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时间:2024-07-08 18:34: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战争与和平》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非常开心!不过大家知道吗?六一儿童节可不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儿童。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可能大家觉得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世界其实并不太平。许多国家还处于战乱之中,可能那里的小朋友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好好上课,不会突然传来几声炮响!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骄傲,我们庆幸,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些处于战乱中的孩子们,他们时时刻刻性命攸关,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能营养不良,七八岁的孩子长着五六岁孩子的个头。

  在战争面前,孩子们是最无辜的,也是最无奈的,为什么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去面对人性的残酷呢?战争使他们挨饿受冻,使他们家破人亡,他们厌恶战争,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时,处于战乱中的孩子们又会怎么想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许你觉得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很辛苦,可至少不用担心会从天而降一枚炮弹啊!

  所以,珍惜眼前,努力学习,让我们为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吧!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2

  《战争与和平》一书主要以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过对几个贵族家庭的详细描述,反映了从1805年到12月___历史时期的俄罗斯生活在起义前夕。

  1805年,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前进。俄罗斯受到威胁,因此与奥地利签订了联盟合同,以抵抗法国军队。

  虽然到处都是恐慌,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仍然举行盛大的舞会来接待客人,仍然和朋友聊天。在莫斯科,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而库图佐夫则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俄罗斯首富。女孩们对他有不同的看法;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男孩,但公爵夫人死了;尼古拉斯一直在追求索丽娅。不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但娜塔莎同时爱上了阿纳托里。过了一会儿,战争来到莫斯科,人们纷纷离开,逃到别处。战争非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斗中牺牲。拿破仑似乎有胜算。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俄军胜利了。从此,生活恢复了平静。娜塔莎和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古拉也结婚了,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从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力量。人民愿意参军为国家牺牲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怕死亡,随时随地准备战斗。只要国家能用他们,他们即使死了也要完成任务。文章中很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都有这种精神:朴实英勇,鄙视死亡,都很英雄。库图佐夫在文章中冷静冷静,头脑灵活,每一步思考都非常详细周到,是人民智慧的体现。俄罗斯在战争中能以少胜多,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和尼古拉公爵,三位优秀的贵族青年,都英勇投身卫国战争的前线。安德烈公爵不仅是库图佐夫的好助手,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勇士。他为国捐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现在人们的好日子是用勇敢的勇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们不容易!战场上的每一分钟,士兵们都冒着生命危险战斗。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只想着如何赢,让子孙幸福地生活,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那些被法国军队逮捕的囚犯,即使死了也不屈服,也不背叛国家和人民。与胆小怕死、傲慢自负的拿破仑相比,他们是多么伟大高贵。虽然他们很普通,但他们所做的是尊重和爱。我们应该向他们、勇敢的将军、士兵、指挥官等人致敬,感谢他们付出的一切!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3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用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都不能破坏它。他是心灵的本质。”近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俄国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这一19世纪的显要巨著,敬仰了近20年,终于认真的细细品味了一番,感触颇多。

  小说以俄法战争为中心,以包乐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瓦西里四个贵族家庭的任务活动为情节线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动态。

  《战争与和平》很重视表现人民群众。它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精神,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作品的主题在于肯定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作者把前线和后方、军与民的战斗行动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战争的宏伟规模,体现了反侵略战争必胜的规律,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托尔斯泰在这部长篇巨著里,着重刻画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以瓦西里公爵一家为代表的宫廷显贵,他们是作者揭露、鞭挞的对象。他们虚伪贪婪、腐朽堕落、追求名利、互相倾轧,甚至在祖国存亡的紧急关头,仍然表现出漠不关心、追名逐利。瓦西里一家集中体现了贵族社会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这类贵族的特点是远离人民、鄙视人民,接近宫廷。

  另一类贵族是包乐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做作业和对他们在俄法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给予了肯定和赞颂,小说以很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他们的生活道路和精神探索。

  小说给了我很多东西,除了对于人物的描写,还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藉,有人说,托尔斯泰的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他看起来像个可笑的懦夫,我要说,我们这个世界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人类除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还要进一步征服生养自己的大自然,人们终将为此付出代价,酸雨、大气变暖、雾霾等等。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人与自然,和平应该是永恒的主题。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4

