动员比赛下来十分劳累而没人照顾,那很有可能会因为劳累过度而脚疼、手疼等,都还算是好的了。最后再来说说家里,整理房间、洗碗、扫地、刷马桶、洗衣服虽说不上大公无私,但就如上面所说:“其道理、本质都是一样的。”千万别小看这些小细节,因为如果没有人做这些事,吃饭时就会发现碗没洗过,地上全是灰尘,厕所臭气熏天,衣服上海存留着上周吃过的米饭,作业在洗衣机里、盆子里或是其他更不能容忍的地方。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导致这一切的是什么?是你太懒?或是你记性差?不,是你没有“从集体的利益来想。”如果你想干净,就帮忙整理,这样一来,大公无私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况且,助人为“乐”!这难道不是件愉快的的事吗?所以,请以后记住——多多帮助他人。
水浒传读后感14
也许是时代的局限,为首领的宋江却跳不出忠君孝义的思想吧,正当梁山事业做大做强如日中天之际,连朝廷都不敢小觑,宋江却要把富足的梁山拱手相让朝廷,名义上是为了众兄弟有个好名分走所谓的正道,几次申达朝廷表明忠心愿意归顺招安。没想到日后的南征北战却把弟兄推向了不归路。我有时也在大胆设想,梁山众人招安后回东京不被重用,宋江等人不堪忍受重上梁山,誓与宋朝不往来,辽国亡后,金兵大举南下进逼东京,梁山众人仍然有故国情结,多次出兵英勇阻止金兵,金兵攻陷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宋江等伤心不已,带领众人在梁山设坛祭祀故国,金兵继而回旋兵马包围梁山泊,危在旦夕的.梁山好汉誓死不降金狗,英勇作战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金兵包围,十损九伤的梁山弟兄辗转南下下江南,从此隐姓埋名不问政治,颐养天年。设想不同于原著壮烈,我这样的大胆改写可能有违“忠义水浒传”的精神吧!
果然招安后的梁山众人不被重视,四个奸臣排除异己闭塞言路,宋江等人先后破大辽,擒田虎、王庆,征江南方腊,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前赴后继一门壮烈,英雄壮举感天昭地,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平定方腊班师时宋江就所剩下二十七人了,想当初梁山泊一百零八人义气深重同仇敌忾,如今的宋江功成名那是无数弟兄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怎不让人嗟叹!徽宗皇帝还算不负功臣劳苦之心,连下圣旨加封宋江等二十七人地方官职。读到这里本想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是欣慰之极!没想到高俅、童贯那厮心怀旧日仇恨,先后用计赚卢俊义回京害死,用药酒鸩死宋江,可怜宋江临死还不忘朝廷,生恐身后李逵造反,坏了忠义好名声,特从润州治上换回李逵,偷偷把下过药的御酒把来与李逵喝,宋江垂泪说到:“兄弟,如今朝廷用药酒把我鸩死,何如”?,李逵立即说“哥哥,反了吧”!宋江说“兄弟,人马都没了,如何反得?我是怕兄弟日后造反坏了名声,特与你药酒喝了,回润州必死”!李逵听了泪如雨下“李逵生是哥哥的小卒,死后原做哥哥跟前的小鬼”。
读这些话可谓情深意重!后来吴用和花荣双双来蓼儿洼宋江坟前吊唁,吴用哭拜一番,想起昔日宋江的义气深重,就绝了尘缘和花荣双双自缢在宋江坟前。小说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小说的结局让人心里酸楚不已,那在东京深巷豪宅的高太尉、童贯等贼臣,何曾想到残害忠良是自掘坟墓自毁长城,害人害己,他们在用诡计陷害忠良的时候,是否想到因果报应是非轮回呢?宋江等人没了,拱卫国家的屏障也就没了,金兵南下了,东京成了金人的战利品,徽宗皇帝被俘虏了……
水浒传读后感15
今天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水浒一百零捌个好汉,个个都被赶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h o 、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捌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当臣当道,最后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捌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俊、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佞臣迫害,以致他们都快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当前局势,知道该退时就退,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但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后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读后感: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07-10
水浒传读后感02-09
《 水浒传 》读后感11-05
《水浒传》读后感02-28
水浒传的读后感02-02
《水浒传》的读后感01-30
读后感水浒传06-15
水浒传读后感06-16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7-14
《水浒传》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