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公司最近发了本书,要每个项目经理看完之后写一篇1500字的读后感。所以有了这篇博文。在此,特别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的被闹钟叫起,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赶拥挤的公交或地铁,当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炎热的夏天和不够给力的空调,或许,我们会听到不计其数的抱怨,有时候,自己有意无意间,也会是参与者,抱怨上几句。
可能你会说,“我发发牢骚抱怨一下难道还不行吗?我连这点言论自由都没有了?”
ok,你当然有权去抱怨,现在的社会,言论还算自由,你当然有权来畅所欲言。
也许在看过《不抱怨的世界》之前,我们都从来不曾去想过,平时发发牢骚,随口抱怨几句,这种行为,也要加以约束。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史子集中,似乎也从来没大书特书要约束抱怨。反而有“万人皆醉我独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既生瑜何生亮”,这些文豪、名将,他们的事迹文章无不传诵千秋,但是我们在他们的言语中,似乎也很容易体会到一丝的抱怨,屈原抱怨社会、李白抱怨朝政、周瑜抱怨老天。
抱怨,是一种态度,一种面对问题面对结果的能动反映。无意的抱怨,说明你已经完完全全习惯于用这种态度去面对这类问题,可能对你来讲,这些事,重复的频率相当的高,你的思维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比如:气温太热,有点吃不消,可能我们会随口说一句:“要死了,这么热”!这句再也平常不过的一句话,其实就是“抱怨”,怨天太热。
而有意的抱怨,则可能是你有意识地为了宣泄心中的不满或不快。比如,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人多到举步维艰。也许此时你又会脱口而出“哦,挤死人了!”。这个就是有意识的发泄心中的不悦。
人,为什么要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给我们分析得非常非常的透彻。
人,只有朝前看,才会有快速的进步,你看得越远,进步的步伐就越快。而抱怨,会使我们有意无意地产生满足现状的错误意识,而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甚至让我们止步不前或倒退!所以我们要排除抱怨。其实,冷静地想一想,生活中,真正值得你去抱怨的事情有多少呢?
为了让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现在对于“抱怨”这个行为处于什么阶段,换言之,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所以《不抱怨》的作者把“到达不抱怨的'世界”的步骤划分为四个阶段:
无意识的无能à有意识的无能à有意识的有能à无意识的有能
我们无意识的抱怨,这是最初的阶段,这个也是大多数人的状态。而如果你能无意识的从来不抱怨任何事情,那你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所以,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总是那么少,因为很少人能做到从来不抱怨。
现代人的生活,很累。特别是生活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每天我们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事情,脑袋要处理多少信息。在这种环境下,有些人会整天愁眉苦脸,而有些人却喜笑颜开的。这就是生活的态度。我经常对别人说这么一句话:过一天,开心地过也是过,不开心地过也是过,都是过这么一天,那何必选择不开心的呢?又何必有这么多的抱怨呢?
同样是工作,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板喜欢看到自己的员工老是抱怨。同样,我也相信,没有一个员工喜欢遇到一个老是抱怨的老板!
人就是这样,大多时候,对一件事情的期望可能会很理想,很完美。而如果换自己去做这件事,可能就会抱怨为什么要求做得这么完美。这是一种无奈的矛盾。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觉得,要达到“无意识的有能”这个阶段,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说过,“抱怨”与否,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中国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改变自己几十年来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改变自己的思维意识,这个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所以,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发明了这个紫手环。带上这个之后,一方面用来时刻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让别人来监督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将来一片光明。我曾经也经历过一段非常曲折的人生,一开始我把很多不顺就归结于父母的干预,但后来想想,抱怨过去真的毫无用处,将来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后来我奋力开始学习软件,才有了今天的小成。
人生中,总是会有一些转折点,我相信,彻底摒弃“抱怨”之后,我的下一个转折点就会来到。
目标,没有抱怨!
一起加油。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2
读书伴我成长、学习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学习方式。大量事实证明,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学习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水平,阅读教育著作已经成为许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
我院召开了全院教师读书动员大会,明确提出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学习型教师,提升教师素质。大会由院长做了动员报告,增加了教师的读书动力和热情。随后,宣传部在全院各系部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在教师阅览室粘贴了“勤乃传道之本,博乃解惑之源”的鼓励标语。为了充实图书馆藏书,学院在书店新购买6000余元教育名家的专著和专业书籍。这些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读书新高潮。随着我院宣传部积极响应学院发起的关于“书香园。读书励志”活动后,我在空闲时间里经常去书店打发时间,无意间看到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随意翻看了几页,觉得还不错就买了下来。
认认真真把这本书看完之后,感触颇多。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个极富创意的“不抱怨”活动,也籍着许多故事与建议、提醒、循序渐进地分析、探索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与渴望。而我也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决定参与到这个影响着全世界的运动。
我们的话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灵魂的统帅,唯一能为你的幸福和人生负责的人,就是自己。
怎么样才能做到不抱怨呢,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呢?书上写了有四个步骤——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简单的理解就是;最初你是一个习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的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都是和你一样的爱抱怨的人(有意识的无能);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你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抱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你的抱怨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了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面反馈,这些鼓励使得你不断强化的选择不抱怨,慢慢的,形成了不抱怨的'习惯,此时不需要意识的控制(无意识的有能)。
威尔·鲍温在书中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我们知道了抱怨的目的,为什么不直接解决存在问题,以致没什么让我们抱怨的,我们该怎么去解决自己的抱怨和面对别人向我们的抱怨呢?怎样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呢?