  列夫·托尔斯泰是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他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上的三个里程碑。《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无疑是我们最该读的那几本书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四大贵族在战争中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宁静的生活,他们希望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战功,获得荣耀,而底层的俄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光是俄国,即便是发动了战争的法国,受害的也是底层老百姓,托尔斯泰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生活状态来表达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仑他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但他发动的战争也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总之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身上,会体现出才华与罪恶。1805年,拿破仑发动了战争,俄国也引燃了战火,当战争来临时,俄国的贵族与底层人民都奋起反抗,只不过大多数贵族是为了荣誉和战功,老百姓则是为了保家卫国。战后不管胜负如何,上层人士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跳着快乐的舞步。但是在这场卫国战争中,俄国贵族的青年们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他们接触了欧洲文明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发生改变。

  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背景中,俄国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当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渗透进来时,他们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大国仍然要被强大的小国冲击和压迫,当然这也给俄国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契机。

  全书通读完毕,如内心中火星迸起而燃烧整片心灵,不光小说的流畅性与场景性充满魅力,对于真善美的描写,关于爱的波澜,关于人们的爱国之情等等,生活、战争中的种.种场景无不渗透每一篇节,其对历史观的表达,历史中人类的作用与历史推力之间的关系蕴含着多层次的哲理。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5

  一八零五年,俄罗斯和法国之间激战正酣,可是在彼得堡的上层社会,达官贵人们依然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漠视国家命运,至其危难于不顾,这,便是当时俄国社会高级阶层的腐败。

  有人说,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但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列夫·托尔斯泰其创作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文学、宗教、哲学、政治、美学等,这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主观,包含了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的思想。客观,这部书在于潜默化的影响人的思维,引发个人的思考。《战争与和平》里面,列夫·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和安德烈的思想来探讨问题,探讨的结果,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

  《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书以每个人的思想为主线,贯穿全文,缓慢筛选,做到潜默化的影响读者的思维,将读者代入一个思想世界。当然,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来回穿插,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把“战争”与“和平”做出详细的对比,再现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没有句斟字酌,但内蕴却很深邃。列夫·托尔斯泰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全盘托出,却并无杂乱无章的感觉,一语道破。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独特之处。如《红楼梦》一般,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非常详细,尤其是书中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随时变动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蜕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还有死亡。相比皮埃尔而言,他的性格的变化是比较突然的',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最大,尤其是与皮埃尔结婚后,她由原来那个活泼、快乐、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多么不可思议,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合情合理,教人提不出任何异议,仿佛一切事情就应该这样。但无论他们怎样变化,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是安德烈,他们的根本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也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是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从客观上描写人物的性格,而并不因为任何主观因素来刻意创造。表面上看,这种旁观者的白描手法似乎缺乏情感,太过于直白,但如果往深处挖掘,你便会发现,托尔斯泰其实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的感情和悲悯。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衣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但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广阔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融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呈现了一幅与众不同的战争场面。与此同时,作者猛烈抨击了漠视国家命运的贵族阶层,颂扬了战斗过程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贵族阶层的黑暗、腐败,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只醉心于眼前的美好生活,却殊不知,他们的美好生活是被他们狠狠压迫的底层人民,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战争中,俄国人民所涌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便是黑暗中的黎明。

  在俄国与法国无数次激战之后,俄国最后获得了胜利。一次偶然的机会,皮埃尔在莫斯科遇到了娜塔莎,最后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恰好与前文那一场分别相呼应显得滴水不漏而又直白。

  整部书情调高昂但又低沉,抨击了旧俄国社会高层的达官贵人对国家大事的漠不关心和贪图享乐,生生切切的表现了出来,与俄国奋不顾身加入战争的人民做了对比,来回穿插,讽刺韵味极强。《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时至今日,它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成为文学长河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6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7

  我早就听说过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本巨著《战争与和平》,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思绪万千,这本书真实的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一切矛盾与变动。

