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很幸福》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很幸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很幸福》读后感1
今年假期我读了一本回忆录,来自一位经历了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磨难幸存的百岁犹太老人《我很幸福:奥斯维辛幸存者、百岁犹太老人的美丽人生》
全书6万字,是这位已经活了一个世纪的、亲历了人类最可憎、残酷、丑恶面的老人埃迪,用心写给子孙后代的书。
我一向比较抗拒看战争题材作品,无论国产的还是外国的,因为这类题材难免会展示许多危及生存的恐怖、残害无辜的血腥以及嫉妒、出卖、背叛等人性的丑恶……我害怕被唤起那种无助、恐惧的感觉受。
点开这本书因为书名,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让经历了最惨无人道、残酷迫害战争,又死里逃生的人,感受到了幸福。
读完这些朴实真挚、讲述苦尽甘来的文字,我有了答案。正如作者埃迪所说,他走出分享自己故事这一步非常艰难,因为太痛苦了。
几十年后,很多经历过战事人还会被连绵不断噩梦所折磨,所有亲历的人,都宁愿那段记忆被彻底洗掉忘记。埃迪也是同样,在真实经历了多次被俘、逃亡、重伤、被残害的濒死体验后,能活下来已非常不易,更何况那些创伤的感受还会在深夜不请自来。
但最终,他的恐惧、痛恨、无意义……创伤,被爱和家庭治愈了。
有一天,埃迪问自己,为什么幸存者会是自己?他想起父亲的教导:“幸运的人,有责任帮助受苦的人。“他换了种想法,他想,自己之所以幸存,也许就意味着自己有责任去讲述,有责任去帮助教育世人,让大家知道仇恨的危险。
但究竟该怎么讲述才合适呢?埃迪说:”我要分享的不是我的痛苦。我分享的是我的希望。“ 埃迪出生在1920年德国东部的莱比锡,他的父母双双被纳粹迫害而死。父亲只活了52岁,但父亲留给他精神财富,却足以让他富足一生。以下几点让我非常感动:
1、父亲想方设法让他受教育,让他习得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一技之长,改名换姓只为让儿子学会机械设备运作原理和修理。在战俘岁月中,埃迪的机械手艺无数次地救了他的性命;
2、父亲示范的家庭之爱,他总是会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一下。
3、父亲身教言传的正直和智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们被纳粹运送到集中营九天八夜的旅途中,父亲用智慧帮助大家挺过了饮用水极少的困难,让整个车厢150人,以最高的存活率挺到了下车。
4、从父亲身上传承了善良品格。父亲告诉他,生活中重要的东西——朋友、家庭、恩情——都远比金钱宝贵。一个人的价值远不止他的银行存款。
5、父亲鼓舞他“要与别人分享你的幸运,相比接受,给予能给人更多的快乐。” 这本书,埃迪用讲述自己苦难的方式,送给读者很多启示。正如他所说,他分享的是希望。
我看到,在极端生存困难之下,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性;我看到互信互助救命友谊的伟大;我看到冷静、智慧和善良这些人性之光的巨大能量……
走过所有黑暗,埃迪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可怕的屠戮,600万人,人类历史一下子失去了那么多可能为科技社会文明作出贡献的智慧头脑。
为此,他还曾前往比利时当面采访问过纳粹战犯,对方只是颤抖和哭泣,却没有回答。
最终,埃迪认为,仇恨是一种社会疾病的开始,它可以杀死你的敌人,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摧毁你自己。
整本书埃迪都在呼吁积极和善良。他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呼吁传承善良,他多次重复父亲的话:“善良是最大的财富。小小的善举能存留很久,比一生更久。仁慈、慷慨和对同伴的信任比金钱重要…”
最后,我用文中一段话,送给阅读这篇小文的你,与你共勉:
这就是生活。有付出,总会有回报。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一块地本身空空如也,但如果你努力种植一些东西,那么你就会有一个花园。种出一朵花已足以值得喜悦,因为一朵花不仅仅是一朵花,它是整个花园的开始。
《我很幸福》读后感2
前几个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节奏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一遍《我心安处是幸福》。一开始我并不太喜欢这本书的格调,它似乎让我感觉有些遥远。我认为这是出版社策划之下写的“心灵鸡汤”式的作品,而不是自己喜欢的随性而述的文字;作者有着优渥的物质条件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字里文间相对来说有些华丽,相较我们这些普通的企业员工而言,属于当下所说的那种 “高大上”,有些渺渺的距离感。近日晚上清闲下来,我又通读了第二遍,却真的从中收获了不少生活的启示和心灵的感触:心安是幸福的根源,而心安的根本是心宽,心宽则能从容,心宽则能包容。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内心比较纠结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在不同的时段有着各种各样的纠结。纠结于别人对我为人处事的评价,纠结于别人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我有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有没有办法摆脱囧境?多少个清晨,一早起来对着镜子似乎就是一脸愁容,曾经在自己划地为牢的煎熬中焦虑、郁闷,在自己制造的惶惑不安中度过一天天。
