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逼着让自己把这本书看完了。读书本来就是一种自虐的倾向。并不是书的内容不好,而是各种理论,第一次接触,生涩难懂。
尼采的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并应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看到最后,作者并没有具体告诉我们“意义疗法”和“存在主义分析”该做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必须那么做。
应经常思考:花几分钟时间琢磨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未来日子的意义及其对我的意义。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要实现个人的意义就必须超越主观的快乐,办法是去做某件“为了某事或者他人的`事,或者献身于某种事业或所爱的人”。
保持积极的心态,赋予生命以意义。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
积极态度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
凡是人所能想到并且相信能够做到的,终究会实现;每一个逆境,每一次挫折,每一回不愉快的经验都会带来相等或更大利益的种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原本我一直认为,阅读的作用无非就是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当我第一次来到黑玛亚花园,坐在"精品阅读"的课堂上,我才发现自身的局限。玛亚老师分享的"阅读",远远超出了我原本认为的阅读意义,她为阅读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和力量!我感觉自身的心灵被轻轻地撞击了一下,让我与自身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深深的交流。是啊,我们应该"为改变生命,为内心拥有力量"而阅读。
当天下课回家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当当网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拿到书以后,我通宵捧读,当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发现已是凌晨三点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曾经,在电视剧《士兵突击》听过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作为一位母亲,我多么希望自身的孩子可以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活得有意义。可是,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如何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以展现其生命的意义呢?这是我一直以来深思的问题,并努力寻找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直到这一次"精品阅读"课上,我聆听到玛亚老师对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推荐,了解到这本书中所揭示的.深刻的生命感悟,才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启迪。
维克多·弗兰克尔所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他自身在纳粹集中营里三年噩梦般的恐怖遭遇。在那地狱般的苦难与困境中,他的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是饱受凌辱,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保有活下去的希望,坚信生命的意义。而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弗兰克尔系统地论述了"意义疗法"的核心价值,他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将自身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成千上万因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找到"绝处逢生"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经历和专业成就,是人性最光辉的一个见证。
关于"生命的意义",我想把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做一个总结:
生命的意义之一:要懂得爱和给予。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培养,让他懂得爱与给予。让孩子用心去感觉和发现,"爱"就在身边。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真诚地对待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从小事做起,爱自身,爱他人,爱世界……拥有一颗有爱的心灵,才会得到快乐和幸福感;"给予"和"帮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正如课堂上分享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帮助每一个人,但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生命的意义之二:担当起自身的责任。
弗兰克尔说:"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书中描述了一种可悲的现象:当某个犯人早上拒绝起床,并且开始抽他最珍贵的最后一支烟的时候,那他将在24小时内死去。反观我们现实的生活,亦不缺乏这样的现象,当人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很轻易地选择抱怨、逃避、放弃……例如辞职,例如离婚,例如成绩不佳、感情不顺时选择轻生……弗兰克尔说,"负责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这句话需要我们牢记。是的,"我们自身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明确提出的那些问题,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生命的意义之三: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最受人尊敬的人既非艺术家,也非科学家,政治家或体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运的人"。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出现弗兰克尔所遇到的那样极端的苦难;但,我们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和低谷。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做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永远面对未来的人,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维克多?弗兰克尔正是这样一位"二十世纪的瑰宝级人物"。作为当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活出生命的意义》留给我们的,不但仅是知识和回忆,更多的是令人思索的生命意义。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我的一本课外书
武春芳
