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时间:2024-06-11 14:33: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篇(精华)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篇(精华)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

  《以客户为中心》是一部企业管理类书籍,讲的是华为从成立至今,二十几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在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命题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华为的价值主张、质量管理战略、"深淘滩、低作堰"的商业模式,以及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的理念。第二篇,增长。围绕长期有效增长这一价值创造主题,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业务管理战略和政策。第三篇,效率。围绕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这一命题,阐述了华为在组织设计与运行、端到端流程持续改进,以及建设数字化企业方面的政策和原则,并深入讨论了华为管理变革的指导方针。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的客户体验部,将客户服务、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市场等几个直接关系客户体验的部门划归其下。六年过去了,这个部门作了很多的调研,沟通,也实施了一些改进项目,但是据他们的员工说步履维艰,只做了一些边边角角,没有实质改进的项目。

  从以上现象看,这次改革并不成功。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的:

  1、公司一向是以卓越运营见长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都是支持卓越运营的,与以客户为中心常常产生冲突,而公司似乎并无意改变这种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会增加服务时间,而公司的.衡量指标仍然是工作效率,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二去考虑。

  2、组织结构是职能划分为主,客户体验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的行动。除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更重要的还有好几个部门,那些部门根本不买客户体验部的帐,大家都是平级嘛。

  3、地区总部支持不足。我不认为地区总部真的关心客户体验这件事情,中国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都领了一个以客户衡量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经常异动,无法清楚解释和找到原因,久而久之,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而总部也对这个指标也并不怎么在意。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2

  华为任总曾提到企业的一个重要生存法则:〝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不同于一个自然人,一个人再没本事也可以活到60岁,但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可能连6天都活不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必须尊循法则。不断求是。以奋斗者为本,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命运挂钩,打造狼性团队;以客户为中心,阐述的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法则和原则。打造合适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面对艰苦斗争。这些是华为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联系企业现状。工作实际,有以下方面的感受。 以客户为中心,是所有企业生存的基础。

  客户是来给我们发工资的,客户是企业创效的缘由。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客户的成功才会有企业的更大成功。靠什么来吸引客户?作为销售企业而言:服务是根本。微笑在脸上。服务记心中是每位员工行动的指南。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过程中有推介是员工服务的方向。面对经济下行。环保督查。断桥修路。高油价。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等不利因素,通过积极开展〝假如我是客户〞的大讨论,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通过制定全员服务提升计划。亮出服务提升承若,以提升计划为依据,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积极推进〝一站一策〞〝一户一策〞等不同类型营销政策服务于客户。针对员工服务参次不齐的问题,油站将员工的现场服务过程拍成视频,由员工相互点评。站长点评,片区群交流点评,让服务成为员工的习惯。成为上岗后的自觉行动。 以奋斗者为本,将个人价值融入企业文化。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为人才提供施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要会形成一个好的氛围,使它成为一个力场,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汇聚在一起

  ,才能形成一个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大规模的推动企业前进。一名合格的奋斗者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具备较高的技能;二是必须要认可企业文化;三是必须不断学习,注重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更新;四是必须在坚持身体上艰苦奋斗的同时,坚持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直白的讲就是成为对企业有用的人。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企业员工要熟知企业的核心文化要素,并根据企业核心的文化导向进行必要自我调适,使自己尽快适应这一新的文化环境,自觉朝着成为一名合格〝奋斗者〞的目标去迈进。

  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身体上的艰苦奋斗说的是尽力工作,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谈的就是尽心工作,一个人尽心去工作与尽力工作,是有天壤之别的企业要发展。要扩张,需要更多的尽心工作的员工;需要更多的有责任意识。有担当意识的员工。任何员工,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新老?只要你怀着一颗尽心为企业坚持奋斗的心,你产生的贡献将会大于成本,这也是员工成功。企业成功的根本。身为企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责。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3

  在当前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公司能够成为众多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去学习的。通读《以客户为中心》后,华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在立足于自身岗位的基础上,有所感、有所悟。

  每个公司都有他独特的发展历程,学习和借鉴一个企业的成功之道不能一味地模仿,也不能将发展经营模式生搬硬套到自己企业身上,而是要去学习他的企业价值观,学习他的灵魂。本书的序言直截了当地道出华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围绕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如何做行业领导者展开的。华为公司成立至今,三十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则,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

  令我比较深刻的是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一段话,“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

  回想九三集团的企业文化,其中“为社会提供健康产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企业使命,同样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理念。百姓食用九三油品,百姓就是我们的客户,只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证明我们九三产品是最好的,我们才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所以,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拓宽市场也是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不仅是华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九三集团存在的唯一理由,更是一切发展中的企业存在的理由。

  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华为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这来源于华为的成长经历。手机通信行业竞争是残酷的,华为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强大对手的挤压,稍不留神就会一夜崩塌。华为通过长期保持着危机意识,长期艰苦奋斗,胜不骄败不馁,充分认清行业的形势,才立足于行业之巅。这点也是值得我们企业去学习的,世界五百强的顶尖企业时刻都保持着警惕,何况是我们呢?我们每名员工更应该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作为一名九三人,我将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牢记“三种精神”和“惶者生存”,坚持发展的决心、信心,做好本职工作。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4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任正非在这本书里说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和有责任心的人思考。他说:客户是唯一给我们钱的人,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任正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刻阐明了客户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写到此也让我想到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每次演出之前的调侃:感谢各位前来观看我节目的衣食父母,是你们支撑起我的梦想,让我有了今天。衣食父母、唯一给我们钱的人等通俗易懂的词都在说明主顾关系:我们的价值是服务于客户,我们的存在价值是因为服务客户而得到体现!但凡懂客户的价值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客户的诉求、意见与建议,也有非常之方法从服务、产品等各种形式中展现这样的重视。

  华为基本法里有一个原则,不仅仅适合企业发展,更适合有责任心的为人处事,那就是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也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客户为中心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基本含义是:任何用户咨询华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第一个被咨询的人有义务对问题的解答负责到底。举个例子,客户问华为终端销售工程师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终端销售的人如若不懂,需要把问题转交给后端专家解决客户疑问(中间可能需要协调、跳转多次才能解决),最后第一个被询问的'终端工程师要对整个问题负责。由此,客户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好的解答,用负责人的态度,为客户的每一个疑问、困惑和迷茫给出参考。

