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品【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往沥青路面上浇水,一心以为劳作能使之长出百合花。
——毛姆
最开始拿起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它抽象的封面,亦不是它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般富有童话味道的书名,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毛姆。不得不说,听了太多他的故事,所以难免也想拜读一番他笔下的故事。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人读出的是自由与责任,有人读出的是非凡与平庸,而我读出的,是束缚与挣脱,以及带有绝望意味的自我解放。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故事的开始被作者评价为:一个有些木讷的男人,在仁慈的上帝安排下的生活中尽其本分。然后正是这个男人,抛弃了妻儿,先后去到巴黎的小酒馆和一个荒岛上学习画画和寻找灵感。在荒岛上,他拥有了另一个妻子与两个孩子,也创造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非凡画作。然而,他的.一生,仍旧令人唏嘘,他的冷漠,也同样令人发指。他似乎是没有爱的,当然,对画画除外。
有人说斯特里克兰的原形就是大画家高更,这样的推论我们无法鉴定它的真伪,但是很显然,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存在。无论是高更,抑或是别的什么人,反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主人公在墙上画了一幅被惊为天作的伊甸园图,他在失明后仍旧每天长时间面对这幅画,仿佛能透过心来描绘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弥留之际却要求他的妻子将画连同屋子一起烧掉——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剩。
为什么呢?听闻这件事的人都在问。大概是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心中所想,也认清了现实所迫。他的前半生在庸碌中度过,他的后半生也在追逐中消弭。终于,他在人生尽头创造了一个他心中的美好世界,自由天堂。但同时,作为这残缺世界的一份子,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自由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然后,在骄傲和淡漠的心境中,他又把它毁掉了。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他找到了他所追逐的,但也意识到即使放纵自己,燃烧生命,他也永远挣脱不了这尘世的枷锁。
伊甸园或许终究只能活在灰烬里,正如桃花源也只留在下寥寥几笔。梦想可以天马行空,但双脚却必踩苍茫大地。现实可以选择逃避,但它一定在这里,让你避无可避。与其如此,何不直面现实,主动出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世俗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卑鄙躲藏在高尚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世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随波逐流,无视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所写的一部小说,讲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放弃一切去画画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阅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之后的感想吧。
书的内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放弃一切去画画。果然有很多人读完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应该勇敢追寻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然后全盘否定安定体面的生活方式及现今社会状况,一本正经地给自己灌鸡汤。
考虑问题的逻辑从来不应该是简单的是或否
首先,作为一个普通的新时代社会青年,大家的普遍状态是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但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又是自己能力有所欠缺,甚至自己也犹犹豫豫不太确定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我这时候看了这本书,脑子一热,就觉得我不管我要追求自由,你们不懂我,这个社会太世俗太虚伪了。非要等现实给自己来一巴掌才能幡然醒悟。
思特里克兰德会有这样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既可以无视社会舆论,也可以完全不在乎物质享受,本质上就是对这个社会无所求!他是这样说的:“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纯粹的喜爱,拼搏奋斗是为了好工作,好生活,或者说是选择的权利,努力也都是想要一个结果的。我们的兴趣爱好也只是被称为兴趣爱好,如果真的达到他那种程度,我们根本不会自责和懊悔过去的不作为,然后发誓要好好努力;而是会像网瘾少年沉迷于吃鸡游戏一样无法自拔。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太多了,父母,朋友,甚至逛街吃饭,玩玩游戏,追追剧都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普通人更重要的分清主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想要更好的生活,可是觉得努力奋斗太辛苦,目标其实没那么重要,安于现状也没什么不可以;如果不甘心就这样下去,对世界还是充满好奇,那多去尝试也值得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想要诗和远方,不妨先安顿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做好本职工作,不给家人增添负担;然后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财力精力,慢慢的打磨自己;最后无论结果好坏,都能自己承担。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本书讲述了两个人的故事。其一是思特里克兰德,在他离家后,就一直过着落魄的生活,但他没有放弃画画,在一路追求过后,终因麻风病离世,并且带着他的作品一起离开。而施特略夫则是个心善的好人,但他的好经常给人带来负担;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所谓的宽容大度,尤其是思特里克兰德和他太太在一起后,施特略夫还担心他太太是否过得好,甚至把房子留给思特里克兰德和他太太,结果是施特略夫的太太带着悲伤自杀而去。
