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时间:2024-03-23 11:31: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倾力写成的,收编在他的作品集《四季奇谭》中,副标题是《春天的希望》。到今天,它不仅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且也被拍成同名电影,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均深受大家喜爱,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否则也不会有今天这篇文章。我认为这本原著作或者电影之所以能够火遍中国,深受中国读者或者影迷的青睐,是因为它常读常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

  监狱是这部著作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我觉得它可以作为本书的主角之一。它在书中踏实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它把人们圈在这有限的空间,使人们失去自由。为什么大家会对《肖申克的救赎》这样追捧,这样狂热,给予它如此高的评价?可能他们都看到了自己。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一些默默无闻的人,在塑造英雄墓碑的时候也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墓碑之上。书中的监狱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监狱,肖申克监狱是有形状的,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可以用手摸得着的。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监狱成为了我们逃避现实,安于现状或随遇而安的舒适区。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把自己困于“肖申克监狱”里的人了。他们像一个被设置了程序的机器一样,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过重复的生活。虽然他们的身体是自由的,但他们的'灵魂却没有归处。就像书的作者想向我们诉说的一样,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喜欢,但是慢慢的你就习惯了,最后甚至离不开它。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有老人和孩子需要养”,“我有车贷房贷需要还”,“我要娶妻生子”“我不爸不是王健林”“我学历低”“除了这个我什么也不会做”……因此即使有人不满于自己的现状,即使有人知道自己的心灵已经被囚禁失去了自由,自己也失去了逃出去的希望,这些反而成了他们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使自己更加的心安理得。

  所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了,甚至有的人毫无幸福感可言。每个人都在忙,马不停蹄的忙,你问他究竟在忙什么,可能他们自己也说不了,就是感觉自己的时间很紧,每天被时间追着,不得不跑。他们的身体被忙支配着,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心如果关闭,哪里都是牢笼。心要是自由,哪里都是美丽的风景。

  在书中有一个人物的结局值得我们深思,他就是被关押了一辈子的老布。当他被放出来自由的时候却自杀了。因为他在监狱里囚禁了太久,早已习惯了里面的生活,他根本没有想过从监狱里出来。即使能从“监狱”里出来,但对他来说绝非是幸运,而是灾难。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不仅生活在现实给他的监狱,也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监狱。

  很多人在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很久,他们也整天想着离开。但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公司辞退,他们虽然不会和老布有一样的结局,但肯定会和老布有一样的感受。

  而书中的主人公安迪却和老布完全不同,安迪的心中一直有一片蓝天。他虽然被冤枉入狱,但永远没有失去希望,永远对自由充满渴望。最终他也做到了,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事,他用了将近20年。近20年来他一点一点的挖暗道,始终对很渺茫的希望充满信心。安迪最终能够重获自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首先是目标。安迪心中一直存在诗和远方,所以一进监狱就给自己定下了一定要出去的目标。有了目标就相当于有了信念,就有了面对冰冷的监狱墙壁和铁栅栏的勇气。而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是过的稀里糊涂,他们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逃避,就是自暴自弃。

  其次是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安迪通向自由的道路累积了19年,耗费了19年,是靠他一锤子一锤刨出来的。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可是大部都夭折。究其原因,是没有脚踏实地,没有积累足够多的量,没等到量变导致质变的时刻就放弃了,他们失败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第三是坚毅。安迪的越狱过程之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几十米的洞以及几百米让人难以忍受的下水管道的爬行。这换成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生活中很多事情的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很多承受很多才能成功。追求的过程一定要有毅力,不然的话就容易放弃。而生活中像安迪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能够获得很大成就的人只是少数。

  最后借用安迪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感想,此句话使我感触最深,在这里与大家共勉:“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时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2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他的每片羽翼上都粘满了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场被囚困在铁锁牢笼的小鸟飞往自由天空的梦,读了之后,我自己一个人沉默了好久,伴随着一种痛彻心扉,一种醍醐灌顶,但我感觉我整个人似乎也像从肖申克监狱获得重生一样。