  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充分展现了1805~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国抗争到底的感人故事,法军入侵俄国境地,莫斯科大火,所有的.俄国人民都很愤怒,他们为了法军不再侵略自己的国土,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起努力,所有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虽然不少人死于战场上,但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的名誉,他们甘愿自己牺牲,从这里我体会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聪明的拿破仑也拿俄军没有办法,俄军势不可挡,拿破仑只好带领着自己的军队,仓皇而逃。

  这本书中的几位主人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安德烈公爵性格内向,意志坚定,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彼埃尔心直口快,他并没有被父亲的财产所迷惑,而是决定去参军;库图佐夫是个优秀的大帅,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个情感丰富、热爱大自然的人。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要让战争破坏我们的幸福,要让和谐笼罩着这个快乐的世界。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8

  雨果.格劳秀斯,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界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战争与和平》是格劳秀斯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人类社会第一部系统的论述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则的著作。它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理论基础,在国际法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该书论述了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战争的合法性以及主权。

  首先,格劳秀斯论述了他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是正当理性的命令。格劳秀斯遵循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人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他认为人们结合在一起并组成社会。每个社会,无论大小都需要法律予以维持。法律来源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的需要。人类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因此,法律是在人类理性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本能的需要是法律的来源;维持社会的安定和存在是法律的目的;司法正义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必要条件;而理性则是“法律适用,甚至智慧的最高主宰。”

  和个人一样,国家自由而平等,不能孤立的存在,他们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为了维持国家的生存,他们被迫和其他国家进行联系。国家类似于处于自然状态的个人,自然法也像适用于个人一样适用于国家,这样我们就有了万国法。自然法在国内具有强制性,而万国法则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在国家之间具有强制性。

  接下来,格劳秀斯论述了战争,他认为“进行战争是为了保障和平。由于任何争端都可能导致战争,因此,研究战争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可能发生的任何争端以及每一种争端。战争本身最后会指引我们走向和平,而和平正是战争的最终目标。”“导致战争和引起法律诉讼有着同样多的原因,因为当法律的解决办法失败之后,战争就开始了。”格劳秀斯认为战争具有合法性,在处事自然原则中,没有任何反对战争的因素;相反,战争在各个方面都是受欢迎的。因为战争的目的和宗旨是保护生命和肢体以及获得和拥有对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战争完全符合初始自然原则。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取决于它是否符合自然法和其他法律。

  最后,格劳秀斯论述了主权。主权是指行为人行为不从属于其他人的法律控制,从而不会因他人的意志的行使而使其归于无效的权力。国家的主要特征是掌握主权,主权的共同主体是国家,具体主体是个人。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行使不受任何权利的限制。它的意志也不能被其他任何权利取消。它是独立的,不受法律和个人干涉。格劳秀斯认为主权只能掌握在君主或极少数人手中,臣民应该绝对服从国家的权。

  格劳秀斯是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在法律哲学和国际法领域的代理人,他的学说反映了新的资本主义时代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也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局限性。他在国家的权力和义务中赋予战争以首要地位,但今天,关于思想的整个衡量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和平被认为是所有法律制度中的正常状态;相反,战争充其量只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它有悖于任何源于正义的法律制度所推崇的争端解决办法。

  尽管如此,格劳秀斯仍称得上是一名学识渊博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法学家。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他“假如上涨的海水将威胁到荷兰国家的存在,仅仅凭借格劳秀斯的生平和他的著作,荷兰就有权要求全世界记住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9

  《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描述了著名的法国皇帝,欧洲第一名将拿破仑率领法军共计七万六千多人大举进攻沙皇俄国。俄国当时正属于腐败时期,由于上层领导者的无能,导致俄军节节败退,短短的一时间,俄军十几万大军顿时破碎,法军在拿破仑的带领下,步步紧逼俄国首都莫斯科,并将战线拉致70余公里。