思特里克兰德最后和爱塔相爱,因为他是个向往自由的人,爱塔与他的前两任妻子截然不同,她不会干涉思特里克兰德,她会尊重他的意愿,不会强迫他做事,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应该给彼此留一点空间,不要事事都干扰。故事结束时,思特里克兰德完成了自己的画,也达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
这让我又想起了开头的那句话,“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文中对月亮这样的字眼只字未提,但我看懂了,六便士是物质生活,月亮则是一种摆脱了六便士的精神境界。思特里克兰德有着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他明明可以一直安静的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抛妻弃子。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自私的,没有责任感的人。而事实上他只是在实现他的梦想,他看着很老实,但内心对梦想又是如此狂热,正如他冷漠、不世故、偏执、矛盾以及精神世界的富足。这样的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夸张却真实,也注定了他与妻子那一份在外人看来完美无瑕的婚姻,实际上,个中滋味,只有个人懂得,生活这杯水,冷暖自知。
于我看来,他是一个天才,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实现梦想固然重要,能够活在当下也很可贵。如果脱离生活单独把月亮和六便士放在面前让人做选择,任谁都会去选择那纯洁皓然的月亮。可是在生活当中,一个虚无缥缈的,一个却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哪怕它的价值仅仅只能换两个包子。无论是自由还是梦想,如果以牺牲烟火、朋友、真我为代价,都是昂贵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题记
作为一本常年占据必读榜和弃读榜前十名的书,说实话,这本书很难让人爱起来。主线剧情也并不复杂,伦敦一位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夜校学习一年绘画后,辞职并离开家,前往巴黎学画,后来在一个小岛病逝。生前并没有多少名气,死后成为著名画家,他的原型是高更,与梵高齐名。
很多人将此书理解为: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
如果将这样一个故事定义为一个中年男子为追梦,放弃事业和妻子,最后一举成名,从而反思理想与现实的话,不免有些遗憾。他追求的是艺术吗?仅仅如此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这个问题指引着我读完了这本书。
克兰德在决定学画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天才啊,他之所以选择,是因为画得开心,他作为一个证券从业人士,理想却是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长大的'环境,自己渴望实现的目标,只是有时我们的愿望和目标似乎有些遥遥无期,难道我们就要放弃吗?我们都是时代大潮中一粒微尘,我们活着,拼命奔向目标,不是为了到头来发现自己不是天才而放弃,而是书中想告诉我们的;不是天才依然可以自由勇敢,不负此生。
理想是一把双刃剑,你要实现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很多人放弃了理想,因为我们活不成纯粹的人。只要月亮你就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就会活得庸俗。若想两手抓,又会发现,月亮够不着,六便士太少。
只有极致纯粹的人,才能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理想。但这也是一种悲哀,伟大而孤独。
上帝赋予一个人超常的才华,自然也要拿走一些,让贝多芬耳聋,莫奈失明,草间弥生出现幻觉,图灵自杀。上帝选中的天才,自有其痛苦和快乐,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披着一个理想的外衣,活在市井中。
我们的生活很简单,很单纯,没有雄心壮志,也没有割肉喂鹰。因为平凡乃至平庸,所以才能拥有最简单的快乐,吃饭喝茶,看一花一树,满足于当下。
这样活着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人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寻找平凡。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理想是云开的花,在高高的天上,闲暇的时候看一眼,心中藏满了美丽和甜蜜,生活是脚踩的地,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前进中,心安神定,问心问己,多少人的梦想在岁月中夭折,人往往不是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思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那一年,不顾一切去追寻梦想,他的不顾一切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顾一切,包括生命!思特里克兰德在证券交易所供职,较好的社会地位,可观的.收入,妻子优雅极具魅力,喜欢打理家务,照顾孩子,普通人奋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场景,该有的他都有。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像是被一种神秘力量抽空了人类所特有的情感,瞬间变得冰冷,甚至失去人性,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没有回来。他只身一人去往陌生的巴黎,心怀梦想的人啊,除了激情外,还看到了其他东西,比如摇曳在梦想背后功与名的影子,就像是梦想带来的精美赠品,对于普通人来说,梦想赠品的吸引力也许掩盖了梦想本身,大多数人追求梦想是渴望成功的,这种成功需要世俗下定义,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是摆脱了世俗,他把梦想和成功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义。