"书犹药也,可医愚",因此,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很多大师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其中,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读后,感觉自己整个的生命能量像溪流一样开始潺潺地流淌,在我近四十岁的生命中再次感受到:爱是一种医治任何创伤的良药,勇气则是面对生活给我们设定的任何困境时的力量,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人,心灵上选择自由的权利是上天赋予我们最神圣的也是任何环境、任何人无法剥夺、也难以触及的圣地。这本书的写作背景非常奇特,因此才值得我们以感恩的心态将它细细品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当下和未来生命中的诸多选择。可以说,在品读这本书时,你不仅是在与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对话,它更多的篇章中所凝聚的精华在触动我们灵魂的同时,让我们开始接纳生活的全部:快乐、幸福、恐惧、悲伤以及各种未知。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维克多·弗兰克尔讲述了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非常"遭遇。在历经了炼狱般的痛苦后,他选择了在绝境中抓住毫无生还可能的希望,并将此总结为"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第二部分是理论(存在主义分析治疗)。作者将自己在集中营中真实的经历、内心的感悟结合心理学专业丰富了"意义疗法".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他留下的不是伤痛的情感和困扰他日夜的噩梦,反而强化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对生活赋予的磨难,我们孤独而独特,但我们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中。"诚如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因此,在读了这本书后,大家意识到维克多·弗兰克尔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在这本书中,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困难、剥夺和死亡,尤其是当人能在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延展出生命的意义来,那么他内心的强大可想而知。在我们整个的人生长河中,我们必须也必然会经受太多的苦难,这是无法逃避的.任务。因此,要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眼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气。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兵说的话:"没有在黑夜痛哭的人是不能了悟人生的。"我们面对生活的苦痛可以流泪,那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眼泪不仅代表了我们的软弱、孤独和无助,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决定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正如意义疗法所认为的那样,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盲和聋的生命局限让海伦·凯勒有机会碰触到生命所蕴藏的万物之美。她说,万事万物皆奇迹,无论我身处在怎样的境地,哪怕是黑暗和无声,都要懂得满足,懂得随遇而安,更懂得了"喜悦藏于忘我之中。"力克·胡哲面对向上帝祈祷获得常人的胳膊和腿无望地悲伤时,他学会了开创不设限的人生:刷牙、洗头、打电脑、游泳、做运动、惊人的沟通能力等等。
了悟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这本书更多的笔墨是放在了我们如何去找寻生命的意义。他提及了三个途径:做事情、关爱他人、态度。每个人的生命中必然会面对很多的挑战,我们应该摆脱柏拉图式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更应该脚踏实地地以真诚之心投入生活,化解一道道生命难题。叔本华说过:"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两级。"厌倦的极致会带来存在之虚无,进而丧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也明白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真正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就是摆脱存在的虚无,以自己的真实尽情投入生活,哪怕千疮百孔。同时,人的一生忧多乐少,忘记一分,就快乐一分。对前尘往事何必挂怀,真正精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同时,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如果有爱常伴左右,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更高。"爱出者爱返,富往者富来",爱美丽了世界更丰富了内心。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吝啬爱的付出呢?诚如我在为学生做心理咨询的工作,在生命的流淌与互动中,我化解了一颗颗年轻的心的哀愁,同时,他们也回赠给我了生命成长的力量。此外,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人在勇敢接受痛苦和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生命的意义是无条件的,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明白了痛苦、死亡本是有意义的,我突然以来长久的困惑也化为乌有。无论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无论贫瘠或富有、无论成功或失败,我所有的生命元素构成的图景都是有意义的。尤其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满心只有创伤的时候,我们还能坚持"初心",这种精神动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开始学会对自己和生活全然的接纳,生命真我的能量也随之释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文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作者通过对人生的解读,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人生态度。
首先,作者指出生命的真谛在于创造、服务和爱。这三个方面涵盖了生活的很多方面。创造意味着我们要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尝试新事物,发挥自己的潜力,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服务是指贡献自己的时间、才能和努力,为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他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的依靠和支持。爱是向他人发出关爱、和谐与和平的最佳信号,并以此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区和世界。
其次,作者告诫我们不要将生活视为无休止的'冲突和竞争。人们通常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活,有些人试图通过寻找权力、财富和名誉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则试图通过控制他人和情况来挑战命运。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却背离了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在每一刻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不断地竞争和对抗。