  就在拿破仑大军节节逼近莫斯科时,身为公爵的尼古拉和安德烈两人不顾父母亲人的反对,投身于军队中,保卫莫斯科。

  在一次战斗中,在俄军军中出现混乱时,法军突然进攻。顿时,俄军慌乱起来,个个向后逃跑,此时身为营长的安德烈看到自己祖国的军队在后撤,爱国之心顿时而起,他从旗手的手中抢过旗帜,骑着自己的骏马,向前飞快的奔跑着,大声地喊着:“乌拉,乌拉!”虽然我不知道他喊得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的喊叫声却唤醒了全军的斗志,坚定了全军包围首都的思想。后来,他自己却不幸被大炮击伤,但是他始终是在战斗的,为自己的祖国的荣辱而英勇奋斗,不顾自己的生命,即使是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这样为了国家的'尊严和兴亡的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也涌现出了许多吗?

  林则徐在鸦片横行中国的时候,悍然请求光绪帝销毁鸦片。当英国人来报复时,林则徐率兵死守福州,令英国人无路可找。关天培在同英国作战时,亲自率兵在虎门上用大炮轰击英国舰队,英军拥上炮台时,关天培拔出大刀冲向英军。最后,身受数刀,不屈而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每个朝代都有从兴旺到衰败的时候,每当一个朝代衰败时,就会有一个新的朝代代替衰败的朝代,这些新的朝代都是由那些为国家兴亡而担忧的人组成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因为统治者的无能和失败而毁了这个美好的家园,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这个家园。他们不惜用生命来推翻那些腐败的朝廷,来建立一个自强不息,强大旺盛的国家来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略,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得以保存。

  周总理在十二岁的时候,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孙中山先生也曾在十几岁时立下远大的理想。而现在的我们呢?许多人都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了学业。这怎么行呢?我们应该向周恩来,孙中山先生学习爱国精神,共同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0

  这天最后拜读完托尔斯泰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慨太多太多:

  首先我认为《战争与和平》超过了我原来读过的所有的小说,甚至包括我比较喜爱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百年孤独》、《瓦尔登湖》……

  这本书好就在它的任何一个人物刻画、景物描述、战争场面描述、心理活动描述、人物对话描述等等,及至每一个段落、句子甚至标点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完美无瑕。

  这本书描述得很真实,以几次真正的战争为背景,里面有真实的人物:拿破仑、亚力山大、库图索夫等,它的真实还体此刻,每一个人物的描摹都不是一出场就完美无缺的,他们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彼埃尔一出场是在安娜。巴芙洛芙娜家的晚会上,当时在场的“上流社会”的人们都很“轻视他,他的言行是为人们所不齿的,而这正说明彼埃尔是一个真诚的、不流于世俗的人。安德来公爵就很欣赏他这一点,并主动结交这个人。当彼埃尔突然继承父亲的巨大财产后,成为别素号夫伯爵、成为全莫斯科最有钱的人之一后,他立刻成为莫斯科整个上流社会倍受欢迎的人,莫斯科所有有女儿的家长都盼望能把女儿嫁给他,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受到所有人的称赞,连他自己也疑惑:好好像自己具备了所有的美德……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然而这又多么现实啊!这与我们如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多么不谋而合啊!……彼埃尔的真正的成熟是在经历了被俘之后,他的立身行事真正地为各个阶层的人所理解并喜爱:他的钱袋永远是空的,正因它对所有的人开放;宴会中的女生们欢迎他,正因他从来不只对某一个人献殷勤;仆人们高兴彼埃尔回来,正因他们知道,他在家的时候,尼考拉伯爵便不每一天到农场上去,便更愉快、更和谐,还正因在节日,他们都能够得到重赏;小孩们和女教师们高兴他回来,正因没有一个人能像彼埃尔那样地领导他们过共同生活,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在大钢琴上弹苏格兰舞曲(他的的曲子),照他说,他们能够随着这个曲子跳一切可能的舞。并且他确实带礼物给大家;尼考林卡。保尔康斯基高兴他回来,正因彼埃尔叔叔(他这么称呼他)是他羡慕与热爱的对象;客人们欢迎彼埃尔,正因他这个人总是能够使任何团体富有生气并且能够团结大家……