以前,我总在抱怨,抱怨教师工作的艰辛,抱怨身体不适,抱怨生活的压力等等,一切的不顺心的事都会放在心上,挂在嘴边,为了什么,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过后,发现这些不但不能改变我的处境,而且还传染着周围的人,也影响了别人的情绪。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不应该去抱怨,而是应该去解决问题。当我开始在心里开始关注这件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去注意我的言语,说话前经常会考虑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没有在抱怨,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的接纳自己、确定自我的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渐渐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变我的生活。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又是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打交道,并有不少学生向我抱怨,对待学生的抱怨,我先去理解他,设身处地的考虑他的感受,尽自己努力给学生关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其实抱怨只是情绪的发泄,要重新对自己定位,尽快适应学生的角色,要有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对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并正确的引导他,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我要以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工作,去热爱我的生活和关爱每个学生,因为生活是面镜子,当你投给她灿烂的笑时,她会回你一个更灿烂的笑容。在校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之际,当校园真正成为书香校园的时候,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为新世纪培养读书人”这一教育的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教育面貌就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后,希望大家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过好与书相伴的每一天。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近来,我们单位领导给我们推荐了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读该书后,让我对抱怨有了崭新的认识,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我的工作和人生规划等方面有了极大地指导和帮助意义。下面我就用一直支持着自己走下去的一些话说说吧。
‘认清自己的卑微是你奋进的力量’。不要抱怨别人会在你的背后说闲话。反而要感谢那些说你闲话或绊你脚的人。因为你还不够优秀。感谢她们提前告诉了你让你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加强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这里我也提醒那些老是在别人背后说闲话的人:‘要想绊倒别人,首先你自己得足够优秀,否则他将抓住你的弱点,到最后绊倒的是自己’。还有要认清你们彼此间是否系在同一条绳上,否则你自己受到的伤害会更大,后悔莫及,两败俱伤。
‘有些东西你在别人的心目中一旦定位,那任凭你怎样对待或者为她做多少事,她依然如此’。不要抱怨,因为你还不够优秀。换个角度去看风景,用心去对待、去感受,或许会更加美丽,更值得珍惜。用心去做,你将会无怨无悔。
‘执著你的追求,你将获得成功’。在这点上,我做得还好吧。在毕业后我感觉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也许是多方面的因素吧。当然我也没有去抱怨自己的病,只是当时下了一个决心——回家,相信有了好的身体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这样我在家呆了一年。当然这个决定也不是凭空敢下的,而是有备而做出的。我在之前查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综合总结出来的一种药方。在那一年里我确实出现了好些痛苦的症状,我当时感觉我回不来了。期间我也记不清自己有过多少次清晨起来全身酸痛,迈着沉重的步伐慢慢移动着。还有可能是因为药的副作用吧。我有一次清晨感觉头晕直吐,让我卧床一整天,还是自制的豆浆吸附毒素,才好起来的。不管有多困难,有多苦,我都坚持走了下来。在家期间也发生过很多事,我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永远做自己认为对的打算’。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健康而且也找到了自己现阶段感觉还好的工作吧。所以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也是枉然,不管你怎样对待,它依然存在着。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就这样,既然活着就一定要好好地活着,永不放弃。
‘把什么看得太重,就得在什么地方付出代价’。抱怨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注意力放在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上,谈论负面出错的事。其实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抱怨的.潜在目的是获取别人的关注和同情以逃避现实中不敢面对的事情。通过抱怨获得同情和帮助得不偿失,因为得到的微乎其微,失去的却是最宝贵的信心,他人对自己的信心,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抱怨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不该放的事上说闲话。不但于事无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还会招引来更多的麻烦与不顺利。如果我们集中精力于我们自己的能力能够应对和处理的事上,不在别人的事和上帝都管不了的事上浪费时间、精力,我们的进步一定突飞猛进,我们的面貌一定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一定幸福美满,这不就是我们想追求的吗?