  故事很简单,被诬告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白人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让他和黑人囚犯瑞德成为了好朋友。在最初的监狱生活,安迪一直保持着沉默寡言,在一个外出刷补房子的机会,安迪开始运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为监狱的狱警合法的逃税,甚至为典狱长洗钱,来为囚犯和自己换取稍微多一些的自由限度,尽可能的维护作为一个正常人所拥有的。安迪在狱中六年不间断给州政府写信,并且史无前例的为肖申克监狱换来了图书甚至500美元基金和唱片机。当新来的囚犯无意间说出了妻子被杀的真相,安迪向典狱长提出申诉,却被典狱长无情的回绝了,而且枪杀了证人。因为典狱长已经完全把安迪当做了为自己赚取金钱的摇钱树,要永远的把他留在肖申克监狱来满足自己没有止境的金钱欲望。当安迪为自己翻案的唯一希望破灭之后,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夜黑风高,雷闪交加的夜晚,安迪爬向了自己花了20年挖的逃离之道,穿越了多少年来不能越过的高墙,通向了自由之路。

  安迪入狱的原因作者并没有着重描述,随着一个狱中权威式人物瑞德的独白,整个看似平静平常的故事暗藏汹涌而铺展开。

  “我承认我初次见到安迪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通过瑞德的全能之眼的描述,安迪开始了肖申克监狱的生活。随着后来慢慢地深入,与众不同的安迪和黑人瑞德成为了很不错的朋友,瑞德首先向安迪给监狱下了一个定义“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很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安迪的定义道出了大多数监狱囚犯对生活的真实而且真切的想法。随着瑞德教导安迪狱中生活的对话,肖申克的希望话题被引述过来,接下来希望也对安迪的心里带来了变化。

  书中共有三次关于瑞德假释的描述,从第一次瑞德试图用说好话来换得假释,到第三次瑞德真正完成整个人生褪变而获得假释。一个懵懂少年由于无知犯下的错误,没有人给他讲讲做人的道理,也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走向正途,肖申克直接让这么一个年青人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在监狱40年的老人,40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切,让他对于“不适应”变成了“依赖”,在监狱里你是一个“没有什么东西弄不到”和“一个很重要的人”,但是到外边你却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甚至监狱图书馆员布鲁克斯因为获得假释而却要再找一个一个理由继续留在监狱,当他到了外边,整个世界的变化令他完全丧失了希望,他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惨淡的生命。

  安迪的沉默寡言,锐利的思想,和永远充满希望的性格一直贯穿着整个主题,“羽翼光亮,说明他聪明,有才华,入狱之前,他的社会地位也不低,说明他有上进心,负责任。但她的妻子不那么爱或者说是了解他”,安迪的才华是内敛的,不善言辞。但内向,不代表懦弱,当他遭到因监禁而产生变态的同性恋姐妹花的`骚扰时,他奋力反击,毫无畏惧。他在狱中最大限度的重操旧业,他的文弱不同于中国文人的多愁善感,他做事认真谨慎,认准的事情从来不放弃,才有了6年不断地给州政府写信。对自由的向往,令他不顾一切,在监狱喇叭里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安迪寻找一切课已释放心灵自由的机会,当广场的囚犯们听到音乐的声响,全部静静站立起来,感受着从来不曾有过得感动,沐浴着如此自由的阳光。

  从头到尾,安迪都扮演着一个奇迹的角色,“在芝华塔尼欧,那个没有回忆的温暖地方……”是的,心里满载着希望与自由,一场自我的救赎,在美丽的加勒比海,一个从未出现过的人,开始了他的新的人生。自我救赎的过程,安迪还给了和老布鲁克斯一样心灵受到监禁瑞德一个飞翔的希望。

  安迪已然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安迪的救赎已落幕,我们依然要回到现实生活,不需要鸭嘴锄,也不需要丽塔海华丝来做掩饰,面对繁重的学业,迷茫未卜的前途,残酷的社会就业现实,我们该怎样完成自己的救赎。阻碍我们的只有自己的,人性的懒惰与恐惧,害怕失败,懒得为成功去付出努力。

  习惯痛苦,并泰然处之,自欺欺人地过那所谓的幸福生活;抑或在内心始终保持对痛苦的敏感,并在痛苦中挣扎,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该暗地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画地为牢,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3

  都说美国是一个极度强调人权与自由的国家,但上个世纪中叶时或许还并非如此。辱骂、殴打泛滥地在肖生克监狱中上演,警卫将囚犯视作已丧尽人权的奴隶,囚犯之中还有自相残杀的变态狂……影片的开场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灭绝人性的人间地狱的画面。