  玛丽亚公爵小姐,她虽然长得较丑,但是她心地善良,屈己待人,她一向都深爱着对自己严历到刻薄甚至精神虐待的父亲;她成全女伴部锐昂小姐和自己的求婚人约会;她一向精心照顾、教育自己的侄儿尼考林卡,及至到自己有儿女时都不允许自己在行为甚至在思想上对侄儿不如自己的儿女;她的灵魂是那么的高尚,正如丈夫罗斯托夫对她说的”人不是正因美才可爱,而是正因可爱才美,“玛丽亚就是那个最美的女生!我最喜爱这个人物。在我眼里,从内到外,这个人物都是纯粹的完美无瑕的。尤其我最喜爱的场景是玛丽亚与罗斯托夫的第一次相遇:”罗斯托夫立刻把这次会面当作一种奇遇,一个没有保护的不胜悲伤的'姑娘,独自遭受到粗野__农民的横行!多么个性的命运把她带到我这来了“”她的面貌上和表情上是多么温柔、高贵!“关于爱情的名言。

  玛丽亚的育儿日记也是我所崇敬的,我同样对她的那种崇高的道德世界感到惊异!

  娜塔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述跨跃很大: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写到多情美丽的少女、又写到完全献身家庭——丈夫与儿女而完全抛弃自己的所有——包括外交、爱好和女生的修饰等等,整个小说中人物娜塔莎的变化是的。对老伯爵夫人的老年之后的描述是我十分喜爱的,奈何拙笔不能表达深意,准备全部作摘抄以享之。当然还有安德来公爵、矮小的公爵夫人,发西利公爵、俾利平、索尼亚……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真不愧为大家手笔、神来之笔!

  托翁在描述环境和心理相结合的水平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如罗斯托夫第一次参加战争”他对死亡和担架的恐惧、对太阳和生命的爱惜,写得太传神了!安德来公爵第一次“死”:“在他头上除了天,崇高的天,虽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测的:感谢上帝……”太让人感动了!

  托翁的比喻也是信手拈来:“他和道黑图罗夫一样是一个不受人注意的齿轮,虽然这些齿轮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却是机器的最主要部分;全军的情形就像一只受伤的野兽的情形,它感觉到它自己的灭亡,却不知道它在做什么;他就好像一只被犬包围的兔子,缩着耳朵,在敌人面前继续躺着一样……

  经过一个半月的《战争与和平》的阅读,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启迪,灵魂上获得一次深刻的净化,真真切切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对这本书,我真是有些爱不释手。读过一遍后,又详细读了里面的精彩片断,并做了部分摘抄,从思想意识中竞有些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

  在此,我期望喜爱读书的人千万莫错过这本好书,不读《战争与和平》,枉称读书人!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1

  昨天终于把《战争与和平》看完了。十年前在东北师大,我曾写下“经冬无雪懒读书”的句子。保定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下过雪,所以我很愿意为我的懒堕找一个比较文化的借口。但也只是借口。事实上,前面的部分我一直读得很快,所以拖了这么久,都是因为尾声第二部。托尔斯泰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却是一个蹩脚的哲学家。他可以行云流水般勾画众多人物的命运,但当他试图去揭未决定这些人命运的背后的力量时,却显得艰难而晦涩。而我又有点像小说里的尼古拉。罗斯托夫,不把已有的书读完就绝不肯买新书。我没有他那样绝对,但有点强迫。对于一本喜欢的书,不读到最后一页,不把后记和序言都读完就觉得都应归为“没有读过”的一类。又有点像《霸王别姬》里面的张国荣所说的`,“说好了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于我则是,差一章一节一个字都不能说是读完了一本书。

  《战争与和平》是我读过的最为宏大也最为深刻的叙事作品。透过小说,你你看不到善与恶,你看到的只是作者对于人类命运的爱和悲悯。生活总在继续,安德烈死后娜塔莎依然还要生活。托尔斯泰本人死后战争与和平也一直都在上演,甚至愈演愈烈。时间从来不会怜惜美,就像它从来不会拒绝丑。我们注视一个人一段故事觉得那是一段传奇,前无古人,后也不应该有来者。但历史的镜头没有焦点。它公平地照到每一个人。一幅大幕落下,另一幅徐徐拉起。就如在《阿飞正传》中,张国荣才刚刚死去,梁朝伟已整装待发。