作者写道,不敢想,我要是在一个孤岛上,明知除了自己谁也看不到自己写的东西,我还能不能继续写作,没有读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就像是没有观众的演员,所以我们需要附拥者,而这一切思特里克兰德视为粪土,他的生命中只有一件事,就是画画,他已不是世俗之人,一个人追梦的一生,那些令人怜悯的过往,用生命换取梦想的旅程,就这样犹如昙花一现,从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意识到自己已然抵达了精神上的最高境界,那接下来又怎么活下去呢?唯有死亡,死亡对于历史家来说,或许等同于越狱,他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不用考虑温饱,可以拿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画画,世界上大多数人,最终都过着被生活所选择的日子,始终没有勇气去主动选择生活,你是,他是,我们都是。当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候,你是否能抬头看一那天上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你能够画了吗?”
“还不成。但是我将来能够学会的。正是为了这个我才到巴黎来。”
“你认为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开始学画还能够学得好吗?大多数人都是十八岁开始学。”
“我必须画画儿。”
这段对话发生在克里舍林荫路的街道上,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遇见了故友,彼时距离他抛弃光鲜亮丽的银行工作、背井离乡在小旅馆中过着黑暗压抑的逐梦生涯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
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能预料,这个年近四十的男人,会突然放下一切、一声不吭地抛妻弃子,来到一个破旧旅馆,蓄满络腮胡子,开始一心一意地学画画。即便在旁人看来,他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
一直对这本书心驰神往,终于这个寒假我捧起了它,而它亦没有辜负我……
查理斯追逐梦想的路和之前的康庄大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了,妻子的一封封来信、故交旧友的职责也好、劝告也罢,他都悉数放到耳后、置之不理。他像是心中突然有了信仰,然后觉得自己是时候去走这条路了,就这样带上简单的信仰潇潇洒洒地走下去了……
也许在他的眼里,开始追逐梦想的这一刻才是生命真正的开始,他这一生也算做过许多荒唐之事,但他还是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抛弃亲友的陈念,执着醉心于自己的梦想,他的脑海中有一幅画,一幅他拼了命想要表达出来的画,逼迫着他不停地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想要追求美好的月亮?还是拾起脚边的六便士?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道相当难做出抉择的选择题,尤其是在你长大之后,选择会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干扰。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留一份追求月亮的初心,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悄悄拿出来再看看自己对于美丽梦想的念念不忘,然后继续对梦想开始执着的追求。对我而言,走上教育之路就是追求自己美好的月亮,生活和工作的些许繁杂虽然会给我的月亮带来阴影,但我动摇的时候查理斯给了我动力和坚持的理由。
查理斯这突然而疯狂的举动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年过四十还对最初的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激励我继续坚持下去!愿我们这一生既可仰望星空、瞻视梦想,又可俯瞰生活、执着奋斗!愿这月亮照着我,也照着你,我们一起携手追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理想与现实并不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关系:理想不是飘渺的,一生作画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实现了的现实。只有当一个以作画为理想的人坐在证卷交易所,一个以商业成功为理想的人身处世外桃源,才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一说。因此,理想对应的不是“现实”(因为有的人的“现实”就是实现了理想),理想对应的是“不理想”。假如“理想”对应的是“现实”,就很容易产生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误会,把理想一味地理解成崇高伟大的月亮,把现实一味地理解成卑微渺小的六便士。所谓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的误会就是这么来的。理想并不直接等于崇高,有的人的月亮很苟且,有的人的便士很田野。有的人的月亮就是有的人的便士,有的人的便士就是有的人的月亮。——“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们可以看出“理想”在全书中的比重,其实并不足以全盘占据书名。并且,“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衬托“两便士的关系”这一要旨,因为查尔斯与亚拉伯罕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首要的阻力都来自外界“两便士”的人际关系,而他们都挣脱了这种束缚,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解放。还有布鲁诺船长,也是由于破产,“不愿意在原先很受尊重的地方过着揭不开锅的日子”,于是与妻子隐居到一处荒凉的海岛,辛勤工作,将海岛变成了宜人舒适的花园。“岛上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但我们在那里过得很幸福。世上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公允地说,“理想”的奏鸣曲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三十九章打破了禁锢他的桎梏,发现了新的灵魂)进入了高潮,伟大如查尔斯的理想主义者,早已挣脱了“两便士”的关系,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解放(普通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到达了这一步),而进一步探求理想的终极境界。查尔斯的晚期人生,理想主义的光辉到达了巅峰。从这一点来看,“理想”这一要旨的地位也是不可抹灭的。因此,书名为《月亮与两便士》似乎更准确些。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毛姆