  在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背景下,囚犯们被欺凌,被压制,压制得近乎麻木,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碌碌余生,自暴自弃。然而有一个人并非如此,他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杜弗伦。

  安迪本是一个银行家,因遭律师陷害而进入肖申克。他并没有因此抑郁消沉,而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从入狱的开始就在谋划如何逃狱,如何幸福安定地度过自己的余生——身陷囹圄,心却早已在更加广博的宇宙中翱翔,他找老囚犯瑞德为自己带到了一把只有一扎长的鹤嘴锄,凭借着自己对岩石和土层的'领悟力,用了20年的时间,在狱房的墙壁上开凿出通往自由和理想的隧道!20年,我的朋友,如果不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不是对正义和理想的渴望,如果不是势必逃脱、奔向自由的决心,是难以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锄来撬开囚禁着自己未来之路的枷锁!

  安迪是一个很有才能,很有智慧的人物。银行家出身的他精通财税方面的问题,以致监狱里的大小官员争相请他为自己办事;以致监

  狱长诺顿让安迪帮助自己洗黑钱。安迪身为阶下囚,无力抵抗,只得照办。他对石头也很有研究,亲自用刀将石头刻成国际象棋的棋子,使之成为娱乐工具,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认识,帮他找到一条正确的开挖隧道的线路!还有,他对音乐有着特别的热爱之情,对图书馆有着掌管的能力,还创设了一个莫须有却合法存于世间的名叫史蒂文斯的人,他越狱后便是以史蒂文斯之名傲然重立于世,从此,安迪消失,史蒂文斯真正诞生!警方再也查不出那个离奇的越狱者的下落。他的所有智慧与才能,都为实现自我理想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其实我觉得安迪与老囚犯瑞德的关系很难说。表面上看他们是朋友:俩人形影不离,感情深厚,互相帮助,安迪也告诉了瑞德将来出狱后要去寻找自己——只是通过大橡树下越狱后所写的信间接告诉,但仅以此据就能说俩人是朋友吗?安迪与瑞德的思想与信念大不相同:安迪不满足于现状,为权利与自由不懈拼搏,而瑞德满足于牢狱生活,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俩人并非无话不谈:安迪的那把小锄子何用,以及安迪的越狱打算,一概没有告诉瑞德——当然,影片的发展不能如此,如果这些都交待清楚,那么本片将毫无悬念感可言。不过我相信,当老瑞德明白了安迪所做的一切,当片尾俩人在浪漫的芝华塔尼欧海湾热烈拥抱的时刻,最终俩人还是成了好朋友。

  片中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在狱50年的布鲁克斯(老布),老布最终临刑满释放之际竟然无奈到想杀狱友继续留在肖申克,正应了瑞德的话:当在狱时间足够长之后,你便感觉你已离不开肖申克,这就是

  所谓的体制化……最终老布获释后因空虚而自缢的画面不仅经一步揭示了肖申克对人性与灵魂的扭曲,更反衬了安迪始终为逃离肖申克而奋斗的不凡与伟大。

  伟大的安迪·杜弗伦最终成功越狱,重见光明,重获新生!当我们看到他爬过那象征牢狱的龌龊肮脏的下水管道,看到他在雷雨之中高举双手仰天长啸之时,我们内心积压的愁云也在瞬间转换成奔腾的热血,禁不住对安迪的成功拍案叫好!

  哦,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可恶可恨的监狱长诺顿。此人灭绝人性,极度自私,长袖善舞,贪污谋杀。为了封堵真相,杀害了解实情的汤米;为了让安迪永远帮着自己炒黑钱,不给安迪任何申辩的机会,反而予以威胁,施以严刑。最终,这个恶贯满盈,自以为能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监狱长到死也无法置信自己怎么会死在昔日被碾压于脚下的安迪之手。奇迹啊,奇迹啊,囚犯与监狱长,正邪颠倒了,势力与结局也颠倒了!何其美哉!何其壮哉!