  每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战争与和平》,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我们有《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并不是《战争与和平》。这么长的一个句子听起来似乎是废话,但其实不是。《战争与和平》里表面写战争,它关注的却是人性,或者说,它是力图想在战争中挽救出人性。《三国演义》里面战争被视为一种艺术,是英雄人物们的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在《战争与和平》里我们不仅看到拿破仑的虚伪和骄矜,看到库图佐夫的智慧和悲悯,我们还看到安德烈和娜塔莎的被命运所捉弄的爱情,看到小彼嘉怀着成为一个英雄的梦想去参加战争,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嘎然阖上。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只看到“关羽温酒斩华雄”,“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杀曹军八十万”......我们看不到被关羽“温酒斩”的华雄,以及几十万被杀的曹军中的一个,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都如你我一般,或许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都曾是谁的婴儿。

  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人类依然在上演光荣与梦想,战争与和平。人们彼此用炸弹和刺刀杀死,目的据说是为了尊严和和平。人们统治与被统治,欺骗与反欺骗,无数的人像狗一样活着和死去。但我们嘴上却总在喊着和谐与复兴。

  我们没有听见甚至未曾去听,在《战争与和平》中,一个无名的士兵曾抱怨说,“我们也是人,不是狗哇。”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2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步长篇巨著,它生动描写了19世纪前十五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

  名著的主要内容是:在1805年,法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然而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决心干一番事业,就提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奥斯特里,他参加联军与法军的会战并受伤。斯托夫伯爵家,他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那塔。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俄法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院,在波罗金塔会战中受重伤。他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静地走到终点。

  与安德烈的故事平行发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尔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凭着继承一笔可观的遗产,他成了上流社会瞩目人物。势利库拉金公爵便把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淫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卫战争中,彼埃尔组织民团并经受了战火考验。后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在俄国人民打击下,法军溃败。彼埃尔被游击队救出,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娜塔莎则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这部名著再现了当时史诗般壮阔的社会风貌。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3

  《战争与和平》是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部文学巨著,描写的是1805年到1820年俄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列宁曾评价道:“《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我是一个军迷,又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俄国1000多年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战争虽然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没有正义之分,这是人们总是呼吁反战,崇尚和平的口号的.原因。

  而《战争与和平》就是一部描写战争对人民的苦楚,揭示反战的文化巨著。

  以前我知道我幻想踏平东京对我国的后果,但我还是执迷不悟。在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放下灭亡日本的这个近乎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看这本书时,我不仅看到了战乱的影响,还看到了俄国底层人民在俄高压政策的压迫下的悲惨处境,和富贵的贵族在战乱中自顾享乐的相反局面,还有一些贵族的家国情怀。

  本书之所以成为文学巨著,根源在于托尔斯泰对俄社会的了如指掌和对当权者、上流社会和底层人民的情感把握的到位。

  我愿世界”核”平!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4

  有人说畅游书海是一种享受。是的,但想让自我的心灵得到充实,想让自我的人生得到完善,并不用这样。俄国作家巴别尔曾说:“人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矣。”而《战争与和平》无疑是那其中最该读的几本之一。

  在和平中体会战争,是因为环境不一样而无法理解?还是能脱离现实找到属于自我的真理?一切都有可能,回顾中华五千年,还是1805-1820年这一动荡时期,有多少太平盛世,又有多少战火纷飞。我忽然悟到了:五行虽相克却能相生,战争与和平不也是如此?战争能造就以后的太平,长久的和平底下却隐藏着毁天灭地的灾难;和平的时间越久,战争就越骇人。相反,战争的规模越大,和平的时间也越久。但与其说是我悟的,倒不如说是千万人消失于历史的画卷前告诉我的,还有一句话:“这是大自然的平衡。”

