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遥寄一篮雪花》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遥寄一篮雪花》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拿到刘彦林的书,我被书的名字所吸引——《遥寄一篮雪花》,洁白纯净的雪花,盛在篮子里寄给家乡,寄给女儿,那是最深情最纯真的思念,至深至纯的爱,对那片土地,对父老乡亲,对妻子对女儿的爱,深沉而久远。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了自己年少的玩伴大宝、胖妹、女女,以及货郎,人物形象饱满而生动,命运或欢喜或悲伤,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人们生活的印迹和生命的轨迹,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平静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久远的故事,揭开乡村隐藏的疼痛和欢喜,作者对人性的拷问发出深思、疑问,带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透过文字,我看到作者对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土屋无比的深情和眷恋。《一座房子的历程》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表达了这四十年间乡村的巨大变化。文如其人,作者似一枚朴实无华带着泥土芬芳的土豆(《进城的土豆》),不入繁华,甘愿奉献,在喧嚣的尘世里安静地书写,文字的光芒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文字中带着朴素、温暖、坚韧、饱满的精神内核,这源于作者本人厚重的人格魅力。
阅读散文集《遥寄一篮雪花》,有很多的触动和感动,读到《清扫落叶》《粪土》《柴草》这几篇,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在文章中我看到了我爷爷奶奶的身影,他们何尝不是和作者的爷爷奶奶一样勤劳节俭,在艰难的岁月里挑起生活的重担,坚韧如钢,温暖如阳,任何艰难困苦都不曾让他们退缩,所有生活的重担转化成前行的脚步,幸福由此飘荡在罐罐茶的香气里,在柴草燃起的噼啪声里,在墙角堆积的落叶里。爷爷奶奶就是一棵大树,饱经风霜的大树,在严寒酷暑中吸收营养,将坚韧、勤劳、节俭和热爱的美德传给我们,我们接住这神圣的火炬,前进着,传递着。
阅读散文集《遥寄一篮雪花》,让我想起我的故乡和故乡的玩伴,作者是幸福的,随时可以踏上故乡的土地,一睹她的芳容,将思念倾洒,而我童年的故乡遥远,也许今天它早已高楼林立,曾经居住的土屋早已不见,我的思念却不曾改变。如作者《一座房子的历程》,“在一阵尘土飞扬过后,老屋所在的地方只留下一堆废墟,曾经存在的瓦屋已是荡然无存,那一刻我看到父亲、母亲脸部的忧郁,我也似乎听到曾经作为老屋部件的砖瓦、泥土和木头的呻吟,痛楚在心间冲撞着,喊疼之声此起彼伏”,推倒老屋的那一刻,作者对旧屋的不舍和留恋,那一份割舍的痛,一如我离开故土的那一刻我对故乡的不舍。作者的这一份割舍的痛在一月之后,被看到如打扮时髦的女郎一般站立的新屋带来的喜悦所代替。
作者是一个感情深厚的人,散文集《遥寄一篮雪花》中对每个人或物都怀有深情,读来感人肺腑,回味良久。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