我不是个很爱学习的人,可自认为还比较喜欢阅读,阅读不仅能让一个人记忆力、感悟力不至于太过退化,最重要的是能够不定期诊疗一下我愚笨的心智,让人享受醍醐灌顶的满足和豁然开朗的喜悦。
在一本本的阅读中,在一篇篇的浏览中,我渐渐地明白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在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把自己所想得到的,就当作是一场博弈吧,胜之应坦然,败之亦应淡然,不能让挫败感长期困扰自己;有些事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去芜存精,经历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承担,历炼一次,丰富一次,豁达一次。无论何时何处都要保持感恩的心,这会让自己淡薄某些无形的压力,平息欲望和争斗之心,也许不经意间,幸福会悄然而至。这绝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在我们从阅而思而悟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地体会和领悟。
对于工作,尽管它绝对没有喝茶、聊天那样的惬意,但它是我们在社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内容,它能检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做了份内又份外的事情,会有抱怨,会有心理不平衡,可静下心来想想:如果相同事情重复交给你做,是领导和同事认为你做这件事情能够得心应手,满意值杆杆的;不同的事情也交给你做,是相信凭你的能力无论什么类型的问题都可以处理得当;遇到大事交给你做,是对你认可和肯定,认为你堪以重任哦;细小琐碎的事情还交给你做,说明你考虑事情细致周到、做事力臻完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事情,你的态度、你的心情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生活,真的不可能每个人、每件事都能让自己全部满意。有些事情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会发生;有些人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遇到的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该来的会来,没有选择,无法逃避,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接受、应对、放下,调整好自己的内心,要多去换位思考,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心里又有多么的不完美呢?又有谁能够做到从不犯错,面面俱到呢?不能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看事、待人,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能放下。
《曾国藩》传记中有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为人之道:为人处世,切忌“目光远大”,要“鼠目寸光”。有人会疑惑: “鼠目寸光”不是心胸狭窄的表现吗?如何能成事呢?其实不然,把眼下份内的、该办的事情做好,这样所有的矛盾,都会在你往前走的过程中自然化解,放下所有杂念才可能得到所需。曾老夫子说的“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其实就是活在当下,不纠结。这即是心宽,心宽则容。
宽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一味地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谅人之过;扬人之长,补人之短。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在人生的路上,心若计较,皆是怨忿;心若放宽,春暖花开。
“四十不惑”,我们历经了岁月的风雨,感受了人生的冷暖,更应该成长心智和提高修养,学会放手、学会承受、学会宽容,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绚丽彩虹。
【《我很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有幸福的家》教案04-09
《我有幸福的家》小班教案03-28
幸福读后感04-18
《幸福》读后感02-18
幸福的读后感01-26
幸福读后感06-17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小班教案04-08
我幸福,因为我是幼儿教师学前教育范文05-07
奔跑的幸福读后感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