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爱弥儿》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读后感1
《爱弥儿》从1762年问世到现在已有200多年了,欣赏书中优美抒情词句、逻辑严密的推理令人惊叹。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儿童要适应自然,发展过程中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也是有其不科学的地方。
《爱弥儿》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向压抑、束缚儿童的封建教育发起了挑战,开创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教育之先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其所处时代之前的封建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把儿童视为具有人格和价值的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教育所要塑造的对象。
以这种“性善论”和“人格平等”为坚实基础的自然教育便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给儿童自由、澄澈的环境来发展自我,成为社会中的.优秀的“自然人”。
毋庸讳言,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完美至极,我们仍需要带着开放的视角来看待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其局限性在于,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教育观,教育者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而是避免沾染恶习;不是引导儿童向科学与知识的目标前进,而是让理性在儿童期休眠。
我们应当合理看待其局限的部分,吸收《爱弥儿》中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的基础教育注入营养。
《爱弥儿》读后感2
《爱弥儿》这本书讲了卢梭作为一名导师对书中假定的一个正常孩子“爱弥儿”从婴儿期到结婚的自然培养过程,体现了卢梭崇尚自然教育,崇尚自由人的教育方法。
首先阐述了教育的意义,教育产生于自然、于物、于人。当三者趋向于共同的目标,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这种教育就是好的。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爱弥儿的儿童期,当看到这独特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我期待已久的成果时,我很兴奋。12岁的爱弥儿开朗大方,眼神中依旧流露着天真明静,成规和习惯对他来说没有意义,更没有命令和服从,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工作和游戏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读到这里,想象一下爱弥儿游戏时如同工作般的认真严肃的状态,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这样的成果很是令人欣慰,因为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到了读书的年龄多么的厌恶书本,把它们当作束缚,他更没有因此失去美好的童年。现在再回顾其“教学”过程,也并没有发现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是顺着自然规律走,不给孩子强加任何不必要的束缚。
但是,教育的确是一门深奥艺术,实现好的教育并不简单,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违背教育的规律。书中有一例子说到,我们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诚实的人,可是当你不恰当的问法却使他撒谎。当我们不在时,孩子干了一件坏事我们不应该向孩子问出“是不是你干的?”这种草率的问题。如果是他干的,如果他认为你已经知道是他干的,还在设置陷进问他,那么,他就会与你对抗。如果他认为你还不知道是他干的,那么,他就会自问:“我为什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呢”?这样一来,你的不谨慎的提问就促使他撒谎。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你必须首先仔细的观察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因此,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不过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去接受挑战。
《爱弥儿》读后感3
最近,学校布置业务学习,我认真的学习了《爱弥尔》,这本书真好,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一、幼年时期良好教育的基本准则。
1、幼年时期良好的教育要尽可能让孩子从实物入手,不要从一头雾水开始。要舍得“浪费”时间,让孩子的欲望快来敲门。时间不等人,知识无穷尽,因此,关键不是教给学生各种学问,而是要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
2、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加重他的学习负担。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强调具体性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每一个特殊的事物都可以与另外一个特殊的`事物相联系。
3、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次序可以不断地刺激人的好奇心,大多数成人都按这个次序观察事物,按这个次序观察事物更适合孩子了。
4、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亲历亲为,这样取得的成绩,肯定比从他人学来的观念清楚得多。同时,他会养成不轻易迷信权威的习惯,他会融会自己的思想去做事情。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他开始有了自主的意识。这时,就要让他研究真正的东西,要求他用心,持之以恒。
二、寓教于乐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尽可能让孩子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不要刻意地灌输些所谓的知识和道理。老师或妈妈所带出的儿童就要有儿童的样子,不合自然的打乱顺序,只能结出早熟的果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很快会腐烂。
三、不管妈妈或是老师,教育孩子,要在任何事情上,行动都要多于语言。因为孩子最容易忘记的是简单的说教,记忆最深刻的是亲身实践。在大自然的指导下,让孩子坚持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体格,也能增强敏锐力,更容易增强理解力。
四、无知并不可怕,可怕是谬误;要记住,人之所以误入迷途,并不是因为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是。生活有朝气,活得畅畅快快,工作讲求效率,做得踏踏实实。
五、以爱心待人,以磊落的心胸接物,则人生到处充满了真善美。做人要真诚,不要骄傲,要懂得保持天真,要始终按照良心的约束去做事情,不要计较是否得到称赞。
《爱弥儿》读后感4
从大一上外国教育史王秀丽老师介绍《爱弥儿》这部书到大三《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课中自己选择并从头到尾阅读这本书,再到这门课程在大家的忙绿、批判与赞同的声中正接近尾声,我的感触颇深。
