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漫长的告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
作者孤独的内心加上细腻的笔触总能触发人们内心的共鸣。每个人都有一块静地孤独的纯净的不被人理解的慌恐。钱德勒有一种魔力让人开启这个静地,让我们在他的作品里狂欢。
钢筋水泥灯红酒绿霓虹灯下的车流变成了画家手里黑白交错的静谧的夜空,星星点点洒落在你心底。马洛是孤独的不合群的,在那样一个不安定的时代他随时都有可能面对死亡,他过的小心翼翼,直到遇到另外一个孤独的灵魂——特里。在特里无助失意的时候,马洛成为了他的朋友。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慰藉,只需要一杯螺丝起子酒就能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怀。平静的日子被特里妻子的.死所打破,特里逃走了。马洛不相信自己的朋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就如同相信自己不会杀人一样。他的周围突然出现了很多人警察,律师,黑道大哥,韦德夫妇等,这些人随时都可能要了他的命。为了他内心的纯真(特里),他义无反顾的去救赎一位死去的朋友。他想向世界证明纯真是存在的正义也从不会缺席。他就是哪个正义的使者,到最后他找到了真相却失去他。特里哪个和他一样纯真孤独的人,已经变成和周围人一样带着面具生活。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2
用我习惯的字号,这本书有1063页,我是看到500多页以后才感觉到好看的,这书前半部分一度让人觉得无聊想放弃,可能是译本的原因,也可能是我笨拙没有体会到深意。我跟随着马洛去探索真相,被他睿智的头脑所征服,待一切明朗之后,也只能跟着他叹息。
我可以理解马洛为了告别做的所有事情,被打被关被诬陷还不被其他人理解。但我实在理解不了特里到底有什么值得马洛这么付出的。在我看来,特里就是个吃软饭又懦弱的酒鬼,让人避之不及,他的闪光点唯有脾气好这点,另加十几年前为救人而炸伤了脸,其他优雅什么的不出来啊。
特里这个早该死去的人,居然还活着回来了。感觉,如果,他诈死前没寄那封信出来,马洛是不是会好过些呢?大概也不会,向他那么执着的人,估计还是会有其他办法去查案,而另一头,那个作家夫人,特里前妻也会对马洛下手,大概明明之中都安排好了的感觉[微笑]
马洛后来对特里说了一段话,“你深深打动过我,特里,用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挥手和这儿那儿的'安静酒吧里安安静静喝几杯酒。感情还在的时候真是不错。别了,朋友。我不会说再见。我已经和你说过再见了,那时候说再见还有意义。那时候说的再见悲伤、孤独而决绝。”
马洛也不曾真正了解特里吧。 反正以后也做不了朋友啦。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3
最近真空闲下来了,于是想要完成自己的50本阅读计划。这一本——又是计划之外的,却又久有耳闻的小说,还是给了不少惊喜。
并非真正的悬疑小说迷,但这类书往往引人入胜,拿到手上看起来就停不下来,就像走迷宫、拼图、做积木一样,把看似毫无关系的点连起来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景象、作品,是一件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相较于之前看过的一些悬疑小说,如福尔摩斯系列,东野圭吾系列,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语言表述之风格。用行为、语言来表示人的思想,这是很真实的生活景象了,只管听到的,看到的`,碰到的,不去揣测,站在一个真正个体的角度去经历这些事情,只想我之所想,不定义别人。
之前想象过一个事情,假如我们可以用看过的书/电影/电视里的角色来处理某件事情,会是什么样子?那还怕个锤子哦。
马洛这个系列有很多部,但这一部是最为誉名的。有人说是特里这个角色让这本书尤为吸引人,确实这个有血肉的迷人家伙给这本书确实是增色不少。感觉全文就是一部特里追踪史,这个宝藏男人,英国人,打过仗,富二代的小白脸,妻子被枪杀脸砸得稀烂,被列为嫌疑人逃跑到墨西哥,又在墨西哥留下自白书自杀,慢慢深挖下去又有故事,男人在英国有个妻子,恰巧这个女人是妻子情夫的老婆,于是女人杀了妻子,又杀了自己的丈夫最后自杀,男人在墨西哥伪装自杀,实则被参战时救下的战友后来变成有势力的流氓所救,整容易形,过上另一种生活。(男人真是大猪蹄子啊)
《漫长的告别》是在作者深爱的妻子卧病在榻的时候完成的,想想这句话:每说一次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仿佛更有了深意。突然想到今天看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几分钟到一镜到底,男主讲述和朋友之间的告别,大家总说下次吧,可这次再见之后也许就没有下次了。人生无常。还是珍惜眼下吧。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4