这是一本关于理想与现实的书。毛姆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位追求梦想的人在世俗和理想之间的挣扎和决心。月亮高挂于天空中,周围满是星辰的衬托,看似触手可及,实则美好而遥不可及,如同人们的理想。而六便士,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钞票,承载着平凡而现实的生活。
两者往往不可兼得。自古至今,这矛盾与纠结,困扰着追逐心中那份洁白月色的人们,包括作者自己。
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绘画艺术中的灵感,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舒适的'家庭生活,留在塔希提小岛。即使最终贫病交加悲惨死去,但在斯特里克兰心中,他的人生价值无疑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得到了最绚烂地绽放。小说末尾,当看到斯特里克兰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断然将自己的画作付之一炬时,我心中不禁为之一振。毛姆用这种方式,试图挣脱一切世俗的枷锁,只留下心中无比皎洁的月亮。
当每个人站在现实和梦想的岔路口时,什么样的选择,将会铸就什么样的人生。
如书中所述,“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无论你见到什么,都是你对人生的阐述。没有人能阻碍你追逐心中的月亮,也没有人能替代你去实现梦想。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有些人敢爱敢恨,追逐心中的梦想;有些人屈服于市井,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问世间凡事,隐居山林,清贫一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选择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追逐梦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义,无关对错。
也许生活不只是一成不变地苟活,人们也不必不顾一切地追逐梦想。也许我们能在两者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方向。
小时候人人都有一个梦想,平凡的生活中承载着平凡的人们各自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那个梦想仍然在,无论大小,无论远近,只要专注,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我们终会离心中的月亮更近一步。
即便我们终究只能远远地仰望,又有何妨?若心间永怀皎洁,人生依然璀璨而美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我想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提炼出来。”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我认为大概这是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寻找美,为了寻求某种精神意义的提要。
当我看完这本小说,觉得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像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在迷惑的.过程中,但也同时为这个艺术家所震撼。他原是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也算平平淡淡。他有美丽漂亮的妻子与一对聪明的儿女。有一天他突然独自跑到巴黎去了,别人都以为他是出轨了,其实不是,他说:“我要画画儿”。读到这里,我认为他是个冷漠无情的人。
在别人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在无味的生活中想要寻找点乐子,谁知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这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就像是着了魔一样,如饥似渴的在寻找着什么,他对美好生活里的六便士视而不见,而是一个转身坚定的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条路并不顺利。他虽为了画画,可从没有把画卖出去过于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对人冷漠,但我认为这只是他的一个面具。施特略夫是个滑稽的胖子,他收留了思特里克兰德,但却被他背叛,然而他却心满意足的画出了自己所需要的美。
在后来他与一个土著人一起在岛上生活,在这里他一心一意的画着画,却再次遭遇了命运的考验——他得了可怕的麻风病,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画画,并在临终前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收获到了精神的满足。
要我说,他的一生最伟大在于就是他从未后悔过,即使生活的磨难让他低于现实,但他并不放弃,仍然坚持着自己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不屈于人下,不卑于命运。“命运让他扼住了咽喉,但并未让他窒息。”
读到最后让我迷惑不解的是他为什么要烧掉这间画满了人类原始社会、带给人美的无穷享受的屋子,我想着一位奋力寻求表现手段的备受折磨的灵魂最后终于解脱了自己,这是他的夙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几年前的一则新闻报道,说湖南有一个法官,工作十余载,突然提出辞职,辞职信写得是文采斐然啊:“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也就是说,这位法官在熟悉的轨道奋斗了多年后,突然做出了180度的人生改变,确实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然而,其做法之所以能够在网上疯传,正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勇气做的选择,而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跟90年前《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那个男一号一样。