最后,作者强调了人面对生活应该有的勇气和决心。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不可避免地会考验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和决心。我们要学会甘心承受这些负面的经历,同时也要找到乐趣和满足,这才是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决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文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不应该把生活视为一场竞争和斗争,而应该珍惜每一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在困难时刻表现出勇气和决心。通过这样的体验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无限价值,并用它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00字4
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再现人类史上极端的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不但感受到纳粹的恶,也会体会到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尊严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会饿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满怀责任心去回答生命的问题,去实践和行动。瞬间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行动而固化下来。
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们会拥抱时间,从事业或者家庭责任中挑战自己的高度,从兴趣爱好中寻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极限的美妙,从帮助他人中过去幸福快乐,从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难中检验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内心的自由。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感觉更像消极,为了解释而解释。喜欢“高度心理学”或者因为我们阅读和婴儿期幸福的体验,让我成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性,哪有时间虚无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00字5
首先,读完整本书,对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经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真的让人颇受启发。作者的生命是充满意义的。作者也是伟大的。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虚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但是个人感觉当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之虚无,迷茫与空虚。
这段时间算是对我个人来说颇为关键的转折期吧,我在这段时期内也会感到些许的迷茫。怀着这样的心情,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本书。
我感觉自己也算有点幸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正好与这样的一本书相遇。虽然读的不是很连贯,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获,对自己的当下甚至未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义,说起来很虚,但是我认为它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真的很重要。找到并去践行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每个个体人生的终极使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得生命变得充实,而不易陷入空虚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书中也提到了三种找寻生命的意义的途径:工作;爱;痛苦。生活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在寻找并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无论外界条件多么恶劣,我们仍然拥有自由,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的自由。很多时候,很多困难,都会涉及到心态的问题。而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做一名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者,能够实现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
一口气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是本温婉而坚定,朴实而有力量的书。作者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作者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自创我odour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该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和受负重的方式之中。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这是不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是不可缺的呢?不是,作者只是坚持一点:尽管痛苦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通过痛苦找到意义,条件是痛苦难以避免。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如果生活夺走了你的全部,你最后拥有的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人拥有的最后一项权利。我们要创造性的去改变让我们遭受磨难的处境,但也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书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意义疗法。
作者相信,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它的意义就是成就或成功。
第二,通过体检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就是即便是处于绝境的受害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实现自我超越,并以此改变自己,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作者认为人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读完这本书后,大家会不会在心中问自己一句“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思想只有通过行动体现,才能产生其价值,并且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今后,我们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旅行、创作、交友、爱人之中,归根结底是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我们选择了将生命的任务解释为对社会或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并感谢磨难和对手不离不弃的造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我也是抱着读一读的态度来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
这本书是一个被关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学专家写的书籍。书中从两个部分告诉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50本必读书籍,当然在各个知名书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义》都榜上有名。