‘我们是普通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的人生由我们的想法所创造’。心想事成这句显然不绝对,但首先要心想事才可能成却是绝对的。你连想都不敢想、想都没想过的事怎么可能成就呢。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也只有付出它才会有回报’。别指望别人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来帮你,因为你们彼此谁也不是谁的谁,该自己面对的一定要勇敢面对!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很多关系都是相互的,只要有一方的退出,那么这种关系也将变得不乎存在。所以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认真对待,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和朋友、家人聊天时,常常会说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里面有苦,也有乐。苦,我们希望得到对方的安慰和同情,所抱怨的事物也是我们想实现或想得到的东西。乐,我们希望对方能够对自己的观点给予认可,展现自己的魅力。要想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断抱怨,永不满足的坏习惯,让我们大家一起不抱怨,怀着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并接受它,从今天开始…
说明一点这是帮一个朋友写的她们单位要写这个读后感,我在5月3号答应的所有就帮写咯乱写一通呵呵
我也买下啦这本书预计7月1号到。我也希望那天到就当作是自己的礼物吧。等到我真正看过这本书后,会不会感觉自己有多幼稚多无知。当然我自己写啦上面的一些是不是也在抱怨呢?我也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哈哈,傻傻的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4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不易了,不管是大小的事情都抱怨一下,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可是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抱怨有用吗?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解决问题吗?能解决,还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是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还不如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方太强大。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从来都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现在想想,我们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才能化为前进的动力。
这种抱怨于人于已才是有意义的抱怨,都是愚蠢的。、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要求太多,无法去实现。我们会感到失败。由于我们总在自己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不容易,珍惜眼前。
读《不抱怨的世界》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要求别人,要做到只有改变自己人的一生必要工作,要发展自己,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辈子的奋斗才可能得以实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或尽不如意的事情。每当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引发很多抱怨。最大受益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认为才华横溢,却得小到提升,他们怀疑环境不好,对工作总是抱怨,不认为主动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而将苦恼和抱怨视为理所当,这还有人自认命清高。
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业是失职的后果。袁辉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从开始就抱怨“太脏、太累”,讨厌这份工作,因此便偷懒耍滑,应付师傅。转眼几年过去,当时与他一同进厂的两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或另谋高就。独有袁辉,仍旧在抱怨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抱怨的结果当然不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提拔,不会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种最起码的道德。如果你选择了在某个单位工作,就应该做到在其位、尽其责、谋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坚持对你所承担的事情竭尽全力、主动负责。这样你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成长,当你真正有了责任感有了全面的工作能力,相信你一定会得发展。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他们都会重视人才,选拔人オ。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当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来。当你通过勤奋努力取得了成绩、做出了贡献的时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体现个人价值、享受工作快乐的`时候。
付出终有回报,无怨方能无悔。这也是我生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吧!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总是想在抱怨中寻找一种安慰,我们不想承认,自己过得很消极,总是在逃避。无刻在抱怨,抱怨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用了,抱怨老师批评了自己,抱怨同学欺骗了自己,每天总是生活在抱怨,但书中一位因车祸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车祸之后,她经受了千辛万苦,不停的开刀与康复,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她是个很有资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她撞击它的驾驶者。但是她没有!她相反每天祈祷感谢救助他的医生,护士,和每天照顾她的丈夫,她谢天谢地,她感谢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人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当然我们也希望改变,随着心理的惯性
《不抱怨的世界》,刚看到书名时很不解,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抱怨,但我们也讨厌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么,从来都离我们很遥远。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
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大有改变。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5
最近市场上畅销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该书的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就是想最终实现人们“平和心态”在自我个性中的生根。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有人抱怨,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的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老板过分注重“关系网”,抱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就像纤维在绳子中无处不在。生活在这种抱怨文化中,我们的想法、感觉、做法常常会因为抱怨、争吵、吹毛求疵、批评而受到影响。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我身上。出现差错时,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该抱怨谁呢?”
