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8-20 15:14:38 赛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9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

  最近重新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了教学经验,我对书中的建议有了更加深刻理解,书中的建议就像指路明灯,我每次对教学有疑问时总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本次阅读感受最深的是课外阅读、家庭教育和写教育日记。

  一、课外阅读

  书中讲述了全体教师根据多年的阅读和教学经验编制一个推荐阅读的好书目录,目录中收录了多种学科的书籍,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很多学生都能找到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本或几本书,成为学生成长之路的指引,并通过各种途径奖励或赠送书籍,让学生都有自己的藏书,自由阅读。

  我对阅读的建议是高度认同,课外阅读有很多好处,可以让学生认识汉字、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充实课后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课外阅读虽好,但也要有所选择,好书伴一生。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提高。

  我每个学期都根据教育部编制的小学生推荐读书目录筛选一部分较好的文学著作让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写读后感或者自己所感写日记,语文的学习靠的是积累,阅读恰好是最简单有效的提高方式,也是教学补充,开卷有益。

  二、家庭教育

  书中认为学生的品性很大一部分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有很多习惯都是在家里养成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而学校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再塑造,家长对教育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召开家长会时,我会邀请家长监督学生写作业和阅读,并请家长安排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参加劳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每个人神圣的责任,同时可以增进家人的感情,更加关心体贴父母,一个相处融洽的家庭可以让学生更有安全感。

  书中强调家庭教育也要重视阅读,有很多家长意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们教师要跟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习是广泛的,学生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课外书上的知识,两者要融通,相辅相成,课堂学习是长度方向的、课外阅读是广度方向的,两者只有配合协调才能有更高的成就。要让家长重视阅读,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监督学生阅读并根据需要购买书籍,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

  三、写教育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了写教育日记的重要性,认为写教育日记可以帮助教师成长。

  我认为写教育日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帮助教师积累教学材料,我们的大脑会对记忆不深刻东西选择性遗忘,这就会造成编写教案或者工作总结时无话可写,而教育日记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素材;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教育日记就是自己的随笔,可以写自己的授课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都可以帮助教师成长;帮助教师反思工作得失,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收获,我们可以写到教育日记中,对工作中的失误进行总结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古语言:吾日三省吾身。

  我觉得教育日记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每日的所感所想和反思,工作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某一时刻闪过的一个念头,阅读过程中的读书笔记等等,当然记录的形式也有很多,可以是纸质笔记,可以用手机记录语音,可以记入手机便签,也可以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等记录一段时间之后对信息进行整理总结,我相信坚持写下去都会有很多收获。

  虽然苏霍姆林斯基跟我们处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家,但他书中的建议对我们来说,丝毫不过时,我的感悟只是书中的小部分,这样的宝藏书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

  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后之后,更让我深刻清晰的了解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特别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用宽容仁爱的心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

  这本书分别从“师德”、“教学”、“育人”和“修养”四个方面给出四十三条建议,每一篇章都从不同的发面发人深思,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给予我们启迪。我认为这四个方面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所提到的六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相互之间都有互通之处。

  通读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最受启迪是“教学篇”和“育人篇”,特别是教学篇中的建议之一“好的课堂语言室“炼”出来的”。我就对此谈谈我的想法与启迪。

  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作为教师,锻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将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语言不单单是口头上的说话,更是一种艺术,如何将所教的知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形象性、趣味性等,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他们的思维与具体形象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又生动,形象。教学语言,是增强教师“教学魅力“的关键。

  然而如何才能使我们有这样的语言呢,不言而喻,就需要“炼”,如何来锻炼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呢,这里给了我们几点,对此我深受启发,也是我日后所要一步步攻克的几点。

  一、把话说“通”

  面对一年级学生,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或运用成人化的语言他们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使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把话说“活”

  “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作为教师,要把课讲的生动传奇,吸引人,首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技巧。;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我们都会用“请坐下”“请……”之类的话,一个请字,就包括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拨动学生的情感。再者,就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把话说“准”