  华为有许多优秀的基因,这些优秀的基因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学习而来。从接受IBM咨询服务以来,华为按照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一步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给后来很多艳羡的期盼,更多的价值在于其成功经验被总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等系列经典书籍,供后来者参考、学习。

  一个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落后太多,三五年里可能擦边很大,长期坚持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完胜自己!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以奋斗者为本》,作为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书中从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价值,以及干部的责任、要求及选用方面做了详细讲述。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体会。

  一、如何做好基层领头“狼”

  任正非说:“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个要素。”在基层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有敏锐嗅觉,认真学习上级公司文件,正确领会上级公司的政策精神,带领基层团队群体围绕统一的目标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去执行。

  华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有新增长点就不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不可能有增长点,一定要追求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可运行性。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在本部门中推行各种政策时,只要方向上与上级公司一致,就可以尝试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再慢慢优化,最终取得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忌追求完美、瞻前顾后、停滞不前,永远停留在设想之中。

  二、如何吹响“奋斗者”集结号

  首先,我们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基层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员工强调做实,强调做实的价值评价,使得做实的人有适合的待遇和地位。基层员工的考核要将劳动成果放在第一位,劳动技能放在第二位。基层员工加工资,主要看价值贡献,不要把等级过于绝对化。基于价值贡献,小步快跑,多劳多得。以绝对考核为基础来调整工资。这样就是这个评级简单化,而且量化、公开化,基层员工就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们要培养有“群体奋斗”的精神基层员工

  从生活哲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从利己的动机从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华为市场部有个口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作为基层员工能够群体奋斗的良好心理素质,别人过得好,我为他高兴;别人干的不好,我们帮帮他,这就是群体意识。要通过考核激励将群体奋斗的精神制度化的巩固下来。

  比如,随着减员增效的大势,基层员工人数减少甚多,经常出现发货高峰期时人员不足的现象。此时当班人员就要发扬“分工不分家”的群体奋斗精神一起完成本班组任务。

  通过阅读“以奋斗者为本”,我学习到很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有很多实实在在好用的方法。我想,通过优化基层考核和管理,“以奋斗者为本”吹响集结号,一定会让基层员工活跃起来,让基层的奋斗者越来越多,让奋斗者们成为一个奋斗的群体。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5

  最近崔总的一篇文章《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让入职即将五年的我醍醐灌顶,让我职场五年的思想和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解悟。作为经营大区的我,一直思考我的客户在哪里,我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提升自我,做好自律。在这一周里,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读,客户两个字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从读书的时候,就深深的明白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而成熟中的中国,前进的`速度逐步缓慢,竞争的程度愈发激烈,而处在这种形势的我们,如何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如何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让自己的事业和公司的未来相结合,唯一的答案就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结合于当前形势,今天上午收银员在总部培训的时候,我也向他们传达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让一线更加用心的贴近客户,聆听客户最真实的声音,我们管理者更好的聆听一线员工的声音,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大街小巷和客户家中,让我们的方策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而不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四个关系的逻辑思路特别重要,客户与上级,客户与标准流程,客户与成本,外部客户与内部客户这四个关系处理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以后的道路,唯有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才能去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思想包袱。

  接下来,自己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作为大区办公室主任的我,对于客户提出的意见我要深入剖析,对于一线员工的合理需求要设法满足,对于上级的不合理要求要及时反馈,对于同级的意见要积极听取。我们的组织要成为一个马上办的组织,要成为一个大胸怀的组织,做每件事情让大家心服口服,让大家都有方向,尽量将所有人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拳头,为客户谋福利,大家都好了,我们也就好了,作为一个单元的我,也必将实现自己的抱负。

  成就客户,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6

  前不久,一位安徽山区的农民给笔者所在刊物打来电话,称买的一台常林手扶拖拉机有故障,尽管过了三包期,山东常林仍然提供了完善的服务,用户非常满意。笔者认为,这是山东常林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真实体现。作为全国最大的手扶拖拉机制造商,山东常林一年要生产近20万台手扶拖拉机,不出故障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企业对待用户的态度、对待问题的态度。

  以客户为中心,说到容易做到难。

  有些企业在宣传时常把客户是上帝挂在嘴上,可一旦遇到产品出现问题,潜意识里就是用户有问题,开口闭口用户不会用、操作不当、用户难缠,即使是自己机器本身的问题,也推卸给用户。如果就是用户不会用、操作不当,很大一部分错误也在于你——没有给用户进行售前培训;说用户难缠,其实这种用户非常少,一个农民与企业相比力量微乎其微,不是利益受损严重或逼得没有办法,谁愿“缠”你这财大气粗的企业?国人大多有息事宁人的心理,农民更是非常淳朴,即使是机器问题,你替他解决了,他还反过来非常感激你、甚至于拿出上等酒菜在家招待你。

  势易时移,变法宜矣。著名营销学家罗兰?拉斯特(Roland T.Rust)认为,时代变了,以前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商家之间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消费者对自己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多少发言权。时至今日,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强,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竞争,就不能只着眼于营销产品、促成交易,而是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客户终身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产品和品牌必须服从于企业长期的客户关系。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转变理念,改变战略和组织结构,市场营销部门更是要脱胎换骨。首先,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利润贡献率,相对弱化对产品利润率的要求。其次,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终身价值,而不要那么看重当前的销售额。第三,企业应该把关注点从品牌资产转移到客户资产上来,也就是说,把关注点从品牌具备的价值转移到客户终身价值的总和上来。第四,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资产份额,即公司客户群的价值除以市场上客户总价值所得到的结果,而不要那么看重公司当前的市场销售份额。

  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老老实实地做好产品与服务,这也是塑品牌、培育用户忠诚度的`基石。近年来,一些企业急欲抢食农机补贴的蛋糕,产品急急上马,结果在市场上出现很多故障,给农民带来麻烦。当然,不出毛病也不现实,这就要求企业有充分的售后人员、零配件供应等,以提供及时的服务。农忙季节寸时寸金,如何快速反应、及时给用户维修和维护到田间地头,这给企业在人员、技术、配件、资金、通讯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需要认真应对。

  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对用户忠诚度的培育、提升客户资产,最关键是要见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7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文章、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措施。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文化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8