我们真的应对了这么多不公吗?抱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进取的变化吗?大多数人都会坚定地回答:没有。太多的抱怨只是增添了我们无尽的忧愁,只是让我们更加悲观地去应对生活。然而,为什么人们总要抱怨?原因也许是:人们只看到了生命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
俗话说的好: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不要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正是因为有这些波波折折,才练就出异彩纷呈的人生。生活本来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来就不会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才是家常便饭。如果能常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你可能会很容易发现自我的人生照样很精彩。你不能改变容颜,你何不想一想放纵笑容;你不能改变天气,你何不改变心境。俗话说:风雨之后才见彩虹。人生也是如此,历经磨练往往能造就精彩的人生。
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曾做了1000多次实验,并且都失败了。有一邻居嘲笑他:“你怎样做1000多次实验都失败了?”爱迪生说:“我不是发现了1000多种不适宜做灯丝的材料了吗?”爱迪生能换个角度看待失败,深信必须能获得最适宜的`材料,正因为有这自信,所以能不懈努力,最终最终获得成功。
小时候兄弟姐妹中就属我的成绩最差,哥哥姐姐们都顺利地考上了中专走上工作岗位,而我两次都没有考上中专,并在第一年的高考中落榜,邻居们经常会拿我和哥哥姐姐们比较。我也曾心灰意冷、抱怨老天爷为什么不给我一个聪明的头脑?在父母的开导下,我重新回到学校,我从自身找原因,改变学习状态和方法,一步一步从抱怨到少抱怨到不抱怨,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199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没有因有了稳定的工作而松懈,我先后经过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并在20xx年进入渝水区检察院工作,我边工作边学习,攻读了在职法律硕士、经过了司法考试、学习驾驶技术,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同事们都夸我脑子聪明,学东西快。
在单位我是一名进取心强、扎实肯干的人,在家庭我有一个支持我工作且很有职责感的丈夫,还有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儿,父母也都还健在,我觉得自我挺幸福美满的。这样的现状告诉我,是因为我遵循了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理念——“遇到挫折要从容应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必须会成功”。
回头看看,其实关键不在于命运是否给予我一个聪明的头脑,而是在于自我是否努力过。《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即“无论何事,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经过这些,我感悟到:抱怨不如改变。
要做到不抱怨,我们首先应当改变我们的心智,我们应当理解现状,可是不应当安于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我们必须认定我们会发展得更好,会有更完美的明天。
然后,我们就要行动。光想是不能实现“改变”更不能实现“变好”。虽然领导的想法很难猜,可是他们都喜欢忠诚、进取、有才的下属。我们何不忠诚一点,热爱我们的工作一点,更多地从团体利益出发,为单位发展出谋献策;我们何不勤奋一点,进取一点,有效利用和执行各项任务,做好本职岗位的事,力争上游,进之以猛、持之以恒;我们何不让我们变得有才,我们需要学习,学习各种理论,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升值办法,它能给我们积蓄的资本和能量,等着我们去利用和爆发。
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有自信,要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要像大诗人艾青所说的那样,“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当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应当在关键时刻有一丝光亮”。
在此,以《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的观点和理念提醒自我与大家共勉:一是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我的态度,不要抱怨;二是改变自我的言语,改变自我的思维;三是只要成为进取改变的模样,你就能改变世界。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不抱怨才能迎来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6
读书的缘由:20xx年7月18日院办党支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国地质科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了一次学习郊游活动。支部为每位同志发放了用支部活动经费购买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活动当天,支部书记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朗读了书中的几个段落,同志们听后就有关内容谈了感想,同时发起阅读《不抱怨的世界》和佩戴紫手环的活动,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以此为契机倡导建设“不抱怨”的和谐机关。
书籍和作者简介:《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本书作者威尔。鲍温(Will Bowen),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游、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读书感悟:我本来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带着感恩的心生活,虽然不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公,但是对于我来说抱怨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适度抱怨一声只是表达心中的不满,是释放心里压力的一种方法,我会想办法从不满中走出来,或者会给带给我不快的人说明白,这样我的心就解放了。当我读完这本书,我非常赞同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让我同样受益匪浅:
感悟一:从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你就能改变你自己。诚如书中说的,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停止抱怨,在好事发生时表达感激,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按照书中说的'佩戴紫手环,每当你想抱怨的时候,你就想一下值得抱怨吗?如果你抱怨了就换一下手环,如果你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心里抱怨了一下,你就不用换手环。经过二十一天,如果你没有换下手环,你就是优胜者,基本养成了不抱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改变你的语言做起,不要说刺激别人的恶毒的抱怨的话,如果你生气了,那就把事情说出来,是想澄清事实,而不是使事情恶化,这样,大家可以互相理解,化解矛。也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好脾气,从而不让自己的情绪毁了人际关系、毁了工作,不抱怨,或保持沉默,将抱怨冷处理一下。这本书也教会了人们怎样对待生活和身边的人。
感悟二:以感恩的心来生活,生活将充满阳光。生活中充满了可抱怨的事,生病、贫穷、争吵、灾难、不公等等,如果你整天抱怨,而没有改变事情的勇气和准备,那么对事情本身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而且像作者说的那样有损健康。书中说“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乐”;“认真看待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时时感恩。如果有人为你扶住门、或好心帮你提东西,都要当成是这个宇宙丰盛的祝福,如此一来,你也会引来更多祝福。”试想,如果你整天抱怨你的妻子或丈夫对你不好,那他(她)会什么心情?难道他(她)没有对你好过吗?这样只会伤害了对方,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以至于发展到其实你并不想看到的结果。反之,书中序言的作者的太太面对车祸的重创,不但不抱怨,反而将所有精力拿来感谢为她抢救、医疗、祈祷的天使们,感谢上天让她可以浴火重生,她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强乐观,让我们看到“不抱怨”的正面影响力与神奇力量。这也可以从生活中很多身残志不残的人身上感悟到,他们的精神也同样激励着很多命运多劫难的人们。以感恩的心来生活,生活中将充满阳关,因为每一个给予你点滴帮助的人都会带给你快乐,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或幸福,你也更愿意帮助别人,带给别人快乐,这样你自己也快乐。在你变得善良的时候,你的生活也会美好起来。我的生活中不缺乏让我感恩的事情,也许正因为我乐观而善良吧,我曾经工作的单位有人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我说话为我多长了半级工资,我至今都不知道是谁,不过没有关系,我对每个人都挺友善的,我坚持每年给他们寄明信片表达我的祝福。我上研究生时的冯书记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为我工作的事情抄心,促成了我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我一直记得他的好,深深感谢他的帮助。