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了吗?当然没有,作者是通过自身的集中营亲身体验,去述说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事情,开创了意义疗法,去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关于这个意义疗法,我觉得本质上是给迷茫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毕竟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我自己就在不断的幻想自己80岁躺在棺材里的样子,那无尽的黑暗让我感到恐惧,不敢去设想。也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书写墓志铭而感到恐惧。
由于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对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们是如何成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有点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强行修习六脉神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经脉逆转,违背了史蒂芬科维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启发,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逻辑。人生每个阶段的使命和意义是步一样的!就像作者本人经历了集中营,但是没有描写集中营的至暗时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和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刚从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是有特别大的反弹作用力的,会做出暴饮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后来看到一片绿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着他,踩着稻田行走。
还一边走一边告诉他,我们在集中营里经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难,踩死几根稻田又怎么样呢?
还有人刚被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以后,说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点血,那就自己砍断自己的胳膊。因为人从非常巨大的压力中出来时候,压力消失了,但是为了抵抗巨大压力的心理抗压性被反弹,就像压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会高高弹起一样。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赎成功,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成为更强大更优秀的人,有的人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通过伤害别人,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在集中营当中,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完成自己才能写的书稿,那时候,出狱完成书稿,成了他生命的意义。而出狱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书稿,但是他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赎上没有成功,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个城市,继续为了那些痛苦的人们去进行自我救赎而工作。这时候,作者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赎。
这个经历和故事给了我极深的震撼,我一直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寻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寻觅,不过等待我的就是没有,因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逻辑。
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部分作者带我们分析了怎么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因为某些原因,接触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我是在某个读书软件上搜到的这本书,搜这本书的时候,同时有3643人在读,相比与某些书几十个人在读的阅读量,可见此书的名气和影响力。
看此书的介绍,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已经用英文印刷了100多版,被翻译成24种语言。这本书是作者在1946年,仅仅用了九天的时间写就的。
1
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经历可谓曲折和传奇。他本来有机会逃出纳粹的魔掌,接到美国驻维也纳领事馆领取移民签证的邀请,怀着对亲人深深的爱,他却选择了留下。书中写到:年迈的父母闻讯后欣喜万分,他们一直指望着我能够平安离开奥地利,然而我却变得有些犹豫。我真能忍心撇下双亲,让他们独自面对等待着被送往集中营的厄运吗?身为儿子,我的责任在哪里?我应该移居到一块能够让我安心创作的乐土吗?是集中精力发展我的意义疗法,还是应该担负起儿女真正的责任,尽一切可能保护父母?我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也是一种两难境地,人们通常希望得到“上苍的暗示”。正在此时,我注意到了我家桌子上的一块大理石。我向父亲问起它的来历,他告诉我说,这是他在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最大的犹太会遗址上发现的。他把这块石头带回了家,因为上面镌刻了《十诫》的部分内容。父亲向我解释那些希伯莱文字说,它代表了《十诫》中的一条。我急忙问道:“是哪一条?”他答道:“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就在这一刹那,我决定留下来,陪伴我的父母,就让美国签证过期吧。
留下的代价是沉重的,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弗兰克尔在晚年的表现。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长久的爱好是登山,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2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和所感所悟,后半部分是作者介绍所开创的意义疗法。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把在集中营的经历分为了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
这种恐惧在看到奥斯维辛这几个字眼,甚至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从那一刻起,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这种极度恐慌的状态,直至习以为常。”
恐惧感是逐渐递增的,第一阶段的反应的极点就是彻底否定自己的前半生。在集中营中,所有的人都同时有了一个同一的身份——囚徒。过去所有的荣耀身份都离你而去,你要做的就是彻底忘记过去的自己。“我们抱有的幻想一个接一个地破灭,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开始被冷酷的幽默感战胜。此刻,我们知道,除了赤裸裸的身躯之外自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除了恐惧,还有其他的情绪。“新囚徒还经常遭受痛苦的感情折磨,他还要抑制这些情感。这种情感首先指他对家乡和家庭的无限思念,有时强烈到足以将其吞噬。其次指对周围一切丑恶行为的厌恶,甚至仅仅是丑陋的外貌都让他感觉厌恶。”