  看罢此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谨借此片,回顾一下人生之路上的种种哲理:

  1.敢于追求正义与自由,不论身在何方,身陷何地;

  2.敢于与困难作斗争,不论困难有多大;

  3.持之以恒,不论山有多高,海有多深;

  4.相信奇迹,永不言弃;

  5.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就算你周围的所有人都并不支持;

  6.学会交朋友,更要学会一个人独立战斗;

  7.要有智慧与才能,为此,要多读书,多思考,交高人,走遍地;

  8.牢记安迪·杜弗伦的话:人要二选一:忙着活,或忙着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9.不管你的信念与前途怎样,路是自己走的,不论怎样,请不要想到自杀;

  10.最后,多看电影,多写观后感,呵呵……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4

  知道“肖申克的救赎”这个名字,是在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课堂上,多位教授都向学员推荐这部电影。终于在一个假期,看了这部电影。电影拍得真好,不论是在情节设置上,人物塑造上,细节处理上,都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记忆最深的一个片段,男主角Andy冒着被关禁闭的危险,在音乐播放室里播放动听的音乐,尽管来阻止他的狱管在外面把门拍得山响,他却很享受似地坐在播放室里,腿翘在桌子上,听着美妙的音乐。更加神奇的是,在院子里放风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罪犯们,面露柔和的深色,眼中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名狱中人的内心独白: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人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的让你心痛。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鲨堡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我带着好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

  学生看完这部电影谈观后感,其中一名学生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定要做个好人,千万不要坐牢。”

  近期,很多读书节目都在推荐这部书《肖申克的救赎》,而且本书作者斯蒂芬·金的作品对于美国家庭又是这么有影响的:“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说([英]克莱夫·巴克)”。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找素材的时候,还引用过斯蒂芬·金的素材:他一年到头都在写作,只有三天例外——国庆日、生日、圣诞节。

  一定要读此书!开卷感受,此书果然不同凡响!

  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安迪对于拓充图书馆的申请,可谓是锲而不舍!他写信给纽约的读书俱乐部,写信给州议会,写一次不行就写两次,每周一封不行就写两封。一直写到后来的十年中,图书馆每年都会准时收到七百元。到了一九七一年,甚至提高到整整一千元。一直到安迪离开之前,你在肖申克图书馆中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书。这就是坚持,这就是奇迹!

  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马路消息流传着肖申克养了个理财高手,那就是安迪。这些理财能力,可是为他带来了更多的自我保护,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为他今后的越狱之后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同时,他也给监狱中的各级层的领导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回报。一个人,有本事,总是会有用武之地的。而他,安迪,得到的最大回报,是监狱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赢得所有人的善待。

  我看到了长期失去自由对于一个人灵魂的禁锢。布鲁克在肖申克被囚禁了大半个世纪,六十八岁高龄被放出去了,可是,一年之后他就死在贫苦老人之家了。因为他已经不能够适应外面世界的节奏了。电影中也有一个相似的情节,那个即将出狱的、和蔼的老人故意伤害身边的同伴,以求得更长时间停留在监狱里,停留在这个他已经适应了监狱里,一旦出狱,他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如同《肖申克的救赎》一书中所言:“政府还蛮会报仇的:他们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唉,这些可怜的人!又想起了学生说过的那句话:千万不要入住监狱。

  好的作品,也让我们从写作方面受益匪浅。

  详略的安排很得当。有些情节,细致入微地刻画。就像在修筑房顶的片段中,安迪决定要帮助哈力减少继承三万五千美元之后缴纳高额税务的时候,对于他的动作描写“他把刷子顺手扔到桶里”,语言描写,包括哈力的神态描写“哈力只是瞪着他,开始涨红了脸”等等。一直到他们后来协商完毕,安迪帮助哈力逃税成功,哈力答应给安迪还有和他一起来修筑屋顶的伙伴每人三罐啤酒。读着生动详尽的描写和记叙,紧张到让人窒息,放松到让人呵呵一笑。“他蹲坐在阴凉的地方,双手搁在膝盖间摇晃,微微笑着,看着我们。惊人的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记得安迪这副样子。”

  有些情节,一带而过,比如他的成功越狱。只是通过监狱里的疯狂寻找来告诉我们,安迪越狱成功了!具体细节,并未透露。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塑造出拥有鲜明性格的人物。比如说没有什么东西不能买来的“我”——雷德;充满智慧、不向恶势力妥协、善于自我保护、最终成功越狱的主角——安迪。还有那些凶残、贪婪的狱警和监狱长,等等。一个个性格鲜活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对于细节的生动描写,对于一个个悬念的设置又揭示谜底,对于社会背景的巧妙再现,文章所体现的社会价值等等,都在这部小说中显示得淋漓尽致。让人无比佩服。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5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这篇小说前,我看了看斯蒂芬的简介,这个原写恐怖小说的作家让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肯定是一部蛮黑暗的作品。不过,看过之后,我对它的态度大大改变了。