感悟三:一个团队的人学会不抱怨,团队的战斗力将提升。书中提到,抱怨与团队:不抱怨=改善自我和提振团队!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作,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一个团队需要分工协作,如果你不服从领队,不能够为团队的利益多做点事,处处斤斤计较,抱怨团队里没有你的位子,那么你对整个团队来说就像是泄气用的针。相反你不管在团队中做什么,你都积极认真,愿意承担,看到不满意的或有问题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多提建设性意见,那么这个团队将因你充满进取的力量,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总之面对现代社会纷繁的人际和复杂的社会风气,生活中充斥了不公和不正,让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神经越来越紧张,生活中的不满也成为一种习惯。对现代人来说,本书提倡的“不抱怨”运动将是那些喜欢抱怨、精神焦虑者们应该看得书,也是每一个想要快乐健康生活的人需要读一读的书。让抱怨自己的人,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让我们共同营造《不抱怨的世界》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7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是因为有个朋友告诉我,看书能够提高一个女人的内涵及修养,所以我想我也应该改变一下现在庸俗的状况了。
提到《不抱怨的世界》,第一眼看见,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在我还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它已经在我手里了,既然这样,那就了解了解它好了。
在看完第一节的时候,我就被这本书有所吸引,但不能说深深的,以前对这种几百页都是“讲道理”的书,可以说是很排斥,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哪里吸引了我,让我有要把它看完的冲动,也许是因为它所讲的道理正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所以会对它感兴趣。
这本书主要就是鼓励大家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抱怨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米油盐,反应当代人的生活状况,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爱抱怨的人,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的“传播者”,紫手环。
作者威尔。鲍温和大家玩了一个游戏,而这个游戏的主角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紫手环,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大家把紫手环戴在手上,一旦你发现自己抱怨了,那就把紫手环从这只手移到另一只手上,一直重复,记录一天你所移动手环的次数,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如果你可以做到坚持21天不抱怨,那么,你就成功了,不要小看这个游戏,告诉你,这是个挑战,不信,你试试。有人问,为什么非得是紫手环,说实话,紫手环只是这个游戏的象征,其实它没什么意义,你可以随便一个手环,甚至是随便的一个东西,只要在你抱怨的时候可以移动,提醒你的东西都行。当然有人会说,这根本就没什么用,那么你就错了,在你移动紫手环或其他东西的时候无形中就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人的正常反应都是觉得自己又抱怨了,所以想要停止这列行为。而时间一久,习惯也就形成了,没有谁会喜欢满腹怨言的自己。
现在让我们用用数学计算一下,假如每个人平均抱怨20次,乘以中国的13亿人口,得出的结果就是中国每天都有26亿次抱怨,这只是一天,如果是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呢?在者如果是全世界呢?要是我们都停止抱怨,那么世上将消失多少怨气,真是个壮观的数字。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爱抱怨的人是不招人待见的,这个道理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一句拉丁文“Uva Uvam Videndo Varia Fit”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颗葡萄树看见另一个葡萄树变色,就会跟着变色。换句话说,也就是一颗葡萄树会让另一颗葡萄树也跟着成熟。这就是所谓的曳引作用,不要小瞧曳引作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果宿舍里有一个人心情不好,那么整个宿舍里都是压抑的气氛,你的个人情绪会影响你身边的'每个人,像这样的人,我们不自觉的就会反感,讨厌,谁会喜欢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呢?所以说,抱怨很能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你每天拉着的那张脸,会让别人看着都难受。不要不相信,你试着换位思考一下,[]你喜欢每天都唉声叹气的人吗?你喜欢每天都看到沮丧的脸吗?如果你也不喜欢,那就试着玩玩我们的紫手环游戏,让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眼里的“怨妇”。
在者,抱怨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在你不断发牢骚的时候,你的身体潜意识就进入一个消极的状态,整个身体都是死气沉沉,你觉得你的身体能好在哪?有的人总是每天说自己这疼那疼,那么你就会发现,你越说它就越疼,而且发作平率就会越高,现在咱换一下方式,如果说今天我们一天都在干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还会感觉不舒服吗?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谁不想每天都干自己喜欢的事,问题是说可以就可以嘛?是,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们每天为自己不甘做的事而忙碌,但是,这就是你的个人态度问题,就看看你会不会调整,愿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当然想要调整的话就得先学会不抱怨。
做到不抱怨有四个步骤: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无意识的无能的意思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抱怨,有意识的无能就是知道自己在抱怨,有意识的有能就是知道自己在抱怨,而且懂得去控制自己,而无意识的有能就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不抱怨了。能坐到最后一步,那么你就会得到快乐证书。
不要总是去批评别人,其实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已经失去安全感了,因为你自身就是一个弱者,所以你要不断把自己的不安施加在别人身上,好让自己变得强势点,其实,这样你就错了,遇到事情的第一步想的是该怎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怪别人,一味只会追究别人的人,其实他才是最蠢得,他想用别人的过错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是件非常可笑的事。
如果我们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你发现给你上的汤已经凉了,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很生气,然后,就会冲服务员喉,让他给你换掉,这样一来,那个服务员也会不开心,他要是下班回家在向家人抱怨怎么办,别忘了上面提到的曳引作用,在者万一他心稍微狠一下,给你饭里加些不该加的东西怎么办,但是如果我们温柔的对服务员说,汤凉了,麻烦帮我重新热一下。那么以上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不抱怨的世界》曾获得美国亚马逊。台湾金石堂。诚品书店心灵励志新书销售量第一名!畅销全球80国,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的命运。
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看看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的。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8