首先,来谈一下《爱弥儿》这本书。此书由法国教育家卢梭创作。撇开社会背景、地域文化不谈,我看到得是爱弥儿在教育家的指导下,由婴儿长至成人并与自己的所爱结为伉俪的过程。爱弥儿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从出生得那一刻,他的人生轨迹已由父母绘制好—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从头细想,教育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想我们是悲哀的。
其次,在经典教育名著的选择上,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所谓“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作品。老师们给的著作名很多《最伟大的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大众心理研究》、《梦的解析》等等,十有七八都是国外的,为什么?难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不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吗?难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不为我们感动吗?难道“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不再重要了吗?我很失望。我想着去读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学记》,不足千字的著作,而且老师在课程上也说大家有机会一定要读读,可是,没有。我没有去批判,也没有走歪路,仍选择了老师所推荐的书。这就是教育带给我们的“老师”,教育带给我们的“学生”,我也为自己蒙羞。
最后,再说说教育名著了吧。我觉得这种另类的教学形式很好,但我没看到老师预想的结果。记得何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说“如何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读一本书,我们一百个人,最后,我们每个人就都读了一百本书。”然而,结果却不是的。再说说我们的老师,有的教师在学生讲时并不尊重学生,让我很失望。不过,中国的老话还是有用的—“万事开头难”,我想,在大家的评论中,何老师及众位老师会把《教育名著》课办的更好,一起期待!
《爱弥儿》读后感5
卢梭关注和追求的核心是人的自由问题,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因此,卢梭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自由人,这也是他的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卢梭看来,自由就是自主,包括三个不断进取的层面: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所谓自然状态的自由,是天赋的,生而有之,不可剥夺。社会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克服人性堕落、扬弃社会异化的动态历史过程,道德的自由实现则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自觉化,亦即是人性本身的`完善化过程。因此与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相应,卢梭在《爱弥儿》依次论述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种教育形式。 本人对“自由人的教育”这一部分的阅读,感触最深的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当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人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狭义的理解,即针对0-12岁儿童的教育。 卢梭认为,0—12岁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即一种消极教育。所谓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让自然说话,让儿童自然成长的教育。消极教育不是给儿童养成品德,而是防止儿童趋于邪恶;不教儿童以知识,而是防止他们产生对于事物的误解。 0-12岁,是人生中最危险的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中不采取措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话,那么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后再采取手段去加以改正时,由于它们已经是扎下深根而难以拔除了。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不是传授新内容的积极活动,而是要保护儿童的心理不受恶德或者错误思想的侵犯;不是要教儿童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个时期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就是要确保他周围的一切合适他去看,去听。儿童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样情况下,就要用孩子恶行的自然结果来惩罚他们。 0-12岁的教育主要应该集中于身体训练,让儿童劳作,奔跑,喊叫,不停地活动。儿童在不停地活动中,仔细观察,获得经验,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儿童用自己的双脚、双手和眼睛,去获得认知与理性。每个儿童都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爱弥儿》读后感6
我们太过于通过表面现象判断幸福了。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幸福所在的地方,往往是它最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我们往往在不可能有幸福的地方寻找幸福。快活是非常不确定的一个表征,一个人快活并不一定就表明他很幸福。一个快活的人往往是一个不幸福的人,他只是在努力地欺骗他人,并转移他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生活在生活中,却不敢扪心自问,这是我们吗?带着一副面具,几乎从未做过自己,当我们被迫做回自己的时候,这生冷的面孔我们看着可会安心?曾经因为战争的影响,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一书中表现了自己的极度空虚,书中的他谄上媚下,故作小丑去求得他人的关注,可是结果呢!那一双仿佛能摄取人魂魄的眼睛吓住,仿佛懂得他所有的不堪一般。敏感的心乞求获得更多的关注,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当你实现一个愿望、达到一个目的、爱一个人、被人爱、一时的心情愉悦、快乐等等都属于幸福。幸福没有距离、没有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心满意足时,就是幸福。知足常乐能使幸福保鲜。有人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爱弥儿》读后感7
我读“论教育”中,讲到对子女不要过分溺爱后,很受教育。大家知道,现在上学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这是由过去时代特殊形势和特殊政策造成的。就此,对孩子的生长和教育谈一点感想。
现在孩子仅有一个,虽然己放开二胎,但到我们这个年令,加之一系列外部条件,再生二胎,基本不可能了。因为仅一个孩子,所以自然特别珍惜,把他们培养到今天,长这么大更不容易,因此对他们过多溺爱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虽然今天生活好多了,但从小都吃过些苦,因此就想,这些苦再不能让孩子吃了,因此物质尽量创造好的条件与环境让孩子过,生活上吃的有的即使自己舍不得吃,也要让孩子吃。孩子有时喊苦了,心中总舍不得。读了“论教育”以后,深深感到这种想法要不得,其实小时候我们吃过苦,才有今天生活中的韧性,吃过苦,身体才强壮,吃过苦,今天才不怕苦,也才适应这激烈竞争的社会与生活。
