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大汉帝国全史》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大汉帝国全史》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昨天开读上医治国著的《大汉帝国全史》,与其他汉代历史相比,本书改变了当下历史作品枯燥乏味的印象,语言幽默诙谐,读来轻快自然。今天我专门来说说刘邦,他为什么会从一个秦朝的基层公务员,成长为汉代的开国皇帝?除了拥有流氓习气、豁达大度、善于用人、善听谏言、杀伐果断外,他还拥有一样绝活,就是善于逃跑。
能在史书中找到依据的,刘邦有过五次出名的逃跑:
第一次:刘邦作为泗水亭长,轮到他带领沛县①的民工,去陕西咸阳②修建秦始皇皇陵,结果在路上不断有民工跑路。按秦律,跑路的民工抓到要惩罚,带队的官员也一样要惩罚。于是他带领一些不要命的民工逃到芒砀山③,落草为寇。
第二次:大家都知道的鸿门宴上,他借上厕所从小路上逃跑。
第三次:彭城④之战,项羽率领三万骑兵打败刘邦在彭城的五十多万部队,刘邦逃跑,先逃到灵璧,只剩几百人马,再跑到老家沛县。
第四次:荥阳⑤之战,刘邦被围。纪信假扮刘邦出城投降,刘邦趁楚军放松警惕成功逃亡成皋⑥,再从成皋狂奔关中。
第五次:成皋之战,还没等项羽包围成皋,刘邦就带车夫夏侯婴逃跑了。
明知打不过人家,不跑,叫愚蠢。逃跑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任何人都能逃跑成功的。那么,逃跑还要哪些技术呢?
第一,要有逃跑意思。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再打下去,己方一定要输,作为领导人一定要有逃跑意思,尽量带领队伍逃跑,保存有生力量。为表示自己不怕牺牲,血战到底,以前叫头脑发热,后来叫“左“倾冒险。明知打不过敌人才逃跑,这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理性的表现。这一点,刘邦就很理性。伟人在领导湘赣边的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理性地分析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带领四百多工农武装逃离中心城市,绝处逢生,走出了一条革命新路。
第二,要有可行的逃跑方案。如果决定逃跑了,还得设计,从哪里逃,往哪儿去,谁打前锋,谁殿后,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对部下进行思想动员,这些都是领导人都必须考虑在内的。项羽虽然打仗勇敢,但不会跑路,在垓下之围时,面对所谓四面楚歌,他就没有逃跑预案,带领少量亲兵仓促出逃,结果迷了路,只好自杀。在鸿门宴上,刘邦依然逃得很精彩,借如厕逃跑,留张良善后,命樊哙、纪信、夏侯婴、斩强四人殿后,骑马从小路逃走。
第三,不能一味被动的逃跑,要给敌人制造障碍。面对强敌,逃出来了只是给自己活路的第一步,敌人不会目送逃跑成功的。敌人往往会斩草除根、赶尽杀绝。所以,要给敌人追击制造障碍。刘邦在彭城之战输得很惨,但他逃到荥阳以后,在这个战略要地收集残兵败将,组织了有效的抵抗,阻止了项羽西进的步伐。红军在长征跑路的过程中,伟人主动出击贵州北部的战略重镇遵义;遵义会议后还进行了四渡赤水的战役,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再后来红军还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给国军围追红军造成舆论压力。
第四,逃跑还得心狠手辣。在鸿门宴上,刘邦出逃时抛下带去的一百多人不管不顾;彭城之战失败后,面对追兵,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刘邦三次把一双儿女踢下马车,并拔剑想把他们劈了。如果不是他的马夫夏候樱再三阻拦,“大丈夫死就死吧,为什么抛弃孩子”,才保住两个孩子的性命。
第五,逃跑能不能成功,手下的忠臣与否也同样重要。所以,平时要识人,平时要善待部下,关键时候可以保命。荥阳被楚军围困时,纪信甘愿假扮刘邦出城投降,刘邦趁楚军放松警惕成功逃亡成皋。结果,知道真相以后,纪信被楚军砍成肉酱。历史上,很多将领在出逃时没有刘邦幸运,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在退却时被自己的马车夫庄贾所杀;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途中被叛徒所杀。
纵观古代中国史,刘邦是最擅长逃跑的战略家。在强敌面前,懂得逃跑是一位战略家必备的素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跑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说明为了自保,逃跑何等重要。只有逃跑成功,保住了性命,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舒展,人没了,一切都免谈。
【读《大汉帝国全史》有感】相关文章:
读《银河帝国》有感04-30
读《自然史》有感04-19
《大秦帝国》读书心得01-05
读《二十五史》 有感01-05
恐龙帝国读后感11-15
大秦帝国读后感01-21
《大秦帝国》读后感06-11
《大秦帝国》读后感03-11
《银河帝国》读后感04-02
银河帝国读后感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