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
初读钱德勒,按照我的习惯,第一次读一个作家的书必然先去找找他的照片。钱德勒的照片传递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傲慢,铁骨铮铮。我一直相信,相由心生。
果不其然,他的傲慢在每一页,每一行,每一个字里表现的是那么的淋漓尽致,让我不免的怀疑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钱德勒的一个侧影。
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这场漫长的告别也是发生在那个奇迹的时代,艺术的时代,挥金如土的时代,充满嘲讽的时代,疯狂的爵士乐奏响在洛杉矶厚重深邃的夜空中,禁酒令意想不到的导致着享乐主义的盛行。这个时代的侦探小说却并没有这个时代的疯狂,相反的,钱德勒的作品出乎寻常的冷静,不注重小说场景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描述,而将整个故事融入生活的日常。疯狂呢?疯狂融入了小说人物的骨髓,转变成了特里烂醉如泥、穷困潦倒、饥肠辘辘、精疲力竭但却傲骨铮铮的样子,转变成了马洛冷酷而又温情的高贵的硬汉灵魂。
马洛开始了调查,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为那比萍水相逢多了一点点的友情,上流社会、黑白两道人人意欲掩盖,政界法院、新闻媒体出于各自的利益阻拦马洛。可是一种傲慢,或者说是优越感,让马洛一意孤行,不顾重重阻挠将调查进行到底。
没有读到结尾之前,《漫长的告别》如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姊妹篇。特里用自我毁灭来保全艾琳,就像盖茨比为那美丽的黛西去受难一样。正如马洛所说一百个人当中大概能有一对神仙眷侣吧。剩下的都只是在努力维持婚姻。西尔维娅背叛了特里,罗杰背叛了艾琳。婚姻与爱情的虚伪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当自己心心念念的旧情人娶了自己丈夫出轨的的情妇,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被西尔维娅夺走时,艾琳的报复也显得似乎合情理。特里决定用生命来保全艾琳。艾琳如同甜美的海伦,召出了千艘战船。
特里是这么的像盖茨比,白发,疤脸,清澈的声音,还有礼貌,看上去真像一个还没丧失赤子之心的人。可惜了,只能停留在真像。
马洛猜到了凶手,却没有猜到最终的真相。残酷的战争早就让特里看破了人性,也丧失了赤子之心。他巧妙地用金蝉脱壳的办法让自己逃离这场灾难,并没有为爱而死。他逃脱了,骗过了所有人,包括马洛。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那样的话,特里还是一个傲慢而纯洁的人。
这个故事比菲氏的小说残酷的多,因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不仅是美国梦幻灭的'悲哀。它也写了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的顽强生命力,盖茨比虽九死而不悔的追求就是它最好的印记。而特里却因战争早就失去了人性,一个道德上的失败主义者,是那场战争造就了他,在这本作品里,特里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他用金蝉脱壳的妙计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却又永远的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当然,小说的最后还是给予了我们希望,那个唯一没有失去赤子之心的人,马洛。那条硬汉,六英尺高,有一双灰色的眼睛,我猜他长得一定很像钱德勒。不顾黑白两道的劝阻,毅然决然的调查真相,追求真实,只为那份比萍水相逢多一点的友情,却又因真实与特里告别,只因他不愿接受这颗已经变质的灵魂。
告别是这样一个伤感、决绝、又无法挽回的词呵。这是特里与艾琳的漫长的告别,告别曾经的郎才女貌纯洁美好的爱情。这是特里与马洛的漫长的告别,告别那萍水相逢却为你奋战到底的友情。这更是特里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漫长的告别,告别那单纯高贵为爱无私的赤子之心。
再见了,特里。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5
这个破案小说很不一样,不按常理出牌。前期铺垫特别长,A死了,B受牵连,C被迫求助B治疗自己,C死了,B又受牵连。B发现C是被妻子杀死,而A是C的妻子的前夫。最够一梦的是,A是假死。我觉得这就是作者闲来无事闹着玩的'!