第二阶段显露的症状是麻木。
“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心理反应的表现,这些症状最终会使他们对每天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正是由于这种冷漠外壳的包裹,囚徒们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
作者比较了两个阶段的区别:“在心理反应的第一阶段,某个囚徒往往不忍目睹别人被罚示众,也不忍目睹泥潭里一排排的囚徒在皮鞭的威慑下来回走几个钟头”。“进入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这个囚徒的眼睛将不再躲避这一切。由于情感已经麻木,他看到什么都只会呆呆地站着不动。除此以外,他顶多盼着自己能借受伤、浮肿或发烧在医务室看病之机,在集中营干两天轻松的活。他看到一个12岁的男孩被带进医务室,这个男孩因为集中营没有他穿着合适的鞋子,被迫在雪地里执勤或在户外干活站了几个小时之后,脚趾被严重冻伤。值班医生用镊子一点点地拽去变黑坏死的部分,而我们这位旁观者的感情却已经麻木,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厌恶、恐惧或怜悯等情感。进入集中营几周,他不断看到受难者、将死之人和已死之人,对一切已司空见惯,再没什么事情能够打动他了。”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一些情况下,不留痕迹的鞭打比留下痕迹的鞭打更伤人心。“我想用这件小事引发的故事来说明:有时,似乎很老练的囚徒也会发火。他的愤怒不是由于自己所承受的残忍或疼痛,而是出自与之相关的侮辱。那一刻,我的确血脉贲张,因不得不听一个对生活一无所知的人来判断自己的生活而怒发冲冠。”
麻木的结果就是一切“顺其自然”,因为你不知道精心所做的选择是不是更好的结果,可能你精心选择通向的`结果可能是死亡,毕竟选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主宰——命运。
麻木到一定程度,就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就走向了崩溃。“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的犯人,注定要走向毁灭。由于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他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他自甘堕落,成为行尸走肉。通常,这会很快发生,通常的表现是精神崩溃,凡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人对此都非常熟悉。我们都害怕这一刻,不是担心我们自己,而是担心我们的朋友。一般来说,精神崩溃的犯人一开始是早上拒绝穿衣洗漱,或者拒绝出操。任何劝说、任何威胁对他都不起作用。他就那么赖在那里,一动不动。如果这种情况是疾病引起的,他会拒绝去病号区,也拒绝做任何有助于自己恢复的事。他就那样放弃了。他缩在自己的躯壳里,不再关心任何事情。”
第三阶段主要是幻灭感带给人的影响。
出集中营之后的表现也是分阶段的,最开始感觉不到真实,不敢相信真的获得了魂牵梦绕的自由,当逐渐适应了之后,有一个报复性反弹的阶段,不停的说话和吃喝。“我们开始不停地吃,甚至半夜也要起来吃东西。人的胃口可真大呀。如果一个犯人被附近某个友好的村民邀去做客,他吃呀吃,然后喝咖啡,接着口无遮拦地讲话。多少年的心理压力一旦消失了,听他说话,你会觉得他是不得不说,他抑制不住说话的欲望。”
还有就是一种幻灭感,当终于解放,终于自由,回到家乡寻找亲人,发现是一场空。“但被解放以后呢?一些犯人发现没有人在等他。他发现那个记忆中给予他力量的人已经死去!他发现,梦想成真时,一切并非如他所愿!当他踏上电车,奔赴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家乡,正如多少次梦见的那样,摁响了故居的门铃,却发现那个该开门的人没有出现,而且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残忍,令人绝望。
3
后半部分主要是介绍作者所开创的意义疗法。
关于什么是意义疗法,书中有表述:““意义疗法”这个名字。Logos是个希腊语词,指的是“意义”。意义疗法,或者某些学者所谓的“心理疗法的第三个维也纳学派”,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即与心理分析相比,我的意义疗法不那么内省和溯旧。相反,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是着重于意义的心理疗法)。同时,意义疗法还对所有的恶性循环群系和反馈机制进行散焦,因为它们在神经官能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做就破解了而不是持续地促进和强化神经官能病患者的自我中心症结。”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4
意义疗法,顾名思义,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正如他多次所引用的尼采的话语: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给生命寻找到一个有意义的理由,每个人生命意义都是独特,需要自己去找寻,最后的意义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以幸福举例“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关于磨难,就是意义疗法的第三条(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这也是花了很大篇幅来论述的。人主要的关注的不是活的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只要找到了意义,即便是痛苦,也有了价值。
当痛苦不可避免,就像在集中营那样严酷环境下,如何保持还能找到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作者认为,即便环境再恶劣,人类的独特价值和超越之处是有内在的精神,选择的自由,即便剥夺了人身自由,依然有思想自由心灵自由。就像书中写序言之人所说的“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虽然痛苦是有意义的,作者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自讨苦吃,不必要的痛苦就是自虐。书中写到“我还要更清楚地进一步阐述: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我的意思是说,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书中说道: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永远心怀美好,相信未来。同样都在集中营,为什么有的人能活下来,有的人会面临绝望乃至于崩溃?书中说到作者的一个观察:他对那些因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嗤之以鼻,因为这些人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食物或药品的匮乏,而是因为缺失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弗兰克尔则不同,他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妻子,内心充满了思念,因而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爱妻重逢。他还不断梦想战后能够到各地举办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其内容正与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种种经历相关。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语结束,这句话让我动容和长久的深思,弗兰克尔回忆起巴伐利亚森林中的落日场景:一天晚上,我们端着汤碗,精疲力竭地躺在棚屋的地板上休息,一名狱友冲进来让我们跑到集合地看日落。站在外面,我们欣赏着晚霞,看着不断变换形状和色彩的云朵笼罩着整个天空,云彩一会儿铁红色,一会儿艳红色,与我们荒凉的棚屋形成鲜明对比,泥潭也映照出灿烂的天空。几分钟的寂静后,一名囚犯对另一名感叹道:“世界多美呀!”
是啊,活出生命的意义,世界多美呀!
PS:
作者对妻子的思念的话语令人动容,就如我此刻在思念着妻子,摘录如下:
忽然间,我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它曾被诗人赞颂,被思想家视为绝顶智慧。这就是: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我的意识还停留在对妻子的思念上,一个想法突然闪现在我脑海中:不知妻子是否还活着。于是,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如今我对这件事理解得更加深刻,那就是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很重要的。
我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当然,也不可能弄清楚(集中营里无法通信)。但在这一刻,一切都不重要,对于我来说也没必要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我的爱、我的思想以及对于爱人形象的回忆。即使我知道妻子已死去,也不会影响我对她的殷切思念,我与她的精神对话同样生动,也同样令人满足。“心就像被上了封条,一切如昨”。
当然,一般来说,在集中营里任何追求艺术的行为都是荒诞的。真正让人难以忘怀且与艺术沾点边的,正是节目表演与凄惨的集中营生活背景所形成的幽灵般的反差。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到奥斯维辛后的第二个晚上我是如何从昏睡中醒来的——是音乐唤醒了我。那个年长的看守在他的屋子里庆祝什么,而他那里又离我们的监狱不远。他用醉醺醺的嗓子哼着些陈腐的曲子。突然间,一阵沉寂,一把小提琴向夜空奏出了绝望而悲伤的探戈舞曲,因为演奏得很流畅,所以曲子听上去很美。提琴在哭泣,我身体的一部分也在哭泣,因为那天正好是某人的24岁生日。那个人正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另一个地方,也许近到仅几百米的距离,也许远至几千米之遥,却与我全然隔绝。那个人就是我的妻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快乐是(而且一直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 ‘是’”
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在过去,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逆转地失去了的,恰恰相反,每样事情都被珍藏得很好。当然,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的磨难。
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名字很鸡汤,后来发现并不是鸡汤文,对于现在状态的我,它给了我重拾人生意义的勇气和方法(对的,这是本工具书)。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那么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帮助,尽快走出阴霾。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二战时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对待。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弗兰克尔坚强活了下来。他不仅超越了这地狱般的痛苦,同时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出独特的“意义疗法”。替千千万万的人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其意义疗法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例,互相印证。
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本书可能不那么引人入胜,不那么吸引人的眼球,不那么有让人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但是,作为一本心理学工具书专著,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书中阐述了找到人生意义的三大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许你会问:有这么神奇吗?一本书就人间值得了?接着往下看,本文会给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平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平、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
读完此书,佩服作者竟然能在集中营这样的人间炼狱里活下来,作者运气真好,同时觉得如何才能使嫉妒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消失,嫉妒着实可怕,嫉妒使人性扭曲变态,所以才有了屠杀人种这惨绝人寰的奇事。如果给本书打分的话打
作者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除了作者自身的求生意志、自我保护本能外,最重要的是运气使然,可能是上苍让他活着写出这本书,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作者本身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专家,所以在进入集中营后是带着实验的心理去的,作者从内心深处把集中营的生活当成体验,通过亲身体验记录感受,进而总结提升为理论,因此集中营这些非人的苦痛从未真正进入到作者心里,或者说作者压根儿没把这当回事儿,作者大部分注意力都在集中营犯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上,故而这也保护了作者,使其内心深处免于受伤害。
读完此书感受之一就是虚伪、前矛后盾。作者前面刚进集中营写得好虚伪?明明别人跟他解释过进了毒气室就活不了了,还装作自己不清楚不知道的样子,写到,直到后来才明白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死了,装什么单纯?二是明明想结交老道的囚徒获取更多关于集中营的信息,却写成为了结交知心朋友,写得那么冠冕堂皇,真虚伪,三是在自序部分明明说已经匿名出版了一版,经过朋友反复劝说才署了名,正文中却说是自己突然意识到匿名出版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第一版就是署名出版的,简直前矛后盾,虚伪至极。四是作者说即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人仍然可以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否则,为了活命,忘记自己的尊严,变得无异于禽兽,接着又说无论生命遭受了什么,即使是病魔缠身也不要放弃生命。作者前一句的意思是没有尊严没有质量的苟活不值得继续,一会儿说偶然的生命、没有尊严的生命不值得活,一会儿又说,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简直前矛后盾。试问都瘫痪在床了怎么保持尊严?病魔缠身不放弃生命还得保持尊严,有谁能做得到?病魔缠身苦自身倒罢了,如果带给身边人痛苦,尤其是普通百姓,得不起病,一病就受穷,如果是癌症晚期,倾家倒产也无力回天,那就没必要非得活着了。总之,拥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让一些重病患者忍受病痛的煎熬这样真的有意义吗?无论生命遭受什么,真的一定要活下去吗?这样活下去真的有意义吗?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于地球来说,不过是一个大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物种种类而已,都身患重病了,还不能安然的去死,我不知道这个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是不是好的,因为整个生态环境都是淘汰老弱病残,保持生态环境的的良性运转。作者本人也说了,人类就能把握痛苦的意义吗?你们肯定人类世界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站?人类世界之外难道就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可以找到对人类痛苦的终极意义的答案?说明作者也觉得人类忍受痛苦却并不知道忍受痛苦的意义在那里。总有些愚蠢的、自以为是的、傲慢的人类自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主宰,自认为人类永不会灭绝。真不知道这帮蠢货哪儿来的'自信,问过地球吗?问过宇宙吗?还女性不生孩子会导致人类灭绝?