  《战争与和平》紧紧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与华西里这四大贵族家庭展开,描绘一幅恢弘壮阔、精彩纷呈的俄罗斯民族的历史画卷。为何说《战争与和平》是部巨作,经典之处就在于托尔斯泰刻画人物与叙事的高明。就比如在小说开头的安娜和舍勒家进行的.上流社会聚会:安娜的“引导人”身份十足趣味,比如介绍“甲”给“乙”认识,或把正在和“丁”交谈的“丙”插进“戊”与“己”的争论之中,为此,她忙得不亦乐乎;之后,托尔斯泰在聚会上经过人物的对话一针见血地点明当时拿破仑蠢蠢欲动、大战前夕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据说,为了描述这场战争的起、经、果,托尔斯泰引用了很多材料,拜访了卫国战争的参加者,还考察了当时的波罗金诺战场,足见托尔斯泰的认真付出,也所以造就了这一鸿篇巨著。

  关于《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自我以往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纪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的资料的一本小说。”那他想表达什么?首先,全书重点歌颂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托尔斯泰创作时仅有37岁,正是一人最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黄金盛年,所以他在这部巨著中倾注着烈火般的爱国热情。我想到,我们不是也和托尔斯泰一样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虽然年龄还有点差别,但健壮的身心是一样的;我们也和他一样有颗要让自我国家强大的心,虽然国籍不相同,但那一颗心是一样的。

  读过此书后,我明白了,不论是和平的花园,还是战争中的战壕,不论是丰满的沃土,还是平瘠的沙地,我们,都要把属于中国红色的鲜花遍布,使它绽放出自我最耀眼的光芒!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

  有人说畅游书海是一种享受。是的,但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想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完善,并不用这样。俄国作家巴别尔曾说:“人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矣。”而《战争与和平》无疑是那其中最该读的几本之一。

  在和平中体会战争,是因为环境不同而无法理解?还是能脱离现实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一切都有可能,回顾中华五千年,还是1805—1820年这一动荡时期,有多少太平盛世,又有多少战火纷飞。我忽然悟到了:五行虽相克却能相生,战争与和平不也是如此?战争能造就以后的太平,长久的和平底下却隐藏着毁天灭地的灾难;和平的时间越久,战争就越骇人。相反,战争的规模越大,和平的时间也越久。但与其说是我悟的,倒不如说是千万人消失于历史的画卷前告诉我的,还有一句话:“这是大自然的平衡。”

  《战争与和平》紧紧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与华西里这四大贵族家庭展开,描绘一幅恢弘壮阔、精彩纷呈的俄罗斯民族的历史画卷。为何说《战争与和平》是部巨作,经典之处就在于托尔斯泰刻画人物与叙事的高明。就比如在小说开头的安娜和舍勒家进行的上流社会聚会:安娜的“引导人”身份十足有趣,比如介绍“甲”给“乙”认识,或把正在和“丁”交谈的`“丙”插进“戊”与“己”的争论之中,为此,她忙得不亦乐乎;后来,托尔斯泰在聚会上通过人物的对话一针见血地点明当时拿破仑蠢蠢欲动、大战前夕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据说,为了描写这场战争的起、经、果,托尔斯泰引用了大量材料,拜访了卫国战争的参加者,还考察了当时的波罗金诺战场,足见托尔斯泰的认真付出,也因此造就了这一鸿篇巨著。

  关于《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自己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纪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本小说。”那他想表达什么?首先,全书重点歌颂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托尔斯泰创作时只有37岁,正是一人最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黄金盛年,所以他在这部巨著中倾注着烈火般的爱国热情。我想到,我们不是也和托尔斯泰一样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虽然年龄还有点差别,但健壮的身心是一样的;我们也和他一样有颗要让自己国家强大的心,虽然国籍不相同,但那一颗心是一样的。

  读过此书后,我知道了,不论是和平的花园,还是战争中的战壕,不论是丰满的沃土,还是平瘠的沙地,我们,都要把属于中国红色的鲜花遍布,使它绽放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相关文章: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04-16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01-09

《战争与和平》的读书心得02-06

战争与和平的读书心得11-19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1-27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2-29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02-27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1-18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