村上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作品,我不能理解,我更喜欢阿婆笔下的小胡子波洛先生,萌萌的特别风趣。
也有一些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比如AB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书名,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从相识到第一次说再见,到最后不说再见,都是A留给B的。每说一句再见,就相当于向死亡进了一步。
书里的几句话值得划重点
1.法律不等于正义,它是一种非常不完善的机制。要是你碰巧按对了按钮,而且又走运,那正义可能会在结论里体现出来。法律的目的不外乎建立一种机制。
2.从某种角度来说,警察全是一个样儿。他们都怪错了对象。有人在赌台上赔掉了工钱,就禁止赌博;有人喝醉了,就不许造酒;有人开车撞死了人,就停止造车;有人在旅馆客房里被女人勒索,就禁止性交;有人跌下楼梯,就不许造房子。
3.如果你要写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早上起来时有三只胳膊,那么这故事就不得不讲述多了一只胳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不必对胳膊增加进行一番正当化处理。因为那已经是个前提了。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6
金钱可以带来快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之后呢。
就好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群人的狂欢也掩盖不了退潮后的孤独。
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基本的生存属性外,还需要陪伴和认同。
就好像《一句顶一万句》里“人最后只不过是想找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书中一直没说清楚马洛到底为了什么在为一个认识不久的人忙前忙后,当我现在回想整个故事情节,那5000美金的.大钞应该满足不了他心中的渴望,他是一个缺钱的人,也是一个却爱的人。
有时候人死了比没死强,特里最后的出现,是想向马洛表达什么,是炫耀还是感谢,我想对于马洛,他不应该出现,因为他的出现表明,马洛只不过是个的工具而已。
马洛是特里的朋友吗,肯定是,但也肯定不是马洛以为的朋友。
我不需要钱,我只是需要一个人陪我喝杯螺丝起子。
寻找是有快乐的,寻找也是有代价的。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7
其实告别真的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因为他总是在心灵的某处不经意间翻滚着;比如说一句话,一首歌;一个场景,一个人;总能让人瞬间沉思。所以,告别,真的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
有人说,每一次告别,都是一种死亡。其实不假。或许经历过的,都会这样。就如书中的艾琳,这个将马洛吸引住的女人,她爱特里·伦洛克斯,然而,出于女人的一种洁癖,她无法接受特里·伦洛克斯与西尔维娅的婚史;她想与她现任的丈夫好好生活.然而,一想到罗杰·韦德与西尔维娅的偷偷恋爱,她更加无法忍受。为什么总是这个西尔维娅?终于,艾琳忍无可忍,在罗杰与西尔维娅偷偷恋爱的'时候杀死西尔维娅。那一瞬间,艾琳也许想过把这一切嫁祸给醉得失去意识的罗杰,于是,在枪击之后,她伪造了那个用小摆件袭击西尔维娅头部的争斗场面。特里·伦洛克斯知道是艾琳。特里·伦洛克斯替艾琳顶替了罪过,逃亡墨西哥。特里是因为还爱着艾琳吗?并不是。特里只是出于对前尘往事的亏欠。何况,他是个绅士,他是个善良人。如果不是他再见艾琳时,他正在和西尔维娅经历着一场婚姻,艾琳怎么可能有今天的举动呢,西尔维娅又怎么会死呢!