  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符合现代化汉语的规范和要求。合乎逻辑,用较流利和纯正的`普通话,因为小学生好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规范,科学,例如,在像小学生解释科学现象时,不能用不切实际的话去打发他们,使他们接受错误的信息,而要科学的回答。

  四、把话说“趣”

  生动有趣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有趣,从而克服紧张的局面,实现对教学的有效控制,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把话说“美”

  美感无处不在,我们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然而语言美更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先对教材有一个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和体验,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再现教材,从而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特有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美感体验,从而感受美。

  这几点对我影响颇深,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能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认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份“精神大餐”。它让我重新理解教师这个职业,让我重新去思考,它将让我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价值,在教育中实践“爱”,把爱进行到底,实现自身的不断成长与历练!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3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通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应该怎样教。

  著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有怎样教育后进生的建议,有给未来教师的建议,有关于智力的开发,有对写教育日记的指导,有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有的谈到作业的检查等,写的相当详细。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很多建议都让我受益颇深。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懂得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经验,需要技巧。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都结合了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的教育事例。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精准,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

  通读全书,感悟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从他的文字中,我们随时感到他的美育和智育非常和谐地统一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德育。他说:“羞耻心是对于卑劣的,丑恶的东西的强有力的抗毒剂;形象地说,它是能浮载荣誉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正是这样,他耐心地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始终坚持把德育居于首位。这种教育理念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可取的。

  在培养智力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他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他建议我们逐步培养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告诫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他在书中写道:“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绝不应当成为用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领域成为主宰者……那么,所谓的人就是不可思议的。” 这段话对素质教育而言,不就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吗?

  “要思考,不要死记!”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忠告。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想到自己学科的教学,更要关注我们的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读书是知识的源泉,它会使你消融困扰,滋养心灵,它会给你力量,给你智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让我们每天不断地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4

  11月份,跟随苏霍姆林斯基的脚步,我品读了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结合读书以及目前教学实际,我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思考,收获良多。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呢?《给教师的建议》中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书中这样阐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一种自豪感。”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生联系,从而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就会集中。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多加关注,一旦发现他们有开小差的.现象,应及时加以提醒。比如让他重复刚才老师讲话的内容,让他回答一些问题等等。我着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带动学习。

  首先,给孩子喜欢的数学。课堂上要针对孩子的特点,设置有趣的活动,比如近期就开展了猜一猜、玩一玩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兴趣高涨,注意力也集中。

  其次,给孩子明确的目标。当孩子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时,及时表扬,并在班级总结中进行全班奖励,从而是孩子明白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另外,开展听算比赛。听算的第一要求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听清题目,并迅速做出计算。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也乐意参加,对注意力的培养也很有效果。

  乐学、善学、会思是数学课堂的追求,后期我将继续跟随智者脚步,不断寻求智慧的教育,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5

  这几天,我又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说到:“在绝大多数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这是多么深刻的表述啊!新课标同样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课前质疑、读中释疑、学后小结,这样全程参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怎能不高呢。我认为,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做为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常说放弃是一种美丽,而教师如果放弃的是一直以来主宰的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美丽。

  那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还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这与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创新、个性发展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我想只要教师主动从“首席指挥”退居到“幕后策划”,把发展的空间全部留给学生,将心比心,以情换情,那我们的课堂内外就将永远如沐春风,充满欢笑了。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7

  这本书第一次让我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很多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其中更有充满了“人”的魅力的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等等。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课题。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8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他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要有个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另外,教师还应兼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用真善美吸引学生,不逃避带有人性的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此外,他还提到了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注重事实。

  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六、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9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0

  这段时间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发现这真是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其中的内容对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对于我们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非常容易借鉴和操作。下面就里面的16—17章节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16章中,提到了积极活动的重要性,任何课堂的组成需要有积极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活动,学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了活动中,才能有所得。苏霍姆林斯基说“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语言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是的,在我的科学课堂上尤其是,学生只有投入到了科学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才能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智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成效。那么怎样的活动才是积极的呢?我认为,首先要是有趣的,这样学生才能被吸引,才能投入;其次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有难度才能吸引人,不然再有趣的简单活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也不大,而且有难度才能引发思考,进而引发讨论,有了思维的碰撞,我们的学生才能有发展;再者,我们的活动应该是适合学生发展的,能被学生研究出一定成果的,只有让学生尝到了胜利果实的甜美才能引发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这就对我们老师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提出了要求,我们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活动。