  故事围绕着一个无罪的人——安迪。他是一位缅因州的银行家,被指控谋杀了出轨的妻子和她情人而关进肖申克监狱,在他来之前,雷德——一个因谋杀罪而判无期徒刑的犯人,已经成为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当雷德看到法庭上出奇冷静的安迪再三解释自己没有谋杀妻子和她情人,却还是被判为无期徒刑时,他认为安迪肯定要在这变态肖申克监狱里可怜地度过余生了。这世上什么事都有,今天你还是帮别人乐呵呵分析投资股票的名嘴,说不定明天一早起来就要穿着黄囚服无辜入狱了。上帝总是什么借口也不给你。

  于是乎,这个看起来书生气十足的安迪在第一个晚上便被狱友赌为要哭的人。但是安迪没有哭。他那一晚的镇定让雷德感到惊讶,更让雷德觉得,这个拥有一双干净小巧双手的男人,内心绝对比表面上坚强百倍。我在看的同时,对安迪向雷德要锤子和海华丝的海报时感到困惑:为什么要一把小小的锤子?安迪真的那么喜欢性感女星吗?他为什么要大张的海报?而且,为什么又要坚持自己独居一室呢?当然,安迪凭着自己的知识和偷偷带来的500块钱慢慢得到了这些。他告诉监狱官怎样合法地免去一大笔税金后为狱友们每人换来三瓶啤酒,尽管他没喝,只是在一旁看着,但雷德猜测安迪应该是想借此来感受之前自由的时光吧。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培根讲得挺有道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啊。

  安迪就是靠精通财务制度知识和良好的狱友关系慢慢从一个普通的犯人变成模范犯人,甚至掌握了无恶不作的典狱长的把柄,让他被监狱里的人重视起来。另一方面,他得到了一些自由:他成为图书馆的.管理员,他不断写信给州议会,使得议会不得不“被迫”发钱给肖申克监狱图书馆,图书馆的书越来越丰富充实,安迪甚至还帮助一些犯人通过了高中学历考试,拿到高中文凭,这不亚于监狱外面的人啊。安迪靠给监狱长洗钱、指导警卫怎样炒股等等,靠自己赢得了一人一个房间的权利。但是,安迪内心绝对不会想着一辈子都呆在这里。雷德说得很对,当你老了、什么都没有用了的时候,肮脏的监狱长自然会抛弃你,不会再保护你,让你受尽折磨。到那时侯,就是回到社会上也比死还要难受,你根本不知道“自由”是什么东西,但实际上它已经活生生摆在你眼前了。

  当安迪知道有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这个案子时,他知道了谁是真凶,他毫不犹豫地去申诉,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这一情况以争取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还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那个天天捧着圣经的老狐狸又露出极其凶狠的面目,利用毒辣的手段把安迪最后的假释希望给切断了。

  安迪消沉了很久。但身在监狱的他,19年来一直在追求希望、赢得希望,就仅仅因为“H O P E”这四个字母深深印入安迪心中,他没有沉沦,或者说他从来都没有沉沦过,就算是在监狱里,他也没有想过自己没有活下去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也会遭遇困境,但是你能在之前打好基础,在陷入困境时抓住机会,在脱离危险时让机会实现,你就会获得了成功。是的,安迪越狱之前在肖申克度过了人生的19年光阴,那原本应是一个银行家创业的辉煌期,然而安迪却在黑暗的肖申克默默为“自由”而奋斗。

  越狱?是去抓住希望!是获得自由!既然上帝不让法庭赐予他公正的机会,那就自己去获得自由吧!雷德看到了安迪所做的一切,那不是一个人对他前生的救赎,而是这个人通过自己用生命换来的自由,让上帝不得不赐予他机会,是让命运不得不低下头对他的救赎!我知道,雷德也知道,安迪从来都没有失去自由,他从来都没有丢掉过这颗希望的心,所以他成功了!