  原本,我对华为公司的了解还是指停留在它是第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民营通讯企业,至于它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知之甚少。但看了华为公司针对管理层的培训教材《以奋斗者为本》和《以客户为中心》这两本书后,通过仔细阅读书中摘录的每一段话,我仿佛被带进了华为公司的世界,通过这两本书,我了解了整个华为的历史、现在和将来。读罢两本书,留下三个深刻印象——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华为因此而不断壮大。

  一、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我们作为企业,要生存,首先就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企业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和支撑,天底下唯一给钱给你的就只有客户。我们只有通过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招来客户并留住客户。

  华为任总用最朴实的话语讲明白了客户对企业的作用:“我们以前做产品时,只管自己做,做完了向客户推销,说产品如何的好,那是在需求旺盛的时候是可行的。但现在形式已发生转变,我们埋头做出‘好东西’后再推销给客户,那东西就卖不出去了。因此,我们要真正认识到客户需求导向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确实,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努力让客户在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可以获得成功,只有让更多的客户成功了,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才能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效益,实现双赢。

  二、以奋斗者为本

  以奋斗者为本,这里提到的奋斗者既是埋头苦干的劳动者,还包括了给了企业无限信任的投资者。劳动者为企业奋斗,投资者为企业出钱,他们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企业赚钱。

  奋斗者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围绕客户,再苦再累,只要没有为客户的成功助力都是无用的奋斗,这样的奋斗只会浪费公司人力、财力和物力,也带不来更多的捧着“现金”的客户,我们在日常工作要及时停止没有目标的“奋斗”。

  现在的时代是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企业的奋斗者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我们有“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胸怀并人人为之努力而形成这样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遇到困难人人可向前、人人肯担责、人人敢为先。这样的氛围,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吸引来多种多样的人才,形成一个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进而带领企业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三、长期艰苦奋斗

  华为公司,从无到有,凭的是其先驱者强劲的“火车头”精神,从创业初期95%的员工没有住房,到现在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通讯企业,这是华为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长期艰苦奋斗不只是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如果说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是指尽力工作,那么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就是尽心工作,一个人尽心去工作与尽力工作,是有天壤之别的。尽心工作在于主动作为,在工作中积极开动脑筋,想法设法去解决问题。尽心工作的员工,即使在短期内会与他人出现差距,但迟早会赶的上,甚至业务水平会超越别的员工,最终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们企业正在面临着发展拐点,作为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企业发展使命,不断用心去思考:企业用我做什么,我为企业做什么?如果想勇立潮头,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牢记有为才有位,也就是要通过实干与作为,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为企业发展助力,才能为自己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9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0

  讨论业务管理,首先要把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搞清楚,这样才能明确业务管理的目的和方向,才能理清业务管理的主线,才能从根本上排除长期困扰企业业务管理的各种干扰因素。而回答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并非像初看上去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涉及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这一根本问题。

  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理论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更确切地说是公司,是为股东(shar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道理很简单,企业是股东投资建立的,投资人追求的是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企业不能为股东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股东就会要么撤换经理人,要么撤资转投其他企业。这种观点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英等国代表了一种主流的企业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等与企业利益攸关的社会群体。这种观点的理由也很强壮,没有客户、员工、社区等利益攸关群体的满足,谁来回报股东?哪来的股东利益?后一种观点代表了很多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看法,并受到这些地区和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

  华为的观点与上述两种代表性观点有所不同。华为认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为什么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要强调这是唯一理由?本章将对此做出解释。其内在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客户满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不是因为有了满意的股东才得以长期存在,而是因为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而付钱才得以继续生存。因此,在企业所有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理念,让企业的一切业务和管理都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运转,其重要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其难度再怎么估计也不过高。

  本章将从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队伍建设的宗旨、企业的生存底线和帮助客户商业成功等几个方面,围绕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一命题展开论述。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1

  企业每位干部职工要当好一名真正的贡献者,就必须时刻反思我们的日常工作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作为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科,谁才是我们的客户?答案是所有来办理人事事务的员工。我们为员工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管理工作及辅助工作要为员工带来有效的结果和支持,而不是掣肘、制约甚至相互扯皮。作为人事科重要工作的社保工作,我们服务的是公司上下几百名员工,社保关系到每个员工日常和退休后的切实利益,社保这项看似简单,但却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切实履行以员工为中心,服务员工,倾听员工心声。

  社会保障关系到员工能否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社会保险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各种险种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各项工作中,社保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体现职工群众是否满意。那么,如何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社保服务工作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要充分认识社保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社保经办人员我们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它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文化方面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肩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性。社保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职责,它关系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没有热心为员工服务的精神,再好的企业文化和办公条件也搞不好这项工作。

  二、要熟悉业务。学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能,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思想,做到有疑难问题,准确解释,不留后患;熟练掌握业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准确申报,避免差错。

  三、要热心真诚为员工服务。要充分理解员工的诉求、热情接待、真心服务员工,日常工作中要笑脸相迎、热情解释、迅速准确地办理好每一件业务。

  四、要有吃苦、吃亏的精神。社保工作千头万绪,各项社保账户人员多,管理难度大,不管遇到严寒酷暑或风雨交加我们都要跑窗口、办业务,这就要求“社保人”要勇于吃苦、敢于奉献,最大限度的把员工的事办好,达到员工满意、领导满意。

  五、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办理业务或遇到员工咨询时,要充分考虑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不同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尽可能的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工作建议,但不能擅自做主,经请示领导同意后再办。

  六、要善待无理取闹者。工作中,有个别人想钻政策的空子或贪图待遇,过分要求、不听解释、纠缠不休。“社保人”不能同他们一般见识,应以礼相待,茶水侍候;有时还会遇到政策理解上的差异或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既要有比较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以理服人,又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指责对方。

  七、要树立良好形象,严格廉洁自律,坚持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勤奋工作,不给自己开“绿灯”,不能有私心和贪心,管好干部职工的.“养命钱”。

  综上,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解忧、勤奋高效的工作作风,是社保人服务好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基本准则。真正的服务在一线,在员工,但是作为管理部门的我们,要把我们的员工当作客户对待、当作家人和朋友对待,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更舒心、安心、放心的工作,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2