  在17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给学生观察,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观察,或者说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观察,而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现在我们学生都在用科学记录本,这很好,这种记录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观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也应该多带孩子走出课堂,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记录,我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观察习惯将有助于学生的一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1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山东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孩子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他做游戏,看他画画,欣赏他唱歌跳舞,引导他读书明理,带着他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他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2

  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篇文章中我感触最深的几句话是“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几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心中原有的如何提高备课的速度,如何才能备出一堂堂内容精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等等疑惑有了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备课时,每一堂课都要认真的去对待,不是为上课而备课,同样的一课内容,要不停的琢磨,上过课之后,还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如此这般,才能提高自己的备课速度与备课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光掌握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知识,而想在短时间内备出精彩的课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一个优秀教师应该使自己具备的知识与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样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3

  最近我一直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做个让后进生充分体验学习快乐的教师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后进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对于班上那几个成绩总是不理想又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我也很头疼。曾经使用各种办法仿佛也无济于事,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后进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赏识教育的理念”。教师应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而有时,我们教师又常常因为其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引起的怒火而忽略了后进生那仅有的、微不足道的优点。其实,我们应记住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二、做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教师

  我感觉自己还算是个爱思考的教师,但仍觉得很惭愧,反思近两年来读的书籍少之又少,总是以时间不够用给自己找借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象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所以,教师要把课上好,就必须读书增进知识深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就必须读书;教师要研究学生问题,处理学生问题,就必须读书增加心理学知识;教师还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起来。

  所以,今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4

  人常说:有三样东西别人夺不走,吃进胃里的东西,藏在心里的梦想,读进脑子里的书。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书,是一定要读的。不读书,又如何影响学生醉心阅读?所以,哪怕再忙,我也尽量抽出时间读读教育专著。

  这不,这段时间我正在阅读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其中一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读来颇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所以,要拉他们一把,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确,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世界太贫乏、太枯燥无味了。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信心,找不到乐趣,他们迷茫、他们困惑、他们沮丧。如何启迪他们的`智慧,调动他们的兴趣,阅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于是,我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推荐的书目除了根据学生的实际,还结合教材以及语文主题丛书,每三个星期读一本,在读的过程,不定时地抽出时间进行分享交流,当读完,还会上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看到其他同学就书中的内容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读后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无疑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阅读的队伍。

  除了以身作则和利用班级的良好氛围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阅读,我还另外推荐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他们,对于从不阅读的他们,如果一下子让他们读一些名著,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所以,要由易而难地引导。《窗边的小豆豆》《狼王梦》一段段、一节节、一篇篇、一本本,循序渐进,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从你我开始。让为师的我们和学生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5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感觉到他不愧是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提出的值得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每个班级里有些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及格?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

  这是每个教师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样的,我也不由得深思起来,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一个师者应做到的'工作了,反省自身,我们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是不是真正尽到师者的职责,我们会不会歧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是不是除了成绩就看不到学生的一丝闪光点,作为学生——一个个幼稚的面孔,那种求知若渴的表情,那种希望得到肯定的神情,我们会不会板着面孔、那副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样子,你知道给学生的心理有多大的伤害吗?在他那幼稚的思维和心灵里,作为老师,我们不是恩赐给他们什么,而是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点鼓励,多从他们的思想和情操上去引导他们,他们需要老师去塑造的那苍白魂灵。

  我更能明白一个教师,不光从学生的成绩上去看待他们,更重要的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上去陶冶他们,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学生的全部,同样的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还需要我们一个很长的过程。那么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教师,我们的教师能转变过来,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会再是为了“分”而得不到公平的对待。那将是我们为师的过错。

  教师,同样面对学习,再学习,我们也不一定是学得都好,我们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但我们同样也承认自己的不足,至少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到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我们也从自身的素质中提高自己的内涵,更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6

  假期里再次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仍然令我如痴如醉,而后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燃烧的更旺。尽管当前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先,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7