所以说,每一次告别,都是一次死亡。精神上的,身体上的。总会伤到体无完肤。有时候浅浅的一句再见,就如同掠过树梢的一缕春风,或许从下一秒开始,也许就再也没有见过。生命有限,世事无常,请珍惜每一次遇见!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8
侦探,在常人看来是很冷血的职业,马洛给人的表现亦如此,刚开始亦如斯,对特里忽至的一系列热情不予太多肯定。世界上的两个人再遥远,也会有相似之处,或值得尊敬之处。特里在雨夜烂醉如泥,仍能非常礼貌地给因自己为马洛和门卫带来麻烦而道歉。这么个情况,还表现文雅,撼动了低温度的马洛,亮出了人性的温度。
把特里带回家,待其清醒,特里晚饭感动。尔后经常前来拜访,时而一起在酒吧小酌一杯。友谊在时间里,在酒精里,在内心一点点蔓延开来。不小心在报纸上看到特里的报道,马洛下意识地遮掩。因为,即使特里是个汉子,也是会难受的呀。
大概知道一点儿特里的情况。一天晚上,特里恐慌地来到马洛家,一身鲜血,瞳孔里满是恐惧,手里还颤抖地举着一把枪。侦探的素养让马洛故作镇定,安排他洗澡,喝咖啡。凌晨,他送上飞机。
至此,马洛就再也没有见过特里,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漫长的告别”,用一生,用回忆来告别。
然而,故事并非如此简单。马洛因特里受牵连,被拷打,被质问,被威胁,却不曾透露半点朋友的信息。对外宣扬是侦探的自我修养,内心却很清楚,这是他跟特里告别的方式。
其中两个人的死也不想详说,最后,特里又出现了,换了一张脸的特里。你没死,真好。马洛心里肯定是这么想的。然后,马洛冷酷地离开了。这一次,才是真正的告别,一个漫长而正式的告别。这种告别,有力量,有温度,没有恐惧,没有不假思索。
跟你告别,特里,我用了很大力气。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9
历时近两个月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原先看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书,名人推荐果然不一样,尽管我不记得自己看过几本村上春树的书吧,可能只有1Q84,也完全不记得里面的内容。
刚开始看有一些深深的被他的文字吸引,文字场景描写很有代入感,如果我的`想象力足够,完全能在脑海里还原这些场景。但后续发展太慢,看到一半我才发现这原本是一个推理剧,靠着有始有终的决心才坚持读下去。就我自己而言,推理剧而言,还是东野圭吾的更吸引人,但对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还是很饱满的。
钱德勒描述的是一个腹黑嘴毒善良只凭本心做事的形象,他对钱财无所谓,他讽刺上流社会的制度,他只做自己相信的事,只为自己心中的疑惑,不相信特里会做这样的事,便一直查下去。在钱德勒笔下,马洛是一个极具魅力,不为强权正直的人吧。现实中如果遇见这样的人,我应该会被迷的不要不要的。
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人说这一版的翻译太差,但对于我而言,读起来刚刚好,顺畅朴实,也许我需要再看看另一版的译文,对比才能发现高下吧。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忙,三百多页,一个星期才看完。这本书故事线简单,虽然是悬疑小说,但是并没有那么复杂,出现的角色并不多。故事由一个富家女死于客房开始,到她爱酗酒的丈夫特里逃跑自杀进入主题,情节一环扣一环。随着主角马洛坚持不懈一步一步的深入调查,案件慢慢水落石出,结果也没有很出乎意料。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基本是带着很多疑问读下去的,比如特里为什么爱喝酒?他为什么要跑?这些问题甚至比特里妻子到底怎么死的,更加吸引我关注。这个问题,我就是读完,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完整的答案。这本书,我更感兴趣的是特里和艾琳。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轰炸事件。特里为救同伴,被炸得面目全非,而且被俘虏了,其中经历了什么,谁也不得而知。
之前看过一些与现代战争相关的书籍,和电视。我以为特里大概是因为战争得了心理疾病。这个说法或许也有争议,也有可能是他历经艰辛回来后发现妻子改嫁他人,导致郁郁不得志,从而去酗酒。