  他的成功让世人佩服,他的成功让之前一切沾在人生路上的黑点都灰飞烟灭,他让肖申克监狱从此留下了一个洞,而他每夜辛辛苦苦地凿着,终于,凿出了一条路,一条要忍受恶臭尽头是光明的自由路。这个洞再怎么填,也填不满。因为那是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追求希望,不顾一切去寻找它,直到找到它。

  当雷德出狱时,他感到迷茫,自由了,但是世界变了。他想起安迪,那个外瘦弱而内心强大的自由者。他决定去找他,当他到巴克斯登时,看到了那块火山岩,找到了安迪给他的信。

  结尾的最后五句话,每句话都包含着“希望”这两个字,当默默读它们的时候,相信每个人心里的感受都跟获得希望的雷德和安迪一样,眼泪会不知不觉地滴在“希望”两字上。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6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的那段生活可以说是一段经历,一个忠告,抑或一则寓言。这本书把生活肢解的非常残酷,没有权利,没有自由,只有服从命令。总记得安迪刚入狱时典狱长冷笑着的说出的一句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安迪作为众多的囚犯之一,只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书中的场景在我脑海中形成了一幅悲惨的画面,混乱不堪的喧闹,肮脏的语言,消毒粉灼烧的皮肤,黑暗中冰冷的牢房,永远干不完的累活和糟糕的饭菜,三姐妹对安迪穷追不舍的骚扰。

  在肖申克漫长的监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并不是被高墙束缚的躯体,而是被肖申克渐渐打磨、锻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内心,失去了正常人对生命本质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们度过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说对生活的热情,梦想以及希望。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安迪仍满怀梦想,就是这样坚强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种很绝望的环境下生活了20年后,在出狱根本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还能有勇气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他出狱后想要的生活。时间像把利刃,割碎了每个人的梦。像瑞德说的那样,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他在这里毫无用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机会,瑞德得到的大幅永远都是驳回。冰冷的印章,吧瑞德的希望切割的体无完肤。尽管在监狱中瑞的是那么无所不能。我能读得出他心中那份对自由的渴望,愈发浓烈的渴望。

  然而安迪的出现却改变了监狱的一些事情,他让囚犯们看到了上命中本不该消失的东西。像啤酒,音乐和书籍,这些都是普通自由人的消遣,在这里却构成了肖申克监狱中最美妙的'三个时刻。囚犯们懒散的在屋顶上喝着安迪几乎用生命换来的啤酒,享受着温暖的午后阳光,而安迪只是坐在角落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是的,他只是想感受一下自由,哪怕一刻也好。书中我们还听到了莫扎特的名曲“费加罗的婚礼”回荡在肖申克监狱上空,数百名囚犯和狱警都伫立在广场上,望着音乐飘来的方向,似乎忘记了人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还有安迪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新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让每个人都可以像自由人一样在图书馆汲取高墙外自由的空气。安迪对瑞德说,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里的生活平淡如一潭死水,同样一个世界却被一座高墙分割成了两种秩序。相同的是,围墙两边的人都被不同的体制规范着。还记得书中,瑞德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这些围墙很有趣,开始你恨它,接着你适应它,日子久了你开始依赖它,那便是被体制化了。我们依然记得那个和蔼可亲的图书管理员老布鲁克斯,他在监狱里生活了五十多个年头,垂暮之年却被放逐出体制之外。老布在监狱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者,而在体制之外,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老头。对于新生活无所适从的老布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充满屈辱肖申克监狱中,荧幕上的利塔海华丝所寄予的是高墙之外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安迪把她的海报贴在了牢舍的墙上,而这种欣赏并未仅仅停留在海华丝靓丽的表面。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并且永不绝望,凭借着海报的遮掩,安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用一把不到八英寸的手锤挖通了一条自由之路。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奇迹,就连从不相信希望的瑞德也不得不承认: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散发出自由的光辉。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匍匐于五百码长的污水管道,逃出了肖申克的高墙,获得了新生。在安迪的意识中,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而安迪选择了生存,在我们面前的路很多,如何选择则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安迪不仅救出了自己,更救出了许多被体制化抹掉希望的人们,譬如瑞德。