  暑假里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觉得本书对我们幼儿教师非常适宜,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在书中第三章中讲到教师要听孩子的话,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下面的一个例子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

  我们的午睡室边上有几棵含笑树,午睡起床后总有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看看玩玩,在每次午睡起床后总有两三个、三四个一堆围着在那里,当我走过去一看,他们手上都沾满了泥,本来想大声批评他们,但是我压住了火气想看看它们到底在观察和什么,于是我问:“你们在干什么”?这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看泥土里有什么”?接着我继续问他们:“那你们看见泥土里有什么?”“有小蚂蚁”,“还有小螺丝”,“还有蚯蚓”,“还有西瓜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说:“小朋友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再观察一下,等一会记得要把小手洗干净呀!”在吃完午点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说说土壤有什么作用,土壤里还有些什么?小朋友兴趣非常浓,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得很积极。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到处都有教育的机会。有时我们之所以会错过日常活动中这些大好的教育时机,是因为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而忽视偶然事件中的随机教育。如果我们教师的头脑里树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随机教育的机会,善于利用,那么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它们转化为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活教材,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使幼儿在顺其自然中掌握新知识,真正做到“有效有学”。如上面看似一个小小的观察,却满足了孩子的部分好奇心,在孩子自己感兴趣,想探究问题时,作为老师,随时解答孩子们碰到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没有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乐于提问,敢于提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8

  寒假到了,可爱的孩子们走了,午后小女正熟睡,闲来无事,就从书橱里,随手翻开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共100条。他是当代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著名教育。当我读至“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时,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这位教育家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所提到的.问题,犹如我平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领会后,让我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正如“要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对孩子如何来发挥其求智的欲望。对孩子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孩子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孩子,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孩子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感知和思维。

  请记住,在每一步路上,孩子的面前都可能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就这样,孩子沉浸在童年的这种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老师要求或父母要求做的事,但这一点又是毫不足奇的事。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不要违背孩子的天性,教给孩子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孩子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孩子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9

  作为“不抱怨的教师丛书”的一部分,《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以深入的论述让读者身临其境,以新颖的切入点让读者思考,思考教师应该过怎样的职业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告诉读者换一种方式看教育。

  本书从前言部分开始,就向读者灌输要立志做一名快乐的教师的思想,“快乐是一种美德”。教师只有保持快乐,才会豁达不失节制,恬淡而不失执着;才会积极主动、从容淡定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会带给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蓬勃力量和满腔热情;才会教给学生睿智明哲、宁静超然的人生智慧。课堂上要快乐,课余时间更要快乐,生活中也要快乐。快乐是师生关系最好的催化剂。只有真正快乐的教师,才会带给学生真正的快乐。

  如何做到不抱怨,本书分五个专题来阐述,分别是“态度决定高度”、“将工作做到极致”、“不要抱怨生活”、“在学习中成长”和“做一个大写的‘人’”。从这五个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建议: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不仅仅是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素养,也是教育最需要的力量。

  通过各个专题的学习,我懂得了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不放大他们的缺点,换一种视角看待他们的不足,尽量发掘他们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脚踏实地办实事;教育他们不为困难找借口,也要抛弃不必要的抱怨,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学会欣赏身边同学的良好品德。而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才是立足于社会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在学校中,要懂得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善于与他人分享教学的快乐;碰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向资深教师请教,更要在反思中成长。将耐心加长,善待学生;给信心加量,充实自己。

  本书读完,我备受启发。在以后,坚决不做生活中的懒人,工作中的闲人。努力规划好教师职业生涯,做一名有思想,有态度,有抱负的人民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他说:教师应该相信纯洁无瑕的学生,这种信念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最充分发挥出来。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下面针对其中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善意待人:

  教师的善意待人,首先表现在善于不让该学生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像父母一样愿学生好,就要阻止邪恶进入他们的心灵,把邪恶关在他们的心灵外。反思自己平常在工作中,有时候脾气有点大,容易把情绪带到课堂上,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应该带着一颗纯净的心灵去看待他们,善意对待,这一点我自身做得不好,应该反思。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