特里的昔日爱人艾琳,也就是作家的妻子。因为特里忽然死而复生回来后,成了名声非常不好的富家女的丈夫。昔日那么热爱的恋人,为了能和她结婚不惜用假名也要和她结婚的爱人,她以为死于战争的爱人,竟然成了如今的样子,或许她看到特里重新出现在眼前的样子,原本就因为失去恋人像木偶一样活着的'她,精神直接崩溃了。
可她不知道,特里为了能回来见她,花了多么大的力气和勇气。那个年代,成为德国的俘虏,而且全脸整容,死里逃生的特里,回来时,却看到妻子另嫁他人。甚至,为了她背上杀妻之罪逃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什么是漫长的告别?到底说的是和什么的告别?这本书除了主角,似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很难摆脱的往事。可这些往事又并不能随风飘去。这些往事牢牢的站在历史的尘埃里,你永远无法改变,而且你一直在想有没有如果,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忘川之水,我背景离去,留下一滩往事。希望我的朋友们来读这本书,读完和我分享一下。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1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写的一部侦探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连串的谋杀故事,以及主人公——马洛的探案过程。
无巧不成书,作品的开头,马洛便遇到喝得烂醉、被妻子抛弃的特里,后两人成了朋友。特里后来卷入了一场杀人案中,成为唯一的犯罪嫌疑人。慌忙的特里找马洛帮忙,嘴上瞻前顾后的马洛还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助其逃跑。
接下来的剧情让我对马洛这个角色有了重新的定义——为了获取快人一步的情报,警局、地检署先后抓走马洛,对他进行逼供,施加暴力。但马洛对朋友十分了解,坚信他不是凶手,自始至终没有屈服求饶,坚定不移,警察也只好放人。麻烦没有就此结束,非法团体的威逼利诱接踵而至,马洛也没因财富出卖朋友、出卖灵魂、违背自己的内心。
突然,传来消息,特里自杀,留下了自白书,承认罪行,即使这样,马洛依旧坚信自己,觉得朋友是清白的,看似结束,但暗地里还在继续追查,面对警察的殴打,金钱的诱惑,生命的威胁,马洛始终没有放弃,一直为朋友的清白“上刀山下火海”。他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对朋友的`信任,对真相的执着,令我无比敬佩,甚至感动。
有人说马洛是“硬汉”,我非常赞同。在我看来,这种“硬汉”并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而是无论遭到怎样的逼迫,诱惑,仍坚守自己的原则,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同时为之负责。马洛最后用事情的真相还朋友的清白,以此为礼,把与朋友这次漫长的告别画上句号,这种对友谊的绝对忠诚就是马洛的原则。
“硬汉”马洛在书中表现得玩世不恭,酗酒,叛逆不羁,似乎有很多缺点,但他还有一面,如:帮助醉倒的特里带他回家,与其成为好友:坚持不懈追查真相,还朋友清白:揭穿凶手艾琳后并没有立刻报警,而是让她体面地死去。这些也可看出马洛有温柔、天真浪漫、愤世嫉俗的一面。让读者看到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给读者带来一个更真实的人物,更贴近普通人的性格,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般遥远。
书中有一句话“你费劲心机好不容易道出真相,其实未必能够减减轻任何人的痛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其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真实,但有的时候,一些善意的谎言是为让人与人之间更融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许多事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枰,真的不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真相而打破平衡,戳破那一层维持关系的纸。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2