  通过阅读《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使我为华为三十年恪守“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所感叹,同时也为华为把这一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所折服。也正是因为华为三十年如一的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宽发展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华为的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使华为从1987年只有6名员工、2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年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把客户需求作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20xx年华为进军国际市场时,任正非激励员工“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我们的生存之路。市场需求还是要满足的,困难还是要克服的。如果员工说我们现在年轻,还嫩,长大后再给你打仗,这是不行的`,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拼,才能冲过去。”华为就是这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哪里有需求,华为就到哪里。华为靠30年持续的艰苦奋斗和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美洲,从珠峰到海底,无论是面临战乱、疾病还是自然灾害,都没有阻挡华为人前进的脚步,8000多米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我认为华为成功的根源就是华化的企业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人靠着30年的艰苦奋斗和始终如一的践行企业文化,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我们的企业九三集团也同样如此,33年来始终坚守“诚信、责任、敬业、忠诚”的核心价值观,把“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企业使命,秉持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匠心打造,良心铸就,使“九三”品牌逐步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健康食用油的代表。企业规模也由1985年6万吨的小厂发展成为年加工大豆1200万吨的企业集团。20xx年,“九三”品牌凭借卓越的品质、优秀的市场口碑以317.9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品牌榜第158位,已经成为中国食用油代表性品牌。

  “使命呼唤担当,初心引领未来”。我坚信像华为、九三这样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的企业一定会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3

  六年前,我工作的公司开始提倡重视客户体验,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经理组成项目小组,集中解决一些客户提出的主要问题。当时开会的情形记忆犹新。所有参会的人对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头雾水,老板给了简短的要求以后,就把任务留给了项目小组。开会讨论提出了一些表面化的措施,可是说到实施的时候,每个部门都不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回去以后,大家各忙各的,连例会慢慢的也都不参加了,后来几个改进项目都不了了之。没有清楚的方向,没有分配资源,没有强大的支持,也没有变更任何业绩考核指标,这次失败,大家都不言自明。我以前的公司是全球500强中管理相当不错的公司之一,这就是当时最初的尝试。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的客户体验部,将客户服务、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市场等几个直接关系客户体验的部门划归其下。六年过去了,这个部门作了很多的调研,沟通,也实施了一些改进项目,但是据他们的员工说步履维艰,只做了一些边边角角,没有实质改进的项目。

  从以上现象看,这次改革并不成功。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的.:

  1、公司一向是以卓越运营见长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都是支持卓越运营的,与以客户为中心常常产生冲突,而公司似乎并无意改变这种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会增加服务时间,而公司的衡量指标仍然是工作效率,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二去考虑。

  2、组织结构是职能划分为主,客户体验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的行动。除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更重要的还有好几个部门,那些部门根本不买客户体验部的帐,大家都是平级嘛。

  3、地区总部支持不足。我不认为地区总部真的关心客户体验这件事情,中国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都领了一个以客户衡量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经常异动,无法清楚解释和找到原因,久而久之,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而总部也对这个指标也并不怎么在意。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4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现代管理的要义之一,已经是所有企业都明白的事理,但明白不等于执行。在实际中,"以客户为中心"执行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前线销售人员。

  想起一位朋友在香港买东西的经历。她在金钟的时装店买衣服,选中衣服和尺码后就去试衣服。出来的时候,发现服务员已经在试衣间门口排放了一列与她试的衣服风格类似的衣服,而且每件有两个码数。她从中挑了一件再进去试,出来的时候,试衣间门口的衣服又有了些许变化--原来服务员根据她再次挑选的衣服,又对她可能会喜欢的衣服作出了调整。不过是每件五六百港币的衣服,服务便能够如此贴心。她非常感动,一下子买了不少。

  这个例子至少给我们两点启发:

  1、首先要有优秀的有天分的员工,训练有素的一线人员,能够极大地拉动销售,为企业创造价值。

  2、要有良好的机制让优秀的员工发挥系统性的作用。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

  有幸拜读了《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细细品味,慢慢回味,自我觉得对华为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于是写下几处随笔,积累心德。

  短短这些年,华为迅速崛起,这惊艳的速度让大家惊叹,到底华为成功秘诀是什么,大多数人概括为“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的确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以及它自身的资源问题所决定的,但也是过于笼统。华为靠的是“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核心价值观,这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之处和成功之要素。

  以客户为中心,任正非曾这样解释道,“华为之所以崇尚“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因为只有客户在养活华为,在为华为提供发展前进的基础,其他任何第三方(包括政府)都不可能为华为提供资金用于生存和发展,所以,也只有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把兜里的钱心甘情愿拿给我们,华为才有可以发展下去的基础。

  客户是企业收入的唯一来源,就像水给了鱼生存的环境,离开水的鱼就无法生存。对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1、成就客户就是成就自己。

  华为以为客户服务为生存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

  2、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

  华为深知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把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并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正如任正非这样说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我们胜利之本

  3、善于总结,批判自己,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华为提倡的自我批判的目的不是自我否定,是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使得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自我批判能力,实质上也是一个人自我领导、自我管理的理智力、自律力和内控力的表现。自我批判与思想品德、领导能力构成了一个华为优秀员工的三要素。

  4、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以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使命和客户为中心为战略目标,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努力将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转化为商业价值。华为视人力资源为最宝贵的财富,在员工努力创造这一价值的同时,为优秀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足额的回报。

  5、以诚致信,赢得客户。

  华为承诺对客户诚信,对社会诚信,对政府诚信,对利益相关者诚信,对员工诚信。要求每一位领导都应是华为诚信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的模范,每一位员工都应是诚信文化的承传者和实践者。这一价值观和践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6、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在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目标下,大力提倡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狼性文化,努力使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成为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总之,通讯行业就是适者生存的写照,这本书,我理解的是定义公司存在的理由,一级公司开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个人总结是这样的,公司存在的理由的是为了客户服务,工作的意义是提供优质的服务于客户,使得客户满意,实现共赢。而共赢的前提是客户赢利了,公司才会有长期赢利的基础。

  通过了服务客户,才会有企业的增长。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是长期利益。听闻过很多昙花一现的公司,归结起来都有类似的相似点: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在非擅长的领域或行业跟风进入。或许是机会,也可能是深渊。

  在企业稳住脚跟的时候,华为公司定义产品的开发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有客户买单,才能为客户排忧解难。时时保持团结的创新力,不论是从客户需求,还是自身产品成本,都需要时刻审势自身,观察竞争对手,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要有开放合作的精神,闭门造车只会原地踏步。要建造一个开放、竞争、合作的商业生态环境。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篇(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相关文章:

以客户为中心的心得04-18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2-22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精选)05-15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09-25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03-05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0篇04-24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5篇03-18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3篇03-10