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向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向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资料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必须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可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十分深刻的诠释,分析十分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一向在推崇一个叫“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发现自我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重新开始,坚持下去,到达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这能够使读者“身体力行”。能够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很多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头就自我的一些浅见与朋友们分享: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经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我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经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我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我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善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两年来,应当说我一向处于情绪起伏大的时期,在生活上,刚刚结婚的我对于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生活,还只是适应、摸索性阶段;在工作上,频繁变动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我的价值。所以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我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我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景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我的抱怨即无能,毫无所觉即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我能觉察到自我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能够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我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能够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一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我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最终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无能的人;你发现抱怨不仅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所以,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我不抱怨,能够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我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进取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例如: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即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忙很大,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我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我、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我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坚持进取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十分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我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可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当进取地走下去,勇敢地应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让自我有“能量”去解决它。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9
在2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一直在推崇1个叫“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发现自己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重新开始,坚持下去,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这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浅见与朋友们分享: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两年来,应该说我一直处于情绪起伏大的时期,在生活上,刚刚结婚的我对于2个人、乃至2个家庭的生活,还只是适应、摸索性阶段;在工作上,频繁变动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己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1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1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1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4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即无能,毫无所觉即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鲍温提出的'4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1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我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1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无能的人;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因此,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可以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例如: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即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自己有“能量”去解决它。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在抱怨,工作太忙,任务多,压力大,消费高,家庭压力大,生活环境差,PM2.5,或是感冒发烧,阴天下雨,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命不好,似乎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抱怨不仅仅发生在某个人身上,也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人,抱怨似乎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教你直面这个天天在发生的问题,让你意识到自己原来也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原来身边的人都或多或少在抱怨。书中推行的紫手环行动,是为了帮助你自己认识到你在不知不觉中的抱怨,抱怨的频率,每次抱怨都把紫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换的过程意识到自己是在抱怨,从而逐渐降低抱怨频率。
要消除抱怨,首先看看什么是抱怨?人为什么会抱怨?
向可以帮助你改善环境的人提出意见,就不是抱怨;如果你是对着自己或其他无关之人责难或悲叹当前的状况,那就是抱怨。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如果抱怨天气热,天气会热得让你无法平静下来;如果抱怨工作多,你会感觉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不想做的事件,如上学,上班。
书中提到“心身症”这个名词,心身症主要是患者的心理运作过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发。很多疾病是病人自己创造的,根据医生估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为生病”造成的结果,医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诊疗这样的病人-他们生病的原因其实都有其心理根源。报告显示,有一半的癌症病人是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后吓死的。医生如果告诉病人,有一种药很可能治愈他们的疾病,这种药对这些病人发挥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药方,却没有收到这项讯息的病人大了许多。
抱怨有用么?当你抱怨天气太热,太冷,空气太差,天气就会如你所愿了么?