短短五十三章,回看数次。这一场漫长的告别,说一声再见,只用了一个瞬间。而这一声告别用了太长太长的时间。
马洛,他有很多品格,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特里,为了一场真相,为了一个真正的告别。他不曾放弃过。全文中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疯癫”却恐惧的作家,为了荣誉掩盖真相的“大人物们”,为了腐烂爱情的`“金色美梦”……太多人,马洛是整个小说中唯一的良心,有人质疑过他,有人利用他,可是马洛从来没有改变过自我。特里也曾在泥潭里打滚,可能命运真的把这个人折磨的一塌糊涂,可在这一场告别中,他已经死了,那个马洛在乎的灵魂已经枯萎了,有的只是一个特里的躯壳。
“你深深打动过我,特里,用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挥手和这儿那儿的安静酒吧里安安静静喝几杯酒。感情还在的时候真是不错。别了,朋友。我不会说再见。我已经和你说过再见了,那时候说再见还有意义。那时候说的再见悲伤、孤独而决绝。”这一场告别,其实早已经结束了。不管是马洛还是特里,不管是否还有那么一丝遗憾。那一声再见以后,特里在马洛心中已经死去了,永远的……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3
相信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不能说的秘密,不见天日,难以启齿,将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深处,也许直至随着肉体消失殉葬了,也永远不会为外人所知晓。
原因何在呢?小说《漫长的告别》半遮半掩地讲述了男主人公的心理波澜变幻,探讨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人,天生具有一颗不安宁的心,然而胆量与气魄却大相径庭,虽然英雄好汉比比皆是,大多数还是屈从种种顾虑束缚,所谓的“有贼心无贼胆”,于是就由此制造出了心底里有不能说的秘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其结果呢?或平和地永远埋葬在心底;或不可控制地而突然迸发,其后果难以预料;或自己忧郁发疯......谁又知道呢!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大学辅导员,身边围绕着三位女性,分别是老婆、老婆闰密、女学生。他迷惑了,到底谁是他的“爱人”呢?他似乎都爱,又都不怎么爱;她们全都爱他吗?敏捷的心灵感应告诉他:他集汇众女宠爱于一身,但雨露可不能均沾,道德、法律、良知等等捆困了行为,于是,男人有了深藏心底里不能说的秘密,潜伏期遥遥无望,他“感到一阵来自生活的琐杂与烦闷,它们像便秘一样不可言说”。“我努力让自己的魂魄游离在外。我感受着眼泪的轻盈与沉重,感受着自身体液的循环,唯其如此,我方能避开一种更加猛烈的情绪,那种情绪,叫作心痛,抑或是,愧疚”。
小说中三位可爱女性的名字分别叫:老婆——乐思。我猜想,是思考为善为乐;老婆闰密——逃逃。我猜想是欲避,可避不开;女学生——郑杨。我猜想,是上升的爱,难煞老师也!
面对这些愁死人的现实,被残酷撕裂的心,血淋淋的结局,郑扬自缢了,逃逃跑掉了,只有老婆还守在身旁,思考决定于行动,理智最终占胜“邪念”。然而,不能说的秘密永远躲藏在心底最深暗的'角落里,只有他自己独享而已。
其实,我的心底里也有不能说的秘密,她是我最最亲密的闰密、爱人,只要我不说出来,她永远都会守着我,爱着我,永生永世都不会背叛的。
爱你,捧着你——你的心底里永远不能说的秘密。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4
漫长的告别?告别在我理解中应该是短暂的,是不拖泥带水的,怎么会漫长?这是我看到书名的第一个想法,不过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我渐渐明白了……