以客户为中心心得体会(通用15篇)01-06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通用19篇)12-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篇(精华)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篇(精华)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

  《以客户为中心》是一部企业管理类书籍,讲的是华为从成立至今,二十几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在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命题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华为的价值主张、质量管理战略、"深淘滩、低作堰"的商业模式,以及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的理念。第二篇,增长。围绕长期有效增长这一价值创造主题,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业务管理战略和政策。第三篇,效率。围绕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这一命题,阐述了华为在组织设计与运行、端到端流程持续改进,以及建设数字化企业方面的政策和原则,并深入讨论了华为管理变革的指导方针。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的客户体验部,将客户服务、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市场等几个直接关系客户体验的部门划归其下。六年过去了,这个部门作了很多的调研,沟通,也实施了一些改进项目,但是据他们的员工说步履维艰,只做了一些边边角角,没有实质改进的项目。

  从以上现象看,这次改革并不成功。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的:

  1、公司一向是以卓越运营见长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都是支持卓越运营的,与以客户为中心常常产生冲突,而公司似乎并无意改变这种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会增加服务时间,而公司的.衡量指标仍然是工作效率,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二去考虑。

  2、组织结构是职能划分为主,客户体验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的行动。除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更重要的还有好几个部门,那些部门根本不买客户体验部的帐,大家都是平级嘛。

  3、地区总部支持不足。我不认为地区总部真的关心客户体验这件事情,中国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都领了一个以客户衡量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经常异动,无法清楚解释和找到原因,久而久之,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而总部也对这个指标也并不怎么在意。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2

  华为任总曾提到企业的一个重要生存法则:〝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不同于一个自然人,一个人再没本事也可以活到60岁,但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可能连6天都活不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必须尊循法则。不断求是。以奋斗者为本,将个人价值与企业命运挂钩,打造狼性团队;以客户为中心,阐述的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法则和原则。打造合适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面对艰苦斗争。这些是华为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联系企业现状。工作实际,有以下方面的感受。 以客户为中心,是所有企业生存的基础。

  客户是来给我们发工资的,客户是企业创效的缘由。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客户的成功才会有企业的更大成功。靠什么来吸引客户?作为销售企业而言:服务是根本。微笑在脸上。服务记心中是每位员工行动的指南。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过程中有推介是员工服务的方向。面对经济下行。环保督查。断桥修路。高油价。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等不利因素,通过积极开展〝假如我是客户〞的大讨论,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通过制定全员服务提升计划。亮出服务提升承若,以提升计划为依据,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积极推进〝一站一策〞〝一户一策〞等不同类型营销政策服务于客户。针对员工服务参次不齐的问题,油站将员工的现场服务过程拍成视频,由员工相互点评。站长点评,片区群交流点评,让服务成为员工的习惯。成为上岗后的自觉行动。 以奋斗者为本,将个人价值融入企业文化。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为人才提供施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要会形成一个好的氛围,使它成为一个力场,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汇聚在一起

  ,才能形成一个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大规模的推动企业前进。一名合格的奋斗者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具备较高的技能;二是必须要认可企业文化;三是必须不断学习,注重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更新;四是必须在坚持身体上艰苦奋斗的同时,坚持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直白的讲就是成为对企业有用的人。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企业员工要熟知企业的核心文化要素,并根据企业核心的文化导向进行必要自我调适,使自己尽快适应这一新的文化环境,自觉朝着成为一名合格〝奋斗者〞的目标去迈进。

  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身体上的艰苦奋斗说的是尽力工作,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谈的就是尽心工作,一个人尽心去工作与尽力工作,是有天壤之别的企业要发展。要扩张,需要更多的尽心工作的员工;需要更多的有责任意识。有担当意识的员工。任何员工,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新老?只要你怀着一颗尽心为企业坚持奋斗的心,你产生的贡献将会大于成本,这也是员工成功。企业成功的根本。身为企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责。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3

  在当前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公司能够成为众多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去学习的。通读《以客户为中心》后,华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在立足于自身岗位的基础上,有所感、有所悟。

  每个公司都有他独特的发展历程,学习和借鉴一个企业的成功之道不能一味地模仿,也不能将发展经营模式生搬硬套到自己企业身上,而是要去学习他的企业价值观,学习他的灵魂。本书的序言直截了当地道出华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围绕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如何做行业领导者展开的。华为公司成立至今,三十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则,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

  令我比较深刻的是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一段话,“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

  回想九三集团的企业文化,其中“为社会提供健康产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企业使命,同样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理念。百姓食用九三油品,百姓就是我们的客户,只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证明我们九三产品是最好的,我们才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所以,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拓宽市场也是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不仅是华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九三集团存在的唯一理由,更是一切发展中的企业存在的理由。

  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华为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这来源于华为的成长经历。手机通信行业竞争是残酷的,华为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强大对手的挤压,稍不留神就会一夜崩塌。华为通过长期保持着危机意识,长期艰苦奋斗,胜不骄败不馁,充分认清行业的形势,才立足于行业之巅。这点也是值得我们企业去学习的,世界五百强的顶尖企业时刻都保持着警惕,何况是我们呢?我们每名员工更应该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作为一名九三人,我将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牢记“三种精神”和“惶者生存”,坚持发展的决心、信心,做好本职工作。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4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任正非在这本书里说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和有责任心的人思考。他说:客户是唯一给我们钱的人,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任正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刻阐明了客户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写到此也让我想到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每次演出之前的调侃:感谢各位前来观看我节目的衣食父母,是你们支撑起我的梦想,让我有了今天。衣食父母、唯一给我们钱的人等通俗易懂的词都在说明主顾关系:我们的价值是服务于客户,我们的存在价值是因为服务客户而得到体现!但凡懂客户的价值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客户的诉求、意见与建议,也有非常之方法从服务、产品等各种形式中展现这样的重视。

  华为基本法里有一个原则,不仅仅适合企业发展,更适合有责任心的为人处事,那就是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也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客户为中心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基本含义是:任何用户咨询华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第一个被咨询的人有义务对问题的解答负责到底。举个例子,客户问华为终端销售工程师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终端销售的人如若不懂,需要把问题转交给后端专家解决客户疑问(中间可能需要协调、跳转多次才能解决),最后第一个被询问的'终端工程师要对整个问题负责。由此,客户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好的解答,用负责人的态度,为客户的每一个疑问、困惑和迷茫给出参考。