  对于所教的'物理和生物两门学科,物理识记的内容要比生物少一点。生物这门学科需要大量识记,其实在课堂上面我有意识的去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忆前面的知识,提取记忆库里面的信息。一些最简单基础的知识,却是需要进行反复强调,记忆。学生往往在最简单的地方上出错,作为老师,需要强化基础知识,让学生识记。

  三、教材的首次学习:

  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混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落后的压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对首次学习新材料就越有准备,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越有成效。不可让学生在首次学习定律时,不正确地做习题,不正确地解习题。习题一定是提前设置好,并且有助于理解定律和概念,巩固深化定律。理科尤其注重做题,作为青年教师,在备课上也是需做大量习题,强化所学知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作为教师,确是需要秉持着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修炼自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1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充斥在耳边的恐怕是孩子的各类“告状”了。其实,告状再多,内容也不外乎是小朋友之间的摩擦、纠纷。面对如此多的小报告,如果老师事事都亲自处理,估计别的事就没空做了;但是如果不去处理又好像也不妥。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例如:放晚学了,大家都在整理自己要带回去的玩具、衣物,忽然,伟伟跑来告诉老师:发现自然角里有片植物的叶子好像是被摘掉了!我把目光转向其他孩子,“我没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大家都这么说。为正视听,老师理所当然地要“立案侦查”。于是,我对全班小朋友说:“到底是谁摘的?”没一个人承认。我追加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很喜欢这片叶子才去采下来的?只要你说出来,我会原谅你的。”可是,还是没人站出来承认。

  情况变得有点尴尬,“真凶”没找出来,大家又都不承认是自己摘的,真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楠楠忽然大叫:“我知道啦,是它自己掉下来的'。”好家伙,原来刚才有阵风吹过,原本就比较脆弱的叶子就又掉了一片下来。这下,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松了一口气。

  记得前苏联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谁打碎的花瓶?》,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直至今天,老师们也是常常本着这个目的在教育孩子。可是,当全体孩子都矢口否认,当他们都用无辜的目光看着你时,老师是否还需要去揪出“肇事者”呢?

  我想,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老师们都要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是让孩子通过这件事受到教育来得重要,还是揪出真凶重要?”其实,就算成功查出是人为的“破坏”,也不能改变植物的现状。可能是孩子们整理玩具衣物时不小心碰落的,也可能被风一吹自然掉落的,就算是故意摘掉的,也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许只是因为好奇罢了。我想,在有的时候,老师也应该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台阶下,千万不要因为急躁而乱了分寸。记住自己是“教育者”而非“执法者”,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避免尴尬才是最关键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2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越读越对他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3

  1、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大家都知道,也都会。但是长久地爱每一位学生,爱好学生,更爱“坏学生”,天天如此,恐怕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要理解信任每一个孩子,理解他们的需要、想法,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师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我相信有了这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定爱老师,老师让热爱学生变成事实。

  2、教师要相信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任何事情都会战必胜,攻必克。其次,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个体,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尝试、探索、创造,允许学生出错、失败,在不断的鼓励、引导中过程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论”“一分定差别”已不是新鲜事,受此影响,很多人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学生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学生。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他们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他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术就在于解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现代社会需要多样性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每位老师都能理解的如此通透,我相信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4、关注学生的素养。

  “素养”一词是这几年我们教育中的流行词,学科素养、科学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各种素养中具有统率作用的当属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就是一本行走的生动的道德素养活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将来也能过上幸福文明的生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读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在教师路上行走的日子里,我将用心细细品味,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遇见更美的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4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记得曾有位家长问我,她的孩子每天的作业都写的很慢,她在旁边督促也不行。孩子呢也总觉得学习很累很吃力,这怎么办?当时不太记得我是怎么具体回答的,但心里却觉得当时自己给的回答是那么苍白无力。如果说我是医生的话,那么我并没有给病人最有效的良药。直到读了他的书以后,我才了解到这时的孩子们的全部经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以便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而他们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才行。

  阅读此段,我不禁深受启发,他的这个建议对我们而言何尝不也是深有其效?现在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平时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辅导、写各种各样的`总结、反思,我想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那也是应如他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的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5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从很多方面修炼,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爱心、勤奋、创新。

