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提与祖父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1
当爷爷就快死亡时,亲人们都泪流满面,为什么马提没掉眼泪?为什么爷爷要带马提去散步,展开一段似幻似真的旅程?这段旅程对马提与爷爷蕴涵着什么意义?
在面对死亡时,我们可以看到马提的亲人们都封锁在黑暗的世界里。相对来说,爷爷和马提的天空总是晴朗的、明亮的。为什么他们之间有这么强烈的对比呢?
当面对亲人就快死亡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像文中的亲人们一样,陷入情绪的低谷,无法自拔。因此,无论是将要死的人,或是被留下的人,都痛不欲生。可是,通过马提与爷爷展开的那段似真似幻的旅程,让我们看到这段旅程一点也不简单。它相等于是一段告别之旅,简直是弥足珍贵,提醒我们与其浪费时间在感伤,倒不如珍惜仅剩的日子。一来可以为彼此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二来能够减少生命中的些许遗憾。
20xx年5月12日,这一天是母亲节,也是阿嫲离开我的第一天。在她去世的前一天,我和妈妈视频通话。阿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微微地睁开双眼。隔着电话屏幕,我大声地喊着:“阿嫲,我是敏薏!阿嫲,我是敏薏!”……一边哭着,一边不断地重复这句话。眼泪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在我决定购买飞机票回国前,妈妈突然联系我。她和我说:“阿嫲的状况比较好了,不用那么着急回来。“但是,阿嫲却在隔天凌晨突然离世了。我马上收拾行李、搭着地铁去往飞机场。地铁上人群挤挤,我穿着拖鞋、拖着行李箱、站在角落、望向窗外。这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下,脑海中浮现的全是阿嫲的点点滴滴。
葬礼上,我看见躺在棺木里的她,心情又是矛盾又是复杂。难过,是因为她永远都不在了;欣慰,是因为她不再痛了。出殡的那一天,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我想这就是阿嫲留给我们最后的祝福。从来都没有人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随着我们年岁渐长,我们的亲人逐渐老去,对死亡的恐惧却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们。
我们都会认为亲人的死亡,就代表他们永远离开我们,我们永远失去他们。文中的爷爷说的这句话“躺在病床上的只是个空壳,并不是他本人”,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想法。人的死亡只不过就像昆虫蜕皮一样,会长出新皮,以新的方式生存。这意味着爱我们的人并没有离开,我们并没有失去所爱的'人,他们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活着,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一直以来,死亡给人的感觉是很沉重、很悲伤、很黑暗……《马提与祖父》这本书却让我们看到,死亡也可以是晴朗的、明亮的。面对亲人的死亡,我们会痛苦、难过,这是人之常情。但一味地困在悲痛的泥沼,对大家一点好处都没有。换个角度思考,人死后并不意味结束,他们不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的,在记忆的河流里,他们已经深刻地篆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在有限的生命里,与最爱的人相互陪伴,共建美丽的回忆。在临别的时刻,与最爱的人展开美好的告别,留下珍贵的画面。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2
死亡。字典里的解释是丧失生命,不继续生存。
千百年来,我们恐惧死亡,忌惮死亡,生怕自己在某一刻便成了死神手下的牺牲者,继而编造出地狱,以及地狱底下的残酷刑罚,和无数青面獠牙的魑魅魍魉来给自己的恐惧找一个借口。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一直极力探究死亡,希望从而找到延续生的办法:从公元200多年前就有徐福为秦始皇飘洋过海寻找“不死神药”的历史,再到如今许多能够令人长命百岁等等药物,但这都无一不突显从古至今人类对“死”这一生理变化的恐惧。然而,这种恐惧,是《马提与祖父》里找不到的。在马提的祖父弥留之际,或者套用作者的话来说,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和祖父的.天空总是晴朗的。
马提和祖父对死亡没有恐惧,原因是有别的。马提还小,不懂死亡的概念,这也是当亲人在祖父床前哭泣,而马提却盯着天花板上的苍蝇,担心它会不会咬爷爷的原因。而祖父,则是因为明白“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所以他们不恐惧。而后者,是祖父想告诉马提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作者想告诉所有的读者的一个道理。
小说伊始那充满一种别样的温暖、阳光的笔触为后来马提和爷爷的奇妙路程坐下了铺垫。一起漫步于宁静的田野,在河中用裤子口袋抓鱼,与守卫比赛划拳,走过不断移动的桥,穿越高高的向日葵林,捕获半黑半白的小马——小捣蛋,寻找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藏,在海盗船中巧妙逃生……一切都是愉快的,就如小说多次提到的一样:天空总是晴朗明亮的。唯一不足的是,爷爷的身体总是不断在变小,最后被受爷爷欺骗的马提一下子吸到了身体里,但是,就像爷爷最后说:“在孩子身上,我可以找到最好的安居之所。”马提的祖父用这样的方式来让马提初次了解到了死亡,使得死亡不在充满晦暗之色,从而保护了孩子的感情和心灵。
马提的祖父这样创新的方式来对待死亡.,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苹果里的星星》:
“来,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他说着就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的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认识事物要从多个角度看,爸爸切苹果的方式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所以,他从来都不知道,苹果里藏着星星;孩子用了另一种方式,所以,他看到了星星。同样的道理,我觉得死亡,其实还可以这样理解:死亡就是你会像树叶那样变成泥土、养分——你会在每一个生命里。就像你身体中有以往每一个人的一部分。……我还在学校里、广场上、足球场上——在所有的照片和记忆中。
因而,当我们爱的人去世了,我们仍要坚信,他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因为爱是能够超越生死的羁绊的,爱是能够令人获得新生,跨越死亡的,爱的力量往往是人们所无法估算的。爱的天空,正如马提和爷爷的天空一样,晴朗而明亮。肉体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空壳,远远不及灵魂重要。而灵魂是能寄于爱,心灵之中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马提和他祖父那片晴朗而又明亮的天空。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3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同读了荣获国际大奖小说,由意大利作家罗伯托.普密尼著作的《马提与祖父》,妈妈说这是一本才华分外亮灿的书。爷爷快死了,所有的人都站在他的床边哀痛的等候最后的时刻。这是这本书要写的故事。最后爷爷真的死了,这是这本书的结尾。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和离开。
可是我真是想不到在这个写死的故事里,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叫七岁的马提和他一起到外面去散散步。爷爷难道不是快要死了吗?可是爷爷说,这都是那些大人在开玩笑。结果那个快要死的爷爷仍旧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让大家抽泣和哀痛,而不觉得自己是要死的爷爷却满怀欢喜的和马提一起溜到河边和原野上去散步、玩耍了。
他们看见远处有一匹白马,还捉了鱼;他们登上钟楼,看见红色的屋顶在他们脚下,河水闪着光亮像一条金属带子;他们还去了市场,爷爷用领带换了一个玉米、一个苹果;他们看见了漂亮的向日葵,还从向日葵林的这头走到了那头;他们终于走到了白马的身前,这匹白马的另一面,竟然是黑的;他们把那个大大苹果给白黑马儿吃,他们骑上了白黑马儿奔啊奔啊……
最后呢?马提看见爷爷渐渐在变小,渐渐变小的爷爷已经小到走不动了,需要马提抱着,等到他们一起欣赏快下山的太阳时,爷爷已经小到只有坐在马提的头上才能看清楚。这时的爷爷只有一只手掌大,爷爷坐在马提的头上,他说觉得像是坐在一片草坪上那样舒服。后来小到马提握在手里,什么也看不见,爷爷让马提再仔细闻一下,长长的吸一口气,就像爷爷平时吸烟草一样,马提就重重的吸,结果就像有什么东西被吸进了心里。
读这个故事我流了很多眼泪,我知道爷爷是在最后的散步和玩耍中渐渐变小和消失的,马提也是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明显长大。这个温馨明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妈妈说:这是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给孩子们平静的讲述了亲人的死亡,讲述了生命的终极关怀。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死亡都是神秘的。亲人之死,万分遗憾而无奈,带给人们深深的悲恸,甚至是恐惧。《马提与祖父》是关于“死亡教育”的绝佳“教材”,由意大利作家普密尼所作,关注的话题正是死亡。故事大意是:祖父病的很严重,将要离开人世了。每个人都伤心的哭着,只有七岁的孙子马提却没有哭,他正在胡思乱想时,祖父突然对马提说:我们去散散步好吗?于是,马提与祖父开展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在一段段奇妙经历之中,祖父慢慢的缩小,从马提得抬着头看,到被吸入体内。当家人围绕着祖父的身躯哭泣时,马提知道,祖父其实是在自己心里的。最后,马提对爷爷的逝去也感到释然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告诉孩子: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相关文章: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04-11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01-18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精选25篇)12-30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9篇08-23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15篇03-02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通用29篇)08-10
祖父后园我阅读答案:祖父.后院.我03-30
祖父的园子教案08-04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6-30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4-05