感受之二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要寄希望于未来,向前看,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在恶劣环境中,把自己的思想抽离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及所处的环境,可以减轻痛苦。在恶劣环境中,为了活下去,有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比如阿谀奉承、学会倾听、展示自己的才艺技能等。在恶劣环境下,人们都自顾不暇,哪有时间精力关注别人,对别人遭受的痛苦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只有自己衣食无忧了才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别人的生存状态。身处恶劣环境时,要学会转念,例如你很爱的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无法接受,你痛不欲生,但是想一想,如果是你先离开了这个世界而TA却活着,那TA该有多难受呀,所以你活着,TA离开了,你代替TA承受了这锥心之痛,这就是你爱TA的一种方式。一旦找到了痛苦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比如你在心里祈祷,我现在心甘情愿的受苦是为了家里人不再受苦,这个时候你忍受痛苦就有了意义。在恶劣的坏境中,做最坏的打算,心就会变得坦然,轻松自在。比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反正大家可能随时会死去,那就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用无所谓的心态去生活吧,不必恐惧,不必忧烦,大不了就是一死嘛!另外,当你足够饿、足够困时,无论食物怎样都会吃,无论外在环境怎样都会睡着,所以说当得抑郁症睡不着时就去运动去劳动,直到累瘫就会自动睡着。
感受三,从宇宙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毫无意义。大部分人为了孩子活着,没有孩子根本活不下去,从没想过自己的生命该去创造什么价值。但是生而为人,总不能浪费这一生吧!所以作者给出了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自认为前两者不过是为了对抗生命的无聊,后者则不过是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做而已。作者说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的帮助别人活下去。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责任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任务都是不同的。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担责任。可见生命实苦,普通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历劫来的。
最后一个感受就是不了解真实情况,不要随意揣测别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同事,自己每天无所事事,把生活过得了无生趣,每天的日子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却反过来说我年纪轻轻每天不去社交只工作锻炼看书,感觉我的日子好无聊。我只能呵呵,心里总想着你那样的日子过一天和过十年有什么区别,每天无所事事的活着跟死了有什么区别。人都有七情六欲,人性丑陋的一面就是看到别人比我惨,我就暗自得意,并不由自主的会感到高兴,感到幸福,苦不苦、幸福不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最终是自主决定的,他现在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都是自主决定的结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一定要转换观念,超越自我,向前看,寄希望于未来。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3
维克多·弗兰克尔和他的“意义疗法”很少在国内的心理治疗教科书里出现,也不被收费不菲的心理培训行业所亲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更像一个哲学问题而非一种治疗方法,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很难想象当代中国有人愿意为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付费。
弗兰克尔也曾向自己的来访者解释过“意义疗法”。来访者问:“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意义疗法的含义?至少告诉我心理分析跟意义疗法的区别?”弗兰克尔说:“好的,但首先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心理分析的精髓是什么?”对方答道:“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弗兰克尔说:“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同意义疗法一样,我目前找到的弗兰克尔唯一的中文译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也不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这本小册子像个精神自传,一个本来就对意义问题十分感兴趣的心理学家,被历史扔进纳粹集中营。他活了下来,传奇的却不是他肉体的幸存,而是他对人性“高度”的关注——比之精神分析对“深度”的关注。
二十世纪是个充斥着噩梦的世纪,纳粹集中营又是其中最可怕的噩梦之一。如果说电影、图片、历史资料是让我们一瞥那个噩梦的残片,那么弗兰克尔则用他的书写,带读者重新经历了一遍那个噩梦。他对众所周知的集中营惨状着墨不多,却把里面各色囚徒——包括他自己——内心世界的真相呈现出来。身份、地位、自由、快乐、休息、独处、尊严、亲人,乃至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在这一切都被剥夺殆尽的环境中,弗兰克尔仍试图找寻生命的意义——也许不是“找寻”,长期饥饿、超负荷工作的他多半没有力气在食物和闲暇之外去“找寻”什么,他只是仍然对生命的意义保持敏感,对存在的每个当下保持敏感,从而,在幸运地从噩梦中醒来后,能以一种真实、深切、诚恳的态度,讲述噩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对他的意义。
这种意义无法成为一个简单的`答案。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克制而有力,温柔而强烈,出现在他人微薄的善意中,在瞬间所见的自然美景中,在几分钟独处的闲暇中,在死神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中,在人性被逼到墙角时呈现出的卑琐或光辉中。它让痛苦得以被忍受,让希望得以被维持。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体验,弗兰克尔反对把追求幸福作为心理工作的诉求,反对把人性还原成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一个曾多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被强制劳动的心理学家而言,维也纳会客厅里的柔软沙发不能满足他。也许在他看来,生命的救赎在于它的高度,以及这种高度所能承担的爱和责任。
在被送进集中营之前,他曾有机会获得美国签证平安离开奥地利。正当他犹豫着是否要抛下父母自求多福时,他注意到家里的一块大理石。这是父亲在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最大犹太教会遗址上发现的,因为上面刻着十诫的部分内容,父亲把它带回家中。他问父亲是哪一条,父亲指着那些希伯来文解释说:“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这一瞬间,仿佛得到神启,弗兰克尔放弃了美国签证。
读到这一节,想到精英阶层纷纷忙着“弃船”的当代中国,不仅掩卷。弗兰克尔说要在美国西海岸树一尊“责任女神像”,以平衡东海岸的“自由女神”。我们求自由而不得,又被众多虚假、粗暴的所谓“责任”绑缚,眼见越来越多的虐待甚至性侵幼童,更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如何能得到延续。