  人本来都是自由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种体制中去。在目前的社会现状下,体制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安全,稳定。肖申克监狱只是一个狭小的囚禁,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世界却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枷锁。看完这本书,我只是看到了希望,那份美好的东西,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就像最后,在大洋彼岸,两个老朋友在阳光下露出灿烂的微笑,那便是希望对于他们存在的价值。用书里的句子来结束: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希望是生活中不可丢失的东西,是人性中至纯的生活精神。我想,不管今后我们遇到了什么,最不能丢掉的,便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7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我在想,在肖申克监狱中的各种不同罪名的罪犯中,或许还有很多男主角一样被错判的。因为那些所谓的执法者根本没有把别人的生命当作一回事,他们想到的只有自己。

  贯穿整部影片的是三次救赎。第一次是男主角安迪帮监狱长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三瓶的奖励;第二次是安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第三次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安迪所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使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交到了朋友,并让狱友们得到了快乐。在肖申克监狱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安迪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堆可以取暖的火,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了一丝温暖。

  安迪,因为检察官的轻率结案而入狱的倒霉蛋。安迪在刚入狱的一段时间一言不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被狱友一次次的欺负后他找到了在监狱中生存的法则,并为监狱的生活带来了一片生机。在得知真正的杀人凶手后,毅然从关押了自己的监狱逃跑。虽然安迪越狱了,但我依然要为他喝彩。因为他我懂得了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丰富多彩,就像瑞德说的:有些人你把他关在笼子里也遮不住他的光芒,他注定是属于外面的世界的。

  布鲁克斯,一个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人。在获得假释后,因为“体制化”的影响选择了自杀。看到这里我在想:为什么他会这样的死去,我们能为那些刚走出监狱大门的人做些什么?我想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你为别人付出后,你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实现。我想如果有一个人真心的去关心布鲁克斯,那么他也就不会选择自杀。

  瑞德,是安迪在狱中的最好的朋友。他在监狱中的前三十年每次的假释机会都被拒绝了,在安迪走后他思想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并因此获得了假释。在假释后有着和布鲁克斯一样的感受,却因对安迪的承诺而活了下来,可以说是安迪改变了他的生活。

  汤姆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在刚到肖申克监狱时玩世不恭,后来在安迪的帮助下获得了高中文凭。当汤姆告诉安迪他知道是谁杀害了安迪的妻子后被典狱长杀害。他年轻、有正义感。但是在肖申克监狱中,以典狱长为首的一群人把监狱里的人的人性一点点的磨灭了,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冷漠。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我真正的了解到有希望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希望,我们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因为希望,我们才能不断的向前走去。可以说,希望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

  也许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它不是你闲暇时一手拿杯可乐,一手捧一桶爆米花来消费的娱乐电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对失意,处于低谷时安慰心灵,抚平伤痛,给予自信,再次向前出发的励志影片,它让我的心灵在希望的引领下坚强成长。

  肖申克不是电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间地狱,那里使人对自由、对生命失去希望,无时无刻不侵蚀着人的心灵。而主人公安迪却是一个异类,他原本是一个生活富裕的银行家,因为法院的误判,他含冤入狱,监狱里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诉他要安心地待在这里,要听话。

  即使魔音绕耳,但是他没有放弃,用自己的信念保卫了自己的自由与生命。

  他是那所监狱中最老的犯人,当他在耄耋之年出狱时,发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使他陷入抑郁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后选择了自杀,我觉得这才是世界带给人最大的悲哀。电影中这样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这就叫做体制化。”一个人在习惯了被统治后放弃了反抗,放弃了自由,而当你脱离统治后你反而会不适应,会迷茫无助,最终可能会使你放弃生命。

  也许你感动于安迪二十年为了自由而对监狱官们的屈膝服务,也许你感动于安迪历经二十年用小汤匙永不间断地挖掘,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与阿瑞在海边的重逢,他们拥抱的是整个自由的生命。自由是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乐声;自由是安迪冒死向看守长进言为狱友赢得了一箱啤酒与一个洒满阳光惬意的午后;自由是安迪爬过五百米的污水管道奔向前方的身影……也许我们被这个世界磨平了棱角,但请不要将自己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摧残,被打击的话语侵蚀,但请相信幸福永存,自由永在,美好就在前方。只要信念坚定,就一定能救赎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弃了自己,还会有谁会成为你的上帝?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追逐名利,有的忙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仍应坚定信念,不断拼搏,向着光明前进,因为只有弱者才会选择向现实低头。

  请相信: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04-25

读肖申克的救赎心得02-11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影评05-27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11-15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02-18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01-27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心得12-05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01-20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精华)08-23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精品】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