他们都是因为对长年累月的那种看似幸福的生活产生了无可救药的厌倦和迷失,怀疑所做的一切违背了初心,于是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行动,只为了找寻内心的那朵蓝莲花,正如我们在书里所读到的'一样: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正所谓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月亮和六便士》里,相信每个人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有的人读到了孤独:“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有的人读到了绝望的爱:“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他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
但我却读到了一个再渺小不过的生命,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宁愿付出财富亲情,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选择,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接受我们内心的渴望在召唤。毕竟这种渴望,即便我们能够逃避一时,也逃不了一辈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不是天才,依然勇敢。——题记
作为一本常年占据必读榜和弃读榜前十名的书,说实话,这本书很难让人爱起来。主线剧情也并不复杂,伦敦一位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夜校学习一年绘画后,辞职并离开家,前往巴黎学画,后来在一个小岛病逝。生前并没有多少名气,死后成为著名画家,他的原型是高更,与梵高齐名。
很多人将此书理解为: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
如果将这样一个故事定义为一个中年男子为追梦,放弃事业和妻子,最后一举成名,从而反思理想与现实的话,不免有些遗憾。他追求的是艺术吗?仅仅如此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这个问题着我读完了这本书。
克兰德在决定学画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天才啊,他之所以选择,是因为画得开心,他作为一个人士,理想却是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长大的,自己渴望实现的目标,只是有时我们的愿望和目标似乎有些遥遥无期,难道我们就要放弃吗?我们都是时代大潮中一粒微尘,我们活着,拼命奔向目标,不是为了到头来发现自己不是天才而放弃,而是书中想告诉我们的;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不负此生。
理想是一把双刃剑,你要实现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很多人放弃了理想,因为我们活不成纯粹的人。只要月亮你就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就会活得庸俗。若想两手抓,又会发现,月亮够不着,六便士太少。
只有极致纯粹的人,才能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理想。但这也是一种悲哀,伟大而孤独。
赋予一个人超常的才华,自然也要拿走一些,让贝多芬耳聋,莫奈失明,草间弥生出现,图灵。选中的`天才,自有其痛苦和快乐,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披着一个理想的外衣,活在市井中。
我们的生活很简单,很单纯,没有雄心壮志,也没有割肉喂鹰。因为平凡乃至平庸,所以才能拥有最简单的快乐,吃饭喝茶,看一花一树,满足于当下。
这样活着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人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寻找平凡。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于1919年创作的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写作题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中年证劵经纪人舍弃了美满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这部作品出世后曾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他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是个英国驻法使馆的律师。毛姆小时候父母英年早逝,被伯父接回英国抚养长大。毛姆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和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1897年开始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毛姆的`代表作有戏剧作品《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和短篇小说《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等。毛姆晚年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荣誉团骑士”,于1965年12月15日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
《月亮和六便士》一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英国证券经纪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他已年到中年,举止得体,事业有成,他的妻子温和优雅,两个孩子活泼可爱。然而,有一天,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弃家出走,不辞而别,只为了心中的绘画理想。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来到了远离文明、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并在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绘画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幅震惊后世的杰作。
《月亮和六便士》通过描写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的追梦历程,作者毛姆带领大家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继而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在《月亮和六便士》这个书名中,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代表了现实社会,人们在仰望月亮的时候常常会忘了脚下的六便士,这就是梦想与现实关系的比喻。