新年伊始,自然的节律从不因历史走入死角而停下脚步。掰开光秃的树枝仍能看到孕育的绿芽,这便是希望和爱永恒存在的明证。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也许就是帮助保全并恢复最基本的人性——自己的,他人的。在此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并去实践某种高度——或者深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
维克多·弗兰克尔和他的“意义疗法”很少在国内的心理治疗教科书里出现,也不被收费不菲的心理培训行业所亲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更像一个哲学问题而非一种治疗方法,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很难想象当代中国有人愿意为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付费。
弗兰克尔也曾向自己的来访者解释过“意义疗法”。来访者问:“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意义疗法的含义?至少告诉我心理分析跟意义疗法的区别?”弗兰克尔说:“好的,但首先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心理分析的精华是什么?”对方答道:“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弗兰克尔说:“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同意义疗法一样,我目前找到的弗兰克尔唯一的中文译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也不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这本小册子像个精神自传,一个本来就对意义问题十分感兴趣的心理学家,被历史扔进纳粹集中营。他活了下来,传奇的却不是他肉体的幸存,而是他对人性“高度”的`关注——比之精神分析对“深度”的关注。
二十世纪是个充满着噩梦的世纪,纳粹集中营又是其中最可怕的噩梦之一。如果说电影、图片、历史资料是让我们一瞥那个噩梦的残片,那么弗兰克尔那么用他的书写,带读者重新经历了一遍那个噩梦。他对众所周知的集中营惨状着墨不多,却把里面各色囚徒——包括他自己——内心世界的真相呈现出来。身份、地位、自由、快乐、休息、独处、尊严、亲人,乃至最根本的生存物资……在这一切都被剥夺殆尽的环境中,弗兰克尔仍试图找寻生命的意义——也许不是“找寻”,长期饥饿、超负荷工作的他多半没有力气在食物和闲暇之外去“找寻”什么,他只是仍然对生命的意义保持敏感,对存在的每个当下保持敏感,从而,在幸运地从噩梦中醒来后,能以一种真实、深切、诚恳的态度,讲述噩梦(作为生命的一局部)对他的意义。
这种意义无法成为一个简单的答案。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克制而有力,温柔而强烈,出现在他人微薄的善意中,在瞬间所见的自然美景中,在几分钟独处的闲暇中,在死神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中,在人性被逼到墙角时呈现出的卑琐或光芒中。它让痛苦得以被忍受,让希望得以被维持。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体验,弗兰克尔反对把追求幸福作为心理工作的诉求,反对把人性复原成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一个曾多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被强制劳动的心理学家而言,维也纳会客厅里的柔软沙发不能满足他。也许在他看来,生命的救赎在于它的高度,以及这种高度所能承当的爱和责任。
在被送进集中营之前,他曾有时机获得美国签证平安离开奥地利。正当他犹豫着是否要抛下父母自求多福时,他注意到家里的一块大理石。这是父亲在被纳粹燃烧的维也纳最大犹太教会遗址上发现的,因为上面刻着十诫的局部内容,父亲把它带回家中。他问父亲是哪一条,父亲指着那些希伯来文解释说:“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这一瞬间,仿佛得到神启,弗兰克尔放弃了美国签证。
读到这一节,想到精英阶层纷纷忙着“弃船”的当代中国,不仅掩卷。弗兰克尔说要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这一瞬间,仿佛得到神启,弗兰克尔放弃了美国签证。
读到这一节,想到精英阶层纷纷忙着“弃船”的当代中国,不仅掩卷。弗兰克尔说要在美国西海岸树一尊“责任女神像”,以平衡东海岸的“我们求自由而不得,又被众多虚假、粗暴的所谓“责任”绑缚,眼见越来越多的虐待甚至性侵幼童,更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如何能得到延续。
新年伊始,自然的节律从不因历史走入死角而停下脚步。掰开光秃的树枝仍能看到孕育的绿芽,这便是希望和爱永恒存在的明证。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也许就是帮助保全并恢复最根本的人性——自己的,他人的。在此根底上,自由地选择、并去实践某种高度——或者深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
我们常常会感叹人生短暂,进而因各种原因会感觉到人生存在之虚无。我们有太多遗憾,我们在和朋友的比较中丧失本心,在爱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我们日渐衰老。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你会深刻懂得,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一样,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你需要担当起生活的重负。
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奈,你所经历的,别人夺不走。你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承受过痛苦,这是生命给你的财富。这些回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构成你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你没有必要去羡慕年轻人,当你老了,也没有必要为虚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对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当你越是忘记自身低投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就已经体现出你人生的价值,实现你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从集中营回来以后,发现自己所有的亲人都惨死于集中营。这种情况下,他强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将“帮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当你能够超越自我的时候,人生价值不过是自我实现的副产品罢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读后感11-29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29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7-02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22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03-03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01-10
(必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1-0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0篇)10-1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篇11-29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