  华为有许多优秀的基因,这些优秀的基因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学习而来。从接受IBM咨询服务以来,华为按照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一步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给后来很多艳羡的期盼,更多的价值在于其成功经验被总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等系列经典书籍,供后来者参考、学习。

  一个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落后太多,三五年里可能擦边很大,长期坚持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完胜自己!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以奋斗者为本》,作为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书中从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价值,以及干部的责任、要求及选用方面做了详细讲述。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体会。

  一、如何做好基层领头“狼”

  任正非说:“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个要素。”在基层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有敏锐嗅觉,认真学习上级公司文件,正确领会上级公司的政策精神,带领基层团队群体围绕统一的目标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去执行。

  华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有新增长点就不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不可能有增长点,一定要追求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可运行性。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在本部门中推行各种政策时,只要方向上与上级公司一致,就可以尝试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再慢慢优化,最终取得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忌追求完美、瞻前顾后、停滞不前,永远停留在设想之中。

  二、如何吹响“奋斗者”集结号

  首先,我们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基层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员工强调做实,强调做实的价值评价,使得做实的人有适合的待遇和地位。基层员工的考核要将劳动成果放在第一位,劳动技能放在第二位。基层员工加工资,主要看价值贡献,不要把等级过于绝对化。基于价值贡献,小步快跑,多劳多得。以绝对考核为基础来调整工资。这样就是这个评级简单化,而且量化、公开化,基层员工就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们要培养有“群体奋斗”的精神基层员工

  从生活哲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从利己的动机从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华为市场部有个口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作为基层员工能够群体奋斗的良好心理素质,别人过得好,我为他高兴;别人干的不好,我们帮帮他,这就是群体意识。要通过考核激励将群体奋斗的精神制度化的巩固下来。

  比如,随着减员增效的大势,基层员工人数减少甚多,经常出现发货高峰期时人员不足的现象。此时当班人员就要发扬“分工不分家”的群体奋斗精神一起完成本班组任务。

  通过阅读“以奋斗者为本”,我学习到很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有很多实实在在好用的方法。我想,通过优化基层考核和管理,“以奋斗者为本”吹响集结号,一定会让基层员工活跃起来,让基层的奋斗者越来越多,让奋斗者们成为一个奋斗的群体。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5

  最近崔总的一篇文章《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让入职即将五年的我醍醐灌顶,让我职场五年的思想和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解悟。作为经营大区的我,一直思考我的客户在哪里,我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提升自我,做好自律。在这一周里,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读,客户两个字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从读书的时候,就深深的明白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而成熟中的中国,前进的`速度逐步缓慢,竞争的程度愈发激烈,而处在这种形势的我们,如何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如何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让自己的事业和公司的未来相结合,唯一的答案就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结合于当前形势,今天上午收银员在总部培训的时候,我也向他们传达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让一线更加用心的贴近客户,聆听客户最真实的声音,我们管理者更好的聆听一线员工的声音,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大街小巷和客户家中,让我们的方策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而不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四个关系的逻辑思路特别重要,客户与上级,客户与标准流程,客户与成本,外部客户与内部客户这四个关系处理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以后的道路,唯有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才能去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思想包袱。

  接下来,自己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作为大区办公室主任的我,对于客户提出的意见我要深入剖析,对于一线员工的合理需求要设法满足,对于上级的不合理要求要及时反馈,对于同级的意见要积极听取。我们的组织要成为一个马上办的组织,要成为一个大胸怀的组织,做每件事情让大家心服口服,让大家都有方向,尽量将所有人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拳头,为客户谋福利,大家都好了,我们也就好了,作为一个单元的我,也必将实现自己的抱负。

  成就客户,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6

  前不久,一位安徽山区的农民给笔者所在刊物打来电话,称买的一台常林手扶拖拉机有故障,尽管过了三包期,山东常林仍然提供了完善的服务,用户非常满意。笔者认为,这是山东常林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真实体现。作为全国最大的手扶拖拉机制造商,山东常林一年要生产近20万台手扶拖拉机,不出故障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企业对待用户的态度、对待问题的态度。

  以客户为中心,说到容易做到难。

  有些企业在宣传时常把客户是上帝挂在嘴上,可一旦遇到产品出现问题,潜意识里就是用户有问题,开口闭口用户不会用、操作不当、用户难缠,即使是自己机器本身的问题,也推卸给用户。如果就是用户不会用、操作不当,很大一部分错误也在于你——没有给用户进行售前培训;说用户难缠,其实这种用户非常少,一个农民与企业相比力量微乎其微,不是利益受损严重或逼得没有办法,谁愿“缠”你这财大气粗的企业?国人大多有息事宁人的心理,农民更是非常淳朴,即使是机器问题,你替他解决了,他还反过来非常感激你、甚至于拿出上等酒菜在家招待你。

  势易时移,变法宜矣。著名营销学家罗兰?拉斯特(Roland T.Rust)认为,时代变了,以前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商家之间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消费者对自己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多少发言权。时至今日,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强,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竞争,就不能只着眼于营销产品、促成交易,而是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客户终身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产品和品牌必须服从于企业长期的客户关系。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转变理念,改变战略和组织结构,市场营销部门更是要脱胎换骨。首先,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利润贡献率,相对弱化对产品利润率的要求。其次,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终身价值,而不要那么看重当前的销售额。第三,企业应该把关注点从品牌资产转移到客户资产上来,也就是说,把关注点从品牌具备的价值转移到客户终身价值的总和上来。第四,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资产份额,即公司客户群的价值除以市场上客户总价值所得到的结果,而不要那么看重公司当前的市场销售份额。

  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老老实实地做好产品与服务,这也是塑品牌、培育用户忠诚度的`基石。近年来,一些企业急欲抢食农机补贴的蛋糕,产品急急上马,结果在市场上出现很多故障,给农民带来麻烦。当然,不出毛病也不现实,这就要求企业有充分的售后人员、零配件供应等,以提供及时的服务。农忙季节寸时寸金,如何快速反应、及时给用户维修和维护到田间地头,这给企业在人员、技术、配件、资金、通讯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需要认真应对。

  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对用户忠诚度的培育、提升客户资产,最关键是要见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7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文章、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措施。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文化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8