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这种负面的说词反而会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力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所以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反而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抱怨健康的人没有变得更健康。不满只是开端,却不能成为结果。当你抱怨某种状况,或许可以吸引其他人跟着你嘀咕,抱怨,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抱怨的结果是什么?抱怨是人的惰性的反应,当一个人抱怨时也就代表他放弃主动改变现状,放弃了在这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拼搏的信念。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得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力自拔。越抱怨,越不满,心情越差,生活质量越差。
抱怨不止发生在个体当中,抱怨还会传染,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还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不要克制压抑,不要闷在心理,只要确定你是在陈述事实,而不是让你话隐含着“你竟敢这样对我?”等负面意义就好。
所以当你处于集体当中的时候,首先要停止自己抱怨,其次要远离抱怨的人,不让负能量附身,如果你够mental strong,试着影响他人吧,了解抱怨的原因,带他们远离抱怨的深渊。帮助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过着不抱怨的生活,成为不抱怨的榜样。
。在此我要分享我的亲身感受①学习正确的表达抱怨;②学会表达抱怨后,再试着中断自己的抱怨;③享受轻盈的心灵。所以紫手环其实只是一个精神力量的载体,它本身承载着控制自我情绪的魔力,从而警示带着紫手环的人拒绝抱怨、拒绝负面情绪,其实最终是否能不抱怨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带着紫手环,不一定就能拒绝抱怨,其实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紫手环”,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想不抱怨,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不抱怨。终结抱怨、改变一生。生活中我们要感恩,我可以走路,我有可爱的家庭,有好朋友,好工作。我必须要把精力重新投注在感恩上。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不过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
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难的。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通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肇事者撞到了男子的猎狗,男子开车紧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飙车过程中受伤甚至不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远胜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当今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点应该是对的: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快乐的走完余生(我们假定积极或消沉状态下余生一样长)。
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保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达到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能力,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马上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血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欲望,但最后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集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
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欲望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欲望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欲望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的欲望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
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1、无意识的无能;2、有意识的无能;3、有意识的有能;4。无意识的有能。结合上面的例子,想让座而不敢为即处于第二境界。以紫手环或“利诱”导致的“不抱怨”属于第三境界。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无意识,或说下意识。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必须从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欲望入手——这是很难的,当然我猜如威尔·鲍温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对“600万”信徒的真实进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存在着一定的不满意和抱怨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则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而对于相对豁达的人来说,其实也往往存在一种潜意识的抱怨,只是,这种抱怨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从切身的经历出发,写出了抱怨的普遍存在,最重要的是也让我们明白,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们应当想办法克服。回想书中的情形,发现自己在有的情况下也是存在抱怨的,有时候,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但是通过阅读《不抱怨的世界》,我觉得它像一面心灵的镜子,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我们能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同时它也自我的审视中告诉我们,生活中应当停止抱怨,感恩困苦,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停止抱怨,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很难,对生活一些不顺当、烦心的琐事发发小牢骚看似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过,我们却忽视了"情绪传染"的问题。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他人,这会激发起负面情绪接受方的情绪共鸣,最终发出负面情绪的我们也就会接收到来自其他的负面情绪,同理,相反的如果多说一些感恩、快乐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所以说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先从停止抱怨开始。本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 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那就是要做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人生的态度应当是从容不迫,对个人荣辱和职位去留都应当视作花开花落般平常,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恶劣情况,更会增添人们的负面心理,这是一种消耗能量且完全无益的运动。正如仇恨和生气郁结是用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又何尝不是在于事无益的惩罚自己。放下抱怨,平静处理,不仅是对事态发展的最佳抉择,也同样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进程。
在书中我学到的第二点,即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指的不是对我们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难,感恩苦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 )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顺畅通达的人生,未必是一种好事。相反,困难和苦痛也未必是一种坏事,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有诸多这样的例子,
凡成大事者,有大成就者,往往也伴随着大的苦难,我们未必承受了如他们般的苦难,又有什么理由衍生连他们都没有的怨怼呢。不仅如此,更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自身,感恩苦难,没有今日的苦难磨砺,又何来将来的幸福和美。用跳脱出来的眼光观察这一切,苦难也就不那么难以承受了,反而是值得我们去欣然面对的。感恩困苦,这不仅是一种承受苦难、减少困境所带来压力的良好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人们心境的升华和转变。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顺,当我们不在将眼光着眼于现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种长远和自身完善的目光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也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苦难和理解其意义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我觉得收获良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接纳自己,接纳困难;抱怨他人的人,可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3
题记: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马雅·安洁罗
亚马逊购书活动那天我要上班,就提前列好了书单让爸爸帮我抢购。收到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位列我书单之外的不速之客——《不抱怨的世界》。我知道是爸爸的一番好意,但我一向不喜欢励志类的书籍,总觉得这类书都只能给予读者三分钟热度的激励,并无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变。更何况我依旧自诩乐观,随意翻看了几页就搁置在一边。
“谢谢再见,请慢走。呼……”一阵忙碌过后,终于可以喘口气。把玩着手上的皮筋,突然想起书中倡议的“21天不抱怨运动”。我上班时恰巧有绑根皮筋在手腕上的小习惯,顺手就给取散钱的客户扎上,心想要不就顺便挑战一下?