菲利普·马洛是《漫长的告别》的主人公,作者塑造的这么个硬汉形象。他勇敢正直,毫不气馁。文章故事蒙上了一层悬疑和哀伤的面纱,小说开始,马洛结识特里·伦诺克斯。在第一起凶杀案中特里的富有妻子西尔维娅被杀,而特里为了隐藏杀人凶手,背上罪名佯装死亡在他乡。马洛之后又受雇于艾琳·韦德,让他帮忙寻找她的丈夫罗杰·韦德。为他找到之后,再与马洛的接触过程中,抽丝剥茧,查明了她的真实身份。在这期间罗杰·韦德被她所杀,而特里也曾是她的'丈夫,罗杰与西尔维娅有过交情。所以艾琳杀死了西尔维娅,特里也因念及旧情帮她掩盖,最后被马洛揭穿,艾琳自杀。特里也遇见了马洛,两人从此告别。
从与特里的遇见开始,再到与特里的告别结束,曲折漫长,时不时跳出回忆式的喜悦惆怅,像在表达对失去之人的不舍和真诚付出的自己的不甘。
最后马洛对特里说过一句话“只是现在的你不是你了”。此时已物是人非,经历了许多,特里不再是之前贫困而自尊的人,而是变成富有而软弱的人。尽管马洛察觉到了背叛,但也甘愿为他寻找真相,直到最后,与特里告别,也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这是一种痛苦的告别,生活中,我们也都具有真挚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或是爱情。但是也许会发生一些事,使得真挚的感情慢慢的抽离自己内心,当你发现彼此已越走越远时,便不得已地告别,尽管这条路很漫长。
告别是无奈的,痛苦的,但告别有时候也是迎接崭新的事物。懂得告别的无奈,就更应认识珍惜的可贵。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人的一生,总是避免不了要与珍视的人告别,正是因为生命有限,才赋予这些告别意义,才懂得告别的另一面是相遇,珍惜。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5
漫长的告别,沉重的告别,无奈的告别……
特里与马洛在舞蹈家俱乐部的露台外第一次碰面,特里喝醉了,他的女朋友甩了他。但令马洛震惊的是—他是一位绅士且彬彬有礼的酒鬼。
之后的几个星期,他们再一次邂逅,经过几番交谈,他们的心更靠近彼此,成了一对好朋友。马洛从开始小心翼翼地试探到互心交谈到敞开心扉,两个人都很重视这份友谊。
马洛曾想道:“我应是条硬汉,可这家伙身上的某样东西触动了我,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除了他的白发、疤脸、清澈的声音,还有礼貌,也许这些就已足够了。”
即便是特里与场谋杀案脱不了干系,在马洛心中,他信任特里,他相信:连醉了酒的一个人他的行为举止都彬彬有礼,他穷困潦倒,沮丧,饿肚子,但是他有尊严。这样一个人,他是从哪儿偷来的胆量可以去干这事呢?马洛为还特里一个清白,展开了一系列漫长的调查。
想象固然美好,但现实却狡猾多端,它会从各个方向去击破你的防线,你只能一忍再忍。对,马洛忍了过来。当他每得到一个新线索,对事件有了一个新发现时,神秘的面纱慢慢掀起,他渴望一个光明、清白的答案。但现实却只为你呈现朋友那鲜为人知的一面。
一点点靠近真相,而它却反而将你的心绪精力一点点地吸干……
接触这本书,因为它的名字,给人罩上一股温暖、惬意的舒适情感。碰到新书的那天,即贪婪地开始进行“十天阅读计划”,越看越绞心。本想着早点儿结束了这场“痛心之旅”,但这本书如果不细心去一个字一个字读的话,可能你就是下一个被晕得团团转的人。
不单是故事情节,作者的`比喻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需要我们反反复复深读,可能大脑会灵光一闪,悟出了作者想表达的种种道理,而有时,你会一无所获。
“每一次告别,都是一场死亡”,在探索的过程中,便是一段漫长的告别。每当发现了一条新线索,都给进度条打上了一小格。虽然表面上看是告别的,但马洛真的能够如此轻易将他从脑海中抽离吗?这当然是不能的,告别的时候是无奈的、是悲伤、痛苦的。
特里与马洛的友谊在一个夜里匆匆忙忙地赶到,而又匆匆忙忙地离去。平时人们所传的伟大、神圣的友谊在真相面前一击即破。
人们的想象总是完美无瑕的,期待得越多,现实给你的打击往往就越大。友谊是可贵的,但我们宁可选择真相。想象是美好的,但我们总归需要直面现实的残酷。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相关文章: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1-09
漫长又煎熬的等待句子04-14
漫长的暑假如何度过09-28
形容时间漫长难熬的句子02-27
漫长的夜晚心情句子优选04-19
关于夜好漫长的经典句子02-04
《漫长的冬季》读后感04-29
漫长的冬季读后感03-21
读《漫长的冬季》有感04-30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