  原本,我对华为公司的了解还是指停留在它是第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民营通讯企业,至于它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知之甚少。但看了华为公司针对管理层的培训教材《以奋斗者为本》和《以客户为中心》这两本书后,通过仔细阅读书中摘录的每一段话,我仿佛被带进了华为公司的世界,通过这两本书,我了解了整个华为的历史、现在和将来。读罢两本书,留下三个深刻印象——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华为因此而不断壮大。

  一、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我们作为企业,要生存,首先就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企业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和支撑,天底下唯一给钱给你的就只有客户。我们只有通过为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招来客户并留住客户。

  华为任总用最朴实的话语讲明白了客户对企业的作用:“我们以前做产品时,只管自己做,做完了向客户推销,说产品如何的好,那是在需求旺盛的时候是可行的。但现在形式已发生转变,我们埋头做出‘好东西’后再推销给客户,那东西就卖不出去了。因此,我们要真正认识到客户需求导向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确实,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努力让客户在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可以获得成功,只有让更多的客户成功了,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才能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效益,实现双赢。

  二、以奋斗者为本

  以奋斗者为本,这里提到的奋斗者既是埋头苦干的劳动者,还包括了给了企业无限信任的投资者。劳动者为企业奋斗,投资者为企业出钱,他们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企业赚钱。

  奋斗者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围绕客户,再苦再累,只要没有为客户的成功助力都是无用的奋斗,这样的奋斗只会浪费公司人力、财力和物力,也带不来更多的捧着“现金”的客户,我们在日常工作要及时停止没有目标的“奋斗”。

  现在的时代是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企业的奋斗者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我们有“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胸怀并人人为之努力而形成这样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遇到困难人人可向前、人人肯担责、人人敢为先。这样的氛围,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吸引来多种多样的人才,形成一个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进而带领企业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三、长期艰苦奋斗

  华为公司,从无到有,凭的是其先驱者强劲的“火车头”精神,从创业初期95%的员工没有住房,到现在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通讯企业,这是华为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长期艰苦奋斗不只是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如果说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是指尽力工作,那么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就是尽心工作,一个人尽心去工作与尽力工作,是有天壤之别的。尽心工作在于主动作为,在工作中积极开动脑筋,想法设法去解决问题。尽心工作的员工,即使在短期内会与他人出现差距,但迟早会赶的上,甚至业务水平会超越别的员工,最终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们企业正在面临着发展拐点,作为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企业发展使命,不断用心去思考:企业用我做什么,我为企业做什么?如果想勇立潮头,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牢记有为才有位,也就是要通过实干与作为,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为企业发展助力,才能为自己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9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0

  讨论业务管理,首先要把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搞清楚,这样才能明确业务管理的目的和方向,才能理清业务管理的主线,才能从根本上排除长期困扰企业业务管理的各种干扰因素。而回答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并非像初看上去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涉及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这一根本问题。

  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理论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更确切地说是公司,是为股东(shar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道理很简单,企业是股东投资建立的,投资人追求的是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企业不能为股东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股东就会要么撤换经理人,要么撤资转投其他企业。这种观点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英等国代表了一种主流的企业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等与企业利益攸关的社会群体。这种观点的理由也很强壮,没有客户、员工、社区等利益攸关群体的满足,谁来回报股东?哪来的股东利益?后一种观点代表了很多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看法,并受到这些地区和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

  华为的观点与上述两种代表性观点有所不同。华为认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为什么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要强调这是唯一理由?本章将对此做出解释。其内在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客户满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不是因为有了满意的股东才得以长期存在,而是因为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而付钱才得以继续生存。因此,在企业所有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理念,让企业的一切业务和管理都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运转,其重要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其难度再怎么估计也不过高。

  本章将从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队伍建设的宗旨、企业的生存底线和帮助客户商业成功等几个方面,围绕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一命题展开论述。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1

  企业每位干部职工要当好一名真正的贡献者,就必须时刻反思我们的日常工作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作为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科,谁才是我们的客户?答案是所有来办理人事事务的员工。我们为员工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管理工作及辅助工作要为员工带来有效的结果和支持,而不是掣肘、制约甚至相互扯皮。作为人事科重要工作的社保工作,我们服务的是公司上下几百名员工,社保关系到每个员工日常和退休后的切实利益,社保这项看似简单,但却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切实履行以员工为中心,服务员工,倾听员工心声。

  社会保障关系到员工能否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社会保险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各种险种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各项工作中,社保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体现职工群众是否满意。那么,如何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社保服务工作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要充分认识社保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社保经办人员我们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它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文化方面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肩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性。社保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职责,它关系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没有热心为员工服务的精神,再好的企业文化和办公条件也搞不好这项工作。

  二、要熟悉业务。学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能,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思想,做到有疑难问题,准确解释,不留后患;熟练掌握业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准确申报,避免差错。

  三、要热心真诚为员工服务。要充分理解员工的诉求、热情接待、真心服务员工,日常工作中要笑脸相迎、热情解释、迅速准确地办理好每一件业务。

  四、要有吃苦、吃亏的精神。社保工作千头万绪,各项社保账户人员多,管理难度大,不管遇到严寒酷暑或风雨交加我们都要跑窗口、办业务,这就要求“社保人”要勇于吃苦、敢于奉献,最大限度的把员工的事办好,达到员工满意、领导满意。

  五、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办理业务或遇到员工咨询时,要充分考虑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不同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尽可能的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工作建议,但不能擅自做主,经请示领导同意后再办。

  六、要善待无理取闹者。工作中,有个别人想钻政策的空子或贪图待遇,过分要求、不听解释、纠缠不休。“社保人”不能同他们一般见识,应以礼相待,茶水侍候;有时还会遇到政策理解上的差异或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既要有比较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以理服人,又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指责对方。

  七、要树立良好形象,严格廉洁自律,坚持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勤奋工作,不给自己开“绿灯”,不能有私心和贪心,管好干部职工的.“养命钱”。

  综上,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解忧、勤奋高效的工作作风,是社保人服务好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基本准则。真正的服务在一线,在员工,但是作为管理部门的我们,要把我们的员工当作客户对待、当作家人和朋友对待,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更舒心、安心、放心的工作,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2