现在孩子,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中,没有我们过去那种苦吃了,但决不代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不会遇到苦,要让他们生活与学习中不怕苦,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就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所有要求,不能一味无条件给予满足,必须加以区别对待。合理的,尽量创造条件,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要对孩子充分讲明原因,给予婉转的甚至坚决的拒绝。
我出生来自安吉农村,从小吃过苦,尽管对孩子也有一些溺爱,但也认识到决不能过分。我觉得现在学校搞军训,尽管很苦,但坚决支持,这是他须的'。我经常带孩子回安吉老家生活一段时间,让她了解今天农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也让她参加一些劳动,了解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与一些艰苦。
中国自古以来有俗语“棒打出孝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少年福不是福”等等,这些话虽不全正确,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值得借鉴的。
总之,今后我们在与子女的共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细心教育,去掉过分溺爱的“慈母心”,细心分析对待子女生活与学习成长中的每件事,包括那怕是生活中的小细节,注意他们一言一行,着力引导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甚至见苦而上。现在正是子女青春期,这种培养,将让他们受惠一生。
我向老师,向大家保证,将为此而努力!
《爱弥儿》读后感8
很早以前就听过启蒙思想家卢梭所撰写的《爱弥儿》是很值得一读的幼儿教育学著作,一直没有机会拜读,通过这次学习,我静下心来下载看了一下,感触很深。
《爱弥儿》是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在本书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有局限性的。违背了我们现代教育中的整合理念。
通过学习卢梭的《爱弥儿》后,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其提出的自然教育法在当今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儿童在刚出生时,本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环境和父母是第一个被描绘在这张白纸上的人和事。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的一举一行都将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儿童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每个儿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信息不断地涌入,儿童不具备明辩社会道德等抽象事物的思维分辨能力,无法辨别事物的对与错。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个性及心理活动,利用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运用自然教育法,发挥儿童的天性,合理地引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挥扩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简洁明快的图案,通俗易懂的语言,顺乎儿童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教学目的获得最大化的成效。
《爱弥儿》读后感9
本是粗人,无有纷争;牢骚三句,半日浮生。
最近老师推荐了一本卢梭的书《爱弥儿》,对这本书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是很多人向我推荐过,他们都说这本书是如此值得一读,没有具体说为什么要看。学而不思则罔,翻翻这本教育界巨著,一窥究竟。
先介绍下本书及其作者吧,《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本书是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一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
这本书,我拿来时先仔细看过他的总序,中间有一段是这么说的:“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我所钻研的就是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很荒谬的,人们还可以从我的见解中得到好处。至于说应该怎样做,也许我的看法是很不对头,然而我相信,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就从你们的学生开始好好地研究一番吧;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读这本书,那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用处。”
我很想寻求当初的一份自然率性,不是作为儿童的天真无知,不是作为学生的乖巧好学,不是作为孩子的懂事伶俐,而是一个作为造物主的产物的自由和自主,谁主宰着我们的思想,谁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谁让我们成为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谁让我们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而完美的标准又是谁定的呢?一切都不是自己控制的,想到这些,很无奈,但更多的是恐惧。我们都是被牵着线的木偶,绳子在不动声色的上帝手中,上帝在一层一层的梦境当中……
寻求教育中的真实,寻求生命中的珍贵……
《爱弥儿》读后感10
经典,能为教育给出系统建议的人没有几个,看了这本书一段时间曾经放下。最近才读完全书。真的很好,虽然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但我们不能苛求作者。一下是我的一些有用的摘抄。
主要的观点:
1.三种教育: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的教育
2.教他认识自己,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叫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
3.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医生。
4..感觉是知识的原料。
5.孩子们只是在事物方面而不是意志方面受到阻止的话,他们是不至于表示反抗或愤怒的。
6.准则一: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准则二: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智慧方面或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准则三:在给他们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辨认。
7.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理。
8.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9.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