所谓的“21天不抱怨运动”,是将紫色的橡胶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坚持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就这样,我用一根不起眼的皮筋开始了我的不抱怨之旅。
“那个人都填了第五遍的单子了。”
“那个喜欢插队的人又来了。”
“又是一群找不着卡记不得密码的人。”
当我开始注意自己是否在抱怨这件事时才发现,那根皮筋可以在一天内被换手那么多次。进行挑战的同时,我也逐渐看完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以期获得一些减少换手频率的方法。在看书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诸多心得。
我们为什么容易抱怨?一是为了获得认可。抱怨别人的缺点时,则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他怎么又迟到了”亦在暗示自己从不迟到。从这一角度来说,抱怨就是自夸。二是为了获取同情和注意力。“还没开门外面人就等满了,今天看样子又会很忙,昨天累了一天还没缓过来呢。”类似的抱怨在我们工作中非常之多。这些抱怨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开脱,工作中出错都是有原因而应该被谅解的。三是吸引力法则。在另一个人身上注意到这个缺点,是宇宙指引我们在自己身上认出它,并加以修正的一种方式。因此前者所说的“抱怨就是自夸”,亦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抱怨会削减能量,这是我切切实实体会到的。抱怨就像一个“瘾”,染上了就很难戒掉,这也正是“21挑战”难度大的原因。在不断挑战和反省的期间,我察觉到一旦某天抱怨情绪多,这一天就会愈加不顺。情绪会影响事态发展,我想这一点大多数人肯定都深有体会。也不要再信奉类似“抱怨可以排解情绪”的借口。即便有用,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我们靠抱怨去排解情绪,必定会使另一个,甚至另一群人接收这一股负面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有谁会喜欢被灌输负能量呢?最后削减的,又转化成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分罢了。
记得有一回吃晚饭的时候,我抱怨起白天的.工作。因为那天有个老婆婆来存了一堆破破烂烂的零钱,我清点了将近一个小时,微笑和耐心在一次次机器烦人的卡钞声中消磨殆尽。“下次千万不要来我这里存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破的钱。”我对父母抱怨道。妈妈轻描淡写地回了我一句:“别人的血汗钱呀。”我的心脏好像一瞬间被击中了,说不出话来。爸爸说我工作以后好像比以前容易抱怨了。我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抱怨一些麻烦客户就是在抱怨规定中的条条框框。也正因为如此,他借机买了这本书给我,希望我可以在工作中也能像生活中一样收获快乐。
“21天不抱怨挑战”我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最长一次不换手记录仅仅5天。但是逐渐地,在这个挑战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抱怨一次,换一次手,然后提醒自己下次注意克制情绪,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就好比面对约束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迫自己去遵守只会越来越反感,理解其防范风险和保护我们的意义,才会使自身的合规行为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其次,我们就可以辩证地去看待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理解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使自己从抱怨中解脱出来。那个一直填错单子写不好字的人,小时候念不起书,在外也必定因此吃过不少苦;那人老是插队,恰恰是我们错误的解决方式给了他“可以插队”的意识;类似丢卡忘密码的马虎事儿,我们自身也常常在犯……自身学会理解和不抱怨以后,我似乎也更加能够理解客户的抱怨,从而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不抱怨的根本方法不是克制,而是理解。这样的道理,父母从小就教给了我,我却在刚步入社会的不适应当中迷失忘却了。这本书,亦或说是这根皮筋,仿佛成了一面镜子,一面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看到自己没有外露的内心世界究竟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低沉。抱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无论是皮筋还是紫手环,都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抱怨之前,先自省,是不是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有,则改进,无,则多一分宽容和理解。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不抱怨的世界心得02-19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05-25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04-04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书笔记01-18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08-30
读不抱怨的世界心得8篇05-03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书笔记20篇08-17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2-06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2-25
读《不抱怨的世界》心得体会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