  通过阅读《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使我为华为三十年恪守“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所感叹,同时也为华为把这一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所折服。也正是因为华为三十年如一的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宽发展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华为的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使华为从1987年只有6名员工、2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年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把客户需求作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20xx年华为进军国际市场时,任正非激励员工“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我们的生存之路。市场需求还是要满足的,困难还是要克服的。如果员工说我们现在年轻,还嫩,长大后再给你打仗,这是不行的`,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拼,才能冲过去。”华为就是这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哪里有需求,华为就到哪里。华为靠30年持续的艰苦奋斗和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美洲,从珠峰到海底,无论是面临战乱、疾病还是自然灾害,都没有阻挡华为人前进的脚步,8000多米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我认为华为成功的根源就是华化的企业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人靠着30年的艰苦奋斗和始终如一的践行企业文化,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我们的企业九三集团也同样如此,33年来始终坚守“诚信、责任、敬业、忠诚”的核心价值观,把“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企业使命,秉持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匠心打造,良心铸就,使“九三”品牌逐步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健康食用油的代表。企业规模也由1985年6万吨的小厂发展成为年加工大豆1200万吨的企业集团。20xx年,“九三”品牌凭借卓越的品质、优秀的市场口碑以317.9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品牌榜第158位,已经成为中国食用油代表性品牌。

  “使命呼唤担当,初心引领未来”。我坚信像华为、九三这样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的企业一定会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3

  六年前,我工作的公司开始提倡重视客户体验,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经理组成项目小组,集中解决一些客户提出的主要问题。当时开会的情形记忆犹新。所有参会的人对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头雾水,老板给了简短的要求以后,就把任务留给了项目小组。开会讨论提出了一些表面化的措施,可是说到实施的时候,每个部门都不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回去以后,大家各忙各的,连例会慢慢的也都不参加了,后来几个改进项目都不了了之。没有清楚的方向,没有分配资源,没有强大的支持,也没有变更任何业绩考核指标,这次失败,大家都不言自明。我以前的公司是全球500强中管理相当不错的公司之一,这就是当时最初的尝试。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的客户体验部,将客户服务、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市场等几个直接关系客户体验的部门划归其下。六年过去了,这个部门作了很多的调研,沟通,也实施了一些改进项目,但是据他们的员工说步履维艰,只做了一些边边角角,没有实质改进的项目。

  从以上现象看,这次改革并不成功。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的.:

  1、公司一向是以卓越运营见长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都是支持卓越运营的,与以客户为中心常常产生冲突,而公司似乎并无意改变这种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会增加服务时间,而公司的衡量指标仍然是工作效率,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二去考虑。

  2、组织结构是职能划分为主,客户体验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的行动。除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更重要的还有好几个部门,那些部门根本不买客户体验部的帐,大家都是平级嘛。

  3、地区总部支持不足。我不认为地区总部真的关心客户体验这件事情,中国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都领了一个以客户衡量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经常异动,无法清楚解释和找到原因,久而久之,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而总部也对这个指标也并不怎么在意。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4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现代管理的要义之一,已经是所有企业都明白的事理,但明白不等于执行。在实际中,"以客户为中心"执行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前线销售人员。

  想起一位朋友在香港买东西的经历。她在金钟的时装店买衣服,选中衣服和尺码后就去试衣服。出来的时候,发现服务员已经在试衣间门口排放了一列与她试的衣服风格类似的衣服,而且每件有两个码数。她从中挑了一件再进去试,出来的时候,试衣间门口的衣服又有了些许变化--原来服务员根据她再次挑选的衣服,又对她可能会喜欢的衣服作出了调整。不过是每件五六百港币的衣服,服务便能够如此贴心。她非常感动,一下子买了不少。

  这个例子至少给我们两点启发:

  1、首先要有优秀的有天分的员工,训练有素的一线人员,能够极大地拉动销售,为企业创造价值。

  2、要有良好的机制让优秀的员工发挥系统性的作用。

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5

  有幸拜读了《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细细品味,慢慢回味,自我觉得对华为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于是写下几处随笔,积累心德。

  短短这些年,华为迅速崛起,这惊艳的速度让大家惊叹,到底华为成功秘诀是什么,大多数人概括为“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的确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以及它自身的资源问题所决定的,但也是过于笼统。华为靠的是“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核心价值观,这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之处和成功之要素。

  以客户为中心,任正非曾这样解释道,“华为之所以崇尚“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因为只有客户在养活华为,在为华为提供发展前进的基础,其他任何第三方(包括政府)都不可能为华为提供资金用于生存和发展,所以,也只有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把兜里的钱心甘情愿拿给我们,华为才有可以发展下去的基础。

  客户是企业收入的唯一来源,就像水给了鱼生存的环境,离开水的鱼就无法生存。对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1、成就客户就是成就自己。

  华为以为客户服务为生存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

  2、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

  华为深知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把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并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正如任正非这样说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我们胜利之本

  3、善于总结,批判自己,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华为提倡的自我批判的目的不是自我否定,是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使得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自我批判能力,实质上也是一个人自我领导、自我管理的理智力、自律力和内控力的表现。自我批判与思想品德、领导能力构成了一个华为优秀员工的三要素。

  4、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以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使命和客户为中心为战略目标,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努力将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转化为商业价值。华为视人力资源为最宝贵的财富,在员工努力创造这一价值的同时,为优秀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足额的回报。

  5、以诚致信,赢得客户。

  华为承诺对客户诚信,对社会诚信,对政府诚信,对利益相关者诚信,对员工诚信。要求每一位领导都应是华为诚信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的模范,每一位员工都应是诚信文化的承传者和实践者。这一价值观和践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6、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在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目标下,大力提倡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狼性文化,努力使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成为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总之,通讯行业就是适者生存的写照,这本书,我理解的是定义公司存在的理由,一级公司开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个人总结是这样的,公司存在的理由的是为了客户服务,工作的意义是提供优质的服务于客户,使得客户满意,实现共赢。而共赢的前提是客户赢利了,公司才会有长期赢利的基础。

  通过了服务客户,才会有企业的增长。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是长期利益。听闻过很多昙花一现的公司,归结起来都有类似的相似点: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在非擅长的领域或行业跟风进入。或许是机会,也可能是深渊。

  在企业稳住脚跟的时候,华为公司定义产品的开发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有客户买单,才能为客户排忧解难。时时保持团结的创新力,不论是从客户需求,还是自身产品成本,都需要时刻审势自身,观察竞争对手,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要有开放合作的精神,闭门造车只会原地踏步。要建造一个开放、竞争、合作的商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