《月亮和六便士》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字叙述震惊文坛,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让我们跟随毛姆的脚步,走进《月亮和六便士》,学习毛姆,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审视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造的小说,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构主义最好的注脚,生于巴黎,23岁成为股票经纪人,娶了一位丹麦美人,生活优渥,但误入印象主义天地,在37岁这年响应内心的创作呼唤,辞去工作,与家人决裂,前往异国,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心灵归宿。高更的作品单纯朴实,形象简洁,构图层次分明,用色鲜艳,画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高更的人生经历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追求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原始、本真。
和高更舍弃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内心呼唤的真实生命的经历类似,毛姆走得也是弃医从文之路,但早年小说创作不算成功,没办法“使泰晤士河燃烧”。他转而创作戏剧,成为伦敦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但这种描绘上流社会风情的喜剧,令毛姆备受煎熬,因为他和高更一样,知道“真正的真实”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医生亚伯拉罕阐明了自己与高更的共性。这位天才医生自读书时起,便出类拔萃,在眼看要升任医院管理层时,却因为一次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和当地人结婚,日子过得紧巴巴。而接替亚拉伯罕医生,一路平步青云的却是平庸的阿莱克医生。阿莱克嘲笑亚拉伯罕的`选择,但亚拉伯罕本人却过得平和快乐。阿莱克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宁,生活富裕,亚拉伯罕的快乐则是月亮,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那就像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属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从自己内心,选择月亮或者六便士,无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从未选择、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错误的选择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乡愁,那我们都是流落的异乡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是是我在公园跑步和遛弯的时候,通过喜马拉雅APP听完的。说实话这本书听的让我几度想要放弃,因为情节实在是让我讨厌。但是出于对于一本名著的尊敬与向往,我忍受着厌恶感把这本书听完。虽然书还是读起来更好,但是对于这本书我是很庆幸是通过听书的形式完成阅读的。如果是通过阅读,我可能看了三四章就会放弃。
这本书的描写手法或者说情节的设置在我看来可能不是符合中国人的思想脉络与阅读观念。主题对于中国卷帙浩繁的书卷来说并不缺少此类文章。个人感觉其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或者可以称之为一本世界名著的特点所在,当然这并不否定这不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但是我认为其文字、情节、乃至主题均无法称之为世界名著之流。
之前总是能看到豆瓣上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卡夫卡的什么什么之类的,我并没有阅读过卡夫卡,但是毛姆的这本书真是让我失望。读后感·书中整体上可以说用着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本书直到斯特里特兰到了塔西提的时候,我才稍微产生了些许同情,前面的情节真的是让人讨厌,尤其是对于女性的描写,几乎都是各种近乎于侮辱的描述,对于感情也是无比贬低。当然可能过去的年代里女性的地位角色都是差不多的,可能是我个人的喜恶比较明显。
在阅读过程中,可能是在我预知了斯特里特兰将来的成就的'原因,对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解释,作者一边极尽可能的贬损主角,但是行文间的认同与赞美让我觉得极为矛盾。书中让我觉得最为舒畅与对斯特里克兰产生认同的情节是在结局,老医生描述斯特里克兰描绘那幅心中的天堂并烧毁的情节,真是极为震撼,也真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有着激情的画家,和艺术家的崇高。
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让我觉得别扭,整本书百分之八十的情节都让我觉得追求理想如果是这种方式,莫不如放弃,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只有为了自己的理想,用折磨自己,用自己的痛苦去献祭才能实现它。
也许画家的原型就是这样?我并不了解高更,因此无从揣测。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原型是高更给他增加了许多名气是肯定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1-0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3-30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6-10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2-21
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03-02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2-16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4-02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精选40篇)03-16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03-13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