10.身体太舒服了,精神就会败坏。没有体会过痛苦的人,就不能理解人类爱的厚道和同情的温暖。
11.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挞。
12.有节制的自由。
13.你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
14.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
15.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绝不损害别人。
16.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
17.人为什么会显得柔弱呢?由于他的体力和他的欲望不平衡。
18.需要记住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
收获:
感觉锻炼孩子,自己是不在行的,主要的方法还是让他多接触自然,多身体力行去游戏。激发求知欲和探求真理的方法这是在需要教育阶段自己要着重认识的问题。爱情和性是一体的问题,自己要好好认识。
《爱弥儿》读后感11
《爱弥儿》,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这样的不朽之作,令我肃然起敬。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全书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虽然从现代社会看来,把德、智、体的教育截然分开的施教方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以下我将讲讲让我产生共鸣的两点教育思想。卢梭最伟大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其概念比较抽象,据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这样,比如说:天冷了,窗还开着,老师不是直接提醒学生,关窗可以让你感觉温暖;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冷,并自己去关窗,让他们自己体验到通过关窗可以减小寒冷程度。这样的教育是比较依靠学生的实践和生活的,其效果速度比较慢,而且得出的规律也不成体系。从我们现在看来是太注重孩子的个性解放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传授,它是前人的丰富经验整合成的系统规律,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但缺少了孩子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我觉得让学生通过个人实践加上前人经验,这样可以保留一点学生的自然天性,又可以给予社会的引导,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更加完善一点呢?书中强调:“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
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所以,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我们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要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
《爱弥儿》读后感12
卢梭写的《爱弥尔》一书,在我所看的教育专著书籍中,属于非常清新的、非常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著作。卢梭写于1762年的《爱弥尔》,虽然经过了漫长的风雨考验,但是直到如今,依然焕发出它迷人的光彩。对于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再次回到教育的原点思索思索,这是十分有益的。
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爱弥尔》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爱弥儿》读后感13
本学期的第二本读物是《爱弥儿》,《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好书。“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弥儿》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读完这本著作,我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身为一名教师,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教师用自己的热情与才能,加上不断学习的精神尤其是坚持读书,来完成社会交给的教育任务,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爱弥儿》读后感14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xx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爱弥儿》读后感15
《爱弥儿》,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爱弥儿》的读后感 邵洁洁。”这样的不朽之作,令我肃然起敬。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全书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虽然从现代社会看来,把德、智、体的教育截然分开的施教方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以下我将讲讲让我产生共鸣的两点教育思想。
卢梭最伟大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其概念比较抽象,据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这样,比如说:天冷了,窗还开着,老师不是直接提醒学生,关窗可以让你感觉温暖;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冷,并自己去关窗,让他们自己体验到通过关窗可以减小寒冷程度,读后感《《爱弥儿》的读后感 邵洁洁》。这样的教育是比较依靠学生的实践和生活的,其效果速度比较慢,而且得出的规律也不成体系。从我们现在看来是太注重孩子的个性解放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传授,它是前人的丰富经验整合成的系统规律,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但缺少了孩子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我觉得让学生通过个人实践加上前人经验,这样可以保留一点学生的自然天性,又可以给予社会的引导,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更加完善一点呢?
书中强调:“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所以,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我们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要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
【《爱弥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爱弥儿心得01-01
爱弥儿读书笔记08-05
爱弥儿读书笔记范文03-24
爱弥儿读书笔记(精品)07-11
《爱弥儿》读后感09-02
爱弥儿读后感09-05
《爱弥儿》读后感03-12
爱弥儿读后感10-11
《爱弥儿》读后感09-11
爱弥儿读后感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