  做教师要有爱心,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今年带毕业班,毕业班的孩子学习压力大,面对小升初的竞争孩子们在情绪上波动也很大,有时亢奋,有时低落,相对来说也很敏感,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常常与他们谈心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他们帮助,也帮他们宽心。正是这种友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班的孩子能够更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班集体也始终笼罩在和谐的氛围中。

  作为教师,还要讲勤奋,首先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其次,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因为学生、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勤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向上前进的阶梯。

  “创新”——创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标。教师在创造过程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把“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吴正宪老师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体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的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火种”。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们进行尝试和探索。

  这是一本值得教师阅读的好书,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梦想。我将会在教育之路上慢慢地寻找自己教学中的幸福,行动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6

  这学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没有读完整,但感受很多。

  作者的这个观点:“对于学习上的差生,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个人觉得有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中尽可能多产生关于周围世界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问题来问为什么,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对照我的做法。有一点以前绝没有想到和采用过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多阅读。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这种做法和苏霍姆林斯基所建议的方法恰好是背道而驰的!认为他们连课本上的知识都没掌握,更没说是课外阅读了。我永远会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有力的手段。

  这本书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好教材。面对信息社会把传统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找到答案:

  “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在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建议老师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能墨守成规,密切注意“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建构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愿意学习,爱学习,必须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欲望,这样我们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那么如何使每一位孩子爱学习,愿意好好学习呢?

  我想,我觉得首先从教师自己入手,抓住课堂40分钟,教学设计过程应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新颖的情境导入,精彩的教学环节,给学生留一定的悬念和思考空间等等。但有时候对后进生是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第43条建议时,我眼前一亮,心里又萌发出新的“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一旦儿童对世界的乐观主义的感受遭到破坏,那么学校和家庭之间就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是啊,学生是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思维水平也不一样,每个班难免会有后进生,但有时候家长、教师或者周围学生,会因为某个孩子的学业成绩,无形中给他们带来压力。而大多数时候这种压力是对孩子不利的,是会带来消极影响的。所以,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向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使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使后进生因为教师或者家长侧面的表扬给他带来动力。这样在学习上或许他会融入集体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十分不好,不善于去发现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闪光点,那么以后,我要学会走近每一个孩子,更多的走近后进生,与他们真诚做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喜欢他们,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一颗爱去关心、包容、爱他们。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8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从中能学到好多有价值的知识。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教师的时间和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知识的难易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为什么岁数增加了,成绩却不行了?”但为什么他们在低年级时能处于同等地位?这就说明他们的智商应该是相差不大的。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之一就是“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跟上队伍、都能轻松快乐的学习呢?那就是教会孩子学习!常言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会学习,他们就不会落伍、就不会感到困难!可怎样才能教会孩子学习呢?这就需要在孩子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这里可能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在其中起着作用,也或者是我们的教师未能把学生的基础夯实了,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断节。

  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还要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由此我们还是得出那个同样的结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刻求知识的火焰。我们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大纲里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所以在低年级该让学生学会的知识都要掌握、学会、领悟。虽然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尽力而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9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并且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学会教育教学、学会成长的好教材。

  美国作家安奈特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你觉察不出教育专著的干涩和乏味,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这些建议在改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上产生迅速而有效的效果,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此书有七章,第一章关于课堂管理;第二章关于教学规则;第三章关于课堂指导;第四章职业精神;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第五章积极与和谐: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第六章影响力: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细细地品读,感受到本书提供了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很实在,很智慧。

  读着一条条建议,联系到现实的教学实际,只感到作者的建议挺好的,里面提出来的教育理念很新,很具有人文关怀。老师们如果真的按照一条条建议去做了,那么我们的师生关系,课堂纪律,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现实中,有的班级学生纪律不好,只是一味的责怪学生不听话,素质低,藐视后进学生,上海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很少考虑自己工作的方法好不好。

  学习101条建议让我收获很多,他给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阅读这样的好书,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使自己成为能音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4-0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1-2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2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